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中國大陸車市殺到血流成河,不論國產或國外豪車品牌的超低售價讓人驚訝不已,在台灣的賓士C-Class系列車款最便宜的都要新台幣200多萬元以上,在大陸竟然只售90萬元,大陸經銷商吐苦水:C-Class系列賣一輛要虧人民幣7萬元(約合新台幣30萬元),BMW純電動車iX3賣一輛賠6萬元(約合新台幣26萬元)。各大車商大喊吃不消,開始採取「降量保價」的策略,能否奏效有待觀察。
正當歐美等西方國家積極尋思,究竟要加徵多少關稅才能有效阻擋低價的中國電動汽車大量湧入之際,中國大陸早已經將目光投向天空,積極開拓包括無人駕駛「空中出租車」在內的「低空經濟」。
泡麵被許多月光族視為是「月底救星」,但在對岸,不少大陸民眾卻發現,現在連泡麵都有點吃不起了。泡麵、榨菜、可樂在中國大陸被稱為「窮人三件套」,從人民幣9元漲到13元。「圍剿」普通人生活的漲價潮,才剛剛開始?
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國家都積極推動以新能源車來取代傳統燃油車。賴清德總統擔任行政院長時也曾於2017年底宣告台灣燃油車全面淘汰時程:燃油機車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汽車2040年全面禁售。2023年台灣電動車總銷售量2萬9329輛,年增率高達60%,但僅占台灣車市全年銷售總量(滲透率)的6%。儘管市場預估今年或有機會突破10%。然而反觀對岸的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於近期突破50%。
小米新能源汽車SU7今年3月28日正式上市,小米總裁盧偉冰5月23日在財報後電話會議中透露,截至4月30日,小米SU7系列累計鎖單量已達到8萬8063輛,今年全年新車交付目標為12萬輛。小米首次造車就能獲得如此佳績,與超級推銷員、創辦人雷軍的個人魅力和和社群營銷能力有很大的關係,雷軍曾創下開賣27分鐘訂單破5萬輛的驚人成績。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4月1日至14日,大陸新能源乘用車共賣出了26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32%。值得關注的是,4月上半個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已達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儼然已成車市主流,但困擾廣大新能源車主的卻是保險費居高不下,甚至可能被拒保。
油車年代,有句話是「新車落地打八折」,即便如此,油車仍存在著一定規模的二手車市場。但如今日益普及的電動車則被形容為新車落地直接打到「骨折」,即便中國大陸2023年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已達35.7%,卻依舊不見成體系的電動車二手市場。二手電動車真的沒人要?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958.7萬輛和949.5萬輛,年比分別成長35.8%、37.9%,持續穩居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不過在這些亮麗數據背後的真相卻是,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其實已經陷入嚴重的「內捲」...
中國大陸電動汽車正在印尼成為遊戲規則改變者,大陸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與印尼政府談充電標準,意外掀起總統幕僚、首席補佐官穆爾多科與媒體的唇槍舌戰。另一方面,日本燃油車在印尼市占達九成,但在脫碳的潮流下,若日本企業繼續作壁上觀,金城湯池也可能被攻破。
在官方積極推動下,中國大陸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突破40%,高居世界各國之冠。大陸工信部前部長、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更預期,明後年大陸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就能超越50%。 然而,今年入冬後,大陸各地降下一場又一場的暴雪,尤其春節前中東部地區持續低溫冰雪凍雨天氣,更讓今年的春運號稱遇上了近16年來最複雜的天氣。在冰雪凍雨中開車返鄉,讓許多新能源汽車的車主抓狂並後悔:當初就不該買新能源車。聯合報數位版告訴你,為什麼會有陸媒形容「一場大雪,撕開了大陸電動車的遮羞布。」
由於AI(人工智慧)商機及科技新品備貨需求挹注,自9月開始,國發會發布的景氣燈號開始出現變化,燈號由藍燈轉為黃藍燈,終結2022年11月以來的「連十藍」。未料,10月因出口再度翻黑,燈號再度跌回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 國發會27日將發布11月景氣燈號。由於11月出口、外銷訂單皆轉正,可望推升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預期可望再度亮出代表景氣轉向的黃藍燈。
民眾想為追求淨零減碳的大目標盡一份力,電動車是唯一的選擇嗎?不少人擔心電動車一次加電能跑多遠,心頭總有「里程焦慮」。看看鄰近的日本正在大力發展氫能車,日本官方宣布15兆日圓的氫能投資計畫,用來打造供應鏈,未來加氫可能比加油更便宜,是否也是台灣的另一種選擇?
公車是許多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近年來,大陸多地卻接連傳出公車因不堪虧損而停運的消息。最新一例是四川南充一家公車公司因欠債人民幣2200多萬元被迫停運。據粗略統計,自2021年以來,中國大陸已有約20地曾發生公車停運事件。這除了反映當前大陸地方政府財政困窘外,也與過去幾年大陸力推電動公車有關?
中國大陸不僅是新能源汽車生產大國,也是新能源汽車使用大國。截至2022年,大陸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前7個月,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9.1萬輛和452.6萬輛,較去年同期又分別大幅成長40%和41.7%。
日前,路透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大陸知名智慧手機品牌小米已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生產電動汽車,標誌小米朝向2024年生產汽車的目標獲得重大進展。不過,它還有一關要過,就是獲得大陸工信部的批准,工信部負責評估新汽車製造商和車型的技術和安全要求,工信部若確認它有技術實力並達到安全門檻,即可批准其所造的車可以進入市場。但小米跨界造車,卻將中國汽車生產推進到極度內捲的境地。
全球節能減碳,帶動電動車發展腳步快速,過去幾年間,除了傳統車廠紛紛轉進電動車領域之外,全球還有無數電動車新創冒出頭,希望能在這個全新領域中,分一杯羹。不過,「補貼與價格」已開始主宰全球電動車發展版圖,今年第1季,全球電動車市場更發生兩大變化。
在追求環保的大方向下,新能源車已經成為新潮流,雖然多數人的目光聚焦在電動車上,事實上,新能源車還有「油電車」(HEV)這一個燃油車與電動車之外的選項,便利性更高。部分業者甚至認為,以現階段的台灣環境來說,油電車對於有意願體驗電動車、追求環保的人來說,可能更加適合。
俄烏戰爭屆滿一年,這一年來因戰爭推升能源價格飆漲,加油成為開車族的噩夢,不用擔心油價的電動車更受到開車族青睞。為了讓消費者能買到有型且令人喜愛的平價電動車款,車界和半導體業,甚至還有功夫高強的軟體工程師,正聯手推動這場車界新革命。
受到美國聯準會鷹派升息、外資持續匯出影響,台北股市指數持續破底,今年以來大盤指數跌幅已超過20%。看到指數跌跌不休,投資人最想問的是,指數是否已經見底?外資會不會繼續賣?現在是可以逢低布局的時機嗎?專家表示,現在要說看到底部還太早,預估這一波市場修正低點約在1萬3000至1萬4000點之間,後市將轉為區間震盪。
中國新能源車大廠「比亞迪」今年以來迅猛成長,前8個月全車系售出96萬6296輛,僅次於德國福斯集團與中國大陸第一汽車合資的「一汽大眾」破百萬輛的成績,比亞迪躍上中國大陸國產品牌霸主地位。但更引人矚目的是,它的旗艦車款「漢」,銷售已連續數個月擊敗日本豐田與廣汽合資生產的「凱美瑞」,也就是台灣稱為Camry的車款,為比亞迪明年進軍日本市場打響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