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元宵節

民眾常在元宵節前後吃元宵、湯圓過節,但腎臟病患需特別注意攝取量,專家也建議改吃紅白小湯圓或客家鹹湯圓,不僅滿足口腹之慾,也能健康過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34|腎臟病患這樣吃湯圓、元宵才健康!專家授4日常習慣預防、減緩病情惡化

台灣腎臟疾病盛行率約在一成二,推估全台灣約有近200萬人患有腎臟病,但實際就醫人數卻不成正比,大部分病友並不知腎臟功能已經異常。 台灣的洗腎患者也約有8萬多名,其中約有四成五的洗腎病友罹患糖尿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可說是難兄難弟,共病機率相當高,腎臟病可能會超越糖尿病,是未來的一大挑戰。本集內容由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運長Elaine來談談腎臟病是什麼,以及怎麼透過生活的小習慣的養成來預防腎臟病。

觀光局前局長、台灣旅遊交流協會理事長賴瑟珍暢談台灣燈會發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流浪台灣燈會/如何再躍全球最佳慶典 賴瑟珍:台灣應打造定點賞燈小鎮

觀光局前局長、台灣旅遊交流協會理事長賴瑟珍,1973年進入交通部觀光局,從基層辦事員做起,一路成為首位女性觀光局長。1990年,她擔任觀光局業務組副組長時,就參與舉辦原為台北燈會的台灣燈會,2008年在局長任內,使台灣燈會成為「全球最佳慶典活動」之一,見證燈會從中正紀念堂出發,政黨輪替後到處流浪下,從璀璨耀眼到充滿挑戰的台灣燈會史。 聯合報數位版提出專訪邀約,請賴瑟珍分析燈會遭遇的困境與未來發展時,她欣然答應並直言:「台灣燈會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她侃侃而談燈會走了34年,現在應從有效利用資源整合與落地生根的兩大方向規畫新方向;透過深度剖析,她的觀察與建言,讓政府、業者與台灣社會思考,每年燒錢、煙火式的燈會,如何在關鍵的時刻,邁向下一步。

台北市長蔣萬安(右)在交通部長王國材(中)見證下,於台灣燈會閉幕儀式中,將象徵傳承的黃色燈籠交接給明年的主辦城市首長、台南市長黃偉哲(左)。記者余承翰/攝影 生活

流浪台灣燈會/淪政治角力、稀釋國際品牌形象 觀光局新解方能挽救嗎?

「台灣燈會流浪記」上演23個年頭,今年終於回到發源地台北市,只是燈會之所以流浪,源自前總統陳水扁包裝在「區域平衡」下的政治考量,年復一年讓地方首長將燈會收納為政績,稀釋台灣燈會的國際品牌形象。明年,台灣燈會又得「出走」,能否破除政治影響,觀光局的新解方將至關重要...

2023台灣燈會19日晚間閉幕,象徵重新回到發源地台北的燈會,明年又得「流浪」到台南市。記者余承翰/攝影 生活

流浪台灣燈會/兔年後繼續「拋棄式」巡迴? 品牌黯淡、複製感、難累積成硬傷

「太空兔」、「機械兔」,你分辨得出哪座主燈屬於台灣燈會嗎?舉辦34年的台灣燈會與遍地開花的地方燈節,主燈及概念愈來愈相似,每年砸上億元舉辦、扛著「打造國際品牌」使命的台灣燈會,最終只能在參觀人次與觀光商機上打轉,品牌亮度卻愈顯黯淡,總統蔡英文推薦燈會的發文即驗證這項警訊。 從何時起,台灣燈會成為地方首長政治角力的工具?當台灣燈會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在傳統與創新間找不太到明確定位時,為何應停下流浪的腳步,才能開創新局?聯合報數位版製作「台灣燈會流浪記」專題,與民眾及政府一起思考,用你我納稅錢舉辦的燈會,究竟該何去何從。

今年台灣燈會首度回到發源地台北市,主燈名為「玉兔壯彩」,試燈時與台北101組成獨特的城市燈會景色。 記者楊竣傑/攝影 生活

台灣燈會揭密/流浪23年重回台北 疫後首場國際盛宴如何變台灣明信片

台灣燈會在外地「流浪」23年,今年首度回到發源地台北市,成為台灣雖已開放國境,卻錯失搶國際觀光客先機下的第一場國際大型盛會,擔負的國境觀光行銷責任更甚以往。在此挑戰下,為何觀光局和台北市政府有信心將此次「張燈結彩」的都會型燈會,塑造成「台灣的明信片」?遊客又該站在哪個角度,才能拍出具台北和台灣特色的燈會美景?

部份神明會在擺暝期間出巡繞境,神明起駕出巡繞境,陣容相當盛大。圖/連江文化處提供 生活

馬祖擺暝掛燈鬧元宵 來看各路神明逛大街、廟裡打地鋪祈夢

馬祖元宵「擺暝」被當地視為比過年更盛大的節慶,過年圍爐是自家過,擺暝則是馬祖四鄉五島全域各鄉村全員動起來,異鄉遊子都會回來團聚,馬祖擺暝也在2019年8月被文化部公告登錄為重要民俗,是連江縣第一個獲此榮銜的無形文化資產。

復刻版細妹過年,男性犧牲色相增添趣味。圖/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提供 生活

影/全台唯一客家「細妹過年」 免工作還能享受硬頸男人的浪漫

誰說媳婦過年的命運只能「忙、忙、忙」,屏東縣高樹鄉大路關客庄有全台獨一無二的客家傳統「細妹過年」,讓婦女在元宵節拋下所有家事「放假一天」,只需提花燈逛街、吃小吃、押寶博弈等,盡情悠閒愜意度日即可,還能拿到紅包慰勞整年辛苦,享受「完全工作豁免權」和客家硬頸男人的浪漫體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