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剛揭曉的2024年諾貝爾物理及化學獎都頒給了與人工智慧(AI)相關的科學家,不僅表彰個人成就,還強調AI對科學和工業的巨大影響。但AI和物理、化學有關係嗎?不僅引發學界爭議,更凸顯出「混合智慧」(Hybrid Intelligence),人機協作時代來臨。 被譽為「AI教父」的前谷歌研究員辛頓(Geoffrey Hinton)與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因其對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的開創性貢獻,被授予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則由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家貝克(David Baker)和英國谷歌DeepMind的電腦科學家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和瓊珀(John Jumper)分享,因他們開發的AlphaFold徹底改變了人類對蛋白質結構的理解。
中共東部戰區今(14)日清晨宣布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展開「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國防部下午公布最新共軍演習概況,截至16時30分止,國軍偵獲共軍主、輔戰機、無人機共125架次、17艘共艦、17艘公務船;其中90架次進入我應變區。國防部證實,這是目前以來偵獲單日最高紀錄。...
大立光、台積電法說會都在17日登場,法人認為,兩大龍頭廠對產業的看法,將成為半導體產業、手機產業、蘋果供應鏈後市景氣的重要風向球。 台積電將在17日舉行法說會。外資圈普遍關注六大重點,且多家外資法人持續看好AI半導體需求的增長,相繼給予台積電「買進」評等,同時調升目標價。
享譽國際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或譯尤納斯)沒打算出席祖國孟加拉法院5日排定的庭訊,當局羅織的罪名加總起來,一旦定讞,84歲的尤努斯絕對無法活著出獄。怎知鐵腕統治15年的政府,48小時內被學生暴動推翻,各界敦請尤努斯回國主持大局,他已於8日宣誓就職相當於臨時政府總理的首席顧問。尤努斯稱之為孟加拉繼1971年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後的「二度解放」,對於既貧窮又專政的祖國,百廢待舉,經濟學博士尤努斯要擘劃什麼樣的願景?
2024年8月5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逝世,享年98歲。對於如今的台灣民眾,可能只朦朧地知道李政道是一個美國人,或是美籍中國人;可是,至少在1970年之前,李政道與跟他一同獲得諾獎的楊振寧,都是被蔣介石主政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視為中華民國的驕傲而書寫在教科書,或是各種海報、刊物裡。 然而李政道與楊振寧兩人最終為何決裂,李政道的名字為何在台灣消失?聯合報數位版「中國漫記」專文為讀者娓娓道來。
當前中國大陸民族主義情緒氾濫,連首富也遭受波及。在2023胡潤百富榜,大陸瓶裝水領導品牌「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以人民幣4500億元(約合新台幣1兆9800億元)身價,第三次成為中國首富。不過,農夫山泉與鍾睒睒近期被一批民族主義分子炎上了,指控農夫山泉旗下產品「東方樹葉」的包裝上有「日本元素」,並稱鍾睒睒的兒子擁有美國籍,批評鍾睒睒是「忘恩負義」的商人,發動大陸消費者抵制農夫山泉...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以百歲高齡辭世,五十年前他「打開中國大門」,扭轉了冷戰世局,這位「中國的老朋友」五十年來訪問中國上百次,今年7月還在北京讓習近平為他祝壽。也因為季辛吉的中國政策,這五十年來左右了美中台發展路線,也決定了我們的命運。只不過,在季辛吉辭世前,國際局勢丕變,當年奏效的「聯中制俄」戰略,如今卻成了中俄聯手和美對抗的惡局,美中兩強對抗相爭的發展,也讓季辛吉親見自己塑造的世界已不再,不管他再怎麼大聲疾呼,季辛吉時代終究是落幕了...
