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史博館

雕塑大師楊英風藝術大展正在工藝中心台北分館展出,紀錄片《我父英風》也上映中,相互輝映出這位藝術家的不凡。攝於1995年。圖/本報資料照 生活

雕塑大師楊英風險在四六事件被捕 政府派人天天盯梢

雕塑大師楊英風藝術大展正在工藝中心台北分館展出,紀錄片《我父英風》也上映中,相互輝映出這位藝術家的不凡。從兩展演中,觀眾雖可看到楊英風小時就隨父母從台灣赴大陸及日本念書、1947年才回台的奇特經歷,但不知的是,他之後因此長年遭政府派人盯梢,還險在1949年四六事件中被捕。

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案近來掀不少話題,相關單位若能以該案為起點共研未來文資整建對策,必有極大啟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史博館啟發文資整建對話 要守舊或創新 官方該拿出魄力

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案近來掀不少話題,除法規與公共性合宜度甚至政治問題外,大約圍繞在共同記憶保存、美感說服力乃至文資整建界線等三層面,偏偏三者都涉及個體不同經驗、詮釋與信念,難有共識。台灣公有文資眾多,陸續必有整建需要,相關單位若能以該案為起點共研未來文資整建對策,必有極大啟發。

安藤忠雄2002年整建東京國際兒童圖書館,成為新舊共存的經典。圖/褚瑞基提供 生活

史博爭議/當安藤忠雄以玻璃穿透古老磚樓 台灣文資整建界線在哪?

史博館整建案引發正反評價,建築團隊主力之一、建築師曾泊銘跟著被重新翻出零經驗卻標到新竹市歷史建築「將軍村」的修復往事。但文資學者普遍認為問題不在零經驗,在這項關鍵有無把關。

「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是新竹市歷年最大規模歷史建物修復案,2016年以來耗費2.4億元分2期修繕,延宕多時的2期工程,終於在去年底啟用營運,但園區挨批沒眷村味。記者張裕珍/攝影 生活

史博爭議/整修延宕扯出建築師過往爭議 修復將軍村挨批四不像

史博館不僅整修長達6年惹議,近來完工開放也因部分設計遭建築界批判生波,操刀設計的曾泊銘建築師是建築團隊成員之一,他負責整修的新竹將軍村園區進度同樣延宕超過2年。聽到史博館的相關負評,新竹地方民代直呼「找的是菜鳥建築師,真的不意外」。

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6年,原本要在左側廣場新闢地下室國際會議廳,因文資問題不得不作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史博爭議/說好的國際會議廳和庫房 整建6年為何連個影都沒有?

史博館重新開幕,但為何整建6年這麼久?2019年開工典禮時,館方宣布將在左側廣場新闢地下室國際會議廳,另在新北市中和興建7層樓庫房,以解決無庫房困境,為何會議廳後來無聲無息,庫房至今也無影?

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後,不少人發現館前由雕塑家楊英風1973年設計的園林「龍谿園」造景只剩殘餘,景觀大變。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史博爭議/園林景觀楊英風設計不再 錯失挽救的3個關鍵時間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整建後,不少人發現館前由雕塑家楊英風1973年設計的園林「龍谿園」造景只剩殘餘,景觀大變,史博館文資類工務委員、古蹟專家李乾朗嘆,如此結果有些對不起楊英風。其實楊英風園林原本不見得只能徒留懷念,只是卡在3個時間點上沒能挽救,才成現今局面。

史博館整建前兩邊紅色高牆是特色之一,整建後左右側新增玻璃盒,在建築界掀起不少正反意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史博爭議 /正館前建玻璃盒 古蹟專家為何不接受史博卻認同故宮?

歷時6年整建,史博館今年2月21日對外開館後,引發建築界正反評價波瀾。其中,史博館立面左右側新增玻璃盒。對照故宮也擬在正館前建玻璃亭,古蹟專家李乾朗卻較不能接受史博「打開紅牆」。兩案差異在哪?

