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全

林修全

我不是在新聞的現場,就是正在前往新聞現場的路上;我不是在前往新聞現場的路上,就是正在報導新聞。這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執著。
國安簡報共商國是?還是朝野領袖共演政治劇?

國安簡報共商國是?還是朝野領袖共演政治劇?

賴清德總統邀請在野黨領袖參與國安簡報,國民黨要求先舉行幕僚會前會,並進行領袖間的實質對談;民眾黨則主張,除機密部分外應「公開直播」。雖然朝野尚未會面,藍綠白已提前展開公開交鋒,彼此間的不信任,使得這...

再抹紅黨外在野大聯盟 也壓不住民間反對聲音

再抹紅黨外在野大聯盟 也壓不住民間反對聲音

國民黨前立委鄭麗文等人發起的「黨外在野大聯盟」,明天(6月11日)即將正式成立,雖然目前初步曝光的名單當中,不乏藍營的政治人物,但不論組成的成員有哪些人,都代表對執政黨的不滿,民進黨政府要若要傾聽社...

從「禁摸錢」到「抵罰鍰」 民進黨決策離地成災

從「禁摸錢」到「抵罰鍰」 民進黨決策離地成災

民進黨政府政策不接地氣,選票流失所帶來的衝擊,恐怕不亞於行政院的專斷獨行。 中央政府的總預算被砍,行政院在未知會地方政府、綠委的情況下,就逕行統刪地方補助款25%,此舉不僅讓藍營縣市首長氣到急...

316條中正路要改名 是轉型正義還是擾民?

316條中正路要改名 是轉型正義還是擾民?

民進黨政府上任以來,將轉型正義奉為圭臬,卻屢屢流於為意識形態服務的形式主義。「中正路」改名的爭議便是最佳例證。這場從一開始就缺乏周延考量、未與地方充分溝通的政治操作,不僅未能達成其標榜的「正義」,反...

核電延役開綠燈?公投過關也無法逼政府啟動核三

核電延役開綠燈?公投過關也無法逼政府啟動核三

中選會正式通過重啟核三的公投案,預計於8月23日舉行投票。然而,即便公投順利通過,恐怕也缺乏實質影響力,畢竟,最終的主導權仍緊緊掌握在台電與民進黨政府手中。相較於核三是否重啟,這場公投背後的政治角力...

黃仁勳世壯運掀高潮 賴清德敢同台露面?

黃仁勳世壯運掀高潮 賴清德敢同台露面?

雙北世壯運開幕典禮17日晚上在台北大巨蛋登場,備受矚目的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擔任聖火代表,壓軸入場掀起活動高潮。但大家不妨想想,若是將這個角色換成賴清德總統,恐怕贏得的掌聲只會比黃仁勳少。

剴剴案1年了 政府還讓制度繼續冷漠?

剴剴案1年了 政府還讓制度繼續冷漠?

剴剴案爆發迄今已1年多,整起案件不僅暴露出制度性的漏洞,政府更在事後未積極修補破網,這已構成行政部門的怠惰與失職。

閣員頻惹議挨批「與社會脫節」 520內閣換血已成必然

閣員頻惹議挨批「與社會脫節」 520內閣換血已成必然

每逢520政權交接周年,社會總會掀起一波對內閣人事的檢討聲浪。內閣適度改組,不僅是政治責任的展現,更是注入新血、激勵士氣的必要手段。 畢竟,政府施政屢遭質疑,最重要的關鍵往往不在政策本身,而在...

頻嗆百姓 高官嘴砲變執政新常態

頻嗆百姓 高官嘴砲變執政新常態

為官、執政者的心態,從言行舉止就能看得出來。不論是衛生福利部次長林靜儀,或是經濟部長郭智輝,都未能苦民所苦,甚至以高姿態不屑民眾發言。這不僅暴露官員在公共溝通上的缺失,也凸顯執政團隊在危機處理與言行...

罷免賴清德注定失敗,朱立倫的政治算盤是什麼?

罷免賴清德注定失敗,朱立倫的政治算盤是什麼?

國民黨將發動罷免賴清德總統,不過,明明知道這項提案不可能跨出立法院大門,那麼黨主席朱立倫所求為何?對外部來說,是讓賴清德在總統生涯留下一個汙點,對內而言,這是在倒閣提議後的另一個宣洩口。

陳水扁講白了 賴清德要繼續裝聾?

陳水扁講白了 賴清德要繼續裝聾?

前總統陳水扁的諫言,賴清德總統恐怕是聽不進去了。除非,民進黨失去政權,賴清德才會有所覺悟。

打開台美談判之門 台灣正走入川普設下的戰場

打開台美談判之門 台灣正走入川普設下的戰場

台美對於經貿問題終於搭上線,雙方已舉行第一次視訊會議。不過,對於「我川好威」的美國總統川普來說,這恐怕只是戒慎恐懼的開始。

資訊封閉、反應遲緩:民進黨政府失民心的關稅教訓

資訊封閉、反應遲緩:民進黨政府失民心的關稅教訓

因應川普政府祭出的對等關稅,我方反應慢半拍在先,然後資訊不夠公開在後,難怪國人會對整個政府失去信心。

訴求「罷免XXX,等於罷免韓國瑜」 藍營恐傷到韓

訴求「罷免XXX,等於罷免韓國瑜」 藍營恐傷到韓

為反制民進黨的大罷免,國民黨打算祭出空戰,其中一項主軸是「罷免XXX,等於罷免韓國瑜」,但藍營會不會只毀了韓國瑜這張牌?

民進黨罷免戰開打 國民黨推公投能自保?

民進黨罷免戰開打 國民黨推公投能自保?

民進黨在全台發起大罷免,國民黨決定發起公投,阻止藍委被拉下,從民進黨百般阻擾的動作來看,這招或許有威脅力,但最後恐怕難以奏效。

瘋搶私中恐變瘋搶私小 孩子被迫參加學力「軍備競賽」

瘋搶私中恐變瘋搶私小 孩子被迫參加學力「軍備競賽」

這幾年,因為少子化的緣故,愈來愈多家長將精神和金錢集中在投資小孩子身上,再加上,一些發生在學校的社會案件屢見不鮮,不少家長擔心小孩子的成長環境,選擇就讀私立中學的家長有增無減,但這也間接將壓力轉移到...

罷免、公投成主戰場 台灣恐迎來空轉的一年

罷免、公投成主戰場 台灣恐迎來空轉的一年

接下來幾個月,從執政黨到在野黨,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民代,整個社會將只剩下罷免、公投這兩件事,台灣注定將是空轉的一年。

賴政府這三位閣員應該死當

賴政府這三位閣員應該死當

賴政府內閣首長頻頻引發爭議,衛福部長邱泰源、次長林靜儀處理急診壅塞惹來民怨,經濟部長郭智輝以「蒙古症」(唐氏症)形容英特爾的引喻失當,黨內直言這幾人應該「留校察看」,但看在百姓眼裡,恐怕早該「死當」...

台積電加碼投資後川普對台策略轉變 凡事美國利益優先

台積電加碼投資後川普對台策略轉變 凡事美國利益優先

2月底,美國總統川普不願承諾是否會阻止中國大陸對台灣動武,而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後,川普又說,如果台灣出事,「美國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力」。那到底哪個說法才代表川普?而背後的含意又是什麼?

川澤會震撼全球 民進黨政府要繼續走鋼索?

川澤會震撼全球 民進黨政府要繼續走鋼索?

美國總統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全球面前吵架,堪稱是外交史上最驚悚的一幕,除了各國高度警惕外,民進黨政府更應作為借鏡,避免成為川普的下一顆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