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遠哲

環境部長彭啟明屢次對達成第三階段溫室氣體管制目標表示「幾乎不可能」、「淨零很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環境部長屢說「淨零很難」 莫非在打預防針?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原定本周舉行首次會議,雖受凱米颱風影響延期,但產官學及NGO代表名單全數揭曉,除了多數是綠友友的同溫層,首次會議聚焦氣候衝擊與電力供需兩大議題,與難產的第三階段溫室氣體管制目標、企業焦慮的碳費費率並無交集,加上環境部長彭啟明屢次對達成第三階段管制目標表示「幾乎不可能」、「淨零很難」,都讓外界對氣變委員會難有期待。

凱米颱風快閃離台,台北雨勢暫歇,一早民眾上街嘗試採買補貨,坐在少數出攤的小吃,享受一頓颱風過後的早餐。記者林俊良/攝影 政治

北台灣風雨比預期小 專家:颱風核心環流被山脈破壞

.凱米颱風今天凌晨登陸後,清晨由桃園新屋出海。「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臉書粉專表示,颱風在昨天晚上打轉的過程,核心的環流受到山脈嚴重破壞,登陸後北台灣的風雨有比預期小一些,今天的關注重點還是在南台灣,「西南氣流+颱風環流+中央山脈」,天氣風險公司表示,中南部這樣快速累積的雨勢,預估會持續到今天晚間。中央氣象署預測南台灣山區本次颱風的累積雨量可達1500至1800毫米,南台灣平地也有600至900毫米,而今天是雨勢最大的一天。

2004年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終於正式成為台灣史研究所,沒再更名。圖為2005年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外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牽扯台獨意識太敏感 中研院台史所成立波折不斷

台灣史研究今日可說是顯學,包括出版、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文化創意產業也積極從中取材,但30年前台灣史研究其實常踩到地雷。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黃富三是該所籌備處首任主任,近來由台史所出版口述歷史《學海悠遊》,揭開台史所早年在統獨思慮下波折不斷的過往。

李遠哲今年年初出版口述回憶錄「返鄉記」,詳述他返台卅年的心路歷程。教改會總共只有2年的壽命,「返鄉記」談教改會的篇幅卻占了40頁、將近六分之一的篇幅,可見李遠哲對於這段歷史始終耿耿於懷。圖為李遠哲在「返鄉記」新書發表會上侃侃而談。記者陳宛茜/攝影 教育

教改30年/大學倒閉誰的錯?專家嘆頻錯失機會 李遠哲出書駁質疑

410教改引發不少教育政策出現,其中廣設大學被指造成如今大學倒閉、學歷通膨等後遺症。有人把帳算在當時行政院教改會召集人李遠哲頭上,也有人指是前教長吳京推動第二教育國道所致,真的是這樣嗎? 聯合報數位版訪問多位教改重要人士還原當年教改歷程。從民間410大遊行到政府成立教改會,再到教改政策執行,為何「台灣一直在誤失機會」,種下現在的苦果?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拍影片支持台灣基進黨,呼籲想為台灣奉獻的人,政黨票投給基進黨。圖/取自台灣基進YouTube 政治

台灣基進找李遠哲拍片催票 在台派眼裡看來很尷尬?

中央選舉委員會12月20日舉辦立委選舉不分區政黨票號次抽籤,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抽出號次4號時喊出「Just 4 Taiwan」,引用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向上提升」名言,呼籲票投基進黨,讓基進黨與民進黨形成雙本土政黨格局,打造真正的台灣民主政治。王興煥會喊出「向上提升」名言,是因為基進黨爭取到李遠哲的支持,李遠哲還拍影片表態願意支持、鼓勵基進黨,呼籲選民票投基進黨。 不過,有台派卻說,對李遠哲的「護台灣」催票影片無感,有兩點理由...

管中閔向來說話直率,被稱作「管爺」,但「卡管案」卻讓他愈來愈寡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記者糾纏管中閔300多天 數百篇報導將「黑暗角落」攤在陽光下

選台大校長,就像一個深潭,水面平靜,水下暗潮洶湧,隨時會將人吞噬...,這是台大前校長管中閔曾經私下跟我說的話。「卡管案」300多天,聯合報系數百篇報導,將許多「黑暗角落」攤在陽光下,強調「我們不是挺管中閔,是挺大學自治」,也因為此案,身為教育記者的我全程關注報導,感覺寫了一年多的政治新聞;而李遠哲的「黑道大哥」說,就是對我說的。

教育部前部長吳茂昆擔任中研院特聘研究員,爭議比陳建仁還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被彈劾的吳茂昆入列 中研院超齡特聘研究員淪學界高官退輔會?