台南市安南區九份子重劃區鄰近原市區,是安南的核心地區,北外環2、4期可望在2027年完工,便捷的交通網絡及商60等開發案,未來發展可期。記者萬于甄/攝影 生活

房產E點靈/跟著台積電買房 台南安南區擁三大利多房價大翻身

台南市安南區統計至今年3月,人口數已達20萬2440人,相較去年同期成長率約1.2%,成為台南第二大行政區,近年來除因南科生活圈外溢效應,加上受惠於九份子重劃、北外環交通建設及「商60」商業區等重大建設開發,讓安南「身價」水漲船高翻紅,不少建商積極搶地進駐,日前九份子水岸景觀首排基地更創交易天價,輕豪宅大樓市場迅速崛起,成為房市潛力股之一。...

史博館過去可臨窗眺景的咖啡館其實是違建,玻璃罩就沿著屋簷密閉起來,現已拆除。圖/史博館提供 生活

台灣最美賞荷咖啡館不再 史博館曝「消失的記憶」真相

歷史博物館歷經6年整建後日前重新開幕,但不少人感嘆昔日4樓咖啡館可臨窗看見植物園荷花美景,如今卻看不見,連建築師都指整修案破壞美好記憶,獲得許多人認同。然而,史博館有不得不變更的理由。

膠彩畫戰後命運和現代藝術大不同。圖為膠彩畫大師郭雪湖名作《新霽》。圖/馬可孛羅提供 生活

五月與東方/台灣現代藝術戰後風起雲湧 為何膠彩畫卻走向沒落?

國立歷史博物館「五月與東方」展呈現台灣1950年代中起的現代藝術風華,凸顯當年一群20多歲青年突破傳統、追求新局的勇氣。不過當時台灣藝壇在這現代與傳統之議外,也持續針對全省美展中「國畫」定義掀起「正統國畫論爭」,後者導致台灣曾盛行的膠彩畫沒落,成為學者口中台灣美術史的第二次斷裂。為何現代藝術興起,他們卻遭邊緣化?

3年前北師美術館舉行以黃土水《甘露水》等為主的《光》展,將理當是追求台灣美術主體性先鋒的黃土水,硬塞進政府慶祝文協百年的框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台灣藝術歷盡滄桑 可嘆今日仍受政治所框架

國立歷史博物館重新開幕舉辦兩項展覽,分別是在史博館舉行、精選張大千等書畫館藏的「筆墨豐碑」展,以及在一旁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舉行的「五月與東方」展。兩展看似只因當年都以史博館為樞紐而發生連結,其實背後隱藏台灣戰後美術史在國家政策考量下的波濤洶湧。

東方畫會的藝術家秦松在1964年創作的油畫《復活》,當年被扣上「紅旗」大帽子,盛怒下的他在畫上割了一刀。相比於戒嚴時期下東方畫會的波濤,五月畫會則較安穩無波。圖為2005年秦松受訪談心路歷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五月與東方/五月畫會為何躲過戒嚴震盪?背後靠山與蔣中正、陳誠有關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五月與東方」重新揭開東方畫會成員導師李仲生遠走之謎,也再次把東方畫會成員秦松畫作當年遭指「倒蔣」事件帶到眼前。相比於戒嚴時期下東方畫會的波濤,外界不免納悶為何同時期創立的五月畫會較安穩無波,如今90歲的當年五月成員、藝術家陳景容受訪解謎。 「那個時候,社會上動不動就要吃牢飯,我們五月沒有什麼感覺,東方那邊比較嚴重。」在處處層疊作品、彷如工作室的住家,陳景容回憶起1957年23歲就讀師範大學(今台師大)大四時,應畢業不久的學長姊郭東榮、劉國松、郭豫倫、李芳枝之邀,參加他們甫創五月畫會的首屆正式展覽。...

東方畫會成員1956年2月18日攝於現代藝術導師李仲生於彰化員林的家門前。左起:歐陽文苑、李仲生、陳道明、李元佳、夏陽、霍剛、吳昊、蕭勤、蕭明賢。圖/夏烈提供 生活

五月與東方/藝壇不解之謎 東方畫會導師李仲生連夜遠走因政治高壓?

甫開幕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正舉行「五月與東方」展,呈現1956年相繼成立的兩個畫會掀起的台灣現代藝術。然而當兩畫會在一些描述中,被稱作也受到當年高壓政治影響,引起部分藝術家不以為然,也重新掀開當時藝壇謎題。 這其中最大謎題,就是被視為東方畫會成員導師的藝術家李仲生,1955年究竟為何突然搬離在台北安東街的畫室,對學生不告而別。...

