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

駕機起義來歸的反共義士范園焱(前右)拜會台北市議會,議長林挺生贈送紀念銀盤給范義士,范園焱義士並和議員們握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77年反共義士范園焱 拜會台北市議會

1977年7月20日駕機起義來歸的反共義士范園焱上午拜會台北市議會,在市議會三樓貴賓室,時任議長林挺生向范園焱介紹市議會的議員,范義士和議員們握手,並說:「選舉議員,制定法規,在大陸上根本沒有這一套。」 范園焱對回到祖國十幾天來所受到海內外各界的關懷表示感謝,他表示願意與台灣的1600萬同胞,一起為光復大陸而貢獻一切力量。當熱烈的掌聲響起時,時任市議員葉潛昭提出,歡迎范義士成為台北市的榮譽市民,熱烈的掌聲再度響應,通過了這一提議。之後,范義士與議員們廣泛的交談,並答覆了議員們的各項問題。

1956年7月19日,原子能專家袁家騮(右)返台作一個月的講學活動,我方代表人員於機場接待情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6年廣島原子彈設計者之一袁家騮抵台交流

1956年7月19日,原子能專家袁家騮搭機自香港抵達台灣,此次是應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邀請回國。袁家騮藉休假考察之便,由歐洲英、法各國、埃及、印度、香港來台,在台停留一月,與國內原子科學學者接觸。袁之夫人吳劍雄亦為科學博士,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任教,未能偕同返國。

1960年7月18日,台北空軍總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蒼(中),以「鐙骨搖動術」方式治療,幫助病患恢復了聽力,他與兩位治癒成功的患者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0年台灣首次鐙骨搖動術 患者重獲聽覺

1960年7月18日,台灣施行「鐙骨搖動術」治療成功的第一人,台北空軍總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蒼邀請兩位手術成功的患者分享恢復聽覺的經過。他們表示,這在從前聽來有如「神話」,但在日新月異進步的醫學下,卻是事實,這是耳科手術中一項革命性的成就,替成千成萬失去了聽覺的人,聽不見人間音響的人,帶來了希望。

1961年7月17日,哈佛大學合唱團晚上在國光戲院舉行來台首場演唱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1年哈佛大學合唱團來台 演唱感動千人

1961年7月17日,哈佛大學合唱團晚上在台北市國光戲院(即後來的國軍文藝中心)作來台後的第一次演唱,他們瞭亮而沉渾的歌聲,使座無虛席的一千多位聽眾一曲既罷,掌聲如雷。

1961年7月16日,反共義士姜長林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記者招待會表示,中共將重要天然資源,毫無條件的奉獻給蘇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1年被奴役國家周 反共義士姜長林出席

1961年7月16日,中華民國各界響應美國所倡導的「被奴役國家周」活動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大會由各界援助鐵幕內人民爭取自由委員會主委谷正綱主持,會中特別邀請當時才剛輾轉逃出大陸投奔自由來台的反共義士姜長林出席...

1954年7月15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本年度暑期軍中服務由大專學生所組成的康樂隊,下午在台北火車站前廣場舉行授旗典禮及歡送大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救國團暑期軍中服務隊 出發赴前線

1954年7月15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本年度暑期軍中服務由576位大專學生所組成的18個康樂隊,下午4時在台北火車站前廣場舉行授旗典禮及歡送大會,18個康樂隊旋於5時20分乘火車前往基隆,分乘海軍艦艇出發至金門、馬祖、大陳等前線地區,為前方三軍將士服務。...

1977年7月14日台北市私立初中小學入學登記,上午開始辦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77年北市私立中小學抽籤 家長擠爆校園

1977年7月14日台北市多家私立中小學,開始辦理登記,因為登記者多,而錄取名額有限,所以必須抽籤以示公平。但抽籤是碰運氣的事,外界擔心可能會給學童製造一個僥倖心理,恐是教育的大忌。

1975年7月13日,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右)到台北監獄慰問受刑人並查看減刑工作實施情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75年首批減刑人出獄 蔣經國送上祝福

1975年7月13日,台灣高等法院院長兼台灣更生保護會主任周旋冠,在桃園龜山台北監獄勉勵一千多名減刑出獄人要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為國家社會盡國民應盡的義務。

