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泥

台泥在台東開發地熱發電,預計2024年商轉,視為棕色企業低碳轉型的模範。 圖/台泥提供 財經

甩碳排大戶標籤 「棕色企業」拚轉型 台泥地熱發電成典範

因應氣候變遷,各國陸續在政策上做出調整,導致企業營運與財務狀況都可能受到影響,尤其對於財力較弱的新興市場及「棕色產業」而言,無疑壓力更大,在綠色永續的時代潮流下,棕色企業不得不設法脫碳轉型,否則可能面臨資產困境及更高的融資成本。

1954年10月23日,台灣水泥公司移轉民營第一次股東大會在三軍球場隆重揭幕,年僅10歲的地主林博文(右)以股東身分出席大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4年台泥民營化後首次股東大會 最小股東僅10歲

1954年10月23日,政府為配合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擇定「台灣水泥」、「台灣紙業」、「省工礦」、「省農林」四大公營公司開放民營,作為補償地價之用,移轉民營後的台灣水泥公司第一次股東大會在三軍球場隆重揭幕,此為公營事業開放民營之先聲,在我國歷史上佔重要的一頁。...

台灣過去曾歷經多起全國性大停電,缺電、電網韌性不足問題浮上檯面,加上綠電增加帶來電力調度挑戰,如何促進穩定供電,是台灣民眾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圖為高雄興達電廠高壓電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突然大停電也免驚 「家用儲能產品」搶攻新能源戰場

幾次全台大停電,讓民眾擔心缺電造成的不便。根據台電統計,目前台灣家庭平均每日用電約11度,即使遇到停電,標準型的家用儲能可以擔負全天用電供給。這也使得國內業者爭相投入儲能產品,包括台塑新智能、長庚國際能源、台泥綠能等大廠,估計使用家用儲能系統搭配時間電價,每年更可以省下逾二千元電費。

儲能業者憂心,國內儲能的安全法規跟不上實際發展。圖/嘉縣府提供 生活

儲能需求將暴增 業者著急:安全法規還沒跟上

為穩定電網及提高綠電使用效率,台灣及國際正在發展儲能,未來的建置規模相當龐大,但儲能業者坦言,儲能電池一旦爆炸失火,不但產生高溫,火還滅不了,安全是一大問題,台灣卻沒有相關的安全法規,法令跟不上實際發展,目前消防署提供戶外儲能設備的安全指引,但須距離建築物、道路、停車場等設施卅公尺以上,恐造成儲能發展的障礙。

內湖的台達電雖被列為限電對象,但總部大樓力行節電。記者林俊良/攝影 生活

台北被限電/變電所難產如何突圍?企業大咖用創能、儲能超前部署

變電所被視為鄰避設施,民眾嫌惡,但沒有它會導致供電阻礙,成了都市發展絆腳石;除了台北市的松湖變電所拖延多年蓋不起來,新北市也有類似情形,造成重畫區和捷運用電危機。電力業者表示,外在環境的限制凸顯建築節能、創能、儲能的重要性,企業應及早把這三項列為「標配」。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股東會中宣布台泥轉型方向,要從高殖利率股邁向科技成長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台泥由灰轉綠邁向科技成長股 張安平3大布局讓大船華麗轉身

台泥是一家75年的老公司,也是台股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董事長張安平日前在股東會上宣示台泥轉型的方向,要從一家高殖利率的公司,邁向科技成長的公司。今年是台泥近十幾年來經營最困難的一年,這樣的宣示,聽在股東耳裡並非天方夜譚;五年來張安平的三大布局,除了要落實解決人類減碳的問題,還要讓大船華麗轉身,讓台泥由灰轉綠,增加獲利。...