1974年1月27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國畫大師張大千(中)舉辦歡迎茶會,張大千現場作畫,眾人在旁觀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74年畫壇巨擘張大千新春揮灑磅礡山水 眾人一睹風采

1974年1月27日下午,歷史博物館的裡裡外外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等待國畫大師張大千到來。由藝術界、文化界為張大千舉行的歡迎茶會在歷史博物館舉行,現場並有「張氏作品欣賞會」,供各界人士欣賞,不少人專程從各地趕來,只為一睹大師的風采。

故宮跨年大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皇家建築圖檔文獻」,紀錄清代皇室建築與台灣建築之間微妙的傳承。記者陳宛茜/攝影 生活

從紅樓夢、貝聿銘到埃及 藝術迷不可錯過的2024大展

疫情退散,報復性旅遊湧現。2024這一年,全世界的博物館、美術館累積了疫情3年休養生息的策展能量,在今年大爆發。位於滾滾黃沙和三座埃及金字塔之間的的大埃及博物館,歷經20年的努力,終於今年要開幕。此一耗資10億美元的建築,由愛爾蘭建築事務所Heneghan Peng從83國1557件作品的國際競圖中脫穎而出,以現代手法重現法老王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Heneghan Peng是由定居愛爾蘭的華人建築師彭士佛和他的太太共組,而彭士佛是前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的孫子。

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如圖)上周改變館藏辦法,將把目前公開展示的所有人類遺骸下架。路透 / Alamy 國際

蒐集人類遺骸的暗黑歷史 為何美博物館宣布不再展示骷髏頭白骨?

曾經,科學家熱中收藏人類遺骸,就像如今孩童買賣寶可夢卡一樣,於是人們至今在博物館裡逛到骷髏頭白骨,可能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但紐約知名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上周一項最新館藏政策,決定撤下所有展示中的人骨。這是觀念和作法的徹底改變,為什麼?

「逃出大英博物館」描述大英博物館典藏的一只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幻化人形逃出大英,在倫敦街頭巧遇一名大陸記者,在他的幫助下踏上返國之路。圖/取自YouTube 生活

短片「逃出大英」掀文物歸還論戰 給台灣故宮什麼啟示?

YouTube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瀏覽量破千萬,對岸的網路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有3億點閱率,此一火紅短片引起大陸和英國媒體大打筆戰。撇開民族情仇不說,「逃出大英」其實反映大英博物館身為歷史悠久的國際級博物館,卻無法用現代方式管理典藏文物,進而引爆「文物返還」議題。大英的困境令人聯想到去年爆發文物損毀事件的故宮,以及即將重新開館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會不會也讓文物想「逃回故鄉」?

陸劇「夢華錄」女主角趙盼兒「鬥茶」功夫精妙,原來「中國古代就在茶上拉花了」。 圖/WeTV提供 生活

古人也愛宅在家 玩自拍、茶拉花 史博館百件精品揭祕

誰說自拍、拉花是現代人的玩意?近日一齣爆款陸劇「夢華錄」,劇中女主角趙盼兒「鬥茶」的精妙功夫,讓「我國古代就在茶上拉花了」詞條衝上微博熱搜。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的「宅家有理—史博典藏宅家指南」線上展,透過圍繞「家」與「宅家」所發生的大小事,搭配100件史博館典藏精選作品,提供民眾宅在家的文藝指南,其中便包括「茶拉花」的相關展品。

文化部相關機構近來許多高官請辭或退休後一直未補齊,圖為新莊副都心中央合署辦公大樓外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文化部高官為何上演大逃亡?6機構高層懸缺至今未補

文化部相關機構近來許多高官請辭或退休後一直未補齊,包括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文資局局長、文化部次長、負責空總C-LAB的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及執行長、文策院院長等。

五月畫會創始人、畫家劉國松表示,早年抽象繪畫曾被打成「中共同路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當年畫抽象畫被稱「中共同路人」 多虧聖保羅雙年展扭轉

台灣抽象繪畫一般認為由1950、60年代五月畫會、東方畫會啟動,但近日出版的史料顯示,台灣抽象繪畫蓬勃的外在關鍵,在1957年史博館受邀參加聖保羅雙年展。史博館館長廖新田說,抽象繪畫在國內原遭打壓,幸好聖保羅展邀請抽象畫參展,由國際帶動國內藝術潮流,才正式開啟台灣美術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