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獎學金

1955年9月26日,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舉辦工商業獎學金給獎儀式,圖為會中得獎人與大會主席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5年「工商業獎學金」首揭曉 7學生獲獎

1955年9月26日,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主辦的「工商業獎學金」給獎儀式,當日下午3時在該會會議室舉行,由該協會時任理事長束雲章主持給獎,參加者有該會理監事20餘人及年度工商業職業學校畢業的成績優良學生7名。受獎學生分別為:台中商業職業學校楊坎革,台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鄭春長,新竹商業學校蔡明育,台北商業職業學校夜間部陳德谷,日間部張新興,台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陳水河,台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江雲祥,每人得獎學金新台幣1000元。

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班畢業的鄭竣陽,捨棄QS世界大學排名第8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約新台幣500萬的全額獎學金,選擇留在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圖/鄭竣陽提供 教育

流失台生/棄星國名校500萬獎學金 建中資優生選台大

險些成為流失的台生!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班畢業的鄭竣陽,同時錄取星國名校和台大資工,星國名校還提供500萬全額獎學金,他發現國外大學看的是學生的備審資料,非在校或大考成績,對學生相對友善。面對人才外流,台大國際長袁孝維說,台灣各大學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讓教學、研究及環境更跟得上國外學校水準。

東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蕭皓文,當初赴日讀博,也是因為台灣高教現況,更傾向具有海外學歷的候選人,沒有海外學歷或背景比較吃虧。圖/蕭皓文提供 教育

學術貧民/人才快流光!赴港日讀博士 獎學金、出路豐滿

「每個老師都勸我不要留在台灣讀博士...」正在香港念博士班的吳宜蒨感嘆,在台灣讀博士薪水低,但香港開出很大方的條件,每月發放的獎學金折合台幣約10萬元;東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蕭皓文正著手準備找台灣教職,他說,當初之所以赴日讀博,就是明白台灣高教沒有海外學歷或背景比較吃虧。

因為國內薪資與就業環境等結構問題,許多人赴海外攻讀博士並直接在海外就業。圖為大學校園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灣博士荒/不只薪資多5倍 洋博士出走還因就業環境?

當初赴美讀博士並留在當地擔任大學教授的學者何明昇說,他和妻子任教的商學院,教授薪資比台灣多3至5倍,甚至更多,台灣則是不分領域統一價;即將出國讀藝術領域博士的蔡侑霖,希望完成博士學位後,留在國外從事藝術管理工作。聯合報數位版採訪了數位「跟台灣說再見」的年輕人,談談他們選擇「出走」的心路歷程。...

很多大學設計領域科系為了招生宣傳,將德國紅點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等國際獎項列為學生畢業門檻之一,也可看到有些老師固定帶著學生創作「可以得獎」的作品送件,因為得獎與否也與教師升等有關。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設計獎錢坑/國際獎與教授升等、畢業就職連動? 設計師揭業界潛規則

很多大學設計領域科系為了招生宣傳,將德國紅點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等國際獎項列為學生畢業門檻之一,也可看到有些老師固定帶著學生創作「可以得獎」的作品送件,因為得獎與否也與教師升等有關。紅點昂貴的報名費及繳獎費,被不少人認為讓整個結構扭曲及商業化,教師、學生不過是扭曲結構下的小環節,但也有學者認為,報名費本身就是篩選,覺得貴,選擇其他手段經營自己就好,不需要批評獎項。 究竟,大學設計相關科系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時,雇主會看應徵者哪些能力?資深設計師表示,最終仍取決這項關鍵,得獎只會讓他們多注意一眼而已。...

學界指出,歐美也是景氣大好時,學生便選擇不繼續深造而改投入業界,台灣亦然,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首批國科會博士獎學金公布 理工狂掃獎卻埋「就業」隱憂

為搶救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國科會、教育部、中研院今年都各有獎助方案,其中從博一到博三、月發4萬元的國科會博士獎學金(擇優甄選獎勵重點領域),若再搭配研究計畫,每月可拿到7至8萬元。首年國科會400個核定名額日前出爐,絕大多數獎落理工領域,人文類只有50名,連龍頭台大文學院也僅獲個位數。不過,學界點出理工領域隱憂,直指台灣科技業仍多處於代工,研發人才也多投入在製程,博士學位在學界和業界恐仍市場有限。 政府將大量博士獎學金資源偏重在理工領域,對症下藥了嗎?學者認為,若「這個」瓶頸不解決,光發獎學金只是流於形式。

在學術界,40歲是一個「坎」,有學者點出殘酷現實:年紀過大在大學求職,通常會被認為沒有潛力,但台灣普遍博士生修業年限都偏長,若未盡早規畫生涯,將來恐遇到不少困難。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淚博班/學術界一過40歲求職易變「烈士」 時間是博士生最大敵人

在學術界,40歲是一個「坎」,40歲以後申請助理教授職缺,通常會被認為「沒有潛力」,也難怪有學者直言,年紀過大在大學求教職恐成「烈士」,時間成了博士生最大敵人。讀博班要戰勝時間,最好是不用額外花時間打工,博班四年級後的補助就極為重要。博班修業年限長,但很多獎學金只發3至4年,很多人在畢業前、撰寫論文時仍陷財務缺口。根據統計,台大和清華四年級以上的博士生,占全校博士生的四成五。以人文社會領域為主的政治大學,博四以上者,更高達全體博士生的五成六。...