台灣當年實施土改,學者認為源於國共爭奪中國現代化領導權。相對於中共的土改是無償沒收地主土地,中華民國政府的土改強調溫和改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重看土改/台灣由農轉工功臣──耕者有其田 其實源於國共鬥爭

政府在1953年實施「耕者有其田」制度,對台灣產生何種影響,多年來一直是討論焦點。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瞿宛文近日出版「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聯經出版),重探耕者有其田功過,認為相關政策促使台灣逐步從傳統農業社會成為現代化工業社會,成績顯著。 不過,瞿宛文也指出,伴隨耕者有其田政策而來的補償地主措施,將原為公有的台泥等四大公司民營化、把股票分給地主,雖然照顧了中大地主,但未必照顧到基層共有地小地主。公司民營化後的成果也成敗參半,其中台灣水泥雖然亮眼,失敗的公司也不少,都是相關政策力有未逮之處。

台灣電動車數量逐年攀升,充電站需求日益增加,國道湖口服務區已設置電動車快充站。圖/高公局提供 生活

國道充電戰/服務區電動車充電商機大 業者搶食連鴻海台泥也關切

台灣電動車數量逐年攀升,充電站需求日益增加,2025年,15處國道服務區都會設置快充站,南來北往的節點即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包括鴻海、台泥等大廠都曾主動拜訪高公局,了解路網發展。業者分析,充電站尚未普及下,服務區快充站是過渡期必需品,當各地廣設充電樁,使用者體驗才是下一塊搶客的大餅。

台灣工礦公司移轉民營後第一次股東大會在當時的三軍球場舉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圖輯】照片看歷史/1955年台灣工礦公司移轉民營首次股東大會

1955年3月16日,台灣工礦公司在省會三軍球場舉行開放民營股東大會,為四大公司開放民營後最後召開股東大會的一家,開放民營股東大會後,將為實施耕者有其田案,以四大公司開放民營補償地主地價工作的完成。...

國發會本月將公布執行淨零目標的路徑,但外界高度關注路徑的可行性。示意圖。圖為中油桃園煉油廠。記者陳正興/攝影 觀點

金管會訂企業碳盤查時程不接地氣 恐寫減碳龜速傳奇

蔡政府宣示追求二○五○淨零碳排目標,國發會本月也將公布執行淨零目標的路徑,外界高度關注路徑的可行性。值此關鍵時刻,金管會搶先宣布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碳)盤查資訊揭露時程,將分四階段施行,最遲要在2029年完成碳盤查的查證。金管會面對淨零目標看似積極,但訂出這樣的時程,如果不是外行、不接地氣,就是在欺騙台灣社會,完全與國際脫軌。

台泥日前與統一超商合作在花蓮推出第一座NHΩA.TCC 充電站,是全台第一座純綠電的充電站,但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右二)認為,這座充電站只在傳遞綠能、節能的訊息,充電站目前還不是個會賺錢的好生意。記者鄭朝陽/攝影 焦點

「充電站根本賺不了什麼錢」 台泥建首座綠能充電站 張安平為何自潑冷水?

綠能、電動車充電需求殷切,朝能源集團轉型的台泥日前與統一超商合作,蓋出第一座純綠能的充電站,這次強強聯手,當外界揣想台泥與連鎖超商巨人的充電合作將勢竹破竹,造成國內轟動,未料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卻自己澆了一盆冷水,指充電站服務根本賺不了什麼錢,「充電商機起碼是3年以後的事」。

台泥集團近來射出創能、輸能與儲能三支箭,圖為台泥綠能在彰濱線西工業區的全台第一座「風光共存」電廠。圖/台泥綠能提供 焦點

不缺電也會跳電!企業拚能源轉型 自己發電自己儲

台灣5年來發生4次大規模跳電、停電事件,凸顯能源系統脆弱,工商團體憂心缺電、跳電危機四伏,請求蔡政府設法穩定供電,但大停電還是發生了,這也促成企業開始自力救濟,自行開發能源,也轉成巨大的商機;台泥集團近來射出創能、輸能與儲能三支箭,投入龐大資本朝能源集團轉型,是這波能源轉型與碳中和潮流的急行軍。

政府3月將提出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排除核能為淨零選項,但台灣電力排碳係數居高不下,是最難解的習題。記者劉學聖/攝影 焦點

【淨零大挑戰】2050淨零難達標 關鍵在電力排碳係數太高

政府3月將提出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學者專家表示,要落實淨零目標對各國都很困難,台灣面對的挑戰更為艱鉅,除了因地小人稠導致發展再生能源受限,中央更排除核能為淨零選項,在現有能源結構下,台灣使用的電力排碳係數居高不下,這是最難解的習題。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2新視野

