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親子教養

家中常見的玩具收納災難,常是家長罵孩子的原因之一,想解決收納災難,小孩1歲就可以開始教。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玩具教養學/買玩具寵孩卻變親子衝突爆點 教兒童分齡收納從1歲開始

孩子玩玩具卻不收拾,是許多父母,對孩子發脾氣的主要原因之一。買來玩具想寵孩子,結果卻引爆親子衝突,真的得不償失。解決收納災難,小孩1歲就可以開始教。收納教養有分齡,來聽聽專業整理師以及幼兒教育專家們怎麼說。...

準公幼加入幼教市場後,打亂公私立幼教生態。今年即將進入第三期,許多問題逐漸浮上台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你給我記者S2EP10|台灣幼教問題多 學費便宜就能解?

準公立幼兒園有接近公立幼兒園的平價學費,又有私立幼兒園的彈性托育時間,2018年上路至今即將進入第三期,卻恐有近百家退場。台灣幼教如今面臨哪些迫切待解決的問題?

時常詢問孩子當下感受的爸媽都在傳達一個明確訊息,即幸福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然而根據心理學家研究,這麼做可能適得其反。路透/Alamy 教育

家長該停止問孩子「開心嗎」 專家:檢視情緒反造成心理負擔

「冰淇淋好不好吃」、「明天要上學開不開心」、「公園好不好玩?」要是有機會與育有孩童的家庭共度午後時光,你大概免不了聽到類似的親子對話,父母三句不離這些關心小孩當下感受的問題。但心理學家警告,這種無時無刻的「情緒檢視」(emotion check-ins)會對孩子的心理建設產生負面影響。這是為什麼?

42歲的露比從2015年初開始和丈夫凱文一起經營YouTube頻道「8 Passengers」,影片主打兩人與六個孩子的家庭生活,其中大多著重在教養之道及孩子的成長經歷。圖/取自X 國際

美百萬育兒網紅殘忍虐童 掀起大眾檢討「曬孩」風氣

美國育兒網紅露比.法蘭克(Ruby Franke)以分享親子教養之道在YouTube收穫230萬粉絲追蹤,沒想到去年驚傳虐待最年幼的2名子女,不讓孩子吃飯導致營養不良、懲罰兒子不能睡床長達7個月,甚至大罵孩子不服管教不配收耶誕禮物,惡行惡狀引發社會憤慨,同時掀起社群對曬孩風氣的疑慮,近日法庭對露比及其同夥赫爾布蘭特的判決也出爐。

有幼兒園園長表示,幼教師往公幼跑是因為公幼薪水高待遇好,公幼起薪大約4萬5000元,私幼起薪才3萬元。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幼教祕辛/私幼待遇不如加油站打工?台積電附幼老師一進去就不走了

近期新北市某私立幼兒園爆發疑似餵藥事件,讓不少家長開始關注「教我小孩的人究竟合不合格?」,其實幼兒園內有幼兒園教師、教保員、助理教保員,其中合格的幼兒園教師需是大學畢業並通過檢定,但有私幼園長表示,合格幼教師通常認為「好不容易讀到大學,當然考公幼」,薪水高待遇好,不然做私幼還不如去加油站打工。但私幼待遇差中也有特例。

特殊教育需要更多的愛心與包容。圖與本新聞事件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畢冊被消失?家有亞斯伯格症孩子 如何幫助他們找到天賦與舞台

新竹縣近日有家長在網路控訴,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在畢業紀念冊中,名字和獨照都「被消失」,由於孩子曾在校園遭受不友善對待,雖然學校強調是尊重孩子意願才未放照片,仍引發熱議。 當家裡有「亞伯兒」,該如何注意他求學與生活遇到障礙?以及如何與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相處,專家建議以正向態度支持孩子,才能「你好我也好」。

有大學副教授指出,很多私幼確實會「挑選家長」,通常經濟背景高、教育水平高的家長才會被錄取。示意圖。記者林伯東/攝影 教育

幼教祕辛/觀念不合就拒收孩子 幼兒園為何面試家長要列出家族圖?

幼兒園會篩選家長甚至「拒收」?有私立幼兒園負責人說,園方不僅在招聘師資時會留意老師是否曾受過心理創傷、看「面相」,家長也要「被面試」,列出「祖宗八代」了解家族史。幼教系教授及公幼園長則說,很多家長常忽略「誰」在教自己的小孩,甚至傻傻分不清楚教師、教保員、助理教保員,在學歷、證照取得其實差很大,甚至有些私幼是「黑牌」、無證照的人在教小孩,像是無牌密醫,專業基礎較好、具教師資格者在教學現場僅占1/3至1/4之間。

睡眠專家建議,10至18歲青少年平均每日所需睡眠為9至10小時,但根據調查,台灣青少年每日平均睡眠時數僅6.9小時。圖/取自Pexels 生活

安心教養/把問題少年送到校長室 不如讓他「好好睡一覺」

在當今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烏卡時代(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VUCA)」,成年的父母、青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面對焦慮、緊繃的情緒。為什麼這個世代的青少年厭世又憂鬱?為什麼他們總是天天熬夜又睡不飽?兩本選書深度解析加速年代的教養問題,幫助父母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漫漫長路。本文為《睏世代 》部分章節書摘,經聯經出版授權刊登。