1967年7月12日大專學生暑訓開訓,蔣經國主持授槍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7年大專生暑訓開訓 由蔣經國授槍

1967年7月12日,時任國防部長蔣經國在中部成功嶺基地主持大專學生暑期集訓開訓及授槍典禮。典禮中,蔣經國授給學生代表張自煌步槍一枝,然後全體學生舉行入營宣誓。應邀前來觀禮的有時任陸軍總司令陳大慶、美軍顧問團團長戚烈拉,省府有關單位首長,各大專院校校長等。

1954年7月11日大陳鯁門島海戰英雄在台北市區搭車遊行,民眾夾道歡迎熱烈場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大陳鯁門島海戰英雄遊行 民眾歡迎

1954年7月11日,大陳鯁門島海戰英雄下午到達台北,由第106號雅龍軍艦艦長梁天价率領該艦24位戰鬥英雄接受台北市各界的熱烈歡迎、慰勞與訪問。

1957年7月10日,東沙群島的國軍海軍陸戰隊上士陳玖元,因胃穿孔急症,搭包機回到台灣基隆海軍醫院就醫。圖為手術後在院內休養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7年東沙戰士胃穿孔 海軍包機回台手術

1957年7月10日,戍守東沙群島的國軍海軍陸戰隊上士陳玖元,由宿疾胃病引起轉化而成的胃穿孔急症,由於當地沒有醫藥設備可以進行手術,海軍總部特別花了十幾萬台幣向復興航空包機,將陳玖元從500哩外運回台灣,連夜在海軍第三醫院施行大手術。...

1954年7月9日,中央信託局長尹仲容(左坐下者)和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頭藤山愛一郎(右坐下者)簽訂中日兩方談判很久的化學肥料買賣合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中日化學肥料 舉行合約簽字儀式

1954年7月9日,中日兩方談判很久的化學肥料買賣合約上午舉行簽字儀式,由中央信託局長尹仲容和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頭藤山愛一郎代表在換文上簽字,儀式結束後,尹仲容以香檳酒與日本硫安代表團全體人員一起舉杯慶祝。

1956年7月8日,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右)下午結束訪華行程,前往松山機場搭乘專機準備離台,總統蔣中正(左)親送尼克森副總統夫婦至機場貴賓接待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6年尼克森訪台結束 蔣中正送機

1956年7月8日,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夫婦結束訪華行程,時任總統蔣中正暨夫人蔣宋美齡下午親自至松山機場送別,尼克森夫婦於離開官邸,蔣中正與外交部長葉公超陪同尼克森乘坐第一輛禮車,蔣宋美齡、副總統譚祥,陪同尼克森夫人乘坐第二輛禮車於1時55分抵達松山機場,禮車由中山北路及中正路通往松山機場,沿線市民一早排列街頭,家家戶戶並懸出國旗,以歡送此位遠道而來的嘉賓。尼克森坐車經過時,曾數度下車與歡送市民握手道好。

1955年7月7日,美國統一勞軍總社所屬1221勞軍團,晚上於台北三軍球場帶來精彩歌舞表演,最後還邀請我國與美國的觀眾上台共舞。記者陳明輝/攝影

照片看歷史/1955年美國良展美景團勞軍 邀請觀眾共舞

1955年7月7日,美國統一勞軍總社(United Service Organizations Inc.;USO ) 所屬的良展美景劇團晚上8時半在台北三軍球場演出一場慰勞中美三軍,最後還邀請觀眾上台,表演的團員帶著中國及美國的阿兵哥一起在台上共舞。

1973年7月6日,台北市長張豐緒(右白襯衫者)特地訂購了大批西瓜,親至田間慰勞在市郊田野幫助農民割稻的駐軍5564部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73年國軍幫農民割稻 北市長送西瓜慰勞

1973年7月6日,在台北市郊區田野,揮汗幫助農民割稻的數百名阿兵哥在烈日下,愉快地吃著西瓜,那是時任台北市長張豐緒送給他們的慰勞品。張豐緒精神抖擻,在阡陌間和那些身著草綠色軍裝,汗流浹背,專心割稻的士兵們,一一握手,口裡還不住地說:「辛苦!辛苦!真多謝!」

五十七學年度專科以上學校聯合招生考試現場,考生應試畫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8年大專聯招登場 嚴格核對防「槍手」

