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6歲前投入早療,對特殊幼兒大有幫助,但融合教育挑戰大。為了讓學前特教生有足夠發展成長空間,像日本、德國有特教專門幼兒園,南韓則著重落實個別化教育計畫,讓家長參與制定,都值得我國借鏡。...
早療黃金時間是6歲前,但目前學前融合教育特教資源不到位,幼教師直指,這等於是放生特教生,也有疑似學習障礙、發展遲緩幼兒,家長拒絕帶去鑑定,近期還有腦麻、無法行走的孩子,竟是以一般生身分進幼兒園,醫療、社福、教育體系,一再漏接。
教育部「公幼零拒絕」政策明年將邁向30年,然而公幼缺特教師資,也缺設備,加上補助項目各縣市不一,只能靠熱情教師協助尋覓資源,不僅公幼有苦難言,第一線教師陷入壓力鍋,重度特教生的家長想讓孩子上學,也常碰軟釘子。
重度特教生羽葳不能說話也看不到,卻很享受上課時光,小小生命6歲離開人世。媽媽說,這幾年陪伴女兒就學過程很難忘,收到學校送來羽葳畢業證書,他們感動不已。小全媽媽說,重度特教生上學得先跨「兩座山」,公幼零拒絕很看緣分。
公立幼兒園零拒絕政策即將邁入30年,不少特教老師得幫家長尋求資源,甚至陳情爭取補助。遇到熱心老師,孩子到學校是就學而非「就坐」,家長感激、感動外,為何卻要對外散播學校爛?反向宣傳的背後原因,令人心酸。
公幼零拒絕政策自民國84年起正式宣誓,明年即將邁向30年,不過至今,公共化幼兒園的特教資源仍然缺人缺設備,普遍靠熱情的教師為孩子、家長尋覓資源,學前特教生的教育平權之路,仍得披荊斬棘。
在台灣,只有特教生有機會在校內獲得職能治療,不僅社會對他們有負面刻板印象,新北割喉案後,外界也發現三級輔導機制存在困境。但人口僅2萬多的日本岐阜縣飛驒市對職能治療接受度高,有學校還首創「職能治療室」。 在這裡,所有師生、家長都可使用職能治療室,商討孩子發展的對策。日本如何做到?
特教老師不只代理師難尋,正式教師現在還爆「出走潮」;小宏花了3年考上教甄,才當了3年就想辭職;在當保險業務的前特教師表示,客戶讓你壓力很大,可以選擇不要接;但一個學生一接就是6年,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不過,心評卻是壓垮許多特教師的最後一根稻草,本報採訪3位離職師的告白,點出教師焦慮,還有教育現場正面臨的問題。
近兩年代理教師荒,被問到學校最缺、最難找的老師是哪一科,台北一名高中校長直指,科學、資訊是其次,最缺的是「特教」;也有老師感嘆,特教行政事務多又壓力大,卻沒有給出專業人員應有的薪資,連捧著「鐵飯碗」的正式教師都有人辭職,遑論代理教師,何況無特教證特教加給只有600元,吃頓飯就沒了。
不少幼教師和教保員拚命想擠進公幼,卻也有人棄捧鐵飯碗。許文菁曾任公幼教保員10多年,但考績等公幼體制讓她心死,最後她選擇轉戰工會,站上第一線幫基層教保員爭取權益。
喜歡讀者、會讀書、一輩子讀書,美國人博爾格(Benjamin B. Bolger)雖有嚴重閱讀障礙,卻獲得了13個碩士、1個博士學位。哈佛、史丹福、牛津、劍橋等名校學位他都拿下,高等教育對他來說輕而易舉。但這就是終身學習嗎?他是否踏出社會,找到安身立命的憑藉?真實世界的真實人生,秀異的源頭究竟是什麼?
教育部推動公幼平價課留,一般生收費不超過2千元,特教生更是完全免費。為此,特教生幾乎全員到校,特教老師每日加班、沒寒暑假、全年無休,恐成為新常態,而特教助理員時薪低根本找不到人,政府美意怎會搞到親師生都難受惠?
