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密

看懂奧本海默/轟炸廣島的原子彈 部分原料竟由日本埋單 美軍甚至不曾試爆

1945年7月16日清晨,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舉行的「三位一體」測試,是人類史上第一枚核彈,電影《奧本海默》花了很大篇幅來講述這起試爆,卻未解釋當時試爆原子彈和同年8月6日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從原料到起爆都是不同設計。圖/美國能源部檔案照
1945年7月16日清晨,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舉行的「三位一體」測試,是人類史上第一枚核彈,電影《奧本海默》花了很大篇幅來講述這起試爆,卻未解釋當時試爆原子彈和同年8月6日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從原料到起爆都是不同設計。圖/美國能源部檔案照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奧本海默》上映,立刻開出漂亮票房。片中敘述了1954年美國核能委員會對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進行安全調查,以及1959年核委會主席史特勞斯轉任商務部長被國會否決。這些歷史對一般觀眾來說是知識門檻,但諾蘭一秉風格,對不同場景連介紹字幕都不打,儼然認為,觀眾應該自己作功課,才能看懂片中諸多的細緻門道。

就像電影花了很大篇幅,敘述代號「三位一體」(Trinity)的人類歷史第一次核子試爆,卻未解釋,當時試爆原子彈和1945年8月6日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從原料到起爆其實都是不同設計。轟炸廣島是對日本首度原子彈攻擊,不容失誤,但為何美軍居然不曾測試,就將原子彈投出?而這命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當中部分原料甚至是由日本自己埋單的?以下就讓聯合報數位版來為讀者整理,那些電影沒提到的延伸故事吧!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泰勒不喜歡被稱「氫彈之父」,但不後悔研究及推廣核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看懂奧本海默/氫彈之父泰勒一生爭議多 曾4度訪台灣 一句玩笑卻害陳蘭皋身陷風暴

奧本海默生平最大挫折,是1954年美國核能委員會決定,撤銷其安全許可,從此無法參與機密性研究計畫,科學生涯告終。當時許多科學家不願表態,紛紛規避聽證會,唯獨另一位核能大師泰勒(Edward Teller,1908-2003)表示,不懷疑奧本海默的忠誠,但其行事風格匪夷所思,將公共事務交給別人管理會比較安全。2023年,導演諾蘭的電影重現這一橋段,泰勒與核委會主席史特勞斯(Lewis Strauss),也成了片中兩大「反派」。 泰勒一生的科學成就不下奧本海默,但行事爭議、個性執拗的程度,比奧本海默有過之無不及。導演史丹利庫布利克電影《奇愛博士》中的瘋狂科學家,許多人認為就是諷刺他。另一方面,泰勒與蔣經國時代的台灣關係密切。他曾4度來我國訪問,並公開呼籲美國應仿效中華民國,以科技背景人才領導政府。甚至泰勒為證明核電安全的一句玩笑話,後來害台電董事長陳蘭皋成為風暴中心...

日本投降後,1945年9月8日,一名盟國隨軍記者站在已化成廢墟的廣島市中心。美聯社

看懂奧本海默/原子彈毀滅廣島、長崎 2城市為何成為目標? 日本差4天就改寫歷史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奧本海默》上映,立刻開出漂亮票房。片中敘述了1954年美國核能委員會對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進行安全調查,以及1959年核委會主席史特勞斯轉任商務部長被國會否決。這些歷史對一般觀眾來說是知識門檻,但諾蘭對不同場景連介紹字幕都不打,儼然認為觀眾應該自己作功課,才能看懂片中諸多的細緻門道。 就像電影花了大篇幅,敘述代號「三位一體」的人類歷史第一次核子試爆,卻未深入解析美軍在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的詳細過程。事實上,當時有許多科學家甚至政軍領袖都認為,已經不需要把原子彈用於實戰,只要能讓日本知道,美國已擁有可毀滅整座城市的超級武器,應該就能迫使日本不戰而屈,但為何美國最終仍決定直接投擲?另外在選擇目標時,京都曾被列入名單,後來戰爭部長又特意將其排除,到底有什麼考量?而美國又如何確保B-29投彈後不被核爆摧毀?以下就讓聯合報數位版來為讀者揭開,那些電影沒提到的內幕吧。

其實,羅伯特·奧本海默與中國近代史也有間接關係,他的弟弟法蘭克,曾在1930年代招募後來成為中國火箭之父的錢學森(圖),加入一個10人組成的共產黨黨員小組。新華社

看懂奧本海默/弟弟在加州成立共黨小組 其實有招募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

由知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E. Nolan)執導的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在2024年奪得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男配角、攝影、剪輯、原創配樂共7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這部電影講述人稱「原子彈之父」的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在二次大戰期間參與研發原子彈的過程,同時也描述他在戰後身陷政治鬥爭的困境。 諾蘭將奧本海默充滿紛紛擾擾的一生濃縮成3小時,確實令人難忘,但裡頭出現的龐大歷史事件與人物,對一般觀眾來說卻不一定熟悉,或許得在觀影前後補充相關知識,才能更加看懂片中諸多的細節門道。聯合報數位版20213年7月曾規畫一系列「看懂奧本海默」系列文章,為讀者整理,那些電影沒提到的延伸故事。 其實,羅伯特‧奧本海默與中國近代史也有間接關係。他的弟弟法蘭克,曾在1930年代招募後來成為中國火箭之父的錢學森,加入一個10人組成的共產黨黨員小組。而戰後,錢學森受美國政府迫害與軟禁,直到北京在美中日內瓦大使級會談展開營救,才以換俘方式讓美國釋放錢學森…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