一份調查發現,台大研究生面臨入不敷出、身兼多職才能支持生活所需,這樣的狀況不只發生在台大,也引發博士是否越讀越窮的質疑。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淚博班/博士越讀越窮!兼4份差養活自己 研究跟人脈經營都陷死水

博士班越讀越窮?台大研究生面臨入不敷出、身兼多職才能支持生活所需,台大生化所博士生也指出,在念台大碩班時兼職兩份助教工作,有次不小心出車禍,要賠對方車損,靠朋友支援才挺過去。文史領域博士班資源更少,有時甚至是「零收入」。一名台大歷史所校友回憶念博班時,最多曾同時兼四份差。碩博生花費大量時間在打工、賺取生活費,研究進度勢必受到影響,博士生的人際關係難拓展,面對壓力時,許多人往往只能獨自解決。 研究生在學校裡面是相對弱勢、邊緣的族群,但不能忽略的事實是,研究生常常擔負著校園當中重要的角色,像是研究人才以及助教的角色;在教授與大學生之間扮演橋梁。因此,研究生的權益不能被忽視。...

教育部今年中提出「博士生獎學金」草案,擬提供博士生獎學金最高可月領7萬元加強攬才力道。聯合報數位版掌握,該7萬元方案已不復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生月領7萬獎學金跳票!砸錢攬才救高教斷層學界憂1現象

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今年3月於立法院提報「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報告,指高教及科研人才薪資偏低,以及少子化下面臨人才斷層危機等憂慮。為此,教育部今年中提出「博士生獎學金」草案,其中一方案博一至博三可月領7萬元,外加承接實驗室計畫等,博生有望月領10萬元加強攬才力道。但據聯合報數位版掌握,該7萬元方案已不復存,學界認為金額變更後,恐只吸引中間甚至中後段者投入,甚至可能有人在業界發展不如預期,會想透過此法領取定額獎學金寄生校園。

有些研究所提供給碩博士生的助理薪酬少得可憐,如果急需用錢,或是經濟不寬裕,幫忙代寫論文是「划算」的外快。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生獎助金每月低於3萬 中研院示警:恐釀4大負面影響

綜觀歐美與鄰近亞洲各國的科研機構,提供高額且穩定的博士生獎助金已是主流政策,反觀台灣博士生獎助金少得可憐。根據中央研究員統計,國內博士生所獲獎助金平均每月低於3萬元,少數特例可獲較高金額,倘專職博士生於修業期間無法獲得合理待遇,會造成「四大影響」。今年九月起,中研院實施博士生獎助金提升方案,目標是使中研院博士生的平均獎助金提升至4萬至5萬,迄今至少20多所國內大學學生受惠。

作家王文興回顧過往,說一切都是命運在決定,不要太介意,也是命運在決定,因為當時不那麼介意,也就過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解謎王文興/從《現代文學》到任教台大中文被開除 遭遇各種政治力左右

作家王文興日前辭世,多種文學刊物都將製作專刊紀念。本報曾於2020年專訪王文興,近3小時訪問內容當時限於篇幅等故未完整披露,今特以王文興第一人稱再現珍貴訪談,系列文共三篇,首篇詳細揭露他從《現代文學》至任教台大遭遇的種種政治力,包括為何遭台大中文系開除。

根據各校註冊組網站公開資料統計,比較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陽明大學等頂大,從2012年至2022年這10年前後的博士班人數,竟然減少了28%。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理科悲歌/頂大化學博士班人數不及十年前1/3 「博班國家養」台灣行嗎

全台灣大專院校即將面臨找不到優秀新進大學教師的困境,理工學院尤其是重災區。化學是基礎科學,但化學領域近一年4間頂大博士班的本國籍新生人數僅約30人,不到10年前的三分之一。學者用「駭人聽聞」形容慘況,矛頭更指向護國神山台積電,且化學領域教授獲得的研究經費也普遍縮減,恐危及國家長遠發展。美國、歐洲等多國為搶救科技力,供博士班學生全額獎學金,等於念博班國家養,台灣有可能跟進嗎?

112學年度大學分科測驗報考人數共計4.2萬,較去年大增45%,相較於去年紅利滿點,今年可說競爭激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分科錄取教戰/低分高就沒了?中字輩、前段私校廝殺 法商管科系恐難上

112學年升大學分科測驗13日落幕,去年分發入學敢填就會上,種種「低分高就」好康,今年恐怕沒了。升學輔導專家分析,今年增加的1.3萬考生,除頂大熱門科系競爭更激烈,也將蔓延至中字輩、前段私校法商管科系廝殺,加上政府補助3.5萬元學雜費政策,地名大學和前端私校招生競爭白熱化,甚至有私校祭出更多獎學金搶學生。今年錄取分發變數多,專家建議志願選填前應先知己知彼,了解分發對手是誰?

