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中國大陸首個國產3A大作《黑神話:悟空》自8月20日發行後火爆全網,截至9月,全球銷量已突破2000萬份,堪稱今年最具話題性、也最成功的單機遊戲。遊戲開發商「遊戲科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馮驥的名號瞬時變得響亮,而事實上,他曾經對大陸遊戲產業只想割玩家韭菜,遊戲商挾資本左右遊戲設計的生態感到不滿,究竟他如何在這樣混沌的環境中走出自己的路?要開發出《黑神話》肯定需要鉅資,他如今又如何與資本互動?
2023年國人每日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是7小時14分鐘,高於全球平均的6小時37分鐘。這個結果也反映出從小使用手機和上網,已成為許多兒童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過早或長期接觸電子產品,產生成癮的現象令人擔憂。
紐約時報科技記者希爾(Kashmir Hill)近日發表專文,表示2023年她最大遺憾就是沉迷智慧手機,她的iPhone螢幕使用時間統計顯示,她每天瀏覽手機超過5個鐘頭。所以去年12月她決定改用老式翻蓋手機一個月,希望戒掉手機癮。沒有iPhone的這個月發生了什麼事?生活會很不方便嗎?遠離iPhone一個月會讓人生改變嗎?
香港大學博士生王怡霖為了完成畢業論文,成為一名秀場主播。在鏡頭前敢秀、敢玩,也要願意在螢幕前的「大哥」觀眾送出大禮後,服從他們的指令表演,下播後再繼續與觀眾維繫關係。她這麼做,就是為了近身觀察、採訪「秀場直播」的大千世界,甚至親自體驗身為直播主的「真實人生」。...
管不住學齡孩子用手機,已是全球教師和家長的普遍困擾。近一年來,義大利、英國、美國相繼由教育主管機關出面,透過法規限制學生使用手機。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為例,今年5月通過法令,要求公立學校禁止學生在課堂間用手機;部分學校更加碼,規定校內全天禁用。崇尚個人自由及自主學習的美國,如何在阻力重重情況下推動手機禁令,又是否已達成什麼效果?
「我小孩每天掛在手機上怎麼辦?」兒童、少年手機成癮是當今世代的教養難題,許多父母要跟孩子的手機競爭,想限制使用時間又會和孩子起衝突,專家學者建議,家長約束規範時,要做到同理但不同情,可以給獎勵拉近彼此距離,甚至了解孩子喜好去創造共同話題,讓自己比手機更有趣,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教授柯志恩笑說,這方面「我沒有輸」。 柯志恩指出,父母都跟小孩說不要再玩手機了,「如果現實的人沒比手機更有趣,他為什麼要選擇跟你對話?」她直言這是家長要認知的現實,因此建議「你就讓自己變得有趣」,要與年輕人有共同話題且去深入了解,例如韓團BLACKPINK、BTS或星座等,從中和孩子對話,把自己注入其世界,而非站在外面批評他們的一切…
3C時代孩子沉迷網路成了家長的教養大難題,日前某國小四年級雙胞胎兄弟,不滿父親制止玩手機用酒精噴眼家暴,震驚社會。據統計,有五成的家庭常因手機起衝突,有父母因兒子玩手機,氣得要斷絕關係,也有爸媽為此摔壞四支手機,這些手機成癮的孩子,真的是越管越糟嗎?本報數位版記者訪談五名從「地獄」回來的家長,劉小姐說,其實孩子也不希望一直耍廢,家長換個方式關心,就能創造雙贏…
兩名小四學生不滿父親制止他們再看平板和手機,竟憤而對父親噴酒精,父親氣到離家出走,孩子因被禁用手機,負氣離家出手的例子也屢見不鮮,甚至曾有男童疑因花太多時間玩手機被媽媽指責,墜樓身亡收場。手機帶來新型態教養難題,專家提醒,父母不能只想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尤其是「衝動控制不良」、「對人有敵意」型的孩子,更不能沒收手機解決,否則可能釀成無可挽回悲劇。
網路遊戲,由其是手機遊戲被北京當局視為當代的「精神鴉片」。為杜絕未成年人網路成癮問題,2021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前,大陸官方發布俗稱「限玩令」的「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沈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規定18歲以下青少年每周玩遊戲時間最多三小時,而且只能在周末和假日進行。
