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88歲丁桐源在銀行業打拚一輩子,日行萬步,50年如一日,他說,健康是最真實的財富。新北市社會局推廣學老風氣,邀丁桐源分享經驗,引起回響。台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說,人80歲前要奮老、抗老,80歲之後要順老,丁桐源就是健康老化指標人物。
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65歲以上,但65歲真的就老了嗎?發表於「Research Square」期刊的研究顯示,「60+」的嬰兒潮世代因生活與醫療條件改善,平均比過去「年輕」10歲。而就因為人類益發年輕,也「延遲轉大人」,所以我們應重新建立對老的定義。 在社區大學教授日本舞踊的宋小琴,是在步入耳順之年時看到電影《藝伎回憶錄》中的美麗浴衣,才一頭栽進日本舞蹈藝術的世界,甚至取得師範資格;而人稱「安哥」的張博安,43歲才接觸長跑,但如今已是台灣重量級的馬拉松人物,他更在69歲時才鼓起勇氣學游泳、報考救生員,接著隔年以70歲高齡考取執照。他們都可以說是「愈活愈年輕」的代表,究竟如何辦到?來聽聽他們對「老」的不同見解。...
國發會委員會議昨通過最新2024至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由於生育率較上次推估更低,且老化程度再加速,預估少子、高齡化現象更明顯,出生人口少於死亡人口的「生不如死」現象加速,預估總人口數在2040年只剩2163萬人、減少177萬人,2049年將不到2000萬人,2070年總人口只剩1500萬人。
巴黎奧運將於7月26日登場,但另一場以長壽為主題的「回春奧運」已如火如荼展開。主辦者是「健康來得及」曾報導的科技狂人強生(Bryan Johnson),他年砸數百萬美元,進行各種療法與長壽飲食想延緩衰老。他還積極將此推廣為運動,吸引多達8000名健康狂熱者一同較量,比的是用生理年齡檢測,看誰身體衰老速度最慢。有趣的是,花大錢養生的強生沒能稱霸自己的比賽;那些贏過他的「民間高手」是怎麼做到的?
聯合報今天推出「空中血滴子」專題報導,檢視全台外牆附掛物與磁磚剝落,隨公寓大廈屋齡老化危機加速,威脅行人生命安全,現行政策卻接不住愈來愈惡化的城市危機。立委認為有必要重視,接連提案修法;內政部也正盤點相關法規。不過,公安危機相關辦法牽一髮動全身,過去20年推動步步艱辛,第一線專家形容,城市有如得了皮膚癌卻缺乏醫生可治,不定時炸彈威脅全民。
年過60歲,該如何延緩記憶衰退?今年3月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提供了解答:每日服用綜合維他命(multivitamin),可使60歲以上老年人的記憶喪失速度減慢約兩年。專家強調,健康飲食依然是護腦之本,而綜合維他命雖然看似平凡,卻能額外提供多種有助認知功能的微量營養素。
想要活得長壽,最簡單的方法是少吃一些?科學家在1930年代就發現這種現象,過去90年在各種動物試驗中得到驗證,例如把白老鼠的卡路里攝取量減少30%至40%,牠的平均壽命可延長約30%。但為何會有這種效果,科學家至今仍在爭論。一種說法是:攝取較少卡路里可減緩新陳代謝,就像放慢車輪轉動,輪胎就能用更久。然而專家也說,動物做得到不代表人類也可以。問題出在哪?
65歲以上憂鬱盛行率,從2007年的3.36%,到2016年已攀升到3.78%。衛福部心理健康司統計,光去年單一年度,約有2千多名65歲以上長者赴心理衛生中心求助,顯示長輩對心理健康的追求逐漸攀升。退休後找不到目標,又或是把晚年過於理想化,加上「台式家庭」關係表面緊密,實質無深度溝通的能力,種種關係上的挫折,都在大幅增加「高齡憂鬱」的比率。不過,也有人抱持不一樣的想法,退休後仍積極開拓第三人生,例如資深媒體人靳秀麗。 靳秀麗在60歲那年,提前從大愛電視台退休,當時不少人詢問她「要準備享福了嗎?」她則回應「我的人生可沒打算退休」。她說,不是每一個人的下半輩子都想要含飴弄孫、環遊世界,她希望自己能像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直到生命結束前,都能持續貢獻社會。然而,正當她規畫自己的退休生活時,翻找了各類報章雜誌、書籍,怎麼找都找不到,內心中理想老年生活的模板,直到她翻閱一篇學術論文,頓時發現,「這就是我要的」。...
