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脈動

青春留鄉/都市夫妻移居山林打造「綠建築烏托邦」 辦學推廣生態共存

建築師李鈞華(左3)、律師俞國珠(左2)與工作坊學員合影。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建築師李鈞華(左3)、律師俞國珠(左2)與工作坊學員合影。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李鈞華建築師、俞國珠律師夫妻倆算是俗稱的「人生勝利組」,15年前決然捨棄都市的便利生活,移居南投埔里郊山,想要打造出理想中的「綠建築低碳社區」,兩人花了10年找到友善土地的建築工法,也在當地創設「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盼傳遞更多友善環境的觀念和作法,影響更多人。

58歲李鈞華與妻子俞國珠原本住在台北,40歲那年承辦「2004年台灣首屆花卉博覽會」後,引爆他對宜居環境的渴望,決意與妻小移居埔里,打造他們的「綠建築烏托邦」。

承辦花博 激發李鈞華對友善環境渴望

李鈞華說,剛考上建築師時,對綠建築沒什麼概念,30多歲時,他到國外遊學,走訪各國都市的現代建築,將所見所聞轉化成自己的設計能量。打拚事業時,他活化遊學經驗,總會幫業主多考量環境的友善,但多數業主不認為這些友善環境的設計會為建築和銷售加分,有時想多種幾棵樹也被業主打槍,甚至直言「種樹不會賺錢,但停車格可以」,設計的想法受制於人,難免有挫敗。

直到2004年舉辦「台灣花卉博覽會」,由李鈞華擔任總規畫師,博覽會不只是創造大型花園,規畫設計更要具備前瞻視野,讓民眾遊園時,能從中對未來環境有更美好的想像,這次機會讓他重整對環境議題的經驗和能量,也引爆他對友善環境的追求。

李鈞華開始起心動念,要到鄉下找一塊地,打造一個能與生態共存的宜居之所。妻子俞國珠從小在士林長大,童年時在外公任職的農場挖竹筍、種花、拿柚子當球打,同樣很喜愛大自然,也支持丈夫的想法,歷經1年半覓地,最後落腳埔里郊山。

由李鈞華、俞國珠一手打造的「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置身山林被群樹環繞。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由李鈞華、俞國珠一手打造的「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置身山林被群樹環繞。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研發適合台灣綠建築工法 獲9項專利

「太大膽、太瘋狂,是不是頭殼壞去?」正值青壯年時離開舒適圈,移居鄉下蓋綠建築,很多人不看好,李鈞華也被好友取笑都市有錢不賺,幹嘛窩在鄉下搞建築。但夫妻倆心意沒動搖,只是從都市到鄉下,在地生活花了不少時間磨合,像俞國珠不太會講閩南語,剛開始買菜就要花力氣溝通;地方人脈也全然陌生,找合適的建築工班也耗費不少心力。

但李鈞華說,有了自己的土地,不用再聽命於人,能依內心的想望規畫設計,綠建築依原有山坡地形設計,避開樹木、架高地基,地面也找不到水泥地,讓小生物仍能在原有場域活動,並選用大量木製建材,也讓建物取用最多的陽光和風,地下還有儲存雨水的「雨撲滿」,用來灌溉花木,樹蔭及通風讓室內通風涼爽,天井採光良好,減用電燈和冷氣,房子不用裝冷氣就很涼爽。

李鈞華不只想蓋自家的綠建築,也思索要如何推廣這類綠建築工法,在這10年間,他找尋質好、價格也能親民的綠建材,並透過實作將相關工程成本標準化,以利未來推廣。

「利用環境的優勢蓋出最節能的房子,是我們的初衷」,李鈞華深信綠建築「減法」,而不是把綠建材疊在一起而已。台灣的綠建築要解決的問題是「溼」、「熱」問題,不同於高緯度國家的寒冷、日照不足,作法有不少差異。

他也參考國內外綠建築經驗,積極研發適合台灣環境、天候型態的建材,並針對溼熱天氣研發「斷熱」工法,獲9項專利,還獲頒「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LEED黃金級認證。

建築師李鈞華(黑衣者)透過營隊活動帶小朋友了解綠建築、友善環境等綠色概念。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建築師李鈞華(黑衣者)透過營隊活動帶小朋友了解綠建築、友善環境等綠色概念。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開辦綠建築學校 結識眾多志同道合夥伴

有了實體綠建築,李鈞華更大的目標是辦學,用這個最棒的現場,讓更多人知道綠建築如何友善地球,因而創設「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有別於一般學校課程由講師講課,學員能邊走邊體驗風的流動、光線怎麼位移,了解依照環境天候建屋的原理及作法,現在只要開班就額滿。

