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中央銀行明年盈餘繳庫預算金額為2000億元,創下14年來新高。台灣央行比別的國家會賺錢,卻遭外界質疑,央行這麼會賺是導致高房價的幫凶,讓新台幣貶值有利出口,不利於國內產業提升。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在立法院罕見動怒並駁斥外界說法,他表示央行從來不以賺錢為目的,穩定國內金融環境的同時,善盡善良管理人責任而賺了錢,獲利繳回國庫,「我繳庫,我犯罪嗎?」 向來溫和的楊金龍,為何如此激動?央行多年是繳庫大戶看似好事,但台灣社會是否也因此付出代價?
市值近1200億美元的全球金融服務業巨擘摩根士丹利(大摩),宣布過去2年擔任集團副總裁的皮克(Ted Pick)為新的CEO,明年元旦就任。55歲的皮克1990年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大摩,卻因自覺本職學能不足,去哈佛商學院取得MBA(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後重返大摩,邁入第35個年頭之際當上執行長。
除了大陸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身後的政治旋渦,中國稱得上政經大事的,要數10月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金融會議從1997年到今天,26年間大約形成五年一次的規律,歷經四任總理,同時也經歷了中國經濟、中國金融一個又一個變局,今次會議冠名由「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變身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從「全國」到「中央」之變,代表金融領域超脫國務院,中共決策層想快速組建新體制,以「黨的領導」來應對危機。 然而中國金融有三大「外」字頭現在各伏危局,那是外匯、外儲、美債,一旦釀出危機,就應了經濟學者用「乾燒」形容中國金融體制的惡性循環…
2023年邁入第四季,歐美接連的送禮假期到來,原本是傳統製造業、電子業的旺季,但今年全球總體經濟不穩定,將迎來的是旺季不旺嗎?服務業、營建業的表現又是如何?2024的前景會樂觀嗎? 本集白話財經邀請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來談2024年的產業展望。
時序即將進入第4季,儘管美國升息進入尾聲,但從各項調查及數據顯示,今年經濟成長率不但不如預期,第4季能否落底都存疑。更讓人擔憂的是,不少機構及專家對明年經濟表示悲觀,理由是升息及縮表威力才要發酵,甚至預言景氣下滑將成常態。情況真的如此不利?
第43屆G20峰會9日將於印度新德里登場,今年的重點議程包括氣候變遷、經濟發展、窮國債務負擔及俄烏戰爭導致的通膨問題等,若與會領袖能在任一議題上達成共識,會後將發表正式聯合聲明。
儘管中國大陸官方和學者基本上都不認同,但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恐怕已經患上「日本病」了,而且還是較嚴重的那種。 什麼是經濟「日本病」?其實就是針對1990年代日本陷入「失落十年」,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解析,癥結就出在「資本負債表衰退」。...
美國金融機構近來接二連三出現問題,從最早的矽谷銀行,到日前美國銀行業資產規模排名第21大的第一共和銀行被摩根大通接管,已是這一波銀行危機中,第3家不得不由監理機關指定大型銀行接手的中型銀行。在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此刻,投資人還能投資美國市場嗎?
美、歐銀行業倒閉危機連環爆,繼美國矽谷銀行及歐洲瑞士信貸暫時止血後,上周又傳出德國龍頭銀行恐會是下一個「未爆彈」。對此,德國總理出面信心喊話,要市場不需過度擔憂,即便如此,全球金融市場仍瀰漫恐慌氣氛。金管會清查,台灣金融機構目前對爆雷標的曝險比例不高。法人分析,因時空背景不同下,造成金融動盪原因不盡相同,市場不用過度擔憂會演變成2008年的金融危機。
歐美銀行倒閉風潮引發市場人心惶惶,專家指出,美國聯準會(Fed)在一年內激進升息,引發這一連串的銀行倒閉潮,「Fed的責任相當大」。由於最新的通膨率符合預期,接下來聯準會又將公布升息路徑,考驗Fed如何在「抗通膨、穩金融」之間取得平衡的能力。
緊接在美國矽谷銀行(SVB)之後,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也爆發危機,最新發展是,瑞士中央銀行15日緊急拋出救命索,稱將在必要時提供額外流動性。瑞信16日凌晨發表聲明,宣布將向央行借款540億美元(約新台幣1.65兆元),暫時化解了危機,但是接下來就高枕無憂嗎?後續更深遠的影響是什麼?
全球通膨加上美國升息引發的效應,讓全球資本市場掀起海嘯,各種投資標的幾乎都慘賠,勞動基金也不例外,出現史上最大虧損,較2011年的歐債風暴,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更為慘烈,印證資本市場的善變與無情,每隔幾年就可能被空頭襲擊。弔詭的是,去年此時喊得震響的開放勞退新制自選投資,一夕之間轉趨低調,顯示一味要求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對千萬勞工的退休老本真的是最佳方案嗎?此刻更值得深思。...
美國今年以來升息高達12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可說是史無前例,市場預期經濟衰退機率已大幅攀升,是否可能出現所謂的金融風暴呢? 先說美國升息12碼即3個百分點有多可怕,以3月升息至10月來看,如果依美國升息幅度,房貸貸一千萬,等於利息就要多付一萬五千元,薪水根本趕不上。至於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倒不必然立即連結。2008年時是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衰退,而不是經濟衰退造成金融海嘯。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等3學者,為何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2年,許多企業關閉實習、正職缺額,「創業」成各地青年不得不挑戰的新選項。近5年提供學生創業資源的美國大學校數增加120%;國內教育部發起U-Start創業計畫,至今已有1111個隊伍獲補助。各地青年如何在景氣寒冬突圍,在最壞的時代中創造最好的機會?...
國人愈來愈關切退休金不足問題,隨著這2年國內外股市投資大好,投信投顧公會遊說開放勞退自選力量順勢加大,勞動部已經啟動勞工意願調查,至少調查5000名參加勞退自提勞工對開放自選投資態度。可想而知,在政府也強力宣導勞退自提好處,以及國人投資熱催化下,各界要求開放勞退自選可以自行決定投資標的的聲浪只會更大。但看起來一面倒的聲勢下,勞工到底是獲利的一方,還是被推向無法預測的風險?恐怕要先搞清楚。...
美國經濟因疫情蒙受損失,但美國股市過去一年半卻因低利率和資金充沛持續上漲,勇於投入股市的35歲以下「YOLO世代」年輕投資人幾乎都能獲利。老一輩投資人認為這批年輕人沒見過真正的股災,投資行為太大膽,YOLO世代卻認為他們訊息管道遠比過去多元,也知道現在只是資金行情,懂得居高思危,老一輩不用擔心他們。
德國本月26日將舉行聯邦議會選舉,誰會成為總理梅克爾的接班人備受關注。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蕭茲將代表社會民主黨參選,他雖然缺乏領袖魅力,但行事作風穩健,深得梅克爾信賴,是有力人選之一。
對於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求職是首先會面對的關卡,若碰上大環境不好,難度更是升級。本集由專家分析,在SARS、金融海嘯、新冠疫情間的求職新鮮人,會遇到哪些不同困境?如何從以前的經驗來面對挑戰?
6月失業率飆到4.80%,飆破10年半以來的新高,更是金融海嘯以來最高點。儘管失業率不及2008年金融海嘯當年創下的6.13%,但是對於正好步出校門的大學新鮮人來說,求職的開始遇上百年的疫情,除了不免有「生於921,畢業於新冠」的感慨外,更多了對就業前景的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