高教視窗

諾獎的奧祕/跨域有助創新!想成諾獎得主 大學雙主修是必要門檻?

大學教授指出,在一個領域做久了,往往會被這個領域的知識思維制約。目前大學逐漸走向跨領域,開始有學校實驗大一、大二不分系。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教授指出,在一個領域做久了,往往會被這個領域的知識思維制約。目前大學逐漸走向跨領域,開始有學校實驗大一、大二不分系。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外研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的共同特色是「跨領域」。學者分析,單一領域可以有其深度,但也有其侷限。「領域」是後天定義出來的,分領域只為學習的方便,並非必然。此外,國內研究者大多以國科會的學門區分(自然、生命、人文、社會等),來看待自身研究方向歸屬,這其實會妨礙知識創新。理想上國科會和研究者可以大膽嘗試多領域研究,但這並非一蹴可及,得從大學教育扎根。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最佳時機】11/30前訂閱年方案抽 iPhone 16
累積閱讀量再享訂戶好禮11抽!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最佳時機】11/30前訂閱年方案抽 iPhone 16
累積閱讀量再享訂戶好禮11抽!

系列文章

研究發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受過藝術訓練的機率約是普通人的3倍,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安妮•艾諾。圖/取自諾貝爾獎官網

諾獎的奧祕/學藝術能增進科學成就?諾貝爾獎得主有一共同特色

愛因斯坦說,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就是「專」了後就有盲點。只有跨領域,由不同角度剖析問題,才比較有機會突破。最近有國外研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的共同特色是:大學到博士教育通常不是來自單一領域。譬如: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的科學家接受木匠、金屬加工、繪畫、藝術等訓練的機率大約是普通科學家的9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除了經濟學外,幾乎完全是從數學、物理與天文學而來。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