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珊瑚

政治

東沙群島珊瑚礁危在旦夕 圖解棘冠海星大爆發地點

東沙環礁海域已出現棘冠海星大爆發,1公頃平均密度高達1232.9隻,嚴重超出珊瑚礁生態系可負擔密度40倍以上,台灣珊瑚礁學會呼籲政府即刻救援,趕在冬天來臨前清除,讓當地珊瑚生態系可以躲過毀滅性傷害。

沙漠城市杜拜的奢華一向出了名,其中一部分體現在用水上。圖為杜拜人工湖布爾加哈利法湖的噴泉。圖/紐約時報 國際

沙漠城市杜拜不愁沒水可用 但整個波灣都要付出代價?

杜拜的奢華一向出了名,其中一部分體現在用水上。不少人都曾好奇,明明是沙漠城市的杜拜,如何能擁有世界最深游泳池、世界最大噴泉,還有可滑雪的購物中心?杜拜即將在11月底舉辦聯合國全球氣候峰會(COP28),他們多年來巧妙利用海水淡化技術,提供市民及遊客大量淡水,但在金錢之外,是否付出了其他看不見的代價?

政治

小琉球魚類枯竭、珊瑚衰退 一圖看生態危機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小琉球6個遊憩地點的魚類資源衰竭,以及珊瑚健康程度劣化的危機。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礁生態,具保護海岸、帶動藍色經濟的功能與價值,也因過度人為活動和全球氣候變遷,面臨劣化危機。圖/台灣潛水公司提供 生活

墾丁珊瑚保育拉警報 防曬乳、生活汙水成海洋「隱形殺手」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綺麗的珊瑚礁生態,不僅為地方帶來可觀的觀光經濟產值,更是海洋食物鏈的重要環節,具保護海岸、帶動藍色經濟的功能與價值,卻也因過度人為活動和全球氣候變遷,面臨劣化危機;官民近年聯手保育盼回復蓬勃生機,但珊瑚研究學者慨嘆,生活汙水和防曬乳兩大「隱形殺手」難除,是保育工作人士心中的痛。

多年來面對東北角從深澳電廠到四接的能源爭議,在地人士開始動搖。圖為協和火力發電廠外海,在四接2.0方案中水下生態豐富,有一整片「海葵牆」住著小丑魚。記者侯俐安/攝影 政治

台灣燃氣島/揭開四接3.0海底面紗 天然氣之戰「反深澳戰友」為何出現分歧

「這裡本來就被破壞掉了,不在這裡開發,難道再找一個地方嗎?」基隆港嘴西側,協和火力發電廠外海,曾為深澳電廠外海發現大海扇抗爭到底的「活塞教練」潛水教練王銘祥站在船上。過去一年,面對台電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王銘祥選擇讓步,「他們(台電)願意改變,沒有理由反對到底」。台灣正邁向燃氣發電之島,這艘船載採訪團隊抵達填海造陸位置,前往水下10米一探究竟。

蔡英文總統2013年參加桃園藻礁活動,曾親筆寫下「藻礁永存」承諾,後民進黨政府推動三接,環團批評她違背諾言。圖/潘忠政提供 政治

環團新一波抗議再起!從藻礁、四接到種電 蔡政府環境正義蕩然無存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環評專案小組會議昨天在高度爭議之下,環保署採取換地點、改視訊會議,黑箱審查創下環評史上首次惡例;緊接著本周末內政部擬將公告推動綠能發展區,農委會、經濟部都將跟進,預料將再掀起一波民團、環團、學界抗議。蔡政府執政7年,從毀藻礁、蓋四接、種光電、拒溝通,昔日高舉的環境正義大旗已蕩然無存。

政治

圖解台灣寶石珊瑚開採史 他國拚限採 我為何又開放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圖表帶你看為漁業署相隔14年開放探勘寶石珊瑚,引發何種爭議。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一株從基隆打撈上來的500年桃紅珊瑚樹,整體寬高分別為90與57公分,珊瑚枝最寬直徑17.5公分,重達25公斤。記者黃瑞典/攝影 生活

產量曾占全球8成 達人細說台灣寶石珊瑚的美麗與哀愁

開採寶石珊瑚被批評是開海洋生態保育倒車,漁業署卻還核准開採漁區;宜蘭蘇澳鎮南方澳曾經擁有繁榮的寶石珊瑚採集加工業,珊瑚法界博物館第二代館長賴元淵說,台灣生產的寶石珊瑚,曾占世界產量80%,當時光是南方澳的寶石珊瑚加工廠就有200多家,現在僅剩2、3家;面對寶石珊瑚產業消長明顯,保育意識高漲,他坦言要盡力在產業轉型及海洋保育取得平衡點...

