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楊笠網路聲量高,卻與中國男性水火不容,最近的事件是京東的男性消費者以退會員給楊笠、也給京東一次教訓。 2021年底的楊笠,甚至被網友直接舉報到了廣電總局,罪名是:「(脫口秀)演出內容涉嫌性別歧視,多次辱罵全體男性,煽動群眾內部矛盾,製造性別對立,不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發展。」 但,為什麼一大批主要以男性為主要客群的品牌依舊競相奔赴著請她代言?資深記者黃國樑為你帶來脈絡式解答。
中國大陸的網路長城是如何愈築愈高的?2010年封鎖外網、2017年禁止VPN、2022年強制顯示IP、2023年「大V」實名制。今年7月18日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後,又一項新的網路監管措施即將推出——「網路身分證」。 大陸官方此次計畫實施的網證、網號制度,被視為是「實名認證」的進一步強化,雖然目前該管理辦法仍在「徵求意見稿」階段,但試辦版的APP已上線,引起不少民眾的憂心以及幾乎一面倒地反對,更有學者認為,這個制度就是升級版的「健康碼」。...
立足上海逾25年的知名高端連鎖超市「城市超市」(CITY SHOP),4月中無預警宣布全面關閉,在上海引發了不小的震驚。上海商業競爭激烈,店家開開關關是常態,然而城市超市對於許多老上海人來說,是一種不同意義的存在,而其消失也不只是傳統零售業被時代的浪潮淹沒這麼簡單,背後牽扯的恐是一條黑色產業鏈。
改編自中國大陸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名著《三體》的影集3月21日在Netflix上映後,很快就在全球引發熱議,這稱得上是近十年來,中國大陸為數不多成功的文化輸出。 Netflix延用小說裡的中文直譯「三體」(3 BODY)作為外星人的名稱,而非原著《三體》的英文翻譯「Trisolarian」。紐約時報表示,距離上一次中文詞彙直接進入全球流行文化已不知何時,「但中國社群媒體上很少有人慶祝這點。」不少「小粉紅」甚至認為這部戲傷害到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究竟問題出在哪?
「如果一定要定義,請把我畫分到職業撈女那檔。」認識一位投資大佬,是陳妮(化名)的人生轉捩點。在此之前,她是出生在安徽小鎮、身材苗條、長相俏麗、頂級大學的女大學生。如今她遇到這名大腕,留學創業開公司,基本已「財務自由」,成為另一型態的新「撈女」。
12月是台灣音樂人中國大陸遭難月?搖滾樂團五月天才剛惹上假唱風波,歌手楊丞琳12月9日在河南鄭州的大型演唱會,竟因一句輕率的言論,被河南人集體撻伐,風暴延燒速度讓五月天的假唱疑雲都瞠乎其後。這是因為她的一句話看似玩笑,觸及的卻是中國自古有之的「地域黑」,對某地之人的刻板歧視言論,其後座力難以小覷。 事實上,不只是楊丞琳,過去大陸也有一位藝人因「黑河南」,甚至被告上法院,要求他賠償每個河南人人民幣1塊錢...
以巴衝突10月爆發以來,成為國際上最受矚目的事件之一,大陸11月成為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希望「發揮作用」的企圖亦相當明顯,北京官方顯然不願意放過這個可能斡旋和平進而提升國際形象的機會。 大陸的官方態度力促「停火止戰」,乍看並沒有明顯偏向,但大陸民眾普遍同情遭以色列無情轟炸的巴勒斯坦。以色列駐大陸的使領館近日一則要舉行「打擊網路反猶主義」的研討會引起巨大關注,大陸民間在衝突爆發後是否具有強烈的「反猶」風潮,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10月底前,100萬粉絲的自媒體帳號前台展示真實姓名。」10月13日,新浪微博上的財經大V博主洪榕發出這麼一條博文,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網紅、大V開始連夜清粉幾百萬,例如「天津股俠」的粉絲從700多萬清到了90萬,寧願降粉,也不想在前台實名。所謂的大V,指在各微博等社群平台獲得個人認證,擁有眾多粉絲的用戶,用意類似臉書上的藍勾勾,但為什麼他們如此害怕用真名示人?
