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患者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表示,現在罹患乳癌,乳房不一定要全部切除,存活率也不受影響。記者侯永全/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43|罹患乳癌要全切嗎?4手術傷口小保有乳房外觀、恢復感知

罹患乳癌後,患者第一時間除了想到存活率,也會擔心乳房外觀... 但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表示,現在乳房不一定要全部切除,存活率也不受影響!而且透過「4項手術」,可以控制傷口大小、恢復知覺,讓關聯到自尊的乳房接近原先狀況。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就讓我們來聽聽看吧!

台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畢柳鶯表示,醫界以各式維生醫療,讓病人延遲死亡,造成病人的痛苦、家屬的負擔,及社會資源的浪費。記者林琮恩/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 EP39|斷食善終是加速死還是安樂死?畢柳鶯聊臨終的「另一種選擇」

你知道斷食善終嗎?大家都希望疾病末期、臨終時可以不要太多痛苦,現在法律上也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可以幫助患者依照自己的意願,拒絕維生醫療或人工營養、流體餵養。 然而,有些人認為既有法律過於嚴格,因此轉向斷食善終,但斷食善終要如何進行呢?會有法律、倫理問題嗎?本集邀請到已為120餘位患者施行斷食善終的畢柳鶯醫師,來為我們揭開這層神秘面紗!

過去癌症治療的觀念認為「愈多愈好」,如今醫界則興起治療減量的新思維,想研究如何提前結束療程或降低劑量,在癌症不復發的前提下,減輕患者的副作用與財務負擔。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癌症免疫療法邁向「治療減量」 要試行卡在藥廠這關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為治療癌症帶來革命性變化,延長了肺癌與乳癌等患者的壽命。然而過去觀念認為癌症治療「愈多愈好」,如今醫界則興起治療減量的新思維,想研究如何提前結束療程或降低劑量,在癌症不復發的前提下,減輕患者的副作用與財務負擔。雖然用意良善,但目前似乎卡在藥廠這關...

超高齡的日本65歲以上癌症患者占所有病人的75.1%,日本專家指出,在高齡父母罹癌治療前,子女可以具體做四件事。路透 國際

高齡父母罹癌子女該怎麼做?日專家:治療前可做4件事

台灣新發生癌症的人約五成是65歲以上長輩,許多步入中年的子女承受父母罹癌的打擊、陪病的苦勞,痛苦不亞於病人本身,日本用「第二患者」形容罹癌者的親密家人。對高齡父母罹癌,日本專家指出子女做好四件事,值得參考。

成年人的科技成癮與ADHD、強迫症、焦慮和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有密切的共病關係。美聯社 國際

健康來得及/成年人過動症增加 醫師:網路成癮可能誘發病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然而統計指出,近年成人患病率有增加趨勢。美國史丹福大學行為精神科醫師阿布賈杜指出,長久以來,成人ADHD與過度使用網路的關連性像「雞生蛋、蛋生雞」問題,不過他認為比較可能是重度上網誘發ADHD。

人權律師陳俊翰罹患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生前為爭取健保擴大給付SMA藥物奔走。圖為他與母親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陳俊翰遺願成真 SMA藥物健保全給付 年省700萬藥費

罕病律師陳俊翰因感冒引起併發症於2月11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40歲;他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生前積極爭取病友權益,希望爭取用藥。健保署今天舉行專家會議,初步通過SMA脊椎注射劑及口服藥給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全年費用預計38億元,最快5月生效。

政治

看病要多花350元!9家醫院等級異動 詳列新版門診、急診費用

最新醫院評鑑報告出爐後造成近一、二十年來,台灣醫療院所板塊最大一次變動;3月1日起,共9家醫院等級異動。本次新增三家醫學中心(北慈、雙和、新竹台大分院),一家準醫學中心(北醫附醫),而義大癌醫、亞大附醫、土城醫院、台大癌醫分院則是「被動」升格為區域醫院。為了減輕患者負擔,新竹台大分院主動調降掛號費。

