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4月就任第一東京律師會副會長的橘真理夫今年65歲,律師資歷卻只有10年。30年前橘真理夫在一場嚴重車禍痛失愛妻,自己也留下後遺症。是什麼原因讓自稱「金權派」的外商投資銀行菁英,轉為弱勢做刑事辯護?50歲去挑戰司法考試的動機又是什麼? 橘真理夫從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取得系統工程學位後,一腳踩進銀行圈。接受弁護士.com專訪時他說,畢業前讀到一篇雜誌報導關於美國工程師在阿波羅太空計畫結束後失業,轉到金融業得到巨大成功。他正覺得和同學走一樣的路很無趣,這篇報導啟發了他。理工碩士應徵銀行工作,他在面試的時候被多數銀行視為「怪人」,除了後來就職的東京銀行(現在的三菱UFJ銀行)...
北市忠孝東路、鎮江街口今早公車追撞車禍,一名女行人被捲入車底送醫不治死亡,兩公車15名乘客輕傷,目前初判肇事責任在追撞前車的謝姓公車駕駛,當下她則稱自己「失憶了」。大有巴士表示,這名駕駛經驗比較不夠,自己也嚇到了。
下午2點19分,嘉義地突然一陣天搖地動,很多人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震央在嘉義縣中埔鄉,接著在2點21分、2點28分及2點56分一連4震,雖然目前嘉義縣、嘉義市未傳出災情,但一連4震讓嘉義地區民眾人心惶惶,擔心後續再出現地震,不少人將大門敞開,以因應隨時會發生的突發況。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石瑞銓表示,連續這幾次規模算不小地震,這種情形不尋常,後續地震還有,民眾仍需要小心。
日本缺人、缺工,更是超高齡化社會壓力下,加速推廣自駕法規與技術;我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施行5年了,自駕車卻始終出不了「沙盒」,日本、德國早已上路,最高開放到L4高度自動駕駛,他山之石,台灣懂得拿來攻錯嗎?
藝人宥勝被控8年前跨坐、強吻女助理,涉強制猥褻罪,宥勝先否認犯罪後認罪,表達願與被害人和解,不過被害人拒絕。台北地院認為宥勝未與被害人和解,依強制猥褻罪判處8月徒刑;案經上訴,台灣高等法院今首開庭,宥勝庭後兩度透過鏡頭鞠躬道歉,希望能緩刑。 宥勝(原名王宥勝,42歲)兩度鞠躬道歉,表示對於過去犯的錯誤,「很後悔、非常愧疚」、「我會努力地、深切地去悔改、去反省」宥勝說完雙手合十,並說上訴的原因是希望爭取改過自新的機會,因案件仍在審理中,宥勝未透漏開庭細節,但希望爭取緩刑。
KFC調味致癌物超標!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旗下有肯德基、必勝客等知名品牌的「富利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從泰國輸入的調味粉,被檢出致癌農藥環氧乙烷,2024.42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進口業者同產地、號列產品將調整為100%逐批查驗。
開車肇事逃逸案件頻傳,有人喊冤「我車子開過去,沒有撞到對方,是他自己跌倒了,我想說不關我的事,所以就離開了」,也有人說「我不知道我撞到人,所以我就離開了」。法界人士指出,所謂的「肇事」,不一定要真的有碰撞。而如果要避免吃上肇事逃逸官司,有一個動作要切記。...
假車牌衍伸出的超速問題,正反映台灣長期存在「不合理速限」及「過寬的道路」,容易讓民眾開快車、造成交通事故。究竟速限該如何訂定才合理?許多人以為車道瘦身就會影響車流效率,多年前的一項研究報告早已證明,「車道瘦身」其實更安全。
日本鼓勵65歲以上高齡駕駛「自願繳回駕照」自2019年達60萬張高峰後,連續4年減少。疲軟原因與公共交通慢性虧損、人力不足而裁減有關,日本警察和地方政府認知到必須關照到老人的移動權,不是一昧要他們別再開車,開始想方設法,提升老人駕駛安全。
台灣去年交通事故死亡3023人,每天有8個人出門後,再也回不了家;曾歷經「交通戰爭」的日本,人口是台灣的五倍,但車禍死亡人數遠低於台灣;對比台灣將交通違規費用,拿來抓更多民眾違規,日本的交通安全對策出發點顯然不同,來看看日本是如何把錢花在道安刀口上?