台灣大學教授薪水跟國外教授薪水有相當落差,國外教授只拿九個月薪水,其它三個月就由自己的計畫來付,因此如果計畫多的教授,年薪可高達40萬美元,反觀國內教授,年功俸到頂的教授,年薪總數約5萬美元。有大學校長點出關鍵,台灣高等教育是高度管制行業,資源缺乏,在國外,大學教授薪水高,下面通常有堅強的團隊,「不是一份高薪就可以造就頂尖的教授。」
「以妳夜以繼日耗在實驗室的時間,假如換算成時薪,大約只有一美元,比在麥當勞打工還低呢!」聽到先生語帶調侃,實則疼惜萬分的話,卡里科笑了。回憶起30年前的對話,以及40多年來的研究生涯,包括在常春藤名校所受到的委屈,以開發mRNA技術促成新冠疫苗誕生而獲頒本屆諾貝爾醫學獎的卡里科淡淡表示:「餓不死就夠了,我沒甚麼好抱怨的」。
享譽國際多年的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2019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時,學界鬆了一大口氣。古迪納夫對鋰電池的研究可以溯至1980年,得獎時已高齡97歲,是諾貝爾史上最高齡的得主。古迪納夫今年6月下旬以百歲嵩壽辭世,學界原本擔心諾貝爾委員會跑不過時間,造成憾事,應非杞人憂天。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高爾丁,77歲,跟古迪納夫相比算是年輕的。通常,接到諾貝爾獎委員會人員帶瑞典腔的英語經由電話通知得獎,平均年紀是55歲。不過,曠世大作的出版日期以及獲得委員會認可的年分之間,存有時間差。究竟,個人職涯到達顛峰的時期,是幾歲呢?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仍身陷囹圄的伊朗女權鬥士穆哈瑪迪,和平獎頌辭嘉勉穆哈瑪迪「對抗伊朗壓迫女權與促進全體人權與和自由的努力」。不過,頌辭同樣適用於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波灣國家的女權運動者,紐時專欄批評,諾貝爾委員會應該超越現實政治利益的考量,今年和平獎應該頒給波灣國家的女權鬥士群體,不能害怕招惹沙烏地阿拉伯,只敢挑與美歐關係不睦的伊朗下手。 其實,每年諾貝爾獎名單揭曉後,引起最多討論甚至爭議的,首推文學與和平獎。現在,得主資格的爭議正擴及其他獎項,甚至有評論認為諾貝爾獎弊多於利,改革諾貝爾獎的聲浪愈來愈強…
奧地利和瑞典籍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提出核分裂理論,促成了原子彈的誕生,因而被美國媒體封為「原子彈之母」,她的同事因核分裂理論獲得諾貝爾獎,邁特納卻沒有獲獎,她的傳記作者說,她沒有獲獎不只因為她是女性,也因為她是猶太人。
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已成為舉世最知名的獎項。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將在台灣時間2日傍晚五點半宣布,為今年的諾貝爾獎揭開序幕。
罹癌令人聞之色變,一般人癌後調養方式不外乎飲食均衡與定期健檢。美國生技界創投大咖尼爾森(Robert Nelson)的抗癌方法跟這些原則差不多,不過「稍微激進一些」,包括每天把各種藥物當糖果吃、身穿「電流裝」運動強化肌肉、每半年做一次MRI。有錢就是任性的他還砸了數億美元組成「諾貝爾獎明星隊」,鑽研活化細胞、根治癌症等疾病的技術。來看看這位億萬富翁如何追尋他的長壽之夢。
米澤富美子是日本知名的物理學者,在非晶質、液態金屬等凝聚態物理學有世界級的研究貢獻,是日本物理學會首位女性會長,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曾把年幼的女兒帶進國際會議現場,獲得「學會帶子狼」的封號。年逾70歲,與妹妹一起照顧90幾歲的母親,還出了書。這名傑出的科學家口頭禪是「The sky is the limit」(一切皆有可能)。 大阪出生的米澤富美子從小好奇心旺盛,在媽媽的啟發下,5歲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比如畫畫的時候,媽媽不經意地說,「三角形內角的度數總和等於兩個直角」。小小的她心想:這世界怎麼會有這麼有趣的事,纏著媽媽教她更多,「能解幾何問題,玩具什麼的都不用」。米澤在小學低年級,已學會國中的幾何問題,念中學時,由老師教會她高中的微積分。小學五年級做智力測驗,得到IQ175的成績,是大阪府最高,說她是全大阪最聰明的小學生不為過。...
學術界恩恩怨怨,常發生在期刊審查中,「單盲」審查可能引發「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且不一定是「正向」,科技部前次長、台大醫學院教授錢宗良曾有一篇研究的共同作者是該領域的國際級大師,投稿卻屢屢受挫。也有學者說,年輕時擔任科大講師曾投稿遭退,數年後他轉任其他大學的副教授,同篇論文再次投稿卻被刊登,命運完全不同。
日本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正在減少,反映日本民眾對於當學者感興趣的程度正在減弱,受邀參加國際會議的學者比率,高度被引用論文篇數(HCRs)和撰寫這些論文的學者人數都在減少,日本過去十年接近減半,是唯一一個論文高度被引用論文學者人數減少的大國。同時,大陸學者同一時期高度被引用論文的學者人數變為四倍,澳洲是三倍,南韓是兩倍...
梅貽琦過世後,祕書清理遺物,在病床下發現一個手提包,是梅校長經常提著的。大家不知裡面裝著什麼東西,當眾打開,原來是庚款的帳本,每一筆帳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很多傳統期刊有所謂的「大佬」(big brothers)掌握刊登權、通路,形成掌控話語權的威權,導致缺乏派閥或人脈的年輕醫師,易被傳統期刊退稿,進而轉向投稿目前全球較為盛行的開放近用期刊,也就是Mega Journal。Mega Journal是經同儕評審(peer-reviewed)的學術開放取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又稱OA期刊)。最近包括台大等幾家頂尖大學跟醫院開始針對這類OA期刊加以限制,更宣稱要進行實質審查,是否可能造成論文發表量減少,拖垮世界大學排名,值得關注。
消失在公眾視野已久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近日又成為媒體焦點。李遠哲近日接受專訪,重話批評「民進黨二度執政,得到政權後就開始腐化,比過去更快」,還從記憶底層翻出與蔡英文討論氣候議題,卻被回「2024年以後是下一代的事」,甚至還直言目前社會向下沉淪的力量比較大,還為副總統賴清德抱屈,指他在「不民主的政黨運作裡面,很容易被壓死」,他同時也為自己辯解,將「教改」失敗的原因推給跟李登輝鬧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