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來重視市場競爭,只要哪家企業壟斷市場,就會被美國司法部盯上。20年前,微軟一樁作業系統搭售瀏覽器的案子鬧上公堂,成為電腦市場的焦點;20年後的現在,美國司法部盯上網路巨獸Google,認為Google搜尋引擎壟斷市場,一狀告上法院。美國聯邦法院首度於9月12日開庭,如果這場訴訟由美國司法部贏了,外界預料,搜尋引擎市場將出現全新戰局。同時,如果蘋果因訴訟結果動搖與Google的合作,恐將成為Google最害怕的噩夢...
新冠肺炎帶動全球在家上班及遠距需求,造成全球瘋搶晶片,晶片廠成熟製程大爆單,也讓封裝業打線及覆晶業績暴衝,2022年業績攀高峰;兩年後,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生成式AI(人工智慧)火熱,全球再掀起一股AI巨浪,造浪者輝達(NVIDIA)的AI晶片賣翻天,同時也讓各界再度重視先進封裝如CoWoS的重要性。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製造業的自動化已嚴重打擊藍領階層多年。現在,AI領銜的自動化開始襲向白領階級,辦公桌坐不穩,對工作衝擊之大,連AI研發重鎮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都始料未及。 帶動新一波自動化的由AI(人工智慧)系統稱為「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橫空出世的ChatGPT和Google的Bard,能夠快速處理合成資訊,生成新的內容。...
從蘋果手機的語音助理進化到現在最熱門的生成式AI,我們工作、生活、甚至投資市場都深受AI所影響。 本集白話財經就要來談AI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大小事,也談全球的管制措施與相關產業。
科技突圍要從娃娃抓起?隨著生成式AI等人工智慧應用興起,除了南韓教育部6月宣布,將從2025年起把AI教科書納入中小學課堂外,大陸也正在積極布局。據統計,中國大陸今年至少已有超過十個大陸省市區或城市,相繼就AI教育普及提出新政策措施,包括展開AI教師培訓、加強和改進中小學AI教育等,不少人更形容,「再不學AI,就要被中小學生淘汰了」。
人工智慧(AI)開始被廣泛運用,金管會日前發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AI)原則及政策草案」,其中該草案的六大項核心原則,將作為訂定金融業使用AI的指引,以及公會訂定自律規範的重要依據。金融業使用AI六大核心原則上路,有哪些最可能踩到的雷區?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存在政治偏見,肯定平權行動、支持跨性別權益,甚至拒絕替美國前總統川普寫讚詩,擺明隸屬自由派陣營。然而,聊天機器人理應不具備自由意識,那麼鮮明的政治傾向從何而來?網路社群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以火救火的角色?究竟是科技始於人性,抑或人性被科技牽著鼻子走?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用狄更斯《雙城記》的名句描述2023年AI(人工智慧或人工智能)的發展,無比貼切。生成式AI橫空出世,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包括AI推手在內,加強管制的聲浪此起彼落。不過,有一個弔詭現象:美歐等先進國家立法管制AI期待捍衛民主,恐怕卻導致其他國家的民主陷入危機,學者稱此現象為The AI Regulation Paradox。 管制AI的悖論(Paradox)源自唯有先進AI才有辦法規範AI的想法,因為當AI功能愈來愈強大、影響愈來愈深之後,人類勢必更加仰賴AI蒐集運算的能力。只是如此一來,還能叫做監管AI嗎?