近年地方政府把設置科技執法視為政績,開罰的交通違規罰鍰,多用在購買更多的執法工具、裝測速照相機,這做法形同拿「搶錢工具」的收入,又去買更多工具「搶錢」,雖然「保證收入」,但不僅沒改善道安,每年交通死傷人數不減反增,實在諷刺,癥結難解竟是卡在「這項法條」。
國民法官法去年上路,實務操作仍有待經驗累積。以往民事和解常是法官量刑依據,和解可獲減刑機會,甚至緩刑,不過律師認為,國民法官無相關法學背景,不一定會如此考量。有死亡車禍加害人以500萬元和解,仍被判刑3年半,連緩刑都沒有。 律師表示,進入國民參與審判程序,最後判決結果一定對被告較不利,已有被告不想進入國審,急於和被害人達成和解。另有律師預見國審案件與民事和解間的矛盾,想要分散風險,有個不得已的辦法。
台灣自2017年實施遊蕩犬貓零撲殺後,全台遊蕩動物數至今超過16萬隻,除了威脅野生動物,近年更威脅到人,據統計,去年撞動物車禍死亡、受傷人數,都創7年來新高,其中以遊蕩犬肇事占比最高,農業部還繼續放任不管?
賴清德總統5月20日宣誓就職,新任行政院閣員也走馬上任,交通部長李孟諺就任後的諸多事務中,莫過於交通安全議題,如何降低交通死傷事故、落實行人零死亡,將是他必須堅持、重中之重的任務。
台灣交通違規法令一改再改,職業駕駛去年怒批臨停車位不足,嚴苛記點制重創他們的生計。交通部今年修法限縮檢舉權,在地方政府畫設足夠黃線或臨停空間前,先替駕駛解套,但新竹市等7個縣市,盤點後竟提出新增臨停空間需求為0,解決行人地獄難道只剩下政治上想處理?
每有車禍,一定是「大車賠小車」?許多人不僅主觀認定「一定是大車的錯,或大車錯比較多」且想法根深柢固,然而無論成為刑民事案件甚至在調解過程,統統都要回到事實和法律要件上,實際判例更經常推翻這樣的認知。 基隆就有一場車禍,鄭姓男子騎機車載褚姓女子出遊,與曾姓男子駕駛的砂石車碰撞雙亡,法院依過失致死罪判曾男10月徒刑,鄭、褚的父母都訴請賠償,法官計算兩家共可求償約1700萬元,但最後為何獲賠金額卻打了三折?
大貨車事故仍居高不下,負責審驗的車安中心遭人詬病,有沒有可能由第三方來把關?民團點出監理機關可做為最後一道保險,但這會是道路安全「拆彈」的解方嗎?交通部回應了。
大貨車「折甘蔗」,撞死人事故頻傳,政府單位去年開過多次會議,提出審驗時就需宣告拖車的動態煞車項目,確保上路的聯結車「煞得住」,但如今「煞不住」還是一再發生,民團痛批新規定不僅一國兩制,甚至有「打假球」之嫌,到底是誰放任「不定時炸彈」趴趴走?
苗栗縣苑裡鎮有多處農田重畫區,農路筆直、車流量少,但路口車禍頻發率卻比其他地區高,不時出現汽機車碰撞後,失控衝進農田「犁田」的驚險場景。民代爭取設置閃黃或閃紅號誌或警示標線更如「補破網」,地方探究原因出在「車速慢不了」,欠缺良好用路習慣,車禍只會接二連三。
發生車禍後,釐清肇事責任與理賠讓人傷神。當事人和保險公司往往把警方提供的「初判表(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當成重要參考依據,但要申請取得初判表,多得苦等一段時日。以中彰投地區為例,一般要等上半個月,甚或一個月才拿得到。若一旦急著修車,只能在理賠尚未完成前,先自掏腰包修車,既傷神嘔氣又傷荷包,民眾紛盼警方能縮短流程,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