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師

台大日前拆除溫州街52巷台灣史知名學者曹永和故居。圖/台灣故鄉文史協會提供 評論

台大急拆曹永和故居再辦特展 讓人想起錢穆的心碎晚年

台大圖書館近來舉辦台灣史巨擘曹永和逝世10周年紀念展,吸引許多歷史學者參與。諷刺的是,也正是台大在月前無預警拆除曹永和故居,讓人不免聯想國學大師錢穆晚年在連串壓力下搬出「素書樓」、官員安排其故居變紀念館,大師不久就過世的往事。...

47歲的賴彥汶原擔任主廚、行政主廚等職,自學拉糖並成為台灣拉糖大師,國內外獲獎無數,指導學生拉糖作品出國比賽。圖/賴彥汶提供 生活

國際獲獎的美食藝術難養家 拉糖達人賴彥汶開熱炒店

47歲的賴彥汶因家裡開餐廳,國中就進入廚房學習,從小耳濡目染也踏上廚師之路,原在大餐廳擔任主廚、行政主廚等,職涯過程先是愛上果雕,約莫10多年前已不能滿足,接著自學拉糖成了台灣拉糖大師,國內外獲獎無數,許多學校老師都是他的徒弟。賴彥汶說,拉糖是門藝術,可以做出金屬、玻璃的藝術品效果,但也坦言台灣市場小,沒能變為專職工作養活自己,疫情衝擊下,原本穩定的開課收入一夕全無,因而重操本業,開熱炒店養家活口。

《他鄉‧故鄉》作者沈珮君(右二)與結晶釉畫大師孫超夫婦(左二、左一)及資深媒體人李濤(右一)、李艷秋(右三)夫婦,在孫府合影。圖/沈珮君提供 生活

他鄉故鄉/敬致 令人失望又充滿希望的時代

紀念臺灣那個很有骨氣的年代。感恩那些從大江南北匯聚在此、不分彼此的「臺灣行者」。 行者,行動的人。 我所深愛的孫悟空另一個名字就叫「行者」。他是《西遊記》中智仁勇兼具的人,目標明確(一心保護三藏赴西天取經,毫不搖擺),斬妖除魔(剷除障礙,不怕磨難),憤世嫉俗(神魔經常是一家人,怎不令人生氣),他愛哭(九九八十一刼,哭過十來回,比例不低),偶爾也被三藏罵回水濂洞(現實總是令人沮喪),但他完成了天命。胡適把《西遊記》列為中國第五大奇書。而我認為:悟空,行者,充滿赤子之心,他是晦暗世界那道最奇的光,不放棄,不認輸,不怕惡勢力,即使被鎮在如來佛的五行山下,他終要跳出來抖擻。

1962年3月22日,國劇大師齊如山舉行告別式,各界於極樂殯儀館齊氏靈堂前致祭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62年國劇大師齊如山告別式 一千餘人致祭送別

國劇大師齊如山1962年3月18日在空軍新生社介壽堂觀劇,因心臟病突發,不治逝世,享壽86歲。1962年3月22日家屬在極樂殯儀館舉行告別式,上午8時就有許多人到靈堂前行禮,先是家祭,9時起公祭,致祭的人有于右任、李石曾、張道藩、謝冠生、黃季陸、陳嘉尚、黃杰及齊如山等生前同鄉友好多人。參加公祭的則有劇藝協會,影劇協會,大鵬劇團,文藝協會,復興劇校等40餘單位,約一千餘人。

1974年1月27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國畫大師張大千(中)舉辦歡迎茶會,張大千現場作畫,眾人在旁觀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74年畫壇巨擘張大千新春揮灑磅礡山水 眾人一睹風采

1974年1月27日下午,歷史博物館的裡裡外外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等待國畫大師張大千到來。由藝術界、文化界為張大千舉行的歡迎茶會在歷史博物館舉行,現場並有「張氏作品欣賞會」,供各界人士欣賞,不少人專程從各地趕來,只為一睹大師的風采。

