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喜歡到日本玩的外國人,常抱怨夜晚太無聊,畢竟日本的「夜經濟」通常是工作的延長:加班後與同事喝酒、吃飯,與客戶聚餐等,不過這樣的生活型態正在轉變。比起邀人喝一杯,日本Z世代更常邀人一起吃個東西,喜歡與熟人共享夜生活。晚上和陌生人的聯誼,幾成「死語」。
現代醫學研究不厭其煩強調飲酒傷身,為了健康應少碰為妙,但這項建議難以被聽進去,因為多數人平時多少會喝一些,像是慶功宴有香檳點綴,下班小酌一杯紓解壓力,看運動比賽要來杯冰啤酒助興。如果喝酒無法避免,那是否存在某種「安全量」,例如一周幾杯以下還不至於傷害健康?科學家正退而求其次,為適量飲酒的人找出解答。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警察執行酒測路檢,經常拿著俗稱「酒測棒」的酒精檢知器,要求駕駛人「吹一下」,這樣執法有無缺失?能無差別要求駕駛人吐氣嗎?警政署的取締酒後駕車作業程序指出,警方必須先觀察駕駛人有無酒容,不能強行要求駕駛人吐氣,口語上常說的「吹一下」,更是不妥,容易產生矛盾爭議。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少量喝紅酒有益心臟健康?這樣的觀念在過去一、二十年深植人心,掀起了喝紅酒的熱潮與銷量,直到近年才被一份又一份研究破解。這是一則關於紅酒如何走下健康飲食神壇的故事,那些「逆風」導正視聽的研究人員談起心路歷程,表示不是為了讓人嚇到不敢喝紅酒,而是希望人們別懷著錯誤的期待去喝。...
12月是歐美佳節時期,如同華人即將迎接的農曆新年。這時跟朋友跑趴、公司舉辦派對或家族聚會場合,喝酒在所難免。西方近年則興起「禁酒1月」(Dry January),旨在讓肝臟休息一下,估計有15%至19%的美國成年人參與。光是一個月不喝酒,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專家提醒,若平時常喝,突然改變習慣反而一開始感覺會更差,但之後,你的心臟與肝臟都會感謝你。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歲末年終尾牙餐聚增多,民眾不免小酌兩杯,近來市售酒測器熱銷,不少民眾會將市售酒測器酒測結果作為是否開車上路的參考,但市售酒測器未經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檢測值不見得正確。標檢局及警方表示,最好勿用市售酒測器數值來判斷是否能開車上路,確實遵守酒後不開車,才能確保自己與用路人安全。...
天氣變冷,許多民眾開始吃麻油雞,有些人認為麻油雞這類加酒的補品或食物,即使不喝酒的人、孩童和孕婦都可以吃,因為酒精會在烹飪過程中完全揮發。真的是這樣嗎?國外實測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新冠肺炎疫情從2019年底至今在全球肆虐3年多,今年起世界各國陸續「完全解封」,無論出國或回國,都不用再接受PCR檢測。蔡英文總統暌違3年多之後出訪中美洲,並過境美國東西岸兩地,因我國及邦交國瓜地馬拉、貝里斯和美國都完全解除防疫限制,蔡總統此行不用強制戴口罩。旅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國外和台灣的民情大不同。
保力達與維士比問世至今超過半世紀,「明天的氣力幫你準備好」、「福氣啦!」等品牌廣告詞深植人心,雖然客群鎖定藍領階級的工人取向,但工人無論是購買或飲用都有不少拘束,有時為了喝上一口,卻因工作限制,要賠上一天、甚至一個月的工錢,代價很高。 據了解,保力達和維士比最早是為「孕婦」開發,而且功能還不少,後來也開始受到工人族群的青睞…
酒精是世界上使用最普及的藥物之一,許多人都喜歡飲酒後的微醺感,尤其是在社交場合中,喝點小酒似乎能讓氣氛更熱絡,而酒精又是如何影響人體大腦,並隨之引發生理與情緒反應?
