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護理師

政治

考生連5年下滑 從4數據看護理人力荒

醫院護理人力荒未解決,人才庫源頭又出現缺口,四技二專統測日前公告報考人數,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僅2083人,可謂歷年最少。學界分析,因技高無專業群科對應統測衛護類考試,學生難以準備,再加上少子化,衝擊醫療基層人才庫。

統測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僅剩2083人,近五年來連年走低,人才庫先告急,也讓科大護理系招生蒙上陰影。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統測衛護類考生大減 解醫護人才荒 大學設護理系為何遭批評?

四技二專統測日前公告報考人數,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僅2083人,近10年來連年走低。還未到醫療體系端,基層人才庫先告急,但近年普通大學廣設護理系,本招生年度,教育部再允許大學校院4年制日間部護理系擴充10%招生名額。學界認為此舉形同吃定考生「先普大後科大」的心理,讓技職、大學在招生階段廝殺搶人...

勞保局今公布最新統計指出,2023勞保普通事故保費收入與支出短絀約446億元,這也是勞保自2017年首度入不敷出後,連續第7年收支逆差,短絀金額為7年來次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勞保去年短絀擴大至446億元 連7年入不敷出

勞保局今公布最新統計指出,2023勞保普通事故保費收入與支出短絀約446億元,這也是勞保自2017年首度入不敷出後,連續第七年收支逆差,短絀金額為7年來次高。不過,由於去年勞保基金投資收益數高達1100億元,賺進可觀數目,再加上政府去年撥補550億元,勞保基金整體仍是順差。

醫院評鑑今公布評鑑成績,台北區的台北慈濟、雙和醫院都晉升醫學中心。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醫學中心評鑑目的,是要提升醫療指標,各醫院評鑑成績持續進步,差異逐漸縮小。圖為醫院門診候診處。記者陳正興/攝影 評論

醫院評鑑搶「升級」 護理師人力流失困境誰來解?

衛福部今天公布最新醫學中心評鑑,各大醫院爭搶「升級」,包括台北慈濟、雙和醫院和新竹台大分院都升格醫學中心。不過,醫護缺工和勞權問題仍在。新冠疫情期間,就已出現一波護理人員離職潮;後疫情時代,護理人員不僅盼不得三班護病比入法,連獎金制度都出現不公平等問題。若政府再漠視護理人員權益,恐怕在人力流失、關床潮下,未來你、我的家人生病,都無護理人員可照顧,受害的是每個病人。

政治

「3班護病比」為何惹怨?圖解區域醫院窘況 哪些時段人力荒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護病比新制爭議。衛福部昨公告護病比,預計3月上路,先採鼓勵方式,讓達標醫院獲得獎勵金,但護病比入法時程「未定」。

為改善護理師薪資待遇,部立醫院明年起預計幫護理師加薪。圖為醫護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護理師要加薪了 部立醫院明年起擬每月調薪4% 最高調2500元

.護理人員工作辛勞,為留住護理人力,新光、振興、長庚、國泰、馬偕等私立醫院,紛紛為護理師加薪,而屬於公家醫院的衛福部立醫院,是否也要為護理人員加薪?衛福部醫福會表示,有關改善護理師薪資待遇,26家部立醫院中已有18家,自今年第一季於3至10月,已陸續調整護理人員薪資,預計明年1月起配合政策,包括公職、約聘護理師每個月調薪4%,金額約為1500至2500元。...

政治

圖解護理人員職離理由 看他們轉換跑道都去了哪裡

護理師荒延燒,現僅靠18.6點萬名護理師支撐全國醫療體系。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流失5千名護理師,離職最大原因在於三班制造成生活作息大亂,且薪資偏低,因而湧現出走潮,選擇投入診所、長照機構,甚至赴美執業,年薪至少150萬台幣起跳,約台灣2、3倍。

無醫師登錄的衛生所總數10年來成長8成6,從38所增加到71所。圖為在衛生所等待看診的民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無醫衛生所10年來翻倍 偏鄉留嘸人 公費醫斷層誰來補

許多衛生所正面臨找不到專責醫師的困境,都會區邊緣的「不山不市」地區,衛生所醫師荒更嚴重,他們的薪資待遇、生活條件與專業訓練機會都輸給都會區,各項加給補助也不如山地離島,在公費醫師培育體系出現斷層的當下,衛生所醫師荒還看不到曙光。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Google map評價3.8。記者林伯東/攝影 生活

