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大罷免投票倒數10天,各地「選情」緊蹦,藍綠陣營都認為勝負關鍵在投票率;比的是哪一個陣營能動員更多支持者出門投票。雖然,最近反罷免的場子愈來愈熱,執政團隊又在處理風災及普發現金1萬元時引起民眾反感,但選前會不會出現「奧步」?更令人憂心忡忡。
2025年7月,曾經是賴總統口中的「團結月」,台灣彷彿進入一場荒誕現實劇。一方面,「漢光41號」歷年最長的軍演正如火如荼...
丹娜絲颱風強風豪雨造成台南、嘉義部分地區成重災區,即使台電人員日以繼夜搶修,仍有民眾過了7天沒電的日子,很難想像這是21...
美國對等關稅新措施將在8月1日生效,各國都在等著美國總統川普「開獎」,而台灣一直沒有在公布的名單上,赴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2日返台,對於外界關切的談判進度,她僅說「目前進入關鍵階段」,會致力在期限前完成談判。相較於先前賴政府一再強調會爭取入列首波名單,現在卻顯得進度緩慢,只說會在期限前完成。這種微妙的氛圍轉變,給人不小的想像空間,難道是怕「掀牌」的結果會影響大罷免嗎?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刑法一百條伺候藍委」的言論,就連綠營自家人也聽不下去;但讓人記憶猶新的是,柯建銘一開始提出大罷免時,綠營內部不看好,結果現在全黨總動員。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採取對等關稅措施,將台灣稅率訂在32%,隨後美方宣布90天寬限期,期間僅實施10%對等關稅,各國把握機會進行談判。美國近日陸續宣布新對等關稅稅率,鄰近台灣的日本、南韓皆為25%,預計8月1日上路,台灣卻遲遲未接獲美方的通知信函,稅率究竟會落在何處、台灣要付出什麼代價,全體國人到現在為止仍如在五里霧中...
日前聯合報記者在一個場合上遇見館長陳之漢,館長日前去了大陸,毫無意外他也被歸列中共同路人,館長沒好氣地說,賴清德總統比蔡英文前總統還更誇張耶。
美國對等關稅寬限期屆滿,白宮發函通知14國關稅稅率,其中日、韓被課以25%關稅,學者與業界多認為持續談判中的台灣最終獲美國「善待」的機會不高。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我又加大對美軍事與天然氣採購,籌碼幾已出盡、我又缺乏與美國翻臉的本錢,談判結果確實令人憂心。
七月七日,盧溝橋上的槍聲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序幕。這段歷史,對中華民國而言,是九死一生的國運大劫,也是後來台灣得以成為自由亞洲堡壘的根本。但在「七七事變88周年」這天,作為中華民國總統的賴清德,選擇了幾近完全的沉默:沒有公開談話、沒有國家儀式、沒有總統致意的支言片語。這種沉默,表面上是政治冷處理,實際上卻延續了一條長年未解的執政困局——民進黨的歷任總統,從未真正正視這段國家歷史。
丹娜絲颱風預計從雲嘉南登陸,高雄連續放了2天颱風假,此刻最擔心颱風的莫過於大樹和山光電場周邊居民,趕在風雨來臨前,市長陳其邁及有意角逐下屆市長的立委邱議瑩、柯志恩紛紛前往會勘水土保持措施,居民更在柯志恩的面前飆罵市府。汛期已屆,大樹光電場儼然已經成了高懸在陳其邁跟綠營繼任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美國對台灣課徵的報復性關稅,最後底牌隨時會揭曉,不過,談判過程中,我們到底私下送出了多少籌碼,只有民進黨政府清楚,但恐怕不會對外公布答案。
美國總統川普對關稅戰下最後通牒,台灣中小企業面臨關稅與台幣升值雙重壓力,從連鎖餐飲關門、無薪假人數漸增,勞工憂心工作不保;加上因詐騙壓力而走上絕路的悲劇一再重演,忙著大罷免的賴政府,有把當前老百姓的苦放心上嗎?
行政院提出強化安全韌性特別預算今日將在立法院會闖關。行政院長卓榮泰3日反對在野黨普發現金的主張,認為此舉將危及國家安全韌...
府院黨罷團4路人馬齊攻大罷免,你知道他們最大的底氣是什麼嗎?因為執政黨吃定「你傻瓜,他聰明」。為什麼記者會這麼評論?