行政院長陳建仁因中研院借調引發爭議,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向中研院索取資料,發現這類不受年齡限制的特聘研究員,自制度上路以來,只聘用六人,李遠哲、翁啟惠都是中研院長退休,陳建仁是副總統卸任;因為拔管案下台,遭監院彈劾的教育部長吳茂昆,赫然在列。李德維批評,這個制度已然成為有學術背景的退休官員退輔會,失去制度建立的初衷;吳茂昆聘任,更是中研院的學術淪喪。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昨天開幕,蔡英文總統(中)到場致詞表示,淨零轉型是一項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轉型工程,政府會繼續努力。記者曾吉松/攝影 評論

從李遠哲的失望 看蔡英文的選舉支票

台灣政治人物選上以後不兌現政見支票是很壞的民主示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披露,台灣除了「五缺」問題,空汙及溫室氣體暖化也需要政府重視改善,然而,蔡英文總統以「那是下一代的事」、「是前朝的事」反駁,他相當失望。

李遠哲(左)曾不只一次公開批評蔡總統(右)的能源政策,並指出蔡曾對他說,能源轉型在2024年之後就不是她的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李遠哲揭開能源政策的國王新衣 蔡政府還要再玩文字遊戲?

蔡英文總統今天出席「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活動時指出,今年是我國發展再生能源最風光亮眼的一年,她並表示降低碳排邁向淨零是跨世代、跨領域與跨國際的重大工程,將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蔡總統出席這場公開活動與發言,是隔空回應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對她的能源政策的批評。...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近期接受專訪,批評民進黨執政腐敗,社會向下沉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批民進黨腐化沉淪 李遠哲的「誠實豆沙包」還香嗎?

消失在公眾視野已久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近日又成為媒體焦點。李遠哲近日接受專訪,重話批評「民進黨二度執政,得到政權後就開始腐化,比過去更快」,還從記憶底層翻出與蔡英文討論氣候議題,卻被回「2024年以後是下一代的事」,甚至還直言目前社會向下沉淪的力量比較大,還為副總統賴清德抱屈,指他在「不民主的政黨運作裡面,很容易被壓死」,他同時也為自己辯解,將「教改」失敗的原因推給跟李登輝鬧翻。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左)接受媒體專訪表示,民進黨二度執政,「得到政權後就開始腐化,比過去更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為賴清德叫屈「會被壓死」 李遠哲痛批蔡 但深綠仍會含淚投票?

九合一選戰倒數之際,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昨天重話批評,「民進黨二度執政,得到政權後就開始腐化,比過去更快」,李遠哲也藉由能源氣候議題重提蔡英文、賴清德扞格,指賴清德在「不民主的政黨運作裡,很容易被壓死」。民進黨主流派則反駁,「民進黨最自豪的就是民主機制」。兩造交鋒卻毫無交集,綠營代表性知識分子與執政當權派之間的認知鴻溝正急速加劇。

1993年12月17日,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宣布遴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為中研院第七任院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圖輯】照片看歷史/1993年李遠哲出任中研院第7任院長

1993年12月17日,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宣布遴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為中研院第七任院長,成為中研院第一位台籍院長。當時中研院因院長吳大猷請辭,於1993年12月11日召開第15屆評議會臨時會議,依法選出中研院院士李遠哲、錢煦、余英時等3人為院長候補人,函請總統遴任。

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舉行記者會說明將辭去院長職務,吸引眾多媒體採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圖輯】照片看歷史/李遠哲2000年辭中研院院長

2000年3月13日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發表「為實現台灣夢想而努力」公開聲明,並宣布辭去中研院院長一職。他表示,做為一個知識分子,應該在關鍵時刻做出抉擇,掌握稍縱即逝的改革契機。 李遠哲表示,他已答應出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國政顧問團」首席顧問,辭中研院長的辭呈剛用毛筆寫好,將派專人送總統府祕書長,如果李登輝總統要找他談,他會很樂意告訴他所有想法,但不會接受慰留。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達成「立委任期、席次及選區之調整」提案共識,將立委225席次減至113席,任期3年改為4年,泛綠立委在提案「通過」後,拉起「立委席次減半」海報慶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圖輯】照片看歷史/2004年立委席次減半初審過關 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

立法院修憲進度重大突破,2004年3月10日首度舉行的修憲委員會,通過修憲條文草案,自2008年立法院第7屆起,立法委員席次減半,由225席減為113席...