自ChatGPT去年底問世後,人們不斷挖掘生成式AI的可能應用,也因此領略了它的強大功能,「人類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成為熱議話題。日前,北京大學和一個求職網站日前聯合發布報告,分析過去5年AI對大陸就業市場的影響。報告指出,大陸部分產業已因導入人工智慧而陷入「減員增效」的裁員風暴,AI取代人類的工作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AI蓬勃發展,各行各業陸續運用AI來優化作業及產品創新,一時之間,人們驚艷於AI為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但也開始意識到可能的後遺症。還沒等政府公布人工智慧基本法,許多企業已率先制定內部使用規範。 以大家熟悉的ChatGPT為例,去年底推出後,紅透半邊天,不僅學生拿它來寫論文,就連部分員工都會拿它來寫程式、準備企劃資料。有些員工利用ChatGPT來輔助工作時,甚至不小心將公司內部機密洩露出去。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AI快速發展及應用對人類帶來方便也帶來恐懼,這次的圖表帶你了解各國目前AI立法進度。
剛從學校畢業,夢想成為科技業一份子?業界人士奉勸你慎選公司。一位台裔美籍資深創業家建議,年輕有抱負的工程師如果想一展所長,與其投履歷到谷歌母公司Alphabet、蘋果、亞馬遜等待遇令人稱羨的科技巨擘,真正該找的反而是財星500大企業,因為現在「十個科技工作有六個不在科技業」。這是為什麼? 美股上市公司祖睿(Zuora)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左軒霆這麼說:Z世代年輕人特別希望從事有意義、能發揮影響力的工作,但他們若去臉書或谷歌等科技巨擘公司上班,會發生什麼事?這些公司惡名昭彰的一點,是雇用大學剛畢業的優秀軟體工程師,然後把他們當柏青哥彈珠般對待,最後落得什麼下場誰也說不準。...
7月中旬,代表16萬演藝人員的美國演員工會及廣播電視藝人聯合工會與製片公司談判破裂,宣布從即日起進行罷工。他們點名「串流平台」與「AI人工智慧」對他們造成壓榨及生存威脅。這可能是人類第一場真人對抗AI的勞動權利鬥爭。但AI的運用在中國大陸早已開始…
ChatGPT風起雲湧,先進國紛紛搶進研發AI聊天機器人,包括日本。然而日本業者不約而同打算走專精客製化路線,軟體銀行董事長孫正義忍不住警告:看看日本的國產手機下場,別再自掘墳墓。
ChatGPT變笨了?這可能不是你的錯覺,過去幾周有不少人都回報,這個引爆AI熱潮的聊天機器人似乎變得更懶、更容易給出錯誤答案,症狀還發生在功能應該更強大的GPT-4上,也讓付費用戶感到不滿。原因究竟是什麼?業界人士推測,該產品可能正經歷一場「重大改變」,如今處於陣痛期。OpenAI主管也對此給出回應。
從虛擬偶像、虛擬網紅、虛擬主播到AI(人工智慧)主播,在元宇宙熱潮的帶動之下,人們生活中出現愈來愈多的虛擬人物,這些虛擬人不僅有自己的IP版權,會透過YouTube、IG等社群平台與網友互動,甚至還有專屬的經紀公司,市場預估,虛擬主播市場前景看俏,經濟規模將於2028年達台幣4100億元。
教育線上雜誌Intelligent.com對美國16到24歲的在學生以及中小學生家長做調查,有使用ChatGPT輔助學習的人,有95%說成績進步,幾乎所有人在部分科目因此不再請家教。日本學者指出,ChatGPT的出現,彌平貧富帶來的學習資源落差,不過,取代的不會是學校教育而是個別指導。...
近期ChatGPT等生成式AI崛起,大學端憂心學生利用來生成報告或論文,而非親自撰寫作業,可能引發新的學術倫理問題。陽明交大今年5月發布「生成式AI用於學術研究參考指引」,要求師生若使用生成式AI必須聲明、揭露;聯合報數位版近日掌握,有另一間頂大近日也修正相關規定,若師生使用生成式AI撰寫論文但未註明應用動機、資料出處等,將視為「舞弊」,外界可依規定檢舉,是國內首間將生成式AI不當利用納入懲處規範的大學,但是否真能遏止防弊,學界看法耐人尋味。
美國國家飲食失調學會(NEDA)負責人在一次員工會議上宣布,將用聊天機器人取代人工求助熱線時,心理健康輔導員妮可.多伊爾非常震驚。 然而,聊天機器人「泰莎」(Tessa)全面取代人工求助熱線輔導員不過幾天,就被停用了,因為有人發現「泰莎」竟提供民眾有害建議,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AI時代啟動,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來台掀起AI風潮,將外界對AI期待帶上高峰。連帶就業市場也跟著起風了。一名25歲資工系的應屆畢業生大華(化名),因為學的是資安領域,外語能力不錯,企業一進用就開出年薪100萬元的條件。這幾乎是一般上班族工作十年就不見得能領到的薪水,但AI相關工作未來真的如此形勢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