726大罷免進入雙方攻防階段,檢調單位突然偵騎四出搜索國民黨花蓮、南投、台東、桃園等縣市黨部調查罷免不實連署案,不但引來選擇性執法、違反比例原則的批評,更被懷疑是為了壓制國民黨組織動員量能。賴清德政府在國會多數監督下都「不甩」,還頻透過釋憲等手段來擱置國會多數通過的法案,如今試圖過大罷免一黨獨大,如果罷免成功,屆時的台灣就只剩一種聲音。
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國家十講」第三講宣稱,制定「中華民國憲法」時,台灣沒有派員參與。他以此作為論述台灣與中華民國「體制斷裂」的基礎,試圖強化台灣自成憲政體系的敘事。然而,這番話立刻引起在野陣營與史學界的批評,圖文證明總統這段談話犯了錯,綠營則以當時代表非直選,不代表台灣民意來圓,卻怎麼也圓不了總統的政治圖謀。
賴總統的團結10講的第3講29日登場,他再次語出驚人,被揪出了許多史實錯誤,還「竹篙湊菜刀」胡亂拼湊,團結10講儼然已成「露餡10講」,讓他心底真實的想法跟對史實的淺薄認知露了餡;在此同時,青鳥們則是繼續歇斯底里似的四處出征來台觀光的陸客或是唱跳大陸歌曲「大展鴻圖」歌舞的公司行號,這些言行無疑都加深了民眾對於大罷免的惡感,簡直已經成了反罷免的最佳助選員。
民進黨終於正式訴求罷免在野黨,執政當局一直告訴人民罷免之後要做些什麼,但卻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萬一罷免失敗之後,包括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內的民進黨政府,應該怎麼面對與回應?
從前總統蔡英文時期推出的國民法官,到立法院27日立法通過的的法庭直播相關規定,背後都是司法不受民眾信任下的產物,司法院及實務界司法人員在遺憾之餘,更應思考的是:孰令致之?
賴清德總統不久前還邀請在野黨聽取國安報告,破局之後,果然如柯總召早就預告的,總統將為大罷免「大進場」。而賴美其名的「團結國家十講」,才講到第二講,就說出心裡話,要打掉他口中的「雜質」,讓人驚覺這並不是一趟團結之旅,而是「分裂之旅」。
「We have a voice. We have been heard.」任何的聲音,都應該被傾聽。任何一個成功的演講需是「像一個朋友一樣對我傾訴」。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不但離這個標竿很遠,他更是自曝其短,治理國家一年,人民發現原來我們國家領導人的能力只有地方市長的格局。
罷免藍委案進入最後關鍵5周,在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公布「罷免投同意、反共更有力」宣傳片後,賴清德總統立刻「大登場」演說「團結國家十講」,將罷免與「反共」及「國安」掛勾,顯而易見是想衝高死忠支持者於7月26日出門投票罷免藍委「抗中保台」。雖然,高達6成民意反對罷免,但若不出門投不同意罷免票,恐讓少數民意的執政黨更恣意妄為。
美國針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後,伊朗國會迅速通過封鎖荷莫茲海峽的決議,雖然最終是否實施仍未明朗,但國際油價與全球能源供應的不確定性已迅速升高。對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台灣而言,中東局勢雖遠,衝擊卻可能快速傳導。
美軍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中東戰事發展全球關注;林靜芸醫師書寫照顧另一半林芳郁醫師失智的故事,連日成為國內熱門話題,國內外都有諸多問題挑戰待解決,賴清德總統卻忙著透過各種方式為罷免在野黨立委助攻,川普與賴清德兩位總統的危險豪賭,都讓人心不安、社會不寧。
賴清德總統終究按捺不住寂寞,終於出手了,要到全台各地舉行「團結國家十講」,這也印證了「罷免不必在我,但一定有我」。
2024年總統大選結束至今,台灣並未進入政局穩定的常態,反而走向更深層的政治對立。7月26日將有24名國民黨立委面臨罷免...
最近高雄市長陳其邁頻頻蓋震怒章,先是為了高雄在短短31天內無預警停電8次,對台電說出重話,最近大樹區面積多達51公頃的山...
賴清德總統邀在野黨領袖國安簡報破局,主因是朝野信任早已崩解,尤其,民進黨一方面推動大罷免、黨主席再以總統身分邀在野黨主席談國安,難謂「用意良善」。民進黨認為賴總統遞橄欖枝,在野黨卻質疑賴主席高舉戰斧「設局」,大罷免紛爭未解,朝野難有交集。
餵奶、打掃、洗碗、陪兒子吃宵夜……這不是《家政夫三田園》劇情,而是台北市長蔣萬安的日常。在兒子眼中,他是會幫忙掃灰塵的「三寶爸」 ; 在校園,他是受歡迎的明星市長,畢業季和學生玩白拍、公主抱、十指緊扣,打成一片 ; 在政壇,他是直球對決賴政府和綠營民代的強硬派,藍營逐漸視他為青壯派共主,更有聲音拱他參選黨魁,期待他振衰起敝,為黨重建門面與士氣。
台灣的總統與在野黨主席之間,總是有一條若有似無的鴻溝。偶有對話出現:扁宋十點共識、扁連首次會談、馬英九與蘇貞昌、蔡英文與柯文哲的微妙互動,乍看充滿希望,最後卻無一留下制度化成果。問題不在於誰不願對話,而在於我們根本沒有讓對話「持續下去」的政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