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諾貝爾獎

中國大陸首富、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近期被大陸民族主義分子炎上了。圖/取自農夫山泉官網 國際

不只首富慘被獵巫 陸民族主義無理炎上 有文革的味道

當前中國大陸民族主義情緒氾濫,連首富也遭受波及。在2023胡潤百富榜,大陸瓶裝水領導品牌「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以人民幣4500億元(約合新台幣1兆9800億元)身價,第三次成為中國首富。不過,農夫山泉與鍾睒睒近期被一批民族主義分子炎上了,指控農夫山泉旗下產品「東方樹葉」的包裝上有「日本元素」,並稱鍾睒睒的兒子擁有美國籍,批評鍾睒睒是「忘恩負義」的商人,發動大陸消費者抵制農夫山泉...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百歲辭世,見證了美中關係半世紀來的風雨。路透 評論

季辛吉時代真的落幕了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以百歲高齡辭世,五十年前他「打開中國大門」,扭轉了冷戰世局,這位「中國的老朋友」五十年來訪問中國上百次,今年7月還在北京讓習近平為他祝壽。也因為季辛吉的中國政策,這五十年來左右了美中台發展路線,也決定了我們的命運。只不過,在季辛吉辭世前,國際局勢丕變,當年奏效的「聯中制俄」戰略,如今卻成了中俄聯手和美對抗的惡局,美中兩強對抗相爭的發展,也讓季辛吉親見自己塑造的世界已不再,不管他再怎麼大聲疾呼,季辛吉時代終究是落幕了...

國外教授只拿九個月薪水,其它三個月由自己的計畫來付,計畫多的教授,年薪可高達40萬美元,國內年功俸到頂的教授,年薪約5萬美元。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授薪水笑話/跟國外比沒意義? 校長:找來諾貝爾獎教授未必有好產能

台灣大學教授薪水跟國外教授薪水有相當落差,國外教授只拿九個月薪水,其它三個月就由自己的計畫來付,因此如果計畫多的教授,年薪可高達40萬美元,反觀國內教授,年功俸到頂的教授,年薪總數約5萬美元。有大學校長點出關鍵,台灣高等教育是高度管制行業,資源缺乏,在國外,大學教授薪水高,下面通常有堅強的團隊,「不是一份高薪就可以造就頂尖的教授。」

匈牙利裔美籍生化學家卡里科研究之路堅持40多年,終於登上顛峰。美聯社 國際

星期人物/諾貝爾醫學獎卡里科曾被降職 不放棄冷門研究催生新冠疫苗

「以妳夜以繼日耗在實驗室的時間,假如換算成時薪,大約只有一美元,比在麥當勞打工還低呢!」聽到先生語帶調侃,實則疼惜萬分的話,卡里科笑了。回憶起30年前的對話,以及40多年來的研究生涯,包括在常春藤名校所受到的委屈,以開發mRNA技術促成新冠疫苗誕生而獲頒本屆諾貝爾醫學獎的卡里科淡淡表示:「餓不死就夠了,我沒甚麼好抱怨的」。

諾貝爾獎是學術最高榮譽的象徵,但得主的生涯顛峰出現在幾歲呢?美聯社 國際

諾貝獎得主愈來愈「大器晚成」?解開個人職涯邁向顛峰的年齡密碼

享譽國際多年的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2019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時,學界鬆了一大口氣。古迪納夫對鋰電池的研究可以溯至1980年,得獎時已高齡97歲,是諾貝爾史上最高齡的得主。古迪納夫今年6月下旬以百歲嵩壽辭世,學界原本擔心諾貝爾委員會跑不過時間,造成憾事,應非杞人憂天。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高爾丁,77歲,跟古迪納夫相比算是年輕的。通常,接到諾貝爾獎委員會人員帶瑞典腔的英語經由電話通知得獎,平均年紀是55歲。不過,曠世大作的出版日期以及獲得委員會認可的年分之間,存有時間差。究竟,個人職涯到達顛峰的時期,是幾歲呢?

