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平均壽命延長,「65+」之後還有悠長歲月,活得長,還要活得好,是人生下半場重要挑戰。根據聯合報2024年退休力大調查,退休五力中,「健康」和「理財」是老後生活基礎,但要讓生活豐富多彩,得靠「社會連結」等心靈退休力。然而,社會連結卻已連續4年在退休五力中分數偏低,今年則僅有50.94分。 究竟老後該如何開拓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年逾7旬的整形外科教授林靜芸,為了不顯老費盡巧思,她甚至聘請台大學生當家教,教她表演、唱歌、舞蹈,透過學習跟上時下最流行的話題;而台北「中山六君子」晨運社,有一群大哥大姐一早就開始團練,他們的目標是拿牌為國爭光。...
台灣明年就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在此同時,因少子化面臨嚴重缺工,銀髮族成為重要勞動力來源。截至8月為止,55歲以上高齡者就業達220.7萬人,60歲以上就業者高達114萬人。銀髮族在職場上繼續打拚,除了勞保、國保,又有職災保險,要怎麼保才能控管風險,且對自己最有利?
1969年10月19日,全國各界慶祝第四屆老人節大會,當日上午在台灣省警務處大禮堂舉行,由中國老人福利協進會理事長楊森主持,而全國各地選出的二十名模範老人也在會中接受表揚,另外,參加表揚大會的老人有七百多人。
短短7年,台灣即將從高齡社會步入「超高齡社會」,明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已經達20%,每5人就有1人是老年人口。超高齡社會來臨,首當其衝的就是勞動人口愈來愈少,還不包括其他衍生的扶養負擔加重、社會福利網是否接得住這些人口等諸多問題...
台灣明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周應累計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然而,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去年調查,國內近四成長者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老人家面臨肌肉流失、人群互動障礙等困境,桃園市為此開創了別開生面的社區體育課,悄悄產生化學變化。...
運動該如何「長肌肉」呢?今年奧運隨行的營養師教你「奧運選手級」的飲食秘技。 大家都知道吃肉就能長肌肉?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處營養師曾怡鈞指出,多吃蛋白質並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增肌的關鍵還是靠重訓,若要運動表現良好,則主要靠攝取足夠的醣類,像需要耐力的馬拉松選手,醣類的「肝醣超補」才是增強耐力的主要關鍵。
每個人都會變老,過去祝壽常說長命百歲,近年則愈來愈強調長壽以外還要健康,但根據衛福部統計,超過八成以上的老人至少有1種慢性病,且國人平均臥床時間約7至8年,似乎健康變老並非易事。究竟為什麼有人退休後老得快,有人卻依然充滿活力? 59歲時退休、今年76歲的劉秀枝,結合醫學專業與寫作興趣,出版了多本老後生活及預防失智症的相關著作,她並開設Podcast頻道,生活過得比年輕時更精采。對於年老該怎麼準備才不會驚慌,她自有一套做法。...
家人總是忘東忘西、重複詢問問題,起初以為是家人老了,卻沒想到家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東西被藏起來、被偷走,帶家人到醫院診斷才發現罹患失智症,未來失智症患者會愈來愈多,你我都可能成為失智照顧者,如何察覺失智症,如何及早發現家人罹病,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聯合報一次整理相關資訊教你如何準備。
台灣高齡者勞動參與率多年來在世界各國敬陪末座,但數據顯示,65歲以上高齡者勞參率在2023年11月終於衝破10%,首見10.05%。2024年6月,65歲以上銀髮族就業人數更來到42.8萬人高峰。愈來愈多高齡者「老而不休」,銀髮大軍投入職場,背後代表的意義為何? 勞參率衝高的背後,究竟是老人們樂活勞動?還是與日韓有相同趨勢,銀髮族是因為退休保障不足,而被迫返重職場?
近5年因違反就業服務法、中高齡專法開罰件數僅22件,是台灣職場夠友善了嗎?當然不是,而是年齡歧視很難認定。曾有一名年近半百勞工,到科技公司求職沒應徵上,但最後他靠一招申訴成功。學者指出,相較不少歐美國家訂有就業歧視專法,台灣的裁罰力道仍太弱,難怪有些大企業罰不怕。...
