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YouTube影片現在不僅是娛樂,還是各年齡層的學習資源。科學證實結合「聽」與「看」的多媒體學習,比單靠聽覺的輸入更有效。台灣也有許多知識型頻道。日本線上教育專家提醒,即使如此,選擇及運用YouTube影片的時候要注意一些細節,否則導致大腦超載,帶來反效果。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即多次呼籲「算力即國力」,但是算力堪稱吃電怪獸,且產業人士透露,台灣建立的算力,大部分都是台灣以外的人在買,在電力方面已經左支右絀的台灣,究竟該不該將電力分配給AI資料中心?
蘋果即將於美國時間9月9日(台北時間9月10日凌晨)舉行秋季新品發表會,搭載全新Apple Intelligence應用的iPhone 16是最大亮點,過去蘋果在新功能開發上,總是比對手Android品牌慢好幾拍,現在可不行,蘋果欲透過結盟快速推出AI新應用,手機市場將掀起全新AI商戰。不過,iPhone 16真能掀起換機潮?尤其三星還沒拿出最厲害的新武器...
牽動眾多供應鏈的蘋果法說會即將於美國時間8月1日(台北時間8月2日凌晨)登場,眾所周知,iPhone 16是蘋果下半年營運焦點,然而,隨著全球各大手機品牌陸續推AI(人工智慧)新機、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全球總經面的不確定性,是否會為蘋果營運帶來逆風?分析師點出兩大風險。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月在台大演講時指出,新的運算時代正在開始,一席「未來所有PC都會是AI」震撼全場。然而,隨著AI應用和相關產業快速擴張,背後潛藏的是缺電隱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Meta執行長祖克柏都直指電力供應恐阻礙AI發展,輝達則積極研發更快速且更節能的下一代GPU,如Blackwell、Rubin等平台,目標是降低資料中心功耗,凸顯AI發展背後的能源問題已成各方關注焦點。聯合報透過6張關鍵圖表,帶讀者看AI產業有多耗電。
AI已成熱門名詞,但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與KPMG澳洲一項針對全球AI信任的調查顯示,有約6成的人對信任AI系統持謹慎態度,並有71%的人希望對AI進行監管。5月下旬,歐盟批准全球首部監管AI法規,部分禁令將在年底生效,其中通用人工智慧(GPAI)預計明年開始生效,由於AI法中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不光影響使用者,也會影響AI供應鏈像是輝達、OpenAI、甚至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在歐盟開發、使用產品都會受到影響,台灣廠商也躲不過。
全球瘋AI(人工智慧),愈來愈多人出現AI焦慮,更有人擔心自己不懂得寫程式,會不會成為AI文盲?迎接AI時代來臨,我們現在要做什麼樣的準備,才能不被這個時代淘汰? 專家認為,AI將是人們未來生活中的重要工具,這就好像1990年代的個人電腦逐步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民眾一定要敞開心扉接觸它、使用它,要想不被AI取代,不見得要學寫程式...
美國第一季財報季步入尾聲,美股「科技七雄」中,除特斯拉表現慘淡,其他5家業績均符合預期、甚至超出預期。台灣除了由台積電領軍的半導體外,AI供應鏈還有誰能擔綱贏家?
AI(人工智慧)陸續進入民眾生活,目前還只是做為輔助工具,不只工程師用AI,就連行銷人員寫報告、學生寫論文、美術製圖都用AI。現在AI還會作曲,市面上已經出現不少AI音樂創作軟體,這樣發展下去,連AI都要搶走作曲家的工作了?