插畫/Brian Rea(紐約時報提供) 生活

現代•愛|當跨年水晶球落下,我們的生命分崩離析

Modern Love是紐約時報專欄,也譯作「摩登情愛」,由讀者投稿,講述與愛相關的故事,包括親子、手足、男女、朋友之間的各種愛。專欄部分篇章已改編為影集,在亞馬遜Prime Video播出。本報取得紐時授權,每周精選一篇刊出。 【精彩劇透】六年前,一個寒冷的跨年夜,我與我正值青少年的女兒,還有我們的兩隻貓,失去了住所。…我撥了一通平時絕不會在半夜撥打的電話——我父親的號碼。

大專校院近日陸續公告112學年轉學考簡章,部分老牌私立大學學士班轉學考名額破千,相當於一所小規模學校一年的正規招生名額。示意圖,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缺額時代學生拚轉學向上流動 私立大學淪「內外雙輸」

大專校院近日陸續公告112學年轉學考簡章,部分老牌私立大學學士班轉學考名額破千,相當於一所小規模學校一年的正規招生名額。大缺額時代下學生向上流動機會大增,還有學校祭出高額獎學金,鼓勵在學生推薦外校同儕來考轉學考,部分私立大學就學穩定率跌到剩八成,陷入招生困難,不過也有學校悟出未來辦學趨勢,「少子化還撐著大店面,豈不是自找麻煩?」

1959年5月9日,國際婦女會在台北賓館舉辦兒童園遊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9年台北賓館兒童園遊會 近萬人湧入交通阻塞

1959年5月9日,台北國際婦女會在台北賓館舉行兒童園遊會,因為節目繁多,幾乎有近萬的兒童和他們的家長參加,盛況空前,一時途為之塞。這次園遊會的收入投入辦理四年護理獎學金,資助由各地選拔出來的女生接受護理教育。台北國際婦女會鑒於本省缺乏合格的護理人員,故設立此項獎學金,藉以提高公共衛生水準。凡接受獎學金的學生於畢業後,均須到鄉村中去擔任至少兩年的護理工作。

校園輕生問題正吞噬美國名校,一項針對8所常春藤大學調查顯示,在心理健康退學的政策上,沒有一所獲得D+以上分數,耶魯大學更只拿到被「當掉」的F。路透 國際

美校園輕生/耶魯心輔政策不及格 強迫退學加深資優生心理創傷

校園輕生問題正席捲美國名校,一項針對8所常春藤大學調查顯示,在心理健康退學的政策上,沒有一所獲得D+以上分數,耶魯大學更只拿到被「當掉」的F。華盛頓郵報報導,耶魯施壓有輕生傾向的學生退學,申請復學的學生必須重新提交入學論文、取得推薦信、面試,種種困難讓他們一開始就不敢主動告知學校自己的心理問題。一名輕生學生如此描述這種壓力:被救醒後她在病床上只有一個念頭:「如果學校知道了,該怎麼辦?」

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研究生鄭念慈(右二)不畏疫情影響出國交換,在立陶宛當地認識來自各國的同學。圖/鄭念慈提供 教育

搶當交換生/交換學生經驗談「這項能力很重要」 挑選校系不要隨波逐流

送孩子出國當交換生,家長要賣血嗎?就讀人文社科學院的清大學生Janet,她在學校打工存錢,補習通過托福門檻,順利到瑞典交換,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研究生鄭念慈,花2年時間存足50萬元,申請到立陶宛交換學習,並獲得獎學金支援,世新大學畢業的小淳曾到韓國交換一學期,花費16萬元,也拿到獎學金,她們的共通點是,早早立定目標,做足準備,關關難過關關過,回國後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台大招生辦8月底舉辦「招生精進研討會」,全校55個學系、約170位教授出席,了解111考招的審查狀況、改善方式與各管道名額比例分析,為112年招生做準備。圖/台大招生辦提供 教育

從學習歷程到筆面試 台大挑選「野」人才看重3要點

因應108課綱、少子化、世界人才趨勢改變,大學選才也面臨變革。本報專訪台大副教務長陳林祈、註冊組主任李宏森,了解台大校方想挑選什麼樣的人才?如何維持穩定、公正的招生專業?111考招結束後,台大教務處招生辦公室又觀察到不同學群教授看待學習歷程有哪些不同觀點?以下為第一人稱專訪整理:

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現在決定7月底至8月的期末考取消特殊考評,回歸一般傷病假補考原則。路透 國際

東大怕學生「裝病」取消染疫補考機制 有人被當怒提告

東京大學二年級學生杉浦蒼大5月感染新冠在家療養,因身體極度不適,缺席網課,最後一科必修被當掉,將留級重修。杉浦昨天(19日)對東大提告。 東大的大一、大二學生隸屬不分系通識學程的教養學部,大三才依考進來的類組選科系。杉浦蒼大昨天在律師的陪同下開記者會,他說,「沒有過錯的患者遭受差別待遇,被剝奪受教機會。我希望快點能開始學醫。」杉浦是理科三類,大三起要進醫學系。被當掉的「基礎生命科學實驗」,是醫學系必修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