《睏世代》指出,焦慮、憂鬱、慢性壓力等身心健康疾病正襲捲年輕世代,許多起因都是「睡眠不足」。圖/取自Ingimage 生活

安心教養/誰壓垮年輕世代?專家揭「睡眠不足」恐是元凶

在當今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烏卡時代(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VUCA)」,成年的父母、青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面對焦慮、緊繃的情緒。為什麼這個世代的青少年厭世又憂鬱?為什麼他們總是天天熬夜又睡不飽?兩本選書深度解析加速年代的教養問題,幫助父母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漫漫長路。 睡眠專家建議,10至18歲青少年平均每日所需睡眠為9至10小時,但兒福聯盟2019年針對全台國、高中職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台灣青少年每日平均睡眠時數僅6.9小時,首本深入探討青少年睡眠問題的專書《睏世代》直指,「睡眠不足」正讓年輕孩子賠掉健康。聯合報數位版邀請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領讀《睏世代》,解析睡眠不足成因、尋找解方,陪孩子走出身心失調的惡性循環。

臨床心理師瑪德琳‧勒文認為,家長的過度保護反而會讓孩子更加脆弱、缺乏處事技能。圖/取自Pexels 生活

安心教養/焦慮父母養出焦慮孩子 爸媽過度保護反而害了他

在當今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的「烏卡時代(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VUCA)」,成年的父母、青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面對焦慮、緊繃的情緒。為什麼這個世代的青少年厭世又憂鬱?為什麼他們總是天天熬夜又睡不飽?兩本選書深度解析加速年代的教養問題,幫助父母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漫漫長路。 臨床心理師瑪德琳‧勒文(Madeline Levine)認為,焦慮的父母養出焦慮孩子,爸媽的過度干涉反而剝奪了孩子的能力,面對未知的未來,家長更需要穩住自己。聯合報數位版邀請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領讀《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幫助讀者攜手孩子迎向未來挑戰。

不少小孩使用手機成癮,隨時隨地都在滑手機,成了當今世代的教養難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兒童手機成癮/「大人要比3C更有趣」禁不了就跟它競爭…柯志恩:我沒有輸

「我小孩每天掛在手機上怎麼辦?」兒童、少年手機成癮是當今世代的教養難題,許多父母要跟孩子的手機競爭,想限制使用時間又會和孩子起衝突,專家學者建議,家長約束規範時,要做到同理但不同情,可以給獎勵拉近彼此距離,甚至了解孩子喜好去創造共同話題,讓自己比手機更有趣,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柯志恩笑說,這方面「我沒有輸」。 柯志恩指出,父母都跟小孩說不要再玩手機了,「如果現實的人沒比手機更有趣,他為什麼要選擇跟你對話?」她直言這是家長要認知的現實,因此建議「你就讓自己變得有趣」,要與年輕人有共同話題且去深入了解,例如韓團BLACKPINK、BTS或星座等,從中和孩子對話,把自己注入其世界,而非站在外面批評他們的一切…

兒少手機成癮已經成為親子衝突的主因之一,家長要如何規範孩子使用手機時間也成為重要課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兒童手機成癮/砸爛手機也沒用 從地獄回來的家長:孩子其實不想耍廢

3C時代孩子沉迷網路成了家長的教養大難題,日前某國小四年級雙胞胎兄弟,不滿父親制止玩手機用酒精噴眼家暴,震驚社會。據統計,有五成的家庭常因手機起衝突,有父母因兒子玩手機,氣得要斷絕關係,也有爸媽為此摔壞四支手機,這些手機成癮的孩子,真的是越管越糟嗎?本報數位版記者訪談五名從「地獄」回來的家長,劉小姐說,其實孩子也不希望一直耍廢,家長換個方式關心,就能創造雙贏…

圖/Emily Liu 生活

戀物癖/沈信宏|小毯

五個作家,五種戀物癖。平路說,附寄在物質上的情感如此驚人,她從不敢低估物質基礎在情感中所占的分量,於她而言,總在尋找一個理想的包包,身為女人,怎麼可能放棄從皮包帶來的滿足感?身為監工的林立青則表示,做工的人,在工地比拚場面,哪管你全身沾泥帶沙,一套純色的工具就是生活,就是浪漫!詩人崔舜華、作家蔣亞妮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衣服,一個鍾愛樣式復古而色澤飽滿的古著,一個則為自己的牛仔褲取了小名。至於沈信宏,和查理布朗一樣,他貪戀著一張小毯。 【精彩語錄】每次出門旅行,她幫我把小毯裝進獨立的提袋裡,讓隨處都是熟悉的睡眠,但我總覺得每次回家小毯走味嚴重。婚姻有時好像也是這樣,愈緊密,愈陌生。