全台有59萬的新住民。這幾年,台灣新住民增加人數趨緩,但是變老的速度卻很快。在老年照顧的議題上,他們很快地要從「照顧者」位移到「被照顧者」了。 根據「107年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報告」的數據推算,目前新住民年齡大於50歲者超過三成,計約近19萬人。他們都面臨著身體老化、思考退休的年紀,加上多數新住民因跨國婚姻來台,和配偶年齡相距甚大,在配偶過世後面臨失去經濟來源、獨居的議題。針對這些新住民的老後,我們究竟該怎麼回應?
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預計每5位當中就有一人是65歲長者;到了2030年,人口中位數更恐從現今的44.4歲來到48.4歲。屆時,25到44歲勞動力最佳的青壯年族群將少了上百萬,只剩下582萬,而45歲到64歲的人口則會來到722萬。熟齡就業成趨勢,「2023退休力大調查」系列報導數位版第三篇「退休,開始新工作」,就要來帶讀者看看個人如何實踐、企業又該怎麼因應...
「我的母親竟然不認得我,我是每天都在照顧她的女兒,為什麼她要把我當騙子、當賊防?」 失智症病患與家人的關係常需要重新建立、連結,互動模式與面對彼此的心態,也需要改變,這一條路並不容易,過程也常充滿艱辛,常需要更多的陪伴、傾聽與理解,民眾、病患家人對於失智症的認識,也需要更深、更廣。 台灣失智症協會所提供的服務,從台灣失智症關懷專線諮詢服務,到「瑞智互助家庭」社區服務、Young會館與Young咖啡館等年輕型家庭支持服務,乃至每個月的家屬課程講座、團體活動,甚至鼓勵失智者發聲、進行政策倡議等,都可為失智症病患、家庭帶來更多的資源、支援,徐文俊希望失智症病患、病患家人可以多運用這些資源,並得到更多支持的力量。 本集榮幸邀請到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親自帶您了解失智症大小事!
國發會數據顯示,今年台灣人口年齡中位數約44.4歲,2033年將升至50歲,2050年更高達56歲。「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速度是世界最快的」,台灣人壽通路營運總處總處長廖俊禎憂心地說。 然而,台灣老化速度比日港韓星快,卻遭遇「未富先老」,企業聘雇、社交與生活配套都不夠完善的挑戰。例如內政部公布全台人口分布,雙北合計超過百萬銀髮族,但今年台灣各大企業及北部就業處釋出的中高齡職缺需求,都以基層工作居多。對此,專家認為政府應積極對中高齡就業者「賦能」,才能讓財政、經濟、產業不受衝擊。...
九九重陽,晚秋絮語,廖玉蕙感慨,年過六十,問題叢生,感覺一整個世界都讓人眼花撩亂。簡媜寫給步入老年的自己,期許自己無怨、不貪、保有慈悲,希望文字是最後遺忘的東西。李進文感嘆,人能夠選擇以什麼方式慢慢變老?就跟選擇結束和開始一樣艱難。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鄭麗卿越發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個性獨立、經濟自主的劉秀枝,則申述老閨密之必要! 【精彩語錄】一切安排就緒,一個人很篤定地到醫院辦住院手續,隔天開刀。沒想到手術後還不能彎腰,下背部也不能自己換藥,需人幫忙。三位摯友立刻與我組成一個核心LINE群組,隨時保持聯絡……交友原是因為志同道合或共同興趣,並沒有料到老來成為一項很寶貴的資源,原來除了「友直、友諒、友多聞」,朋友還有益迅速恢復健康呢!
