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交大

陽明交大中醫系今年首次招生,據悉首次個人申請入學面試,將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三階段的面試為「科學素養評估」。圖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的校園。記者林伯東/攝影 教育

中醫系熱潮/錄取率僅1.6%!陽明交大中醫系下月個申面試 立3關卡嚴篩

陽明交大中醫系今年首次招生,個人申請錄取率僅1.6%。有別於長庚大學和中國醫藥大學培育中醫師,陽明交大聚焦科學研究、醫學工程、醫學管理等中醫人才,二階面試關卡是科學素養評估,校方首度說明評估方式,考生該如何衝進窄門?

台積電2023年的研發投資大約1200億元,專注於IC製造,反觀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5年投入不過900多億元預算,每年平均190億元,還要涵蓋所有高教科研課題。圖為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汗產學/陽交大技轉金居冠1年仍不到1億 高教怎培養下個台積電董座?

大學研發投資若與產業相比,可是「天差地別」,台積電2023年的研發投資大約1200億元,專注於IC製造,反觀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5年投入不過900多億元預算,每年平均190億元,還要涵蓋所有高教科研課題,即便國內領先的尖端系所,每年的研究經費也不過幾億元。 經查,全台大專校院中,每年產學技轉金額最高的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甚至超越資源最多的台灣大學,但每年仍沒有超過1億元,校方有什麼獨特的產學經營之道?陽明和交大合校之後,對於產學是否有加乘效果?

受到少子化影響,大學均傾向招生先搶先贏,113升學台大等頂大申請入學招生名額占比高達四至五成,分發入學名額則減至二成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考招攻略/國立大學申請入學名額破5成比台大還高 資通訊系外加少一半

113學年大學學測落幕,即將在春節後的2月27日寄發成績單,考生將緊接相關升學準備。受少子化影響,大學招生已傾向先搶先贏,申請入學已是近年最大升學管道,大學積極搶進,希望早點將優秀學生「入袋為安」,考生也希望能在申請入學就考上理想校系,不用7月再拚分科測驗。 聯合報數位版即日起推出「大學考招攻略系列」,解析今年申請入學關鍵重點,提供個申參採科目的戰略位置,選填志願不心慌的方法, 及遇到面試考官問題多,該怎麼應對爭取高分,陪伴考生往理想校系邁進。

一名台大電機系中生代教授分享,他唸台大電機大一、大二時,班上「比較氛圍」很重,進入大三時才得到前所未有的啟發和快樂。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強者文化/強者希望長生不老做研究?頂大教授:深受位階影響

台大電機系充斥「強者」崇拜文化?一名台大電機系中生代教授分享,他念台大電機大一、大二時,班上「比較氛圍」很重,讓他壓力頗大,進入大三時,跟隨中研院院士李琳山做研究,他才得到前所未有的啟發和快樂;一名頂大教授則說,妻子肯定他當年捨台大、選交大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交大比較沒有「強者文化」,且所有的「強者」有一天都會從神壇下來。他更直言「強者」很在意自己在群體裡的位階,希望80歲還能申請國科會計畫,也可能會說出「一代不如一代」這樣的話。

根據各校註冊組網站公開資料統計,比較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陽明大學等頂大,從2012年至2022年這10年前後的博士班人數,竟然減少了28%。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理科悲歌/頂大化學博士班人數不及十年前1/3 「博班國家養」台灣行嗎

全台灣大專院校即將面臨找不到優秀新進大學教師的困境,理工學院尤其是重災區。化學是基礎科學,但化學領域近一年4間頂大博士班的本國籍新生人數僅約30人,不到10年前的三分之一。學者用「駭人聽聞」形容慘況,矛頭更指向護國神山台積電,且化學領域教授獲得的研究經費也普遍縮減,恐危及國家長遠發展。美國、歐洲等多國為搶救科技力,供博士班學生全額獎學金,等於念博班國家養,台灣有可能跟進嗎?

台灣高教臨時工現象嚴重,不少兼任教師為多賺些薪水、多幾門課的鐘點費而「走跳」數間大學。示意圖,人物與本新聞無關。記者曾學仁/攝影 教育

高教臨時工/人社藝術兼任教師亂象多 教授批「KPI至上主義」阻新血引入

台灣高教臨時工現象嚴重,不少兼任教師為多賺些薪水、多幾門課的鐘點費而「走跳」數間大學。根據研究,大學兼任教師比率最多的前三名博士畢業學門為藝術、人文和社會及行為科學。資深學者說,台灣高教「偏食」嚴重,人社藝術領域被視為「邊角料」,不增加專任員額,只好以非典型勞動解決教學需求,又用荒謬的KPI阻斷新血引入,流浪博士和流浪教師滿是。 各校徵求老師的資格門檻極高,但「剛畢業的新科博士,怎麼可能有兩三篇核心期刊或者主持過科技部案?」也有大學教授鼓勵年輕博士,大環境雖悲觀,但學術能力養成是自己能做的。...