孩子在山林中拋撒落葉,藉此感受風的流向。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孩子在山林中拋撒落葉,藉此感受風的流向。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李鈞華說,本來以為對綠建築有興趣的,多是建築師、設計師、工匠等相關行業人士,觀察一陣子發現,不少是有機小農、學校老師等同樣希望地球變好的人,也因此讓他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但他更在乎的是讓綠建築、友善環境等觀念能向下扎根,他把只針對社會人士舉辦的工作坊開放給學生,如今已成中小學受歡迎的戶外教學課程,也擴散進入高中校園的社團。

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強調「實作」、「鍛鍊」,學員能夠親自體驗綠建築工法。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強調「實作」、「鍛鍊」,學員能夠親自體驗綠建築工法。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盼更多人關注暖化問題 俞國珠化身YouTuber

只是環境變遷加劇,李鈞華、俞國珠對於全球暖化、極端天氣等現象愈來愈焦慮,常常在吃飯時突然問對方,「這樣會不會來不及,該怎麼辦?」俞國珠為此化身YouTuber,在YouTube頻道開課,讓更多人從他們這對都市人到鄉下生活的經歷,深入淺出談綠建築,養出一批閱聽群。

律師俞國珠接受採訪,化身YouTuber在網路平台開課,藉此擴大推廣層面。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律師俞國珠接受採訪,化身YouTuber在網路平台開課,藉此擴大推廣層面。圖/安靜的好玩綠建築學校提供

「大自然是最好的綠建築」,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女學生參加戶外教學後的這句話,讓李鈞華印象深刻。他說,未來會持續透過工作坊、網路平台等繼續開課,傳遞更多綠色環保訊息,希望更多人關注氣候暖化、極端天氣等環境議題,甚至影響國家政策,真正落實淨零碳的永續家園願景。

李鈞華的青春留鄉語錄

●大自然是最好的綠建築

【感謝祭活動】訂戶限定,累積閱讀再享誠品禮券11抽,看越多賺越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系列文章

2012年至今,廖仁慧帶領團隊和春雷環境學社攜手,把金山打造成萬物共好的里山典範。圖/廖仁慧提供

青春留鄉/小白鶴推一把 清水濕地復育 種出生態永續

2014年,一隻小白鶴迷途來到新北市的金山清水濕地,讓原本就在當地推動友善耕作、擴大生態棲地的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加速這項在地創生行動;十幾年來,友善耕作面積從0.5公頃增加至23.5公頃,老農收入因此增加,生態環境也更友善。

女青農陳琬婷在台北長大,後來到新北金山打造生態農園,並串連在地產業共好, 一起做地方創生。圖/陳琬婷提供

青春留鄉/讓蝙蝠住進農舍 與農夫共生打造生態農食環境

31歲陳琬婷在台北長大、念書,後來回到新北市金山的外婆家打造蝙蝠教育基地,創立在地生態農場。她透過賞蝠結合農作體驗的食農教育,傳遞友善耕作的理念,加深人與土地環境的連結,也結合在地產業,活絡在地特色觀光,要把更多青年帶回金山,創造在地共好。

徐銘謙(前)長期推動環島步道路網,近來更推動長距離的國家級步道,目的是吸引國際讓愛走山徑的人前來台灣朝聖。圖/顏歸真攝影

青春留鄉/打造國家級長距離步道 用徒步旅行在地創生

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長期推動環島步道路網,近來更推動長距離的國家級步道,目的是吸引國際讓愛走山徑的人前來台灣朝聖。她說,長距離步道不只是一條穿梭山海、可健行強身的步行路徑,更是連結世界友誼、發展生態旅遊和在地創生的出路。

吳君孝與團隊演算長期蒐集的數據,找出影響鳳梨品質的變數與相關程度,幫助農民改變決策,打開外銷市場。圖/吳君孝提供

青春留鄉/全台每顆鳳梨在幹嘛他都知道 大數據找到外銷日本金鑰匙

全台灣有哪些田在種鳳梨、每塊鳳梨田何時採收、收多少量…吳君孝都能用電腦上的模型分析出來,哪些氣候變數會影響鳳梨的品質,吳君孝也都一清二楚;這是他在鳳梨田蹲點3年的成果,服務面積從一開始的24公頃,擴大到去年6千公頃,積極幫鳳梨農栽培出符合採購商需求規格的鳳梨,強化外銷能量,也促成台灣農業產業升級。...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