民眾常在元宵節前後吃元宵、湯圓過節,但腎臟病患需特別注意攝取量,專家也建議改吃紅白小湯圓或客家鹹湯圓,不僅滿足口腹之慾,也能健康過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34|腎臟病患這樣吃湯圓、元宵才健康!專家授4日常習慣預防、減緩病情惡化

台灣腎臟疾病盛行率約在一成二,推估全台灣約有近200萬人患有腎臟病,但實際就醫人數卻不成正比,大部分病友並不知腎臟功能已經異常。 台灣的洗腎患者也約有8萬多名,其中約有四成五的洗腎病友罹患糖尿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可說是難兄難弟,共病機率相當高,腎臟病可能會超越糖尿病,是未來的一大挑戰。本集內容由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運長Elaine來談談腎臟病是什麼,以及怎麼透過生活的小習慣的養成來預防腎臟病。

政治

圖解睡眠呼吸中止症 病因與年紀有關 高齡患者難察覺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同年齡層患者的症狀與病因。

侷限空間救援通常因為地形坍塌、建築物傾倒,只能在狹小的空間進行搶救作業,損害控制手術及「現地輸血」就成為決定患者是否能存活的關鍵。記者王彥鈞/攝影 專題

戰時保命救援再升級 救災現場「現地輸血」突破法規限制

侷限空間救援是大型災難現場十分具有挑戰的一項任務,通常因為地形坍塌、建築物傾倒,造成只能在狹小的空間進行搶救作業。消防快搜醫療組成員根據狀況所需,必須進行輸液、插管、施打抗生素抑或是截肢等手段,協助長時間受困的民眾能夠以最快速度脫險,在這當中損害控制手術及「現地輸血」就成為決定患者是否能存活的關鍵。...

政治

圖解馬斯克人腦AI計畫 豬猴試驗成功後 「腦機介面」大躍進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狂人馬斯克如何一步步實現他的「腦機介面」狂想。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29日宣布,他共同創辦的神經技術公司Neuralink28日首度成功為一名人類患者植入大腦晶片。Neuralink的技術主要是透過侵入性手術,將名為Link的植入物放入人腦發揮作用。馬斯克說,目前首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

你是否有惱人的慢性背痛,做物理治療或吃藥都不見起色?醫學界現正嘗試從不同方向著手,直取疼痛「根源」:你的大腦。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慢性疼痛能根治嗎?新研究:有種背痛叫「大腦覺得你痛」

你是否有惱人的慢性背痛,做物理治療或吃藥都不見起色?醫學界現正嘗試從不同方向著手,直取疼痛「根源」:你的大腦。一種名為「疼痛再處理療法」(Pain Reprocessing Therapy,簡稱PRT)以此為出發點,試圖訓練患者大腦不再亂發出錯誤的疼痛訊號,初期研究成果令人振奮,未來有機會成為藥物或手術之外的治背痛新選項。

日本政府推估到2025年,日本國內75歲以上高齡者每5人會有1人罹患認知症,約700萬人。示意圖。路透 國際

過度守護恐成監視...日本為認知症立法 如何與失智患者共存

日本政府推估到2025年,日本國內75歲以上高齡者,每5人將會有1人罹患認知症,約700萬人。而2022年,日本有1.8萬認知症者(失智者)走失,創下歷年新高。不過日本專家指出,外出是基本人權,日本有愈來愈多地方在摸索,要讓認知症患者安全出門,而非關在家中。 日本認知症基本法本月起施行,究竟他們要如何讓認知症患者有尊嚴、擁抱希望地生活?

