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免稅額

台灣的貧富差距從30年前的16.8倍升至66.9倍。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解決貧富差距67倍 為何專家說租稅手段比社福有效?

主計總處4月底發布2021年國人家庭財富報告,財富最高第五分位與最低的第一分位,差距高達66.9倍,較30年前的16.8倍擴大甚多,貧富差距加劇狀況令人心驚。行政院主計總處前主計長朱澤民去年底在立院曾公開直言,分配不均是政府的責任大,政府要採用各種財政及社會福利支出,改善所得分配。政府這幾年不斷加大社會福利預算,但是專家認為租稅手段比社福有效,到底何者較能縮短貧富落差?

很多人都精算細算想節稅,尤其是勞工工作到老領了退休金,更不希望辛苦一輩子領到退休金,又得被課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勞退新舊制一起領會課稅?先弄清楚3免稅額門檻

5月才剛報完稅,很多人都精算細算想節稅,尤其是勞工工作到老領了退休金,更不希望辛苦一輩子領到退休金,又得被課稅。由於勞保屬於社會保險給付,不計入退職所得,以往退休金只有一筆勞退舊制,多數人退職所得不容易超過免稅額,但後來新增勞退新制,很多人擔心,如果舊制、新制退休金一起算,是不是就會超過退職所得免稅額?到底如何領才能省稅?

一般民眾最常遇到的報稅疑問,在扣除額方面,醫療支付、捐贈、利息為最大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所得稅申報 三明治世代適合用列舉 這些誤區先避開

5月適逢報稅季,由於每個民眾狀況不一,面臨的報稅問題五花八門,綜合會計師與財政部國稅局實務經驗,以今年來說,雖還未進入審核報稅資料時刻,不過一般民眾最常遇到的疑問,在所得額部分就屬「漏報」最多,扣除額方面,醫療支付、「捐贈」、「利息」問題最大宗。

綜合所得稅5月開徵,每屆立委爭相提出「所得稅法」第17條修法,以各種名目提高扣除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朝野拚修法增列扣除額 討好選民還是真能減稅有感?

綜合所得稅5月開徵,每屆立委爭相提出「所得稅法」第17條修法,以各種名目提高扣除額。新一屆國會也有不少提案,除了增加長照與租金支出的扣除額,也有立委主張新增投資支出項目扣除額、健康檢查特別扣除額等。不過,對面財政部態度保守,立委大肆提案加碼所得稅扣除額,真能讓民眾減稅有感?

今年綜所稅報稅重點,與一般民眾最相關的包括基本生活費調高、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5月綜所稅報稅重點看這裡 一文看緊自己荷包

報稅季將屆,雖然今年申報綜合所得稅個人免稅額度、標準扣除額及各類特別扣除額都未調整,對民眾荷包影響不大,不過,民法下修成年年齡為18歲、每人基本生活費從19.6萬元提高到20.2萬元,以及「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課稅制度開徵等,仍是納稅人要特別注意的變動。 根據各大會計師事務所提醒納稅人今年報稅重點,與一般民眾最為相關的就屬每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金額調升6000元及成年年齡下修兩項。

每到年底就是贈與旺季,善用年底到年初這段時間贈與給子女,可以節省申報手續。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選對時間父母贈與近千萬免申報 進階版節稅有錢人都用這招

每到年底就是贈與旺季,因為每人每年有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如果當年度沒用完就會歸零,因此每年12月到翌年1月,贈與稅申報案件都會比較多。國稅局表示,善用年底到年初這段時間贈與,可以節省申報手續,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近千萬元的現金贈與,免繳贈與稅。 自從房地合一稅制上路後,贈房給子女的情形就比較少了,但對於財力還不錯、想送錢給小孩的父母而言,會計師仍推薦這種方法「送孳息」,同樣能合法節稅。...