最近某個周日,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展望公園(Prospect Park),數十名高中生聚集,他們找了個人少的地方圍坐下來,各自安靜閱讀、寫生,或什麼事都不做,閉眼聆聽風聲。他們身上都沒有智慧手機,頂多帶著滑蓋手機,這是個新興小社團──盧德社(Luddite Club),推動一種許多中年父母都做不到的生活型態:遠離社群媒體及科技。
屏東超商店員因勸導顧客戴口罩慘遭挖眼,桃園超商店員也勸告顧客戴口罩,而遭人刺死,九月底至今累計四起類似重大暴力衝突。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昨舉行專題演講,提醒具有憂鬱、焦慮、成癮、衝動、容易暴怒、反社會人格等民眾,很可能罹患「成人過動症」,約有六成從小就有症狀,但未被確診,能及早接受藥物和認知行為治療,就可減少許多悲劇。
新北三峽區1棟大樓上個月底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縱火事件,屋主兒子16歲柯姓高中生不滿父母管教,竟縱火反鎖困全家人,警方初步調查少年對自己的行為知情,涉及公共危險和殺人未遂罪嫌,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少年犯「殺直系血親尊親屬」議題引發關切,為什麼青少年要弒親?背後潛藏什麼危機?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鄭瑞隆說,孩子對於父母管教太過嚴厲,兒童期可能逆來順受,到了青少年時期身強體健,可能兩種方式,一是逃離,離家出走,二是反擊,以牙還牙;新北市這名16歲柯姓少年就是採取反擊,與家人關係緊張,從他放火燒家的行為,合理懷疑精神疾病早發性問題,尤其縱火會得到快感,這就是典型報復心理。
弒親案打破了人們對家庭的美好想像,更可怕的是未成年弒親,傳統家庭是安全的避風港,即使偶有矛盾,也能恢復到相親相愛,但這樣的圖景,在弒親案裡完全不存在,不是每個家庭都像童話故事一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在網遊裡孤軍奮戰已經過時,大陸興起「陪玩」幫玩家升等打怪、陪玩家聊天解悶,隨著「王者榮耀」等大陸爆款手遊出現,遊戲陪玩也火熱發展,不少大陸「00後」受「打遊戲賺錢」的噱頭吸引進入陪玩業,但高速增長的背後,色情、詐騙,甚至「未成年」加入等問題頻發。隨著大陸當局對青少年打網遊的管控趨嚴,或多或少將影響行業、導正亂象。
高雄市日前發生一名14歲少女墜河事故,被警消救起時已失去生命跡象,得到消息趕抵現場的友人當場跪地大哭,指少女在網路遭人辱罵而心情低落。高雄市長陳其邁表達「沉痛」,立即啟動府級校園霸凌小組展開調查。專家憂心,疫情下學生人際關係線上化,又與學校諮商體系脫勾,更深陷網路霸凌與憂鬱危機,要多關心自家孩子。...
凌晨1點,國中一年級的小樂(化名)躲在棉被裡,靠著手機微弱的螢幕光,正在和網友聊天。小樂和聊天對象以「老公、老婆」互稱,對方是研究生,兩人透過遊戲軟體認識,之後交換LINE,愈聊愈深入,不到兩周,兩人就談起網戀。 「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統計,2020年共收到3878件網路有害內容申訴,比2019年1367件多出2000多件,其中色情、兒少私密照相關申訴就占了近四成,七成案件都涉及境外公司,複雜度高;暴力、網路霸凌等申訴案也不在少數。
「斷線的學生,怎麼辦?」全國三級警戒延長,目前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至6月14日,至今已邁入第16天,卻也開始進入線上教學「疲軟期」,更出現「隱性輟學」、「數位逃課」現象,「已經有學生乾脆關鏡頭不發聲了」;不少老師憂心,這次線上課後,家庭功能不彰、「斷線」的孩子,無法跟上學習,學力差距恐越來越大,造成後續「輟學潮」。...
長達七天春節假期結束,就算心中再多麼不捨,還是得面對開工、上班的事實。台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指出,每次年節結束後,門診「收假症候群」患者明顯增加,症狀為焦慮、暴躁、頭暈、頭痛、注意力難以集中,尤其是假期過後開工第一周,最為顯著。 許正典表示,通常假期超過四天,許多民眾就會從「放鬆」變成「放縱」,規律生活作息大亂,變成日夜顛倒;有些人因為享用年菜,餐餐大魚大肉,搭配高熱量零嘴,甚至喝酒,嚴重破壞飲食習慣;部分學生及上班族,還因為長時間上網追劇、玩手機,而出現了暫時性網路成癮。
小孩吵著要手機,該不該給?幾歲可以給?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數位時代下最令父母困擾的教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