日本推動「資訊主權」,吸引雲端服務大廠紛紛在當地擴大投資資料中心(Data Center),卻也迎來人工智慧(AI)這隻吃電怪獸,推估2050年用電量會大增四成。媒體分析,增加綠能與重啟核電機組,不足應付AI爆炸性的新電力需求,恐撼動日本未來的能源配比目標。
ChatGPT 2022年底風靡全球,從大學生、行銷人員到科技產業工程師,都覺得ChatGPT超好用,既能夠拿來寫報告,還能拿來寫程式,這也讓生成式AI背後的推手「大型語言模型」更受科技界重視。經過2023年一整年的發展,業者認為,雖然矽谷大廠風風火火地研發大型語言模型,不過,奠基在大型語言模型之上的「小型語言模型」,更符合企業使用,在市場上也將更吃香。
AI時代來臨,人人都有了「超級軍師」,如何引導學生善用而非濫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朝一日,若AI的回答比老師更快更完整,而且不會喊累,學校要教給學生的是什麼?是知識、能力、或是態度?未來的老師,師培課程勢必要大幅度改變。 國立興大附中校長陳勇延表示,未來的老師,必須有與AI共存的準備,AI就是生活與工作的一分。「未來AI像水一樣,我們是魚。」企圖用禁絕圍堵恐是徒勞無功,善用AI的人才不容易被淘汰。
教育部每年主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閱讀心得寫作比賽」,近日有分區的評審發現,審閱的110件作品中,至少有25件疑似是用生成式AI寫出,閱讀比賽成了AI大亂鬥,這算抄襲?為何學生會抱著僥倖心態一賭?動機為何?都讓教育圈困惑。教育部祭出停權,但學者指出,現在幾乎無法分辨或證實閱讀心得是否由AI撰寫,未來相關比賽、學術倫理又該如何規範?或根本不需要辦這麼多比賽?
2023年,ChatGPT等生成式AI競逐AI霸主寶座,撼動各界,也使去年被視為「生成式AI元年」,這股AI浪潮持續席捲金融、生醫、運輸等產業,連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都斷言,方興未艾的AI熱潮將持續發展。 各家人力資源公司的報告也一致看好AI應用與數位科技的願景和影響力,如此高需求,當然會反映在薪資端,據指出,有AI技能薪資比一般職缺高出53%,要追求好「薪情」,求職者如何在AI浪潮鍍金?
1980年代的美國影集《霹靂遊俠》家喻戶曉,人人都很羨慕男主角李麥克能有一輛與他對話的車——「夥計」。而時隔40年後,在生成式AI的推波助瀾下,未來,人人想要有台可以對話的車,將不再是難事。...
1990年代末,一個名為Napster的點對點檔案分享網站橫空出世。在Spotify與Apple Music尚未誕生的古早年代,它讓人人都能免費下載音樂,火速風靡各大校園。氣急敗壞的唱片業立刻告上法院。2001年,美國聯邦法院裁定Napster侵權,雖然內容生產方打倒了這個萬惡音樂平台,卻也挽救不了江河日下的實體唱片業。 如今紐約時報狀告OpenAI,被視為這世代的版權大戰。這場記者與人工智慧軟體的對決,關係到不只是新聞業、著作權法與新創科技的未來,更具體來說,將直接決定OpenAI等同業的前途。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麼判?
國際貨幣基金示警,全球將有約四成的工作受到AI(人工智慧)的影響。而一項報告更指出,如ChatGPT等生成式AI將在6年後,即2030年,足以寫出高於專家平均值的文章或程式,「這一類」工作者將受衝擊。 專家提醒,想要避免被取代、甚至和AI合作,就得掌握2項重要關鍵,才能因應來勢洶洶的AI浪潮,把威脅轉化為助益。若想在龐大的挑戰中勝出,人力銀行更點名2項最夯的職缺,求職者在科技衝擊下,有望獲得高薪。...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產品去年席捲全球,今年恐怕將迎來侵權爭端的反撲:科技公司海撈網路圖文和資料來訓練AI系統,是否構成著作權侵害?代表知名小說系列「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汀(George R.R. Martin)的作家團體,以及紐約時報等內容業者都提出相關訴訟,但科技業擔心,這類訴訟將嚴重拖累AI產業。AI和著作權衝突白熱化,未來如何演變...
2023年,生成式AI如火如荼發展,然而,生成式AI創作出來的圖文作品,著作權到底屬於誰?是屬於打造生成式AI軟體的公司,還是屬於使用者?會不會有侵權疑慮?產業界討論不斷。今年初就有美國三位藝術家將生成式AI圖像工具、AI圖像生成軟體公司、社交平台告上美國地方法院,指稱AI侵犯了人類藝術家的版權。最終判決將在明年出爐,法界人士認為,2024年將會是生成式AI法規發展的關鍵年度。
掀起生成式人工智慧熱潮的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在19歲讀大二時就被矽谷投資大亨相中,輟學自己開公司,26歲就成為矽谷最有影響力的創投家之一。個性內向、靦腆,還有點社交恐懼症的奧特曼,卻能對國會議員侃侃而談,讓他們了解什麼是AI,一位參議員稱讚他是「我遇過最聰明的人」。究竟在同事、競爭對手和朋友眼中,奧特曼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