日本鼓勵65歲以上高齡駕駛「自願繳回駕照」自2019年達60萬張高峰後,連續4年減少。疲軟原因與公共交通慢性虧損、人力不足而裁減有關,日本警察和地方政府認知到必須關照到老人的移動權,不是一昧要他們別再開車,開始想方設法,提升老人駕駛安全。
台灣年逾65歲的老年人口多達400多萬,衛福部國健署試辦「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篩檢(ICOPE)計畫(5年期),目前已進行到第3年,但累積篩檢34萬名長者,還不到整體高齡人口的10%。
些微的事讓他們煩躁不安、一遍又一遍講述自己的英雄事蹟、不合時宜的發言、不聽勸被騙,造成他人困擾,這樣的中老年人被年輕人視為「老害」。醫學博士平松類在新書歸納出容易上當被騙的老人特質,及身邊的人怎麼幫他脫離這種體質。
受到少子化衝擊,日本人口每年減少約60萬人,即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自詡其政府已採取多面向措施來處理少子化問題,但選民結構逐漸高齡化,仍引發政客過度關心年長者利益的「銀髮民主」問題。 此外,日本國會選區會依人口調整,隨著鄉村人口老化凋零或外移至都會,都市將獲得更多席次、鄉村卻減少,坐擁鄉村鐵票區的執政黨自民黨面臨不利。高齡化對日本政局影響還有哪些?當局該如何應對?
物理治療師法於2023年1月上路,大幅鬆綁執業場域等限制,目前全國共8532名物理治療師,但8成以上在醫院、診所服務,其餘自行開業,社福、長照機構住民理應最需復健治療,卻遭逢困境。
人類正活得更久,日常生活變得更加昂貴。BBC指出,或許該重新思考退休時間表了。 在六十多歲花甲之年退休,是許多勞工的目標,而在許多地方,年滿65歲被認為是退休的黃金時機。然而,很多人開始認為,60多歲就離開職場的想法看上去愈來愈不務實,甚至不明智,尤其是在當下,一些金融界的主要代表人物也同意這一點。 隨著人類整體健康狀況與經濟形勢大幅改變,在現代世界,65歲退休成了完全不切實際的目標嗎?
人生70才開始,迎接高齡化社會,如何讓自己的退休人生過得更有滋味?退休後繼續「衝一波」的大有人在,有校長退休後學養蜜蜂、學薩克斯風、考街頭藝人證,猛然發現退休後才是真正人生的開始,以及帶給別人快樂的樂趣。也有從官場退下來的人回望過去配車、配司機的風光,其實搭的是囚車,如今退休是「服刑期滿」,再去學習新東西,都是為自己而活。
可能顛覆你的想像,在日本,年輕世代其實比老人更感到孤獨。「孤獨/孤立對策推進法」4月1日在日本正式施行,地方政府被賦予義務,盡力把他們從孤獨中拉出來。有人認為,找機器人聆聽他們的心事,似乎比網路上的真人要可靠;但也有研究發現存在矛盾點。...
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億9697萬,占全國人口的21.1%。另據央視新聞報導,據測算,到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台灣在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再過2年推估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2017年起積極推動長照2.0十年計畫,新北市金山慈護宮董事長游忠義認同長照2.0理念,2017年找上秘書長曾碧霞籌設社區關懷據點,2018年成立據點為金山區老人供餐,成立至今5年多,獲衛福部社區金點獎金點之星團體獎。 曾碧霞表示,剛開始就是憑著一股熱情從最基礎的老人供餐做起,但總感覺不夠,心想長者最重要是要開心,心態對了才能好好生活,這樣的起心動念讓她邊做邊學,發現長輩需要並開辦課程,時常到其他地方看怎麼辦學堂、經營社區,逐步導入一些課程讓長者不過枯燥無味的日常生活。 曾碧霞「校長兼撞鐘」,不斷利用課程的產出擴大結合鄰里社區,爭取長輩的人生舞台,去年底成立「千歲咖啡館」試營運,期待這些長者能投入學習經營與服務客人,讓他們打造舞台繼續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