2019年中旬,李遠哲(左)曾透過媒體專訪表示,他曾與蔡英文總統(右)詳談空汙與溫室氣體議題,但得到的回應卻是「那是下一代的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綠盟友反目/中】李遠哲不在意未續聘資政 賴清德仍是重要建言管道

總統府年前公布資政、國策顧問名單,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未再獲聘總統府資政,由於李遠哲曾力挺賴清德選總統,蔡李關係引發關注。親近李遠哲人士透露,李不曾談論這項問題,也看不出有任何不滿,即使李遠哲不再擔任資政,反映意見的管道仍多元暢通,與獨派關係良好的賴清德,就是李建言的重要對象之一。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左)早在兩個多月前就連署藻礁公投,他與總統蔡英文(右)近年也陷入冰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綠盟友反目/上】藻礁公投李遠哲早就連署 環團+獨派逆襲蔡政府

「珍愛藻礁公投」可望今天就達成連署安全門檻35萬份,達標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民間發起成案的生態保育公投,一直在背後力挺的獨派團體今天也站出來,宣示台灣本土社團團結救台灣,要讓公投成案,堅定守護母親台灣,與獨派長期友好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更早在兩個多月前就出席環團活動親自連署。

觀點

蔡政府忙演萊豬元年大戲,台灣民眾可不是傻子

蔡英文政府一手創造萊豬風暴,無權無勢的尋常百姓只能就地掩蔽。執政者知道如何運用新媒體,將背離民意的政策合理化、利用名人言論淡化人民內心的疑慮、帶風向去壓制一切的質疑與反對者。這就是萊豬元年,蔡英文政府解決萊豬風暴的手腕。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左)曾在2016年總統大選替蔡英文總統(右)助選,2020大選前卻批評蔡英文推託溫室氣體減量與降低空汙是「下一代的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點

花敬群槓邱顯智、李遠哲轟蔡英文 民進黨與老戰友已漸行漸遠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5日出席時代力量座談會,針對零碳排議題,質疑蔡英文總統「沒有醒過來」;同一天,時力立委邱顯智則在臉書談論房價議題,引來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親自留言批評「時代蟑螂真的有夠髒」。兩項不同議題,卻同樣指向民進黨與「昔日戰友」的關係與價值立場,出現質變。

兩岸科學界與產業界興起了一股量子熱,成大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岳男(左)於2018年11月初前往印度,參與達賴喇嘛(右)首次與華人量子科學家對談。圖/路透、截自YouTube科技部工程科技推展中心影音 教育

【量子電腦熱/下】神祕量子力量 讓台灣科學家與達賴喇嘛心靈交會

最近兩岸科學界與產業界興起了一股量子熱,量子力學為何「出名難」,連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都對量子極有興趣,認為量子跟佛法很有關聯。因為微觀世界中事物的運作,往往是違反直覺的,量子力學的不少東西都是抽象的,科學家平常都用難懂的專業用語描述,但若要說得更形象化一樣,又要搬出那隻「又生又死」的「薛丁格的貓」。

學者認為,「家長教育」是台灣迫切需要做的,家長如果迷失在分數多少的比較,學習將成為孩子莫大的壓力。圖為情境照片,與新聞事件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分數緊箍咒1】一張78分考卷為何讓小學生天人交戰?一幕讓老師心痛的場景…

一張數學考卷,為何讓一個小學生陷入天人交戰?高雄市岡山國小老師林晉如分享班上小五男孩的故事,男同學平日乖巧、會按時交作業,但數學期末考卷的訂正作業罕見缺交,考卷也沒給父母簽名,因為他的數學考78分,未達到父母要求的90分,回家後不敢拿出來「訂正」;學者認為,「家長教育」是台灣迫切需要做的,家長如果迷失在分數多少的比較而不是學習態度,出現類似故事的狀況,家長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