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住民語

「閩南—西班牙歷史文獻系列」中的辭典,源於閩南人早期的大航海時代。圖/清大提供 生活

閩南人「大航海時代」解密 4百年前自編西班牙語辭典 揭閩西交流祕辛

明朝時,福建閩南人開始大舉前往世界各地做生意,包括到台灣拓墾;同時期,西班牙帝國也四處征戰,在殖民地菲律賓與來菲的閩南人交會。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李毓中團隊,靠著400年前閩人在菲律賓編的西語辭典手稿,揭開這段歷史與閩人的大航海時代,也對映出早期的台灣社會。辭典中「北仔」指朝廷的君王或北京的朝臣,類似今日南部人說台北「天龍國」;「私己錢」,在17世紀似乎專指女人私房錢。...

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意識在澳洲逐漸抬頭,愈來愈多學生對原住民感興趣,家長對語言的態度也開始轉變。圖為澳洲學生上課情形。法新社 教育

推本土語也陷師資危機 看澳洲教學現場如何逆轉勝

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111學年起本土語列入中小學部定必修課程,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閩東語(馬祖)和台灣手語,希望藉此保護、振興和促進面臨失傳風險的語言,強化身分及價值觀認同。但政策匆促上路,在師資未到位的情況下,不僅初衷難落實,更讓教育現場陷入惡夢。

必修本土語下學年上路,眼見只剩幾個月,教學現場卻急需師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本土語之亂 閩南語檢定通過率不到2成 全台沒師資怎上課?

9月即將開學的111學年,國高中課表將發生新變化。國中一、二年級將有一節本土語必修課,高中則增加兩學分本土語必修。另外,國三本土語課程可作為彈性學習課程選修,高中也可另規畫4學分選修,依學生意願開課。 課程上路在即,現場卻充滿焦慮。本報日前針對108課綱實施滿3年,向全台966所國高中發布民調,教師共寫下2259則課綱心聲,除課綱實施困境,不少教師也反映本土語課程遭遇極大困難。「師資未完備的情況下,即使開設也無人可授課」、「本土語教材、師資都沒有,令行政端很焦慮」。

飾演大股頭的女兒、豬朥束社公主烏米娜的程苡雅,外型亮眼,展現霸氣公主架勢。圖/公視提供 生活

【斯卡羅戲劇/上】素人演員演技驚豔眾人 用情感與生命傳遞歷史

公共電視史詩旗艦劇《斯卡羅》,播出後話題不斷,劇中素人演員討論度竄升,飾演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是泰武國小主任查馬克・法拉屋樂;二股頭伊沙是三地門鄉排灣族陶藝家雷斌・金碌兒;年紀最小飾演豬朥束公主(卓杞篤女兒)烏米娜當初拍攝才國一。

吳慷仁演出「傀儡花」電視影集。圖/摘自「魁儡花」臉書 生活

國境之南的傀儡花解密 台灣簽國際盟約的先鋒是原住民

「國境之南」的屏東墾丁,曾經發生兩次足以影響台灣史發展的船難,分別是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和1871年琉球漂民事件,羅妹號事件更讓台灣和美國簽訂第一個國際盟約「南岬之盟」,牽動往後台灣的國際角色變化和歷史發展,但這個盟約卻不是由清朝簽的。

蘭嶼島上最大部落「朗島」,近日有族人發現,蘭嶼鄉公所將「朗島部落」的標示牌,直接用讀音翻譯成「langtaw polo」。 圖/擷取自臉書「蘭嶼大曉事」 教育

「部落」標示牌直譯「polo」 蘭嶼鄉公所挨批草率

朗島是蘭嶼島上最大部落,但近日當地達悟族人發現,蘭嶼鄉公所將「朗島部落」的標示牌,直接用讀音翻譯成「langtaw polo」,「polo」用詞令人傻眼,批公所人員亂搞、草率,為何不直接用傳統部落名「Iraraley」就好。有族人說,小學生在校都要學母語,結果鄉公所卻用中文名稱直譯成中式拼音,「到底是要給外國人看,還是給達悟族人看?」

在蘭陽平原生活超過1000年的噶瑪蘭族,18年前成功復名,但至今宜蘭沒有一個人取得噶瑪蘭族身分。 圖/潘玉峰提供 生活

噶瑪蘭族復名18年 宜蘭至今竟無人成功取回原民身分

在蘭陽平原生活超過1000年的噶瑪蘭族,18年前成功復名。但諷刺的是,18年來,宜蘭沒有一個人取得噶瑪蘭族身分。原因是1959年政府要求原住民依居住地,登記為「山地山胞」或「平地山胞」,但當時他們不是不知道就是放棄,如今要重新取得原住民身分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