協和電廠改建,要在外海填海造陸蓋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挨批會毀掉7萬株珊瑚後一改再改,最新版本改蓋在基隆港港嘴,台電口中安全無虞的最佳方案,卻讓環團跳腳,航港界炸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基隆戰四接/會議密件外流曝港務公司真心話 四接蓋在基隆港嘴真安全無虞?

四接第5次初審會議環團衝進會場抗議,阻止四接「強度關山」,6月2日再審,基隆市長謝國樑決定親自出席,能否扭轉局勢大家都在看。先前傳出被下封口令的台灣港務公司,對四接這個「新房客」始終噤聲,最近有一份密件流出,大房東真心話意外曝光,由於講得太直白,讓人震驚到一度被懷疑是假的,港務公司到底說了什麼?蓋在基隆港港嘴的四接,還是台電口中安全無虞的最佳方案?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就公告在特定區域從事水上活動須經核准,因遊客人數逐年上升,再度限縮民眾下水權。圖/李元治提供 生活

澎湖南方四島下水權再限縮 民團嗆:浮潛游泳都要申請誰想去?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日前修正公告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水域遊憩活動規範,規定3月1日起全區從事水上遊憩活動需事先申請,引發台灣開放水域聯盟(簡稱開水聯盟)不滿,質疑該公告已違反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方向,並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籲請海管處再行研議。開水聯盟召集人李元治說,不排除針對該公告發起訴願甚至訴訟,捍衛國人下水權。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民間團體對政策有些誤解。

基隆護海地方公投遭封殺,600次操船模擬報告,台電稱安全無虞,民間船務單位卻提出有停靠、擦撞等風險,狀況很多,圖為協和電廠。圖/台電提供 評論

四接模擬報告解讀天差地遠 基隆港安全被掩蓋多少真相?

四接規畫蓋在基隆港港嘴,外界質疑會影響基隆港營運和安全,台電以超過600次操船模擬,顯示各種船隻進出港口安全無虞,回應這些顧慮。但讀完同一份報告的基隆市船務代理公會前理事長曹育民,卻從報告中找出操船模擬時有停靠、擦撞等風險,狀況很多。一個報告竟有天差地遠的解讀,外界難得知到底還有多少真相被掩蓋?

溫室中的珊瑚養殖缸在水質、水流、光照、溫度等各項細節都非常講究,其中光照部分,以藍白紅三種顏色照著日昇日落來自動化調配,照射的強弱也大有學問。記者蔡青縈/攝影 專題

當海底熱帶雨林遇上熱浪殺手 「珊瑚復育」跟時間賽跑

珊瑚礁生態系總面積之於海洋,小之又小,但卻容納孕育了約莫25%的海洋生物,因此有海底熱帶雨林的美譽,只是近年來全球多處受到熱浪襲擊、降雨型態不穩定、冰川融化、海溫升高等影響,除了人類生存受到威脅之外,海洋生態丕變已經悄然發生,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之一,就是珊瑚大量白化。

紅海珊瑚被認為較為耐熱,因此有這裡有「全球珊瑚最後棲所」的美譽,不過或許是在氣候變遷、海洋暖化的影響下,記者潛入海底拍攝卻發現有部分珊瑚呈現白化狀況。記者蔡青縈/攝影 專題

潛入紅海直擊生態 珊瑚「頂部鑽孔」竟是一種保護?

聯合報與願景工程此次組團前往埃及,採訪第27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大會期間,團隊出海拍攝被認為「最為耐熱」的紅海珊瑚群礁,從海面往下探,在陽光的照射下,五顏六色的各式珊瑚,搭襯著位置或深或淺的礁體,堆疊出華麗壯觀的海底景致,而魚群悠游其中,是最靈動的點綴。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圖/張楊乾提供 政治

2023新視野/5年後珊瑚恐大規模死亡 張楊乾:台灣應投入更多資源在生態復育

走過戰爭、通膨、疫情、選舉交織紛擾的2022年,對於即將到來的2023年,你希望迎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在歲末年終之際,聯合報數位版邀請了多位名人談談2023年的想望,聽聽他們如何總結過去這一年,以及對來年的期盼。或許我們也能想想,我又能做些什麼? 即使把各國現有的減碳承諾加總,全球仍可能在世紀末升溫高達2.8℃。因此,要求各國提出更嚴格的減碳目標,不僅是許多易受災國家和環保團體的呼聲,更要求歷史碳排大戶對過往污染免責的行為負責,在損害與賠償(Loss and Damage)的機制漸具雛形後,2023年也許會是新的里程碑。 而這些國際上的發展,對台灣來說,除了具有產業發展上的意義,同時也代表著必須學會如何因應,極端氣候所帶來的許多衝擊,及今後我們必須採取的調適行動。