久等就飆罵 威脅一顆星 Google評價養出醫院奧客

「太過份了,我要上網投訴、爆料」、「沒關係,那就送你一顆星」,近年來,Google評價火紅,成為許多人選擇餐廳、飯店的重要參考依據,卻也養出醫院奧客,動不動就口出威脅;一名醫師表示,最早聽到「一顆星」三字,不清楚什麼意思,經護理師解釋後,才知是給負評;有些患者更是做絕,給一顆星,還直接寫「○○○醫師沒醫德」,讓院方莫可奈何。

醫護人力短缺問題惡化,造成急診壅塞,但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病床仍在增加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6|才爆醫護缺工、急診壅塞 洪子仁:病床數仍在增加

民眾健保滿意度高達9成,卻有7成醫事人員不滿!連護理師都寧願轉做空姐、保險業務員、美甲師,導致醫護缺工潮爆發,急診壅塞讓民眾等床許久,但病床數竟不減反增?本集邀請到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來為我們解密背後不為人知的原因。 他也不藏私分享,自己近期到新加坡考察醫療保險制度的結果,為何新加坡的醫療衛生支出GDP占比低於台灣,平均餘命、癌症五年存活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健康指標卻都贏過台灣?若想知道更多秘辛,歡迎點進本集收聽!

上百名醫護人員五一勞動節時上凱道抗議「防疫津貼透明化」、「改善護病比」,「幫助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醫護勞權/蔡英文昔喊全體醫師納勞基法 主治醫仍卡關 三班護病比也跳票

上百名醫護人員於五一勞動節時上凱道抗議「防疫津貼透明化」、「改善護病比」,「幫助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形象溫柔婉約的護理人員們,拿起大聲公,將護理職場不人道的排班和工作量,清清楚楚講給整個社會聽;不過,醫師算勞工嗎?這問題若在十年前提出來,許多醫學生和醫師都會說「不算」,但現在,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算!」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努力近十年,住院醫師才在2019年納入勞基法,但公立醫院住院醫師尚不適用;至於主治醫師納勞基法還在卡關,恐還需要多年努力才會有點進展。至於三班護病比,醫院經營者總是拿「勞動條件太差」出來當理由,「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離開的人已經回不來了。」

盧媽盧蔡玉蟬18年前成為寄養家庭,即使老公盧爸心臟動手術,么兒發生重大車禍顱內出血,都不曾向家扶中心請假,因為不捨得寄養童換環境不習慣,全家分工持續照顧。記者吳凡亦/攝影 專題

來我們家就是我的小孩!寄養媽媽打開2個家門 跟幫派搶孩子

盧媽和2個寄養童在門口迎接客人的到來,2個小男生大聲喊著叔叔阿姨好,小兄弟的熱情讓溫暖了外頭濕冷的天氣。新北三芝的盧爸盧媽家18年來一直充滿小孩的嬉戲和哭鬧聲,孩子們不時地喊著盧媽、盧爸,好不熱鬧。雖然年紀足以當他們阿公阿嬤,但寄養的孩子習慣把二人當作爸爸和媽媽。而為了散播更多愛,盧爸盧媽甚至開了2個家門,照顧孩子的同時,也等於是在跟幫派搶孩子...

吳沁潔是一位單親媽媽,去年10月發現乳癌第二期,目前已完成8次化療加標靶治療和一次外科手術,9次住院都是自己一個人。圖/吳沁潔提供 生活

一個人生病/罹癌後化療都沒人陪...獨自住院如何不無助 她開刀前先說愛

網路流傳「孤獨等級表」,其中最頂級是「一個人動手術」,不過有些獨自住院開刀的人並不感覺孤寂或無助。例如一名48歲的單親媽媽,在去年10月時發現乳癌第二期,但她不管是手術還是化療,都選擇自己一個人住院,就算第一次化療時遭遇過敏性休克,也仍然堅強面對,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而另一名長年租屋獨居的葉小姐,也曾經自己一個人住院進行全身麻醉手術,但原本冷靜的心情,卻在入院閱讀麻醉同意書時起了波濤,她愈讀愈緊張,幸好最後一通電話,總算讓她找到了調整心態的法寶...