近期北市高中老師被攻擊事件,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可能因此感到委屈和憤怒。事已至此,也不該再抓戰犯,而是要從中學習,思索如何改變。事實上,很多第一線教師,因為不了解如何有效與特殊需求學生互動,身心壓力大,甚至陷入校園霸凌等訴訟或行政調查。這是一個難解的教育議題,教育部不該再漠視,如何強化教師的特教知識技能?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北市某間高中特教學生打老師的事件,教育界議論紛紛。事發當下,這名老師看似冷靜,原來臨時去代課的他,並不知道這名學生是特教生。老師的言語及態度,激怒了學生,最後便是學生理智斷線。
特殊教育法去年甫修法通過,特殊教育似更顯重視。不過,實際反應到教育體系,特教資源仍持續捉襟見肘。新北市忠義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廖美玲表示,政府給特殊生的特教時數完全不夠,且因特殊兒增多,有持續減少的趨勢,學校只能將時數平均分配,發揮其最大化的價值,並尋求外部志工,讓孩子可以得到更多支援。
國內特殊生愈來愈多,特殊教育也愈受重視,教育部今年起大幅挹注學前特教經費,不過,公立幼兒園的教師卻疾呼,公幼的特教資源不增反減,不只有縣市的特教助理員時數砍半、還有縣市113學年度特殊需求幼兒優先入園名額僅開出一個名額,是歷年最少,到底是怎麼回事?
近年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根據教育部資料,2021年幼兒園特殊生約2.1萬人,2022年增加至2.3萬人。《特殊教育法》隔了14年大幅修正後,學前特教預算2023年編列4.9億元,今年提高至8.1億元,預算歷年最高,但公立幼兒園資源卻一反過去,比其他園所不足,在特教上失去優勢,怎會這樣?幼兒園的特殊生大多需要教師、特教助理員從旁協助,專家提醒,該揚棄「大雞慢啼」觀念,好好正視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讓孩子有機會跟上來。
如果是你,年近40的中年大叔,家中還有妻小,有辦法「拋家棄子」、捨棄職場收入,隻身出國留學一年嗎?特教老師出身的全教總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圓了這個夢。他如何做到? 正在日本留學的楊逸飛,志工足跡遍布幼兒園、特教學校以及多個兒童食堂。他發現,日本社區裡自發性成立的兒童食堂,不僅接住弱勢兒童的「孤食」者,更因這處社區連結,像是打開一張社會扶助網。他許下另個夢想,返台後打造台版兒童食堂。
台灣人口紅利即將失,2030年勞動力缺口恐達40萬人,勞動部提出的解方,有找中高齡、婦女再就業,或是向外攬才,卻不見國內有一群很「特殊」的人,他們有工作能力,也有工作意願,卻因不被理解、人際溝通誤會,求職處處碰壁,蔡英文總統常說勞工是她心中最軟的那一塊,這群人卻連成為勞工都困難重重,勞動部針對中高齡者提供職務再設計補助,何不也為他們開扇門,說不定,他們很快就能成為職場生力軍。
小張看到數字、符號就像看到一串亂碼,小時候連時鐘都看不懂的他,曾被家人逼著補數學,連換三間補習班、又找來家教一對一教學,為了應付日常生活,他練就了一套「硬記」數字的能力,但遇上陌生數字運算,就功虧一簣。 求學一路磕磕碰碰撐到大學畢業,出社會後,依舊踉踉蹌蹌,在學期間被歸在特教生類別最大宗的學習障礙,一踏出校門,找工作最難的這段路,政府的保護傘卻收了。他一度去當外送員,只收信用卡付費的訂單,因為現金找零他做不來,大缺工時代,學障者求職竟像是一場無止盡的障礙賽。
印度電影《心中的小星星》,主角8歲伊翔,上課不專心學業成績差,被標籤為「問題學生」,直到遇到了老師尼康,才知道原來他常把字寫得顛三倒四,全是因為書寫障礙。出道受封「省話一哥」的歌手蕭敬騰,大字不識幾個,他坦承自己有閱讀障礙。 這些都統稱學習障礙,而且會伴隨一輩子,根據教育部統計,各級學校特殊教育身心障礙學生人數,學習障礙占四成,而且人數10年翻倍,專家卻認為還是低估了。學障孩子外表不易辨識,容易被誤解,專家指出一特徵,孩子不是不努力,但需要拉一把。 專家表示,如果在大班或小學一、二年級階段,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有困難,努力了也效果有限,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