雲林縣虎尾鎮不僅是國內布袋戲的重要發源地,更擁有百年歷史的糖廠,至今仍可看到載運甘蔗的五分車在鎮上行駛,但周邊的安慶圳與北港溪卻常釀成水患。水利署日前為此舉辦台灣第一件水利工程國際競圖,由荷蘭與台灣的都市里人規畫設計團隊得標,將首度導入荷蘭「還地於河」的治水經驗,用「靭性承洪」策略再造虎尾小鎮。
酒駕始終是台灣的難解之題,即便酒駕累犯高達四成,其中七成為酒精成癮者,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的比率僅2.1%,反映檢方沒積極轉介酒癮戒治,錯失治療機會。法界人士認為透過司法途徑協助酒癮病人,是最後一關,衛福部與交通部都得在前端介入,才能及早讓酒精成癮者治療,改善酒駕問題。
在公共場所如廁後,你會選擇抽擦手紙還是用烘手機?本報記者觀察發現,近年來愈來愈多公廁悄悄取消擦手紙,改用烘手機供使用者烘乾手部,但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國外陸續有實驗發現,用烘手機烘乾雙手後,周邊增加的菌落數明顯比用擦手紙多,許多民眾看了實驗結果直呼「以前擔心烘了反而更髒,現在印證了!」日後恐對烘手機敬而遠之,形成設備閒置浪費,也考驗公廁管理單位的抉擇。
疫情高原期中,確診者的不安感油然而生,「確診後該做什麼?」凸顯政府衛教不足的問題。然而,一位確診新手媽媽靠著「小題大作」,保護3個月大女兒免於染疫;上有6旬母、下有7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在幾乎全家染疫時,一起度過難關。他們成功守護老小的關鍵為何?專家分析的防疫妙招,竟是最簡單的「那一招」。在大疫來襲時,確診媽媽分享第一手實戰經驗,教大家打贏防疫之戰。
確診康復者愈來愈多,但輕症「陽過」者在家關7天後,不須快篩就可出關活動,對於病程期間住過的房間該如何清消打掃?是目前不少民眾的苦惱。清消業者分享專業意見,除了必備酒精、漂白水外,抹布、手套也要準備多份交替使用,更細膩提醒確診者,製造的垃圾裝袋丟棄前務必先將空氣壓平,避免未染疫者在處理時遭到壓出的空氣感染。
新冠肺炎確診數大爆發,市井小民對於中央政府防疫政策怨聲載道,不少綠營側翼在網路發文製圖帶風向,某個臉書粉專製作一張圖文,將民眾排隊吃拉麵、排電信優惠方案與排隊買蛋黃酥畫面,拿來與排隊買快篩照片合成,批評民眾烈日下排蛋黃酥,卻不能忍受排隊買快篩,這論點與民進黨政府看待疫情心態完全一致,政府沒有錯,錯的是人民,中央視人民為芻狗,莫此為甚。
隨著疫情確診量大幅攀升,民眾身邊可能都有不少人快篩陽性,但更多的是對於面對陽性,民眾可能不知道如何自處,聯合報數位版找到一位快篩陽性的民眾(化名A小姐) ,昨天被通知確診後,以第一人稱寫下自己確診後的親身經驗,透過第一手的觀察,帶領讀者直擊目前疫情第一線的真實狀況。
酒不醉人人自醉,在「無酒精調酒」這種很新的飲料形式出現後,更讓人思考在品飲時,除了攝取酒精,還能滿足什麼人際交流的需求?無酒精調酒從分子調酒汲取了哪些技巧?無酒精調酒如何搭餐?
立法院臨時會趕在年前,三讀通過酒駕3法,重罰嚇阻酒駕惡行,近十年針對酒駕已修法4次,刑責愈修愈重,但重大酒駕肇事案件仍不時登上媒體版面,引發民怨。警政署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沒被抓到就沒事」的僥倖心理,因此不少學者與民代認為除了重刑外,必須有刑後的酒癮治療,才能有效降低酒駕情事。...
立法院交委會今天審查俗稱「酒駕法條」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但距離上次修法不到3年,仍遏止不了僥倖上路的駕駛,立委又要急促修法,難道就能再犯率高的酒駕犯不再上路嗎?屢次修法,屢次修出漏洞,正提醒官員與立委,平心靜氣地研究出有效率、有嚇阻力的法條,才是問題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