諾貝爾委員會公布得主的記者會場邊,有諾貝爾的雕像和姓氏。美聯社 國際

選拔制度弊大於利? 諾貝爾獎遭控「搞雙標」向利益低頭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仍身陷囹圄的伊朗女權鬥士穆哈瑪迪,和平獎頌辭嘉勉穆哈瑪迪「對抗伊朗壓迫女權與促進全體人權與和自由的努力」。不過,頌辭同樣適用於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波灣國家的女權運動者,紐時專欄批評,諾貝爾委員會應該超越現實政治利益的考量,今年和平獎應該頒給波灣國家的女權鬥士群體,不能害怕招惹沙烏地阿拉伯,只敢挑與美歐關係不睦的伊朗下手。 其實,每年諾貝爾獎名單揭曉後,引起最多討論甚至爭議的,首推文學與和平獎。現在,得主資格的爭議正擴及其他獎項,甚至有評論認為諾貝爾獎弊多於利,改革諾貝爾獎的聲浪愈來愈強…

物理學家邁特納提出核分裂理論,促成了原子彈的誕生,因而被美國媒體封為「原子彈之母」,但她本人反對這個稱號。紐約時報 國際

「原子彈之母」提出核分裂理論卻未獲諾貝爾獎 因是猶太女性?

奧地利和瑞典籍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提出核分裂理論,促成了原子彈的誕生,因而被美國媒體封為「原子彈之母」,她的同事因核分裂理論獲得諾貝爾獎,邁特納卻沒有獲獎,她的傳記作者說,她沒有獲獎不只因為她是女性,也因為她是猶太人。

諾貝爾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頒發,典禮結束後市政廳會舉行豪華宴會宴請約1300名嘉賓。路透 國際

沒數學獎跟諾貝爾的情人有關? 諾貝爾獎的5個冷知識

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已成為舉世最知名的獎項。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將在台灣時間2日傍晚五點半宣布,為今年的諾貝爾獎揭開序幕。

尼爾森1986年共同創辦Arch Venture Partners,藉由早期投資一些研發癌症等疾病檢測與治療的公司,累積賺進數十億美元利潤,是生技創投界的大咖。路透 國際

健康來得及/富豪把抗癌當事業 砸數億找諾貝爾科學家研究細胞逆齡

罹癌令人聞之色變,一般人癌後調養方式不外乎飲食均衡與定期健檢。美國生技界創投大咖尼爾森(Robert Nelson)的抗癌方法跟這些原則差不多,不過「稍微激進一些」,包括每天把各種藥物當糖果吃、身穿「電流裝」運動強化肌肉、每半年做一次MRI。有錢就是任性的他還砸了數億美元組成「諾貝爾獎明星隊」,鑽研活化細胞、根治癌症等疾病的技術。來看看這位億萬富翁如何追尋他的長壽之夢。

米澤富美子是日本知名的物理學者,是日本物理學會首位女性會長,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曾把年幼的女兒帶進國際會議現場,獲得「學會帶子狼」的封號。圖/翻攝自NHK人物錄網站 國際

真實人生/她智商175被勸女孩不必讀書 日首位物理學會女會長帶娃發表論文成傳奇

米澤富美子是日本知名的物理學者,在非晶質、液態金屬等凝聚態物理學有世界級的研究貢獻,是日本物理學會首位女性會長,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曾把年幼的女兒帶進國際會議現場,獲得「學會帶子狼」的封號。年逾70歲,與妹妹一起照顧90幾歲的母親,還出了書。這名傑出的科學家口頭禪是「The sky is the limit」(一切皆有可能)。 大阪出生的米澤富美子從小好奇心旺盛,在媽媽的啟發下,5歲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比如畫畫的時候,媽媽不經意地說,「三角形內角的度數總和等於兩個直角」。小小的她心想:這世界怎麼會有這麼有趣的事,纏著媽媽教她更多,「能解幾何問題,玩具什麼的都不用」。米澤在小學低年級,已學會國中的幾何問題,念中學時,由老師教會她高中的微積分。小學五年級做智力測驗,得到IQ175的成績,是大阪府最高,說她是全大阪最聰明的小學生不為過。...