1955年12月28日,時任台灣省府主席嚴家淦在省立樂生療養院成立25周年紀念典禮致詞時,呼籲以社會共同的力量來撲滅漢生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5年樂生療養院啟用3新病舍 院長:社會讓漢生病患無路可走

1955年12月28日,省立樂生療養院舉行25周年紀念及新建病舍3棟落成典禮,時任台灣省府主席嚴家淦出席。典禮由時任衛生處長顏春輝主持,嚴家淦的夫人、安全分署署長卜蘭德的夫人及顏春輝的夫人剪綵。嚴家淦致詞時,並勉勵該院全體工作人員要能本著宗教精神熱忱為這些不幸的患者而服務。...

政治

圖解台灣洗腎人口關鍵數字 能擺脫「洗腎王國」標籤嗎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台灣洗腎人數超過九萬,人口占比全球之冠,不過,台灣腎臟醫學會最新「台灣腎病年報」,2020年新增長期透析人數12475人,比前一年少了94人,是國內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次下降。

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陳燕麟(右)、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左)討論目前罕病遇到的困境。記者林俊良/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25|他跑得慢竟是罹患無藥醫的罕病!從醫看診罕病患,嘆:有藥無法用像是回到無健保時代

國中一場大隊接力無法順利交棒,讓罕病醫陳燕麟發現至今仍沒藥醫的「肢帶型肌肉萎縮症」,但他的人生路卻沒因此停止。陳燕麟立志考上醫學系研究罕病,現在已經是三軍總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的他,看著醫學科技大幅進步,新藥研究遍地開花,像是一道曙光引領著患者走出黑森林。 但等著等著,罕藥通過給付的時間愈拉愈長,罕病治療進入創新治療時代,卻彷彿回到沒健保的年代⋯⋯ 本集邀請到陳燕麟及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來談談每個人都可能罹患的罕見疾病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就讓我們關心這群社會上的弱勢族群,關心我們的下一代!

政治

長照補助擬當「租」隊友 圖解輔具租賃怎麼運作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輔具租賃制度如何運作。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鄭致道分享,與癌友相處該注意的事情。記者陳柏亨/攝影 聽幕後

元氣醫聲EP21|對癌症病人說加油有用嗎?家人、陪伴者該學會的一件事

您的身邊,也有癌症患者嗎? 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罹癌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近年新藥、新治療的出現,癌症患者存活率有所上升。然而,癌症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生理的痛苦、治療的副作用,患者還要面對身心靈的折磨,生死之間的焦慮,以及無人理解的孤獨。 「你可以不要再用制式化的『加油』、『抗癌鬥士』等詞語。」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鄭致道建議,陪伴癌症患者時,重要的是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成為患者的後盾,適度同理他們的負面情緒,才能降低患者孤獨的感受。 他還透露,透過心理支持,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機會提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邀請您點擊收聽本集節目,與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芳療師鄭育慧也在台東聖母醫院經營的「芳心好美」芳療館服務。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不捨外婆當年痛苦癌逝 她成為芳療師撫慰太魯閣罹難者家屬傷痛

29歲的芳療師鄭育慧將芳香按摩油抹在患者的緊繃身軀,輕柔按摩,原本費力喘氣的安寧病房患者們,呼吸漸漸變得平穩,表情柔和、沉入睡眠。鄭育慧說,她總覺得自己無比榮幸,才能見證這神聖恩寵的一刻;而自己是到好幾年後,才明白自己投入芳療,是源自於對痛苦癌逝外婆的不捨。...

精神科醫師馬大元說,他直到太太說「你是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你自己不知道嗎?」他才驚覺過往的種種線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人生逆轉學/有亞斯伯格症特質不自知...精神科醫師馬大元患非典憂鬱 如何翻身

在新竹以自己名字開的診所裡,精神科醫師馬大元平穩訴說過往。他幼年時,很害怕看人的臉,覺得人臉眉毛黑黑的,眼睛也黑黑的動來動去,非常恐怖,因此看到人眼一直轉,就不敢跟對方講話。而成為精神科醫師後,他與職能治療師太太衝突不斷,一次太太回他「你是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你自己不知道嗎?」他才驚覺過往的種種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