國稅局在調查金流過程中,如果發現有大筆資金流向買保單、繳卡費或是房貸,就會進一步追查是否為贈與行為。美聯社 財經

長輩幫忙繳保費、房貸 記住這數字避免被課稅

你的信用卡費、保險費、房貸是自己繳嗎?還是爸媽幫你付?國稅局在調查金流過程中,如果發現有大筆資金流向買保單、繳卡費或房貸,就會進一步追查是否為贈與行為,以及要不要課徵贈與稅。尤其年繳的投資型保單,「一筆保險費好幾百萬的都有」,國稅局調查後如果發現要保人不是繳保費的人,屬於贈與行為,若超過244萬元就要核課贈與稅。

財政部月底將公告民國113年度綜所稅的免稅額、扣除額跟進物價漲幅調高,課稅級距也會調整,減輕114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的負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綜所稅扣免額將提高 不是政府給福利 是你生活變苦了

由於物價累計漲幅超過3%,財政部月底將公告民國113年度綜所稅的免稅額、扣除額跟進物價漲幅調高,課稅級距也會調整,減輕114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的負擔,不過,因為通膨而跟進調高綜所稅扣免額是減稅福利嗎?

洪姓婦人匯款海外給子女當生活教育費,卻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不是扶養。圖為示意圖。記者林澔一/攝影 生活

子女留學匯生活費竟被當贈與 母要繳稅300萬法官認有理

出國留學幾乎是每個學子的夢想,但昂貴的學費與生活費用,對父母而言確實也是一筆負擔,北市洪姓婦人將一對子女送到美國留學,兩人陸續拿到名校的學士與碩士學位,洪婦幾年前匯款給子女60多萬美金,作為兩人在美讀書生活多年的費用,卻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要補贈與稅與罰鍰高達300多萬元新台幣。 洪婦不滿打行政訴訟,她告訴法官,依照估算,兩子女在美求學生活費用,根據估算應高達90多萬美金,她已經少匯了,卻還是被國稅局認定是贈與,太不公平了,但行政法院還是判決洪婦敗訴…

法界人士指出,能成為實際照顧者,並不以誰出的錢多作為唯一要件。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報稅季到!父母子女搶扶養人頭 列報免稅額不是比誰出錢多

什麼時候當子女的會搶父母、當爸媽的會搶子女,對,就是5月的報稅季!目的都是想取得扶養免稅額來減稅,台中有對離婚夫妻,蕭姓丈夫在報稅時,列舉與前妻同住的未成年獨子作為免稅額與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共扣除20餘萬,但被稅捐機關發現後剔除,得補繳2.5萬元,蕭訴願不成後打行政訴訟,認為自己支付扶養費用養小孩,為何不能列舉?法界人士指出,報稅時的扶養,其實不只比誰出的錢多而已,稅務機關會參考5項扶養指標,符合才會列入。

財稅機關列出報稅四大雷區,提醒民眾不要踩雷,免得稅不安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報稅眉角/結婚離婚、扶養親屬...所得稅4大雷區 滿滿魔鬼細節

每年5月都要報繳個人綜合所得稅,但還是有許多民眾因為不熟悉稅法規定,導致短漏報所得稅,補繳稅款事小,若還挨罰恐怕就得不償失。財稅機關分別從免稅額、所得額、扣除額和結/離婚申報列出報稅4大雷區,提醒民眾不要踩雷,免得「稅」不安心...

民法成年年齡今年起下修至18歲,但因為所得稅是落後申報制,去年滿18、19歲的民眾,原則上還是不能單獨申報所得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報稅眉角/去年18歲「轉大人」 今年想當首報族再等等

個人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5月開跑,對去年「轉大人」的報稅新手而言,要先掌握有無所得、所得多少等兩點,此外,雖然今年起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為18歲,但因為所得稅是落後申報制,去年滿18、19歲的民眾,原則上還是不能單獨申報,報稅時要特別注意。

物價高漲基本生活費調升,加上免稅額、扣除額調高,民眾今年報稅可望省下不少荷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報稅眉角/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調高...弄懂3關鍵省荷包