1968年7月5日為期兩天,共有5萬8791人報考的57學年度專科以上學校聯合招生考試分別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台東5個考區共25個考場進行入學考試,第一天上午第一節考國文,第二節考數學,下午丙組考化學,乙、丁組考中外歷史,第二天上午第一節考英文,第二節考三民主義,下午甲組考物理,乙、丁組考中外地理,丙組考生物。

1955年7月4日,基督教美國華亞之聲社董事長夏榮光牧師夫婦,上午自美國乘機飛抵台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在美募集物資助台 1955年夏榮光牧師來台

1955年7月4日,長期在美勸募大量救濟物資救濟中華民國貧苦同胞的基督教美國華亞之聲社董事長夏榮光牧師夫婦,上午9時自美國乘機飛抵台北,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華興育幼院及台北各基督教會團體的代表方治、皮以書等百餘人,均赴機場歡迎。並由婦聯會小朋友為夏氏夫婦獻花。

1958年7月3日,留美同學會晚間於中山堂舉行慶祝美國國慶晚會,晚會上演出美國開國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8年留美同學會在中山堂慶祝美國國慶

1958年7月3日,為美國開國182周年紀念,留美同學會與在台的美國人士晚上在中山堂舉行慶祝晚會,晚會於晚上6時半開始,先在中山堂光復廳餐敘,至8時半在中山堂中正廳,邀請時任美國大使莊萊德發表演講,時任外交部次長沈昌煥也就中美兩國的深厚的友誼發表演講,時任聯勤總司令黃仁霖中將以留美同學會會長的身份致詞,他強調留美同學會在促進中美關係方面的貢獻。

1954年7月2日,西班牙新任駐華大使單佐律(前排中)在外交部禮賓司長厲昭(前排左一)、總統府第三局副局長俞濱東(前排右)的陪同下,至總統府呈遞到任國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西班牙新大使呈國書 蔣中正親接見

1954年7月2日,西班牙新任駐華大使單佐律,上午10時至總統府覲謁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呈遞到任國書,總統府於9時40分備禮車副禮車,由時任外交部禮賓司長厲昭、總統府第三局副局長俞濱東乘坐至圓山台灣大飯店(即今圓山飯店的前身),單佐律與祕書賴桂齊及祕書阿古律,則由警察組成的摩托車隊護衛,於9時50分抵達總統府門首。樂隊奏西班牙國歌,單佐律檢閱儀隊後步入總統府接待室休息。

1961年7月1日,基隆港擴建典禮在基隆港舉行,由港務局長徐人壽(左)主持,邀請省交通處長譚嶽泉(右)按鈕爆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1年基隆外港擴建開工 按鈕爆破水柱

1961年7月1日,基隆外港擴建工程開工典禮,上午9時30分在基隆港30號碼頭舉行,由時任港務局長徐人壽主持,省交通處長譚嶽泉按鈕爆破,中外來賓四百餘人應邀觀禮。 港務局長徐人壽致詞表示,由於近十年來基隆港吞吐量激增,曾於1954年開始擴建外港,增建30號碼頭及萬噸散裝穀倉,再於1958年增建5000噸包裝倉庫及6000噸雜貨倉庫,但根據目前的業務繼續激增,預計5年內再度達到飽和點,故再擴建外港,以配合第三期四年經濟建設計劃的實施。

1954年6月30日,甫卸任的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右),晚上在記者之家設宴款待新聞界人士,對新聞界在其任期內工作上的合作與協助表示謝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4年卸任總政治部主任 蔣經國宴請記者

1954年6月30日,國防部總政治部下午舉行新、卸任主任交接典禮,新任主任張彝鼎於下午3時接事,前任主任蔣經國親自交代。新舊任於交接印信後會先後致詞。美軍顧問團楊帝澤也以來賓身份致詞,保證美軍顧問團將一本過去與政治部的合作,以達成共同願望。

復業的中央銀行外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1年中央銀行核准復業 委由台銀發鈔

1961年6月29日中央銀行復業方案已由政府核准,並決定於7月1日復業。復業方案中包括11點,對中央銀行業務、發行權等項均有詳細說明。行政院也在29日第722次院會時通過中央銀行在台灣地區委託台灣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及新台幣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組織規程,並將送立法院備查。