離島交通不變帶來的醫療資源匱乏,使得醫療一直是澎湖人的痛。記者潘俊宏/攝影 生活

孤老危機/澎湖老人看耳鼻喉要花3萬?她讓醫生動、病人不動 翻轉當地醫療

醫療一直是澎湖人的痛,關於醫師誤診、設備不足、空中後送不及所造成的遺憾,每個澎湖人都有故事可說。七美島曾有民眾因為胃出血,後送不及而致命,還有很多小離島的老人家一輩子幾乎都沒看過醫生,如果在潮間帶捕魚骨折、拉魚網挫傷,就讓它自然好,類似「醫療次等公民」的印記揮之不去。 不過,問澎湖人現在的醫療,多數人都會說相較10年前改善許多,而這就不能不提到背後的功臣之一——現任衛生局長陳淑娟過去任內所做的貢獻。

台灣護理師養成時間長,人力也長期不足,執登人數比例不到六成。圖/台大醫學院提供 教育

執業率不到6成!護理人力短缺 台大打返鄉訴求能留住年輕人?

全台領有護理師證照31萬人,執業登記人數18萬人,執業率不到六成;國內疫後護理人力面臨短缺,國內有7所大學陸續成立學士後護理系大舉招生,其中台大更打出在地青年留鄉訴求,臉書「虎尾人(讚)出來」最近就刊出該系招生廣告,強調要將雲林打造為長照人才培育基地,鼓勵雲林學子報考就讀,畢業後可留在家鄉照顧長輩,這招有效嗎?

日本兇惡黑幫工藤會總裁野村悟(白衣者)被依殺人罪等起訴,一審被判死刑,這是日本有史以來首次有黑道組織首領遭判極刑。路透 國際

極惡黑幫/日本工藤會「黑道天皇」野村地位如天神 被判死還嗆法官走著瞧

日本黑幫工藤會老大野村悟因殺人等罪名在一審被判死,震撼日本,這是有史以來,首次有黑道組織首領被認定教唆等同殺人遭判極刑。 野村十幾歲豪賭成性,個兒頭不高,在組織裡被奉為「神」一樣存在。每天幹部要在城堡般的宅邸一樓待機,透過監視器得知野村起床從二樓走下來,即衝到走廊,排列跪坐,齊聲問早。...

疫情期間不只醫護人員,醫院社工師也要支援第一線的防疫任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人聲事務所|醫院社工師:疫情讓我開始蒐集長輩圖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超過兩年半,醫院,是第一線戰場。醫院的社工師,看到的是疫情下最弱勢、最脆弱的一群人。他們如何陪伴、如何同理、如何讓自己不致陷入悲傷的漩渦?

農曆7月鬼門開,民間俚俗多有禁忌事項,其實醫院也會在鬼月避免觸犯一些禁忌,有人配戴符咒、請道士坐駕,也有人避免在鬼月開刀,抱持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應對。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中元不思議/禁忌「死亡病床」躺過狀況百出?疫情下搬出的結果是…

農曆7月鬼門開,許多民間俚俗多有禁忌事項,普羅大眾敬鬼神,其實醫院也會在鬼月避免觸犯一些禁忌,有人配戴符咒、請道士坐駕,也有人避免在鬼月開刀,畢竟人的生老病死,都離不開醫療體系,大家也都抱持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應對。 雖說醫學就是科學,但幾乎每家醫院總有「死亡病床」傳言,也就是只要躺過這張病床,死亡率特別高,明明病情平穩,但換到這張病床,就狀況百出,很難活著走出醫院。

醫院正是生死交會之處,平日就有不少鬼神傳說,到了鬼月,阿飄、好兄弟數量會更多嗎?擁有陰陽眼、具有特殊體質的資深護理師表示其實差不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中元不思議/陰陽眼護理師:鬼月別亂搭話 小心被勾去當「鬼新娘」

產房裡寶寶誕生,但急診、加護病房也常有病患傷者往生,醫院正是生死交會之處,平日就有不少鬼神傳說,到了鬼月,阿飄、好兄弟數量會更多嗎? 一名擁有陰陽眼、具有特殊體質的資深護理師表示,原本醫院內就有不少好兄弟,值勤時只能假裝沒看到祂們,到了農曆七月,好像也差不多,但必須警惕的是,鬼月更不可以亂開玩笑,也不能隨便搭話,她分享了該院在去年農曆七月發生的一起很離奇的恐怖事件…

圖/吳孟芸 生活

怪奇物語/洪惠風│急診的鬼故事

一個阿嬤躺在觀察床上,她把路過的護理師叫住,問道:「之前對面那床的那個阿公,伊還好嗎?」護理師沒有回答,只是有點奇怪,急診室的觀察床那麼多,為什麼阿嬤偏偏問這床病人,那個病人剛剛急救,已經過世,一切的事情都是在隔離簾的後方發生,阿嬤是看不到的,也沒有人跟她說過什麼,後來我們就問阿嬤,為什麼要問他的狀況?沒想到阿嬤跟我們說:「因為,我剛剛看到牛頭馬面站在伊的床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