針對外界疑慮與反對聲浪,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希望外界從不同面向來探討陽明交大與竹女的合作議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附中合併潮/竹女擬改隸陽明交大保留校名 「強強合校」是升級還是滅校?

近期傳出頂尖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找上新竹女中、新竹高中洽談改隸為附中,其中又以陽明交大與竹女合作進展最為具體,但「強強聯手」消息一出,卻引起許多校友跳腳,痛批「竹女百年校慶在即,迎來的卻是滅校大禮!」 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說,培養女性STEM人才是世界趨勢,希望以陽明交大固有的理工醫學領域優勢與竹女合作,雙方成立科學家學程、生醫學程、國際菁英學程,並且銜接大學部國外雙聯學位,絕對不會有更動「新竹女中」四個字的想法。

科學園區實中來勢洶洶,近年招生暢旺,也衝擊傳統明星學校招生。圖為新竹女中儀隊。記者許正宏/攝影 教育

學霸爭奪戰/竹科實中成招生勁敵 竹中竹女能靠變身頂大「附中」突圍嗎

新竹科學園區是國內科技業重鎮,竹科實驗中學近年也成了新崛起的頂尖學校,衝擊當地傳統明星高中的菁英生源。聯合報數位版掌握,清華大學和陽明交通大學分別有意找新竹高中、新竹女中合作「附中」,與竹科實中一別苗頭。其實不只竹科,國內三大科學園區均設有實驗中學,少子化下各地爭搶資優生將更加白熱化,地方型高中如何突圍?家長又該如何為孩子找到合適的學校,請看我們的數位版系列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台灣高教一定要走向規模化,不能再只有台大「獨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聯姻/日本頂大不惜改名也要合併 台灣再「台大獨大」必丟競爭力

「如果真的要面對國際競爭,應該要有更多大學合併。」身為「合校」過來人的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台灣高教一定要走向「規模化」,不能再只有台大「獨大」。他說,就連東京工業大學與東京齒科大學這兩所日本頂尖大學都將在2024年合併,成為東京科學大學,發揮「醫工合作」,強化國際競爭力。

陽明和交大合併,兩校姿態都高,導致校徽難產,耗時2年才完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卡了2年的新校徽貽笑國際?陽明交大選校徽被指「水很深」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由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2021年2月1日合併,一年多來,許多教授及校友都感憂心,兩校磨合不順,就連一個校徽都吵了兩年、選了三次,才在近日出爐,而且是繞了一大圈,選出兩年前的其中一個版本。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揭牌儀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高教國際窗】交大+陽明提升全球排名?借鏡芬蘭有1個問題最難處理

蔡英文政府力推智慧醫療,去年樂見並促成以理工見長的交通大學、設有醫學院的陽明大學合校,盼強強聯手創新局。這非全球第一個政府參與推動的合校案,芬蘭政府也曾在2010年促成3所公立大學合併為「阿爾托大學」,合校後全球排名確實提升,但也歷經師生不滿、文化認同低落等關卡。他們如何走過陣痛期?

為補足人才缺口,高科技產業早就積極向外挖角,近期傳出台積電將延攬教授級人才,以台清交成頂大的學者為主,學術圈看法不一。圖為台大校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半導體挖人才/上】等不及半導體學院育才 業界網羅「刺客級」教授不分國內外

當大眾沉浸在護國神山光環下,潛藏的半導體人才斷崖危機卻迫在眉睫,高科技產業等不及半導體學院培育,早就積極向國外挖角,台積電除了國外攬才,觸角也伸向國內,近期學術圈傳出台積電將延攬教授。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講座教授簡禎富是台積電借調的第一位國內學者,簡禎富以「刺客」自居,他解釋刺客是任務優先沒考績壓力,而選擇再回到學術圈,就是希望能解決更多企業問題。 聯合報數位版規畫【半導體挖人才】系列文章,於12/2及12/4刊出,帶讀者看高階人才嚴重失衡已成「國安危機」下的背後原因及該如何因應。

陽明交大將由傑出校友施振榮邀請交大管理科學系畢業的音樂製作人黃國倫譜寫校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翻轉校歌/上】陽明交大校歌「難產」 找校友黃國倫還請滾石、風潮大咖助陣

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今年2月1日正式合校成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但合校後的新校歌一直「難產」。本報獨家掌握,陽明交大將由傑出校友施振榮邀請交大管理科學系畢業的音樂製作人黃國倫譜寫校歌;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多年前推動修改校歌,因為歌詞中有「重歸祖國」等不合時宜文字,剛好明年百年校慶,行政單位邀請學生會一起加入制定新版校歌團隊,新版校歌將「曲調保留,重新賦詞」,預計將於本學期校務會議中討論。