全台民眾近日陸續領到政府普發6千元的稅收超徵紅包,不過,在享受領紅包的小確幸之餘,不要忘了時序已進入4、5月的繳稅旺季,得要盤點一下荷包,留一點錢來善盡國民應盡的繳稅義務。 4月率先登場的是使用牌照稅,車主要記得在4月30日前繳稅,如果拖過5月5日才繳,要被加徵滯納金。繳完牌照稅後,有殼蝸牛最快本月底會收到稅單,準備繳房屋稅,接著就是「重頭戲」、也就是5月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只要有所得,幾乎逃不過被「拔鵝毛」的命運。

國人平均壽命已80歲,越來越多人會遇到繼承問題。圖/玉山銀行提供 財經

房子要給小孩繼承 2016年後買的要留意「房地合一稅」

內政部統計顯示,去年全國建物移轉登記中,只有66%是買賣交易,卻有高達15%、共約7萬戶為繼承而來,對比12年前,比例已翻倍增加。其中,房價最高的台北市,也是繼承不動產比例最高的區域,去年移轉登記中,以買賣取得者只有49%,但卻有21%、共約1.2萬戶透過繼承取得,等於每10間房子就有2.1間是繼承而來,「等房」已成顯學。

去年包括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縣市及屏東縣等7縣市開徵囤房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各地囤房稅上路 除了房產贈與配偶外還能如何節稅?

行政院會今天(7月6日)討論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宣布囤房稅改採「全國歸戶」,各縣市統一按囤房戶數課徵差別稅率,且稅率也將拉高,擬由1.5%至3.6%調高至2%至4.8%。 囤房稅條例已經通過,現在六都中剩下新北市還沒有通過,其他五都都有。多房族為了規避較高稅率衝擊,不少屋主早有對策。在置產與節稅的槓桿上,你該如何找到平衡點...

為迎合首購趨勢,低總價小宅當道,建商狂推2房產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買小宅眉角多 防房貸成數縮水 出售節稅省很大

房價飆漲,小宅當道,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受高房價影響,國人買的房子坪數愈來愈小,今年前七月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每棟面積為卅一點七坪,是近年購屋人房子坪數買的最小的一年。

焦點

圖解新聞/基本生活費調整 算算報稅可省多少錢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基本生活費調整,報稅可省多少錢。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在行政院會核定基本工資調漲方案,表示今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預計由19.2萬元調增為19.6萬元,估計有230萬戶受惠,明年5月報稅即可適用。

捐款若想同時節稅,有不少眉角需要注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理財線上/捐款政府扣抵無上限 以曹興誠為例 節稅還差1步驟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日前宣布將捐款30億元,用於資助、獎勵推動國防教育。每個人捐款的動機不同,但如果想同時享受節稅的好處,有不少眉角需要注意,包括是否為我國的稅務居民、以個人或公司的名義捐贈、捐贈對象是政府或民間機構、採用的報稅方式等,必須面面俱到,才能達到一兼二顧的效果。

近期疫情嚴峻,國稅局報稅現場也全面戒備,民眾可多採用線上申報,減少防疫風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白話財經 EP63|報稅末班車 時間快截止...再拖小心被罰款

今年所得申報還剩半個月時間,據財政部統計還有三成民眾尚未完成,還沒報稅的人該注意哪些眉角?已經申報的聽眾也可趁機確認自己有沒有地方申報錯誤,可以趁最後機會重新上傳資料。

財稅官員說,納稅人若重複列報扶養親屬,不是先報先贏,若引發爭議,必須根據事實認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經

離婚夫妻報稅子女免稅額怎列? 主要照顧者才有權列

110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限為6月30日,財政部統計還有將近三成、約180萬戶民眾尚未報稅。有些民眾為了少繳點稅,多列報幾個扶養親屬免稅額,這向來被視為「平民節稅術」,但要注意的是,重複列報扶養親屬可不是先報先贏,怨偶之間誰可以列報子女免稅額,如果協調不成,則必須是主要照顧者才有權列報扶養免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