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護理師

廿七年前捐出大體的楊健民(前左二)的全家福,楊太太周朱枝(前右二)一度因夫家不諒解,飽受壓力。圖/楊青穎提供 生活

他英年早逝捐贈大體 留下3珍貴禮物伴全家

廿七年前,楊健民過世時,證嚴法師詢問遺孀周朱枝,真的要把先生捐出來做為大體老師?周朱枝回答:「要是把他收回來,先生的這一生就平凡了。」頂住夫家壓力,她堅定表達捐贈決心。而楊健民成為大體老師的旅程,改變了親戚的看法,也改變楊家一家人的人生軌跡,因此與四名醫學生結緣,保持聯繫近卅年。

1955年10月12日,香港影星黃河(中)、林翠(左三)、丁瑩(右二)等人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5年黃河、林翠、丁瑩 赴醫院慰問將士

1955年10月12日,香港影星黃河、林翠、丁瑩等,當日下午3時半前往台北市陸軍第一總醫院慰勞傷患將士。該院的傷患戰友及護理師數百人,蜂擁大門口外,爭睹明星風采。

1962年8月9日,179名救護隊學員於烈日下進行救護演習。圖為救護隊急救傷患之演習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62年179名學員組成救護隊 模擬戰場醫療

1962年8月9日,由179名學員組成的救護隊,在士林衛勤學校接受了18天暑期訓練後,當日下午在士林下東勢地區完成了逼真的救護演習,獲得了全體與會人員的好評。...

埔基護理師羅慧萍回憶當時情況,她認為家屬的異常行為,讓她更加注意病人的病情變化。記者黃仲裕/攝影 生活

待決女死囚/兩度機警阻殺夫 護理師:做自己該做的事

「驚世媳婦」林于如在短短8個月內殺害生母、婆婆、丈夫,被判處1個死刑與2個無期徒刑定讞,被判死刑部分是毒殺丈夫案,最高法院認為她二度注射毒藥物進入丈夫點滴被護理師發現阻止卻仍「臨崖不勒馬」,利用丈夫住在單人病房機會毒殺,判處死刑定讞。當初兩度阻止她殺夫的羅姓資深護理師說,當年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服務型銀髮宅提供醫療支援。圖/康寧生活會館提供 生活

老後不煩人/老後不想和子女住...一表看銀髮宅費用 能否取代家庭照顧

過去老人家希冀養兒防老、兒孫滿堂,但根據最新調查,老後想和子女住在一起的人數,5年來大幅減少5萬5000多人。但不想麻煩子女和家人,服務型銀髮宅究竟是否可以取代家庭照顧?以下聯合報記者楊孟蓉為你整理了各家銀髮宅的費用,一起來看看吧!

北市名醫之妻以夫曾家暴、有小三為由訴請離婚,法官雖准但贍養費部分卻駁回。示意圖。圖/Ingimage 生活

名醫夫家暴又外遇!她訴請離婚獲准且無過失 為何拿不到贍養費

合則來,不合則散,越來越多怨偶不願委屈自己,選擇離婚來展開人生新階段。北市某名醫的妻子指控丈夫先是對她家暴、冷暴力,又與自家護理師外遇多年,因此向法院訴請離婚,妻子同時主張,她為了協助丈夫事業家庭,辭去公務員的工作,20多年來專心當家庭主婦。而由於離婚主因是丈夫有過失,所以連帶向法官請求前夫每月應支付她5萬元贍養費,但法官查過財產狀況後,卻只判決准予離婚,贍養費請求則被駁回。...

政治

護理人力缺 掀起「關床潮」 圖解全台醫院占床率高低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平均得等上2、3天。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在醫院加薪自救,以及衛福部實施夜班護理津貼後,病床降載(關床)似有止血跡象,目前各醫學中心關床率約1成,但部分區域醫院卻愈來愈惡化。

政治

考生連5年下滑 從4數據看護理人力荒

醫院護理人力荒未解決,人才庫源頭又出現缺口,四技二專統測日前公告報考人數,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僅2083人,可謂歷年最少。學界分析,因技高無專業群科對應統測衛護類考試,學生難以準備,再加上少子化,衝擊醫療基層人才庫。

統測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僅剩2083人,近五年來連年走低,人才庫先告急,也讓科大護理系招生蒙上陰影。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統測衛護類考生大減 解醫護人才荒 大學設護理系為何遭批評?