持魚槍潛水打魚被視友善漁法,但對珊瑚礁生態的衝擊引發討論。圖/警方提供 生活

珊瑚礁魚枯竭尋凶 盯上魚槍打魚 學者籲拒吃「穿孔魚」

持合法魚槍下海打魚,是很多漁民生活的日常,潛水魚槍打魚也被不少國家視為友善漁法。但有學者指出,魚槍只是工具,「問題在貪婪的人心,才是生態衰竭的凶手」,近年國內珊瑚礁魚的種類大幅減少,由於珊瑚礁魚夜間喜在珊瑚礁間休息,很容易被魚槍打中,還成為澎湖、綠島、墾丁、小琉球的海鮮餐廳賣點,台灣海洋資源保育意識不敵海鮮文化,在魚槍打魚未禁止下,呼籲消費者拒吃「穿孔魚」,多少可為海洋生態永續盡分心力。

沉船船體多被海底淤泥或珊瑚覆蓋,中研院水下考古隊借助科學儀式協助搜尋定位,下海辩識並、調查有無文化資產價值。圖/臧振華提供 生活

風電遇沉船/古沉船交織成神祕藏寶圖 如何監管避免被盜是大學問

澎湖海域迎來離岸風電開發案,讓長眠海底的古沉船再受外界矚目。過去不少人私自潛到海底「尋寶」,一旦發現古物,可能就是價值連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古沉船確實蒙著一層神祕面紗,外界把古沉船落點交織成一幅海底「藏寶圖」,目前驗證台灣附近海域有沉船等水下目標物者逾百筆,主要落在4個海域,但官方不會公布經緯度,以免這些水下文資被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幕後

你給我記者EP79|《許願未來 點亮角落微光》專題幕後故事

許願未來,邀您一起實踐!去年聯合報70周年,我們訪問了70位長期默默深耕台灣的人物,一起為台灣的未來許下願望,未來五年,聯合報將持續關懷許願人在全台各地的動向,每年推出成果報告,回顧過去一年的願望實踐進度。 今年我們以「許願未來,點亮角落微光」為主軸,連結了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這集來談談專題的幕後故事。竟有記者採訪過程之中,意外被推坑去報名了嗩吶課!?

蘭嶼八代灣已沉沒39年的輪船已變成魚礁,成為蘭嶼著名的潛點。圖/藍海屋潛水提供 生活

200歲珊瑚的遭遇 可以看出台灣人欠教育

台東最近出現多起海洋汙染、人為破壞海底珊瑚礁事件,每一起事件都引發地方及潛水業者不滿,認為嚴重影響海洋環保生態,不少地方人士也不滿,破壞海底珊瑚礁罰責太輕,缺少嚇阻性、對業者不痛不癢。

潮境方舟1號女船長簡汝庭,用追逐海洋的夢及熱愛海洋的心,帶民眾出海體驗海灣美景與美麗故事。 圖/海科館提供 生活

蘇揆曾嫌棄船名…守護基隆潮境海灣 女船長扛重任

基隆潮境海灣除海底美景誘人,只是好事多磨,潛水客脫序行為時有所聞,如用錨繩綑綁桶型海綿、讓大海扇骨折。雖然取名方舟曾被行政院長蘇貞昌吐槽,如今首位女船長簡汝庭,希望海科館透過潮境方舟計畫,推動海灣守護、環境教育、產業升級與轉型、人才培育和科技發展5項目標,維護好海洋生態。

台電要在基隆協和電廠填海造地蓋四接,最新版本東移到基隆港港嘴,引發航安、塞港等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點

台灣淪落到「用基隆港換電」 錯誤能源政策還要犧牲什麼?

天氣熱,最近又跳電頻傳,許多人熱到火氣都上來了,連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也是受災戶,遷戶籍到高雄市的第一天就碰到停電,北台灣也好不到那裡去,2025年核二廠除役,如果四接蓋不成,台電說,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導致北東地區大停電,當年民進黨硬咬台灣不缺電、台電藏私房電,為何如今淪落至此,蔡政府錯誤的能源轉型政策不用負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