九九重陽,晚秋絮語,廖玉蕙感慨,年過六十,問題叢生,感覺一整個世界都讓人眼花撩亂。簡媜寫給步入老年的自己,期許自己無怨、不貪、保有慈悲,希望文字是最後遺忘的東西。李進文感嘆,人能夠選擇以什麼方式慢慢變老?就跟選擇結束和開始一樣艱難。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鄭麗卿越發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個性獨立、經濟自主的劉秀枝,則申述老閨密之必要! 【精彩語錄】三位老嫗微微俯身對坐,多皺紋的表情謙遜而舒緩,冬陽曬暖她們如靜物畫一般衰老的身體。過去她們是生活的負荷者,而今安詳脈脈相對而坐……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我的四周,我彷彿明白了一些什麼,但又感到真確的心驚痛惜。
九九重陽,晚秋絮語,廖玉蕙感慨,年過六十,問題叢生,感覺一整個世界都讓人眼花撩亂。簡媜寫給步入老年的自己,期許自己無怨、不貪、保有慈悲,希望文字是最後遺忘的東西。李進文感嘆,人能夠選擇以什麼方式慢慢變老?就跟選擇結束和開始一樣艱難。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鄭麗卿越發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個性獨立、經濟自主的劉秀枝,則申述老閨密之必要! 【精彩語錄】我常想到樺樹,樺樹乃寒冷地帶的落葉喬木,但樹皮卻可用來捲蠟成燭,原來年輕的火,是用年老的寒冷來燃燒的啊。……我悲觀的不是注定要年老,而是那種緩慢、剝落的感覺,它們在我的體內形成已久,步步為營,偷襲、割據、分贓。直到我的身體全部淪陷……
九九重陽,晚秋絮語,廖玉蕙感慨,年過六十,問題叢生,感覺一整個世界都讓人眼花撩亂。簡媜寫給步入老年的自己,期許自己無怨、不貪、保有慈悲,希望文字是最後遺忘的東西。李進文感嘆,人能夠選擇以什麼方式慢慢變老?就跟選擇結束和開始一樣艱難。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鄭麗卿越發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個性獨立、經濟自主的劉秀枝,則申述老閨密之必要! 【精彩語錄】我不知道妳會在哪裡度過鎏銀歲月?服哪一種病役?老友們還在嗎?家人是否近在身旁?只知道我必須學習帶著知足與感恩的心,替自己製一雙好鞋,以備來日踏上老年旅程,好走一點。何等幸運,五十歲開始,我覺知應該做這種準備,才能換得妳,優雅地老去,堅毅地老去,慈悲地老去。
九九重陽,晚秋絮語,廖玉蕙感慨,年過六十,問題叢生,感覺一整個世界都讓人眼花撩亂。簡媜寫給步入老年的自己,期許自己無怨、不貪、保有慈悲,希望文字是最後遺忘的東西。李進文感嘆,人能夠選擇以什麼方式慢慢變老?就跟選擇結束和開始一樣艱難。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鄭麗卿越發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個性獨立、經濟自主的劉秀枝,則申述老閨密之必要! 【精彩語錄】英文名字真的太容易讓人搞混了,珍妮佛、羅絲、約翰、馬克……之類的,對上了年紀的人而言,是嚴厲的考驗。當然,讓老人家最傷腦筋的還不是美髮設計師五花八門的外國名字,而是日漸模糊的老花眼……
國內65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高齡人口的自殺死亡與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10年間也明顯攀升。 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2011年是807人,但11年後,來到2022年時已攀升到1183人。而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2012年時是27萬人,2021年時攀升到48萬人。過去的研究都顯示,自殺和憂鬱症高相關。 孤獨感也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可能原本活躍的人罹患憂鬱症後社交退縮,感到孤獨;長期的孤獨感也容易導致憂鬱症。不只憂鬱症,孤獨感對人的身心都有負向影響,長期感到孤獨者,有比較高的比例出現失智症、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老年自殺與憂鬱症嚴重,而孤獨感又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年長者的孤獨感成為不可不重視的議題。「百歲孤寂」系列將分上下兩篇帶讀者探究,生命行至老年時期,「孤獨感」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及因應?【上篇:百歲孤寂/老伴過世、孩子忙工作...老年孤獨是必然 想克服得學會不怕死】
政治人物的年齡最近成為美國社會的熱門話題。80歲的拜登與77歲的川普志在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國會中的超高齡議員也堅持留在崗位,引發「老人政治」與「年齡歧視」的爭議。究竟過了退休年齡是否還能勝任工作?從醫學角度來看,活到7、80歲仍保有中壯年身心的「超級老人」(Super Ager)確實存在。哈佛醫學院刊物也透露想成為這種人的5個要訣。
你以為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美國雖遠不及日本那麼老,但若以老年人口占比而言,其實也已在快速老化中。近日美國媒體揭露一些令人警醒的數據:如今每天平均有1萬名嬰兒潮世代跨入65歲門檻,且這個世代越來越多人淪為無家可歸的遊民。美國人的孤獨老後,從來不是新鮮事,但大批美國人孤獨老後變遊民,逐漸成為關注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