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本土語選修課程的設計初衷是多元選擇,不過因為是「選修」,有學校表示,部分家長把本土語當成才藝課在上,原住民語、泰語、越南語、手語輪流選;校方跟家長提建議改選別的語言反被投訴;而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用不到,少了學習動機,最後淪為多輸。有資深校長痛批,專家學者用意識形態及本位主義強壓中小學推本土語,質疑目的不單純。
「本土語」列為中小學必修,卻因政府訂出的2大關卡,被各校封為「排課大魔王」。每年3月、4月,各校都在搶老師,學校行政團隊倍感壓力,只好利用午休、偷渡別的課來上、請老師代打,或直播共學,讓整體教學安排變得混亂不堪,而且學生程度不一,有老師感嘆,像在高中國文課教注音符號。
本土語已列為中小學必修,但語言別採自由選修,有些語言因較冷門,師資難尋令學校頭痛。聯合報數位版採訪多所學校,發現新課綱本土語課程有語言師資缺乏、課表安排混亂和強制學習無益等三大困境。
「臺灣台語」一詞近年來引發眾多討論,近日教育部預告將把「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為「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又引起各界批評。其實若檢視「臺灣台語」命名由來,會發現這幾乎公認邏輯不通的詞,來自各族群代表協調結果,恐怕只能說是因應台灣現狀而生。
高雄輕軌在今年元旦全線通車,試營運期間人潮不斷,但車內的台語和客語廣播,提到將「輕軌」一詞時卻都以國語發音,引起部分民眾、專家學者與本土社團反彈,更指行駛多年的新北淡海輕軌廣播,「輕軌」都以台語及客語發音,高雄輕軌做為台灣第一條通車的輕軌,在語言意識上竟不如更慢通車的新北輕軌? 近期高雄捷運公司從善如流,請語言老師重新錄製後,現已改為播放多語言版本。有語言老師認為,這場論戰的背後,反映出是「語言意識」不足的問題。...
自從執政當局提出台灣將在2030年成為雙語國家,以中文及英文為主要國民使用語言,引起不同專家學者及民眾的熱烈討論。不少語言學者提出語言主體性的質疑,台灣小孩應該從母語出發,求學階段再以中文為主,不應成為上個世紀英美殖民帝國的遺毒;也有不少民眾及中小學第一線教育者,站在實際執行面來看,認為使用英語成為教學語言,在有限資源及經費上,幾乎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我們撇開政治立場不談,也不要深究現今政府是否有決心、有能力、有資源推動雙語政策。看看家長及小孩學習面上,問個問題:是否要讓小孩從小擁有雙語能力(中文及英文)?雙語教育是正面?負面?
成大台語中心主任蔣為文日前在臉書發文「X黨立委施壓討成績」、「難道想繼論文抄襲風波後又有支持考試作弊的新聞焦點」,爆出有20多名考生集體作弊,依情節輕重被處以單科或4科零分,以及5年不得報考成大舉辦的台語文認證考試。
雙人組合「珂拉琪」7月初拿下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兩名90後創作者成軍3年多來,以台語、阿美語、日語唱出一首首結合自身生命經驗與時代故事的歌,終讓更寬廣大眾聽見。歌曲間展現的年輕世代台灣歷史觀照與省思,更令人驚艷。
距離開學不到2個月,列入國高中必修課程的本土語師資、教材仍未到位,教學現場充滿焦慮。詢問實際要修課的高中生,發現學生對有機會學習本土語都抱有熱情,但也提出對師資和執行方式的擔憂,盼政府加強推廣、落實配套,不要辜負學生期待。
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111學年起本土語列入中小學部定必修課程,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閩東語(馬祖)和台灣手語,希望藉此保護、振興和促進面臨失傳風險的語言,強化身分及價值觀認同。但政策匆促上路,在師資未到位的情況下,不僅初衷難落實,更讓教育現場陷入惡夢。
距離9月開學不到2個月,國高中現場仍對最新的必修課程「本土語」充滿焦慮。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111學年起國高中必修本土語,國一、二必修1節,國三可開設彈性課程選修;高中則是必修2學分,另可規劃選修4學分,依學生意願開課。 聯合報今年6月針對全台966所國高中發布的108課綱3周年民調,教師在開放式意見寫下2259則課綱心聲裡,國高中教師提到對本土語課程的三大困境,包含師資不足、排擠原有課程、教材未到位等。
9月即將開學的111學年,國高中課表將發生新變化。國中一、二年級將有一節本土語必修課,高中則增加兩學分本土語必修。另外,國三本土語課程可作為彈性學習課程選修,高中也可另規畫4學分選修,依學生意願開課。 課程上路在即,現場卻充滿焦慮。本報日前針對108課綱實施滿3年,向全台966所國高中發布民調,教師共寫下2259則課綱心聲,除課綱實施困境,不少教師也反映本土語課程遭遇極大困難。「師資未完備的情況下,即使開設也無人可授課」、「本土語教材、師資都沒有,令行政端很焦慮」。
英文好就等於競爭力強?2030雙語政策藍圖,教育部獲得90億經費,包含給大專校院的25億元,以及高中以下學校是65億元,從去年9月開始執行到2024年,政策執行至今滿一學年,檢視第一線教學現場,有很多怪怪的現象… 教甄篩進大量英文比較好的老師,卻不一定更會教書;而有許多早為英語所苦的孩子,面對各種喜愛的課都變成英文課,眼神透露出絕望。
下學期起,國、高中將跟隨國小的腳步,將本土語言列為必修課程,但上路在即,教材和師資都不足,出現不少亂象。不只國教,許多頂尖大學如台大、台師大也主動推動,紛紛祭出補助措施、鼓勵教師用本土語言授課,卻也引來學界反彈,認為背後配合政治措施的動機大於教學授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