四技二專統測日前公告報考人數,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僅2083人,近10年來連年走低。還未到醫療體系端,基層人才庫先告急,但近年普通大學廣設護理系,本招生年度,教育部再允許大學校院4年制日間部護理系擴充10%招生名額。學界認為此舉形同吃定考生「先普大後科大」的心理,讓技職、大學在招生階段廝殺搶人...

醫院評鑑今公布評鑑成績,台北區的台北慈濟、雙和醫院都晉升醫學中心。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醫學中心評鑑目的,是要提升醫療指標,各醫院評鑑成績持續進步,差異逐漸縮小。圖為醫院門診候診處。記者陳正興/攝影 評論

醫院評鑑搶「升級」 護理師人力流失困境誰來解?

衛福部今天公布最新醫學中心評鑑,各大醫院爭搶「升級」,包括台北慈濟、雙和醫院和新竹台大分院都升格醫學中心。不過,醫護缺工和勞權問題仍在。新冠疫情期間,就已出現一波護理人員離職潮;後疫情時代,護理人員不僅盼不得三班護病比入法,連獎金制度都出現不公平等問題。若政府再漠視護理人員權益,恐怕在人力流失、關床潮下,未來你、我的家人生病,都無護理人員可照顧,受害的是每個病人。

政治

「3班護病比」為何惹怨?圖解區域醫院窘況 哪些時段人力荒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護病比新制爭議。衛福部昨公告護病比,預計3月上路,先採鼓勵方式,讓達標醫院獲得獎勵金,但護病比入法時程「未定」。

為改善護理師薪資待遇,部立醫院明年起預計幫護理師加薪。圖為醫護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護理師要加薪了 部立醫院明年起擬每月調薪4% 最高調2500元

.護理人員工作辛勞,為留住護理人力,新光、振興、長庚、國泰、馬偕等私立醫院,紛紛為護理師加薪,而屬於公家醫院的衛福部立醫院,是否也要為護理人員加薪?衛福部醫福會表示,有關改善護理師薪資待遇,26家部立醫院中已有18家,自今年第一季於3至10月,已陸續調整護理人員薪資,預計明年1月起配合政策,包括公職、約聘護理師每個月調薪4%,金額約為1500至2500元。...

政治

圖解護理人員職離理由 看他們轉換跑道都去了哪裡

護理師荒延燒,現僅靠18.6點萬名護理師支撐全國醫療體系。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流失5千名護理師,離職最大原因在於三班制造成生活作息大亂,且薪資偏低,因而湧現出走潮,選擇投入診所、長照機構,甚至赴美執業,年薪至少150萬台幣起跳,約台灣2、3倍。

無醫師登錄的衛生所總數10年來成長8成6,從38所增加到71所。圖為在衛生所等待看診的民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無醫衛生所10年來翻倍 偏鄉留嘸人 公費醫斷層誰來補

許多衛生所正面臨找不到專責醫師的困境,都會區邊緣的「不山不市」地區,衛生所醫師荒更嚴重,他們的薪資待遇、生活條件與專業訓練機會都輸給都會區,各項加給補助也不如山地離島,在公費醫師培育體系出現斷層的當下,衛生所醫師荒還看不到曙光。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Google map評價3.8。記者林伯東/攝影 生活

久等就飆罵 威脅一顆星 Google評價養出醫院奧客

「太過份了,我要上網投訴、爆料」、「沒關係,那就送你一顆星」,近年來,Google評價火紅,成為許多人選擇餐廳、飯店的重要參考依據,卻也養出醫院奧客,動不動就口出威脅;一名醫師表示,最早聽到「一顆星」三字,不清楚什麼意思,經護理師解釋後,才知是給負評;有些患者更是做絕,給一顆星,還直接寫「○○○醫師沒醫德」,讓院方莫可奈何。

醫護人力短缺問題惡化,造成急診壅塞,但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病床仍在增加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6|才爆醫護缺工、急診壅塞 洪子仁:病床數仍在增加

民眾健保滿意度高達9成,卻有7成醫事人員不滿!連護理師都寧願轉做空姐、保險業務員、美甲師,導致醫護缺工潮爆發,急診壅塞讓民眾等床許久,但病床數竟不減反增?本集邀請到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來為我們解密背後不為人知的原因。 他也不藏私分享,自己近期到新加坡考察醫療保險制度的結果,為何新加坡的醫療衛生支出GDP占比低於台灣,平均餘命、癌症五年存活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健康指標卻都贏過台灣?若想知道更多秘辛,歡迎點進本集收聽!

