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鷹

全聯推出友善生態農產品,讓大眾讓認識生態保育觀念,普及到消費者身上。最早投入推廣的老鷹紅豆,總銷售額從一開始的10萬元,來到2023年的近5億元。圖/林惠珊提供 生活

老鷹紅豆從10萬元賣到5億元 生物多樣性也能是門好生意

減碳也要顧及生物多樣性,近年來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是全球關注的議題,企業做生意也顧生態創造共好多贏新局面。零售業者全聯投入推廣不毒鳥、不用落葉劑的老鷹紅豆,總銷售額從一開始的10萬元,來到2023年的近5億元,證明生物多樣性,也能成為一門好生意。

黑鳶主要以死掉的動物屍體或內臟為主食,在基隆港不斷俯衝而下覓食。圖/沈錦豐提供 生活

黑鳶爆30年來大量 基隆上演65隻追逐秀有原因

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數量879隻,創30年來的新高點,南北族群有感增加,保育人士欣喜。北部增加的趨勢較為快速,基隆海洋廣場前是全台難得可近距離觀察黑鳶的地方,近日爆大量最多同時出現65隻,吸引很多民眾搶拍,每天上演空中飛行秀。

林姓飛友的空拍機在基隆飛行時,曾兩次被老鷹抓走,幸好都能尋回。記者游明煌/攝影 生活

空拍機失事盤點 撞樓墜山墜海 還被老鷹抓小「機」

空拍機運用相當廣泛,很多活動都會出動拍攝高空影像,但美景背後常冒著很大風險,不時發生墜機慘案,有的墜山,有的墜海。基隆老鷹多,常盤旋在基隆港上空,一名飛友的空拍機曾被老鷹沒收兩次,「老鷹空中抓小機」都靠衛星定位找回來,笑稱是「天選之機」。鳥類專家曝原因竟然是「老鷹很愛玩」。

屏科大鳥類研究室團隊推動棲架生物防治,台中霧峰棲架拍攝到黑翅鳶,也促使霧峰農會打造出黑翅鳶米品牌。圖/屏科大鳥類研究室提供 生活

屏科大助老鷹翱翔推展生態農業 全聯老闆埋單大力支持

大學除了為國家培育人才,還能改變農業型態。屏東科技大學的鳥類生態研究室團隊發現田間過度用藥毒鼠、毒鳥,讓生物鏈頂端的黑鳶也被間接毒殺,除導致生態系失衡,食安也有隱憂,因此促成農民改種不毒鳥、不用落葉劑的「老鷹紅豆」,藉此復育老鷹,也讓全聯福利中心老闆林敏雄認同埋單,全聯貨架上從此多了「老鷹紅豆」品牌的各式商品,團隊7年來再推出4種生態農產品,打造農業友善循環。

鳥友為誘拍台灣藍鵲,架設釣竿並綁上麥皮蟲,吸引台灣藍鵲飛衝覓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美照背後不能說的祕密 台灣藍鵲用「釣」的 長耳鴞放鼠餌

為了拍攝夜間覓食的保育鳥類長耳鴞美照,新北市貢寮區龍門運動公園傳出有人放老鼠當餌,張張美照背後不能說的祕密,「誘拍」醜聞再次被搬上檯面,原來魔鬼的誘惑不曾消失。有人倡議有條件合理餵食野鳥有助發展生態觀光,並非萬惡不赦。基隆鳥會就曾在基隆港執行定點、定時,提供食物給大老遠飛來覓食的老鷹飽餐一頓,研究結果認為「不宜貿然實施」。

屏東縣潮州鎮公所公有地老鷹棲架,最常出現的猛禽是黑翅鳶。圖/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提供 生活

請老鷹抓老鼠 潮州鎮公所率公部門之先設棲架

黑鳶(俗稱老鷹)屬二級保育鳥種,是生態重要指標,全台黑鳶數量正逐年減少,常見原因是黑鳶誤食被毒死的鳥屍、老鼠等也中毒死亡。屏科大團隊致力於黑鳶保護,揭露田間毒鳥滅鼠引發黑鳶中毒危機,推廣友善老鷹農法,不毒鳥、不毒鼠,並研究猛禽特性,找到順應食物鏈的生物防治對策。

潘思源收藏了很有歷史意義的清朝木匾。記者邱德祥/攝影 財經

【潘思源的收藏/上】買到停不下來!15萬件骨董搬回台蓋博物館

12月的台北陰雨綿綿,難得放晴的午後,已八年未公開露面,被「富比士」譽為亞洲慈善英雄、天才神祕富豪、上海灘最大個體戶的晶華酒店創辦人暨泛太平洋集團總裁潘思源面露微笑、精神奕奕,站在他親自設計的恆溫、恆溼的收藏庫房內,首次向媒體公開他的金漆木雕收藏。

飛璇海豚在花蓮港外成群遊戲。記者林秀明/攝影 生活

垃圾多恐怖?光是廢棄漁具…日殺800鯨豚

海中廢棄漁網是海龜殺手,沒想到在天上飛的老鷹,也可能因魚鈎喪命。基隆港上空有隻老鷹的腳爪,因為被一串魚鈎勾住覓食困難,讓人看了揪心。人類一己之私,不只海裡游的、天上飛的受危害,山林中的陷阱也曾讓一頭台灣黑熊吃足苦頭,左前肢被鋼索套住,指頭見骨。

老鷹想飛,是基隆港的風景之一。圖/沈錦豐提供 焦點

台版築地要納「管」整治基隆港惡臭 老鷹下衝奇景還會在嗎?

有「台版築地」之稱的基隆崁仔頂漁市場,因把碎肉、內臟等排到旭川河再流進基隆港,讓基隆港常飆惡臭。4年前蔡英文總統到基隆港視察時,眾人路過海洋廣場就聞到一股惡臭,讓陪同的基隆市長林右昌好尷尬,基隆市政府爭取前瞻計畫經費進行旭川河汙水截流,最近動工,有人憂心未來基隆港鷹群覓食的特有風景可能消失。基隆鳥會常務理事沈錦豐說「不會的」。

赤腹鷹體長約30公分,有台灣其他猛禽少見的豐富顏色,去年過境墾丁數量破25萬隻,創31年新高。 圖/蔡乙榮提供 生活

一次飛900公里 赤腹鷹最新遷移路徑 台團隊解密

每年9月是猛禽赤腹鷹過境高峰,去年赤腹鷹過境墾丁數量破25萬隻,創31年新高,萬鷹飛翔畫面好震撼。這龐大群族從那來、飛往何方,留下許多謎,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蔡若詩團隊與台灣猛禽研究會,去年赴南韓繫放13隻赤腹鷹,最近有4隻飛到印尼後再陸續飛回韓國,全新遷移路徑曝光,一口氣飛越900公里的驚人渡海能力,讓人吃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