圖為陽明交大學生會陽明分會原先設計的新生手冊封面。圖/擷自靠北生科 教育

【合校陣痛期/上】一本新生手冊 為何戳中陽明交大合校敏感神經

日前陽明交通大學學生會陽明分會製作的新生手冊上,「交通」字樣遠小於「陽明」,引發軒然大波,學生會因此道歉。這本小小手冊會引發超乎想像的風波,或許是「戳」中2所「頂大」的敏感神經。陽明大學跟交通大學談合校時,2校學生都認為對方「高攀」,部分陽明校友擔心演變為「大吃小」,使陽明既有醫學光環逐漸黯淡而激烈反對。這次事件,最先發出強烈不滿的,也是交大老校友。

相較於10年前,清華大學每年的博士畢業生少了30%,其中以理學院減少44%最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班危機/上】清大理學院博士生10年驟減44%、交大近腰斬 衝擊高教學術能量

國內頂尖大學博士班學生總量劇減,直接影響論文總數和國際評比,衝擊學術表現。相較於10年前,清華大學每年的博士畢業生少了30%,其中以理學院減少44%最為劇烈;交通大學(與陽明合校前)的博士班畢業生,最高峰曾達1年超過300人,如今已近腰斬;成大分析,相較於人文社科領域,理工生醫領域的博士班人數明顯降低,且各院系博士班平均修業時間達5.98年(不含休學),因修業時間過長,致學生攻讀博士意願低。

教育部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多年,但在只認學術研究的環境下,多元升等看來僅是「新鮮的空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授好忙/下】多元升等淪口號?台政交大教學升等掛零「教學論文難被認可」

教育部十多年前建立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教學優秀的老師,可以據教學研究成果升等,但在只認學術研究的環境下,多元升等看來僅是「新鮮的空氣」。台大表示,敎學教師升等在執行上困擾不少,仍未普及化,例如有些台大醫學院老師覺得教學研究所產生的論文,尚非主流價值;校長和教授認為,教學型老師如何評量是最大的難題...

焦點

【好讀喜相逢】深耕高教、關注少子化 回顧鼠年教育熱議題

新春好運到,聯合報數位版在此跟所有讀者拜個年。 回顧鼠年,因應108課綱上路以及少子化的衝擊,台灣教育環境面臨極大的挑戰,教育政策、產學合作、教育界相關的人事物都有許多值得我們關心的議題,在記者犀利的新聞眼追查下,我們呼籲政府正視頂大博士生輕生案件潛藏的可能危機,關注私校辦學可能產生的弊端雨影響學生權益,還有交大、陽明大併校的始末與校長遴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2月1日舉行揭牌典禮,圖為台北校區的新校牌,字體是配合原有陽明大學校牌字體設計而成。圖/校方提供 教育

陽交大今揭牌前後副總統都來了 但校方最期待的綠營大咖卻沒來

在爭議聲中,台灣高等教育界盛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天(1日)舉行揭牌典禮,據了解,原本校方為了感謝蔡總統的領導與「促成」,首選是邀請蔡總統參加台北校區的揭牌。雖然蔡不克出席,仍邀請到兩位醫界出身的前後任副總統賴清德和陳建仁出席揭牌儀式,相較於過往併校典禮多由部長層級出席,可說給足校方面子,也顯見綠營對這所「超級大校」的重視。

陽明交通大學首任校長林奇宏希望把「個人化醫療」概念推廣到教育政策擬定,認為台灣的大學樣態多,需要「個別化」管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專訪林奇宏/下】醫學背景看高教:政策不該一體適用,要有喊停的勇氣

「台灣高教政策不該再『一體適用』」昨天剛被遴選出為陽明交通大學首任校長的林奇宏,用他的醫學背景看台灣高教,有其獨特見解。他希望把「個人化醫療」的概念推廣到教育政策擬定上,台灣的大學樣態多,需要「個別化」管理;他還分享了他做行政時的三大「法寶」:預定內容、預定範圍和預定期程,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現不如預期,「要有喊停的勇氣」。

高教資源的問題,林奇宏指陽交大學的資源可能也只有台大的一半,所以必須另闢新徑,發揮良性競爭的作用,所謂的「新徑」,指的是產學共創。記者葉信菉/攝影 教育

【專訪林奇宏/上】陽交大首任校長 要打造高教版護國神山和台大良性競爭

陽明交通大學首任準校長林奇宏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大學如果過度重視排名,對於台灣學術自由的發展非常有害,長年以來,也導致台灣學術的根基不穩,「台灣不能再只是跟在別人後面,複製別人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