剪影生涯超過40年,剪過無數人影,也讓陳茂泉看盡人生百態。記者曾原信/攝影 專題

剪影大師陳茂泉幾分鐘剪出人物靈魂 也看盡人生百態

靠著一把鋒利的大剪刀、一卡皮箱、黑色卡紙,以及對人的精準觀察力,剪影大師陳茂泉花了幾分鐘即精準剪出人臉輪廓,隨著被剪影客人的讚嘆,愈來愈多人圍了過來,也想讓陳茂泉剪出自己的「剪影」。

《咖啡威士忌大師課》由威士忌執杯大師林一峰(左)與北歐咖啡烘焙大賽冠軍陳志煌(右)合著。圖/取自幸福文化出版社臉書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109|AI會調威士忌?山上煮咖啡好喝?大師這麼說

威士忌執杯大師林一峰與北歐咖啡烘焙大賽冠軍陳志煌合著《咖啡威士忌大師課》一書,從製程、風味,一路談到調飲跟搭餐。在「好喝」之外,如何拓展品飲格局,欣賞更多飲料的風味,來聽聽大師如何建議。 ※ 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杜忠誥(右)一生恩師無數,這些書畫名家、國學大師對勤懇篤實的他無不傾囊相授。圖為他與南懷瑾(左)在香港南先生寓所合影。圖/養龢齋提供 生活

他鄉故鄉/相濡以墨——一生伯樂無數 杜忠誥的書道師友傳奇

總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但這要等最壞的時刻過去才知道。杜忠誥,一個在糞土堆長大的台灣鄉下孩子,上學便當裡經常只有地瓜,他怎能有機會受教於一群自大陸各地來台的大師,讓他變成書法家、國學家?南腔北調,他和他們怎麼相遇、如何相濡以「墨」?而這窮孩子怎麼付得起大師學費? 他總是遇到貴人,一生恩師無數,那是因為他的勤(不間斷)、精(不粗疏)、進(日新又新)感動了他們,在那個苦難的時代,他們在他小小的身影上看到一股奮力向上的「不甘心」。

諾貝爾獎是學術最高榮譽的象徵,但得主的生涯顛峰出現在幾歲呢?美聯社 國際

諾貝獎得主愈來愈「大器晚成」?解開個人職涯邁向顛峰的年齡密碼

享譽國際多年的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2019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時,學界鬆了一大口氣。古迪納夫對鋰電池的研究可以溯至1980年,得獎時已高齡97歲,是諾貝爾史上最高齡的得主。古迪納夫今年6月下旬以百歲嵩壽辭世,學界原本擔心諾貝爾委員會跑不過時間,造成憾事,應非杞人憂天。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高爾丁,77歲,跟古迪納夫相比算是年輕的。通常,接到諾貝爾獎委員會人員帶瑞典腔的英語經由電話通知得獎,平均年紀是55歲。不過,曠世大作的出版日期以及獲得委員會認可的年分之間,存有時間差。究竟,個人職涯到達顛峰的時期,是幾歲呢?

著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玩笑」和「笑忘書」等知名小說的捷克裔法國籍作家米蘭.昆德拉辭世。圖攝於1963年。路透 生活

曾找漢學家檢查譯本 米蘭.昆德拉為何點名他當御用中文翻譯?

捷克裔法國籍作家米蘭.昆德拉辭世,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廣為全球所知的他,曾因不滿譯者翻譯,在譯本每頁都改上百處,卻指定要皇冠出版社出他所有譯本。譯有昆德拉多本著作的尉遲秀,在台幾乎是昆德拉代言人,談起當年得到大師青睞,表示其實出於誤打誤撞…

朱銘(左)年輕時與當時還是女友的太太(右),常去海邊談戀愛,他也以女友為模特兒刻下「玩沙的女孩」,翻轉他的一生。 圖/翻攝自「刻畫人間—藝術大師朱銘傳」一書 生活

本來想當黃土水 朱銘以女友當模特兒 成功拜師登藝術路

雕塑大師朱銘辭世,作品最知名傳世的就是1970年代發展出的「太極」等系列,雕塑家楊英風則是他的風格從早年「寫實」轉變成「寫意」的關鍵。朱銘曾自言,當年是他捧著以太太陳富美當模特兒的木刻作品「玩沙的女孩」,拜訪楊英風,得到對方讚許,也打開他通往藝術家之路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