1968年6月28日,東部海岸公路、花蓮大橋及長虹橋竣工通車典禮在花蓮大橋北端空地隆重舉行,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圖中)、經濟部部長李國鼎應邀剪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8年東海岸道路與2大橋通車 嚴家淦剪綵

1968年6月28日,耗資新台幣1億5千3百萬元,費時3年興建的東部海岸產業道路及花蓮、長虹兩大橋上午舉行通車典禮。 時任台灣省主席黃杰主持典禮,當時的嚴家淦副總統及經濟部長李國鼎為兩座大橋剪綵。

1962年6月27日首批逃港難胞乘四川輪抵達基隆港時揮舞國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2年大陸飢民冒險抵台 訴說殺孩充飢慘案

1962年6月27日,冒著生命危險逃往香港的大陸飢民第1批62人乘四川輪抵達台灣北部的基隆港,朝野在港口熱烈歡迎這批嚮往自由的同胞。負責接待的相關單位在第二碼頭舉行歡迎會,基隆市政府贈送每人點心一包。歡迎會後,即由專車送至台北松山大陸同胞接待所。

1960年6月26日,大肚溪鐵橋最後一條鋼樑安放完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0年台鐵大肚溪橋雙線重建 海線竣工

1960年6月26日,台灣鐵路大肚溪橋於1959年八七水災遭受嚴重損壞,鐵路南北交通中斷達一月之久,鐵路局搶修維持單線通車,嗣即計劃重建,因該橋為雙線橋,為維持交通,不能同時施工,乃先建山線橋,於1960年4月4日完成通車。海線橋繼亦施工,於4月15日橋墩座部份完工,17日開始架樑舖軌,鐵路路基護坡等也相繼完工,全部完成經試車後,即將恢復雙線通車,至此鐵路八七水災重建工程提前完成。

1956年6月25日,美國國際合作總署召開遠東作物改良會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56年遠東作物改良會議揭幕 8國代表齊聚

1956年6月25日,由美國國際合作總署召集並安排的遠東作物改良會議在台北賓館開幕,出席大會的遠東國家有中華民國、菲律賓、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寮國等七國代表及美國駐遠東各地安全分暑專家等40餘人,此次集會為期三週。

李海發明的專利菸盒及專利證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他發明自動出菸打火機 1954年獲經部專利

1954年6月24日,台北市成都路南國公共食堂茶房李海,在閒暇時間從事機械研究工作,發明了一種「桌上自動出菸打火機」,並經呈奉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審查合格准予專利10年。 ※ 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1960年6月23日,長虹防空演習上午於台北市區舉行,圖為醫護演習畫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0年長虹演習 台北市進行飛彈防護演練

1960年6月23日,以飛彈防護為演習重點的台灣全省性一連串的防空演習,上午在台北及陽明山兩地區步入高潮後,圓滿結束。此項定名為「長虹」的防空演習,是由台灣警備總部主辦,時任副總司令晏玉琮任統裁官,民防處及有關幕僚單位均派員參加作業,國防部派輔導組督導,演習於6月10日自澎湖及東部地區開始,台灣南、中等六個地區,隨之分別舉行演習,最後止於台北地區。

1955年6月22日,台灣省民防司令部向台北市民防指揮部及鐵路局民防指揮部,公路局民防指揮部等三單位舉行授旗典禮,由台灣省府主席兼省民防司令嚴家淦(右)親自授旗。記者陳維在/攝影

照片看歷史/1955年民防是國家安全要素 3指揮部授旗

1955年6月22日,台灣省民防司令部上午向台北市民防指揮部、鐵路局民防指揮部及公路局民防指揮部等三單位舉行授旗典禮,由省府主席兼省民防司令嚴家淦親自主持授旗,在授旗之前嚴家淦由柯台山、張祥傳等人陪同檢閱三單位民防隊員及幹部4653人。

1969年6月21日中華民國工商界於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行「越南日」慶祝典禮,圖為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左)與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代理事長范鶴言(右)握手寒喧鏡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片看歷史/1969年工商界慶祝「越南日」 嚴家淦致詞

1969年6月21日中華民國工商界21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行「越南日」慶祝典禮,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在慶典中表示,中越兩國除應團結一致,共同消除赤色威脅外,更需要在經濟上加強合作,以求共同的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