多數學者認同,知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較容易被認可,甚至投稿一些門檻很高的期刊也較容易被錄取。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教育

學術照妖鏡/同儕審查看作者決定命運?為何諾獎得主投稿也會碰壁

學術界恩恩怨怨,常發生在期刊審查中,「單盲」審查可能引發「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且不一定是「正向」,科技部前次長、台大醫學院教授錢宗良曾有一篇研究的共同作者是該領域的國際級大師,投稿卻屢屢受挫。也有學者說,年輕時擔任科大講師曾投稿遭退,數年後他轉任其他大學的副教授,同篇論文再次投稿卻被刊登,命運完全不同。

日本大學應屆畢業生參加就業說明會。法新社 國際

諾貝爾獎候選人驟減 日本學術界從哪裡開始走下坡

日本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正在減少,反映日本民眾對於當學者感興趣的程度正在減弱,受邀參加國際會議的學者比率,高度被引用論文篇數(HCRs)和撰寫這些論文的學者人數都在減少,日本過去十年接近減半,是唯一一個論文高度被引用論文學者人數減少的大國。同時,大陸學者同一時期高度被引用論文的學者人數變為四倍,澳洲是三倍,南韓是兩倍...

梅貽琦原為清華學生,後來成為清華校長,從北京清華到台灣新竹清華,他成為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真正君子,一代斯文——梅貽琦辦大學首重大師 永遠的清華校長

梅貽琦過世後,祕書清理遺物,在病床下發現一個手提包,是梅校長經常提著的。大家不知裡面裝著什麼東西,當眾打開,原來是庚款的帳本,每一筆帳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近包括台大等幾家頂尖大學跟醫院開始限制OA期刊,更宣稱要進行實質審查,是否可能造成論文發表量減少,拖垮世界大學排名,值得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醫界潛規則/台大醫學院限制OA期刊 恐拖垮世界大學排名?

很多傳統期刊有所謂的「大佬」(big brothers)掌握刊登權、通路,形成掌控話語權的威權,導致缺乏派閥或人脈的年輕醫師,易被傳統期刊退稿,進而轉向投稿目前全球較為盛行的開放近用期刊,也就是Mega Journal。Mega Journal是經同儕評審(peer-reviewed)的學術開放取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又稱OA期刊)。最近包括台大等幾家頂尖大學跟醫院開始針對這類OA期刊加以限制,更宣稱要進行實質審查,是否可能造成論文發表量減少,拖垮世界大學排名,值得關注。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近期接受專訪,批評民進黨執政腐敗,社會向下沉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批民進黨腐化沉淪 李遠哲的「誠實豆沙包」還香嗎?

消失在公眾視野已久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近日又成為媒體焦點。李遠哲近日接受專訪,重話批評「民進黨二度執政,得到政權後就開始腐化,比過去更快」,還從記憶底層翻出與蔡英文討論氣候議題,卻被回「2024年以後是下一代的事」,甚至還直言目前社會向下沉淪的力量比較大,還為副總統賴清德抱屈,指他在「不民主的政黨運作裡面,很容易被壓死」,他同時也為自己辯解,將「教改」失敗的原因推給跟李登輝鬧翻。

大學教授指出,在一個領域做久了,往往會被這個領域的知識思維制約。目前大學逐漸走向跨領域,開始有學校實驗大一、大二不分系。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諾獎的奧祕/跨域有助創新!想成諾獎得主 大學雙主修是必要門檻?

國外研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的共同特色是「跨領域」。學者分析,單一領域可以有其深度,但也有其侷限。「領域」是後天定義出來的,分領域只為學習的方便,並非必然。此外,國內研究者大多以國科會的學門區分(自然、生命、人文、社會等),來看待自身研究方向歸屬,這其實會妨礙知識創新。理想上國科會和研究者可以大膽嘗試多領域研究,但這並非一蹴可及,得從大學教育扎根。

研究發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受過藝術訓練的機率約是普通人的3倍,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安妮•艾諾。圖/取自諾貝爾獎官網 教育

諾獎的奧祕/學藝術能增進科學成就?諾貝爾獎得主有一共同特色

愛因斯坦說,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就是「專」了後就有盲點。只有跨領域,由不同角度剖析問題,才比較有機會突破。最近有國外研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的共同特色是:大學到博士教育通常不是來自單一領域。譬如: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的科學家接受木匠、金屬加工、繪畫、藝術等訓練的機率大約是普通科學家的9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除了經濟學外,幾乎完全是從數學、物理與天文學而來。

政治

柏南克入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圖解銀行因應金融危機3重點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等3學者,為何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政治

3學者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超級電腦、量子加密通訊皆靠他們奠基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瞭解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得主,在量子新技術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貢獻。

政治

揭70萬年前的古人類基因祕密 帕博獲諾貝爾醫學獎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瞭解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瑞典遺傳學家帕博,對人類進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