【2022新視野】台泥董座張安平:邁向零碳生活 要靠每個人的醒悟和起身行動

台泥今年滿75周年,台泥企業團的慶祝大會裡,我們自製一部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的企業影片「承擔」,呼應COP26的精神,也是對所有台泥人發出「承擔!行動!」的呼籲。現場還布置一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鉅的北極熊冰雕;活動過程中,冰雕逐漸融化,一旁襯著快速轉動的冰雕時鐘,意味減碳議題的急迫。

台北新劇團團員全數加薪,大家樂開懷。 圖/台北新劇團提供 生活

疫情燒2年 台北新劇團逆勢加薪25% 薪資逼近國家級

去年疫情延燒以來,眾多藝文團體一度減薪、放無薪假等,以國際巡演為主要收入的雲門舞集更不得不至今仍減薪。一片慘況中,唯有台北新劇團逆勢加薪,團員調薪幅度平均較疫情前增加25%。 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秘書長謝毅弘表示,疫情期間減薪、放無薪假很普遍,還有團要求團員離職,甚至要求團員領到的紓困金交給團方「共體時艱」。目前各團展演事務雖已較上軌道,但還沒聽過在疫情期間就大幅加薪者。

過去10年我國在燃煤發電的改良上主要著眼在控制空汙,減碳並不在發電業者的主要目標中。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燃煤發電的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邁向淨零碳排】碳捕捉需年砸500億但回收量低 業者:恐釀電價激增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月召開,會議達成的共識之一是,要求各國加速淘汰不具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我官方雖沒有參與COP26,但在國際壓力下勢必得加速減煤與減碳的速度,但國內業者估計,燃煤發電使用碳捕捉技術至少要花費500億元,且回收量偏低,難以達到顯著減碳的目標。...

台泥研發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有耐久、抗腐蝕、質輕、隔熱、抗爆等特性,也是建築減碳的利器;而台灣先前已有專業團隊開發出這項技術。圖/台泥提供 生活

【水泥硬知識/上】隱形軍備戰 台灣先研發「超高性能混凝土」卻被陸超車

台泥近日首度展示自行研發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簡稱UHPC),董事長張安平表示,這項新材料能大幅延長建築物壽命到一倍以上,有助減碳。事實上,台灣早就有專業團隊成功研發UHPC,本來要用在軍事等用途,但政府不重視,最後只技轉給業者做保險箱,反倒是中國大陸後發先至,廣泛應用在軍事及土木工程用途,成為兩岸一場隱形的軍備競賽。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認為,政府提供的綠能不夠用,企業應該自己設法自給自足,呼籲包括科技業都應該跳下來投入綠能產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台泥拚翻轉/下】發展綠能布局電池廠 張安平:碳中和不能單靠政府

台泥是75歲的老企業,4年前由董事長張安平掌舵,朝能源集團方向大轉型,要從最「灰」的水泥業過渡到最「綠」的綠能產業。張安平說,未來是能源的時代,台泥的能源戰略是要打國際盃,網羅全球高端研發人才,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困境,集團旗下員工的國籍已接近30國。

台泥正全力投入綠電、儲能、電池及碳匯造林、碳捕捉等5大領域發展,朝綠色企業轉型,圖為台泥建置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系統(藍色部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台泥拚翻轉/上】台泥碳中和玩真的 張安平:不減碳供應商必定出局

企業對碳中和目標普遍出現焦慮感,生產水泥的台泥近年積極轉型能源集團,也在製程上致力減碳。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證實,已在9月的供應商大會明確告知供應鏈伙伴,必須一起努力達成2050年碳中和目標,台泥的供應商現在起必須開始盤點碳足跡,想方設法減碳。張安平說,這是玩真的,接下來台泥寧可選擇價格貴一點、碳足跡少一點的料源,不跟著減碳的只好出局。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圖)日前受邀與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對談,闡述自己經營管理的理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張安平助老牌台泥度危機:揮拳最重不一定贏,最能閃的才會贏

「現在的產業環境中,會殺掉你的公司很可能不再來自相同產業,你的競爭者沒有一個是你的敵人,會讓你受傷或殺掉你的,(你)大概都還沒看到在哪裡,這是要小心的,因此我們永遠在看後面,觀察沒有看到的東西。」台泥董事長張安平這樣形容他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帶領公司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