幼兒園大班生畢業倒數,再過幾個月即將迎接小一新生活,眾多家長急著幫孩子加強注音符號。圖/讀者提供 教育

提早學注音贏了嗎?解決小一生家長焦慮 教授點出2關鍵

「才小一是要我背什麼!」因街訪爆紅新豐街底迪噴出金句,成為網路熱門迷因,但許多家中有幼兒園大班畢業生的家長,原本期待孩子迎接小一新生活的心情,已經被注音符號打入現實。一名張姓家長說,近期參與小一安親班說明會,才知道「注音符號」國小只教10周,開學後還有注音大會考,聽了都快驚掉下巴,因為她的孩子現在連ㄅㄆㄇ都不會認,擔心孩子馬上就要迎來人生第一場挫敗。

BBC盤點全世界最適合養小孩的五個國家,日本除了健康和安全方面或的最高分外,還擁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體系之一。路透/Alamy 國際

全世界最適合養育小孩的國家在哪? 日本、西班牙、荷蘭上榜

全世界最適合養育小孩的國家在哪裡?很多人單看國家發展程度,都覺得是美國,但除了平均收入或經濟穩定性外,當地孩童的健康福祉、教育質量、家庭休假政策甚至是綠化空間和環境等因素也須納入考量,BBC盤點全世界最適合養小孩的五個國家。

新竹一家輪胎行前天遭大火肆虐後,2樓木製樓板全部燒為灰燼。記者巫鴻瑋/攝影 生活

近親縱火奪8命 家庭衝突3警訊 要防對方內心小惡魔

新竹市東大路輪胎行15日發生縱火燒死8位親人的悲劇,起因竟是陳姓老闆與次子為金錢與家產口角,次子一把火害三代至親葬身火窟,4名來不及長大的孩子尖叫中喪命,鄰居好不心痛,聞者鼻酸。親子教養專家認為,預防「家庭未爆彈」需有治標、治本兩大關鍵,紛爭時應警覺聲音、肢體是否出現異常,切記不要火上加油。

有網友在社群媒體發問:作客時,關於文化或宗教,哪件事最怪?結果一則談論瑞典人不招待小孩朋友吃飯的貼文引發熱議。示意圖/擷自kids-world-travel-guide 網站 國際

你不知道的瑞典文化:小孩朋友來家玩 為何不招待吃飯?

社群媒體上周出現一項熱門話題,聽說瑞典人不招待小孩的朋友在家吃飯。許多人的反應都是不可思議,也不免有人覺得,這麼不好客似乎有點太狠了。瑞典駐美大使館人員出面回應,瑞典食物史專家也加入討論。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究竟為什麼?

美國一項調查發現,27%的成年人與至少一名至親不和,其中多為與父母不相往來,換算人數約700萬美國人親子決裂。此為示意圖。美聯社 國際

世代決裂/被子女斷絕往來「像喪子之痛」 父母跨第一步尋求親子和解

化名為彼得的一名美國中年父親,數月前向經濟學人雜誌吐露他難以啟齒的家庭遭遇,「我一想到兒子跟我斷絕往來,就想流淚。這就像喪子之痛。」這段話代表這世界數百萬父母的心聲。 許多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認為,這類親子決裂現象越來越普遍,特別是歐美國家,只不過多數人很少公開討論。其實在中國大陸、台灣或其他地點,也有零星案例,不過尚未引發普遍關注。 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27%的成年人與至少一位至親不和,其中多數是與父母不相往來,若換算為人數,約700萬名美國人處於親子決裂不來往中,這還只是估計,實際人數恐怕更多。...

史考特因價值觀差異與父母爆發爭吵,從此斷絕與他們的聯繫。他坦承,「最大的遺憾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了祖父母」。此為示意圖。路透 國際

世代決裂/子女對父母斷捨離大增 逢年過節最煎熬「想念媽媽的菜」

那是在2019年,史考特在一次Skype對話中,因種族議題跟爸媽大吵一架。在那之後,他切斷彼此所有的聯繫。他說,母親因為不滿他在社群媒體上支持某位民權分子,罵了「很多惡劣的種族歧視用語」,而他7歲的兒子都可以聽到。為了自己以及孩子將來著想,他決定與父母老死不相往來。 史考特的經歷是如今許多歐美成年子女的縮影。這個世代在乎什麼、為何只因價值觀分歧就鬧到親子決裂?本文帶您一窺這些為人子女的想法。他們並非冷血動物,與父母絕交的背後,內心也留下了遺憾。...

時代雜誌譽為「千禧世代教養專家」的38歲紐約臨床心理學家貝琪博士,不只教家長如何育兒,還以相等的尊重和同理心,協助家長自我成長及療癒。圖/取自goodinside網站 國際

反思直升機父母!美國貝琪博士談教養爆紅 先教千禧世代「療傷」

「養兒育女到頭來是一條自我成長之路,跟孩子本身幾乎無關。透過育兒,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這是出自美國千禧世代育兒專家貝琪博士(Dr. Becky Kennedy)的一段話。直指你的心嗎? 教養專家多如過江之鯽,短時間內就建立知名度很難,讓時代雜誌譽為「千禧世代教養專家」更是不容易。不過,在紐約市執業的38歲臨床心理學家貝琪.甘迺迪博士做到了。她跟其他教養專家最大的差異是,她不只教家長如何育兒,還以相等的尊重和同理心,協助家長自我療癒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