上百名醫護人員五一勞動節時上凱道抗議「防疫津貼透明化」、「改善護病比」,「幫助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醫護勞權/蔡英文昔喊全體醫師納勞基法 主治醫仍卡關 三班護病比也跳票

上百名醫護人員於五一勞動節時上凱道抗議「防疫津貼透明化」、「改善護病比」,「幫助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形象溫柔婉約的護理人員們,拿起大聲公,將護理職場不人道的排班和工作量,清清楚楚講給整個社會聽;不過,醫師算勞工嗎?這問題若在十年前提出來,許多醫學生和醫師都會說「不算」,但現在,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 算!」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努力近十年,住院醫師才在2019年納入勞基法,但公立醫院住院醫師尚不適用;至於主治醫師納勞基法還在卡關,恐還需要多年努力才會有點進展。至於三班護病比,醫院經營者總是拿「勞動條件太差」出來當理由,「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離開的人已經回不來了。」

盧媽盧蔡玉蟬18年前成為寄養家庭,即使老公盧爸心臟動手術,么兒發生重大車禍顱內出血,都不曾向家扶中心請假,因為不捨得寄養童換環境不習慣,全家分工持續照顧。記者吳凡亦/攝影 專題

來我們家就是我的小孩!寄養媽媽打開2個家門 跟幫派搶孩子

盧媽和2個寄養童在門口迎接客人的到來,2個小男生大聲喊著叔叔阿姨好,小兄弟的熱情讓溫暖了外頭濕冷的天氣。新北三芝的盧爸盧媽家18年來一直充滿小孩的嬉戲和哭鬧聲,孩子們不時地喊著盧媽、盧爸,好不熱鬧。雖然年紀足以當他們阿公阿嬤,但寄養的孩子習慣把二人當作爸爸和媽媽。而為了散播更多愛,盧爸盧媽甚至開了2個家門,照顧孩子的同時,也等於是在跟幫派搶孩子...

吳沁潔是一位單親媽媽,去年10月發現乳癌第二期,目前已完成8次化療加標靶治療和一次外科手術,9次住院都是自己一個人。圖/吳沁潔提供 生活

一個人生病/罹癌後化療都沒人陪...獨自住院如何不無助 她開刀前先說愛

網路流傳「孤獨等級表」,其中最頂級是「一個人動手術」,不過有些獨自住院開刀的人並不感覺孤寂或無助。例如一名48歲的單親媽媽,在去年10月時發現乳癌第二期,但她不管是手術還是化療,都選擇自己一個人住院,就算第一次化療時遭遇過敏性休克,也仍然堅強面對,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而另一名長年租屋獨居的葉小姐,也曾經自己一個人住院進行全身麻醉手術,但原本冷靜的心情,卻在入院閱讀麻醉同意書時起了波濤,她愈讀愈緊張,幸好最後一通電話,總算讓她找到了調整心態的法寶...

離島交通不變帶來的醫療資源匱乏,使得醫療一直是澎湖人的痛。記者潘俊宏/攝影 生活

孤老危機/澎湖老人看耳鼻喉要花3萬?她讓醫生動、病人不動 翻轉當地醫療

醫療一直是澎湖人的痛,關於醫師誤診、設備不足、空中後送不及所造成的遺憾,每個澎湖人都有故事可說。七美島曾有民眾因為胃出血,後送不及而致命,還有很多小離島的老人家一輩子幾乎都沒看過醫生,如果在潮間帶捕魚骨折、拉魚網挫傷,就讓它自然好,類似「醫療次等公民」的印記揮之不去。 不過,問澎湖人現在的醫療,多數人都會說相較10年前改善許多,而這就不能不提到背後的功臣之一——現任衛生局長陳淑娟過去任內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