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的已故大陸作家汪曾祺曾在文章中寫道:「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那是上世紀的舊事了,但如今,逛菜市場真成了大陸年輕人的生活樂趣。
馬克思曾說,「歷史本身經常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就成了鬧劇」。如果說,2000多年前,秦權臣趙高「指鹿為馬」是秦二世的悲劇,近日在江西上演的「指鼠為鴨」,就是一齣不折不扣的大鬧劇。
近日,四川甘孜州發生一樁旅遊糾紛,上了大陸微博與各平台熱搜,2月26日一位微博博主上傳影片說,他在康定訂了四個房間,剛訂好就遇上路況警示,大雪封山封路不允許通行。這位博主退了訂單,前面三個房間的都自動退款了,第四個房間剛好卡在5分鐘,商家顯示處理中,24小時之內答覆,業者第二天說房間給留了一晚上拒絕退款,這位博主質疑當時怎麼不說要第二天說。於是他給了負評,還遭對方開小號辱罵。
大陸再傳「網路暴力」悲劇,一名上海研究生因曾染粉紅色頭髮,遭到網路攻擊,在經過與憂鬱症的長期抗爭後,近日傳出自殺訊息。值得注意的是,去年4月,為了「讓悲劇不再重演」,大陸國家網信辦才大動作宣布要加強網路暴力治理,包括要求網站平台集中整治,建立長效機制等,不過悲劇仍然頻傳,也讓治理成效受到質疑。
中國大陸在12月7日公布了優化防控「新十條」後,原嚴防死守三年的新冠疫情算是一夕解開,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馬上捲起的染疫高峰,許多人全家一起「陽」(抗原或核酸檢測陽性),各種藥品稀缺難以購買,最搶手的退燒藥布洛芬一粒難求,甚至一位北京的電視台女記者住進方艙醫院都被網路圍剿;而醫療資源最缺的基層農村已成了最被擔憂的地區,可能將是病亡率最高、但也最無人聞問的犧牲對象。
進入12月,中國大陸嚴守了3年的防疫政策終於開始出現鬆動。這有來自高層的指示,也有來自醫學界的呼籲,更有來自基層「白紙運動」的壓力。
11月11日,中國大陸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有20條措施簡稱為20條防控優化措施;放眼整個大陸,只有一個城市快速響應了中央政策,就是河北省省會石家庄,它在隔天下午5時發出了「致石家庄全體市民的一封信」,放寬防控各項管制,常態化的核酸檢測都不做了,該恢復實體上班上課的,立即全面復工復學;此時一件怪事發生了,過去一再抱怨防控太嚴,要求全面解封的躺平派,不高興了。
大陸知名運動品牌李寧2022年的秋冬新品大秀上,遭到口誅筆伐,原因是有幾款軍綠造型酷似「侵華日軍」。這次,大陸網友們怒斥要李寧去日本賣衣服,因為設計的是「日寇服裝」,這幾款冬裝和「侵華日軍」制服十分類似。由於在中共廿大開會期間,李寧10月19日發聲道歉,並指飛行帽設計源於中國古代頭盔、戶外防護帽及棉帽。
前幾天,大陸網媒「36氪」旗下的後浪研究所發布《2022年輕人如廁報告》,以728名大陸年輕人為調查對象,收集了一定代表性的「蹲坑」數據。報告發現,在可複選情況下,有高比例的職場人願在上班時如廁,顯示上廁所摸魚是大陸年輕上班族的一幅真實的群像。但躲進廁所這個最後的避難所,真的就沒事了嗎?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是中國大陸輿論場上一個奇異的存在。環球時報是中共的黨報,又是以面向外部事務為主,那就具有著不言可喻的傳聲筒角色,但胡錫進去年底退休後,以自媒體身分活躍在評論界,話風也跟著呈現了更為自由的傾向,最近他低調、委婉地批判中共的封控政策,引起側目。...
2005年前後,粉絲文化或粉絲經濟進入了中國大陸觀眾的視野。粉絲以一個集體、有序且體量龐大的姿態,圍繞著一個一個的偶像,他們參與、分派、或介入各個類型的表演與藝術的活動、事務,引導著中國大陸影視的走向。由於作為「粉絲」的群體,是以消費者身分,對作為商品的「偶像」進行消費,粉絲文化也逐漸成了大陸學術研究的主題。
中國大陸成立僅三年的中央級智庫「中國歷史研究院」課題組,最近發表一篇萬字雄文「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試圖為「閉關鎖國」政策「平反」,強調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是正確的,且應正名為「自主限關」。在中共二十大前夕,這樣的政策風向,不僅引發學術界震動,很多民眾心裡發毛,總覺得文章是有人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