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脈動

在地職人/會拉琴也懂製琴 他的特殊發明造福演奏者 獲國際肯定不忘台灣

從小學習拉小提琴的王宇寧,是國內少數接受純手工客製提琴的製琴師。記者徐如宜/攝影
從小學習拉小提琴的王宇寧,是國內少數接受純手工客製提琴的製琴師。記者徐如宜/攝影

王宇寧是國內少數接受純手工客製提琴的製琴師,他曾赴義大利學習製琴,並研發「大提琴迷你號角」申請專利,完美結合止滑墊與隨身演奏平台。在每把客製提琴的內部,他會鐫上姓名與「Taiwan」字樣,彰顯作品的獨特不凡。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拒學風暴系列報導】
訂閱公益方案 助學捐款作公益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拒學風暴系列報導】
訂閱公益方案 助學捐款作公益

討論數: 0
義大利 專利 台灣 碩士 人物

系列文章

坪林在地百年的「新峯友茶」第五代傳人詹承得20多歲時返鄉接棒,重新打造主視覺,要用品牌讓自家茶產品走得更遠、更廣。記者李成蔭/攝影

在地職人/工程師返鄉接棒製茶 堅持每個環節Reset只為讓人喝好茶

台灣茶聞名世界,行內常有「北包種、南烏龍」的說法,其中新北市坪林是包種茶製茶重鎮。坪林在地百年的「新峯友茶」第五代傳人詹承得,因不忍家裡辛苦經營的手藝消失,20多歲決定返鄉接棒。傳承過程雖辛苦,卻讓詹承得成為近年製茶比賽的常勝軍,他翻新茶行主視覺、打造品牌,希望讓更多人能品嘗到百年茶香。

林淑莉以「地機」示範傳統泰雅編織工藝。記者胡蓬生/攝影

在地職人/閩南女孩掉落「愛情陷阱」 讓原民傳統染織變身文創品

30多年前,還是高職學生的林淑莉偶然到苗栗縣南庄鄉向天湖參觀「巴斯達隘祭典(舊稱矮靈祭)」,被原住民文化深深吸引。林淑莉從小在北部長大、母語是閩南語,因緣際會嫁到南庄鄉成了泰雅媳婦,愛上傳統泰雅染織,還以此拿下「台灣工藝之家」認證。

家住金沙鎮何厝的陳為仕在歌仔戲、鑼鼓隊領域有傑出表現,去年獲得第七屆金門文化獎。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在地職人/91歲金門戰地歌仔戲人生 楊麗花叫師兄、無奈看技藝式微

不只台灣有歌仔戲名伶,離島金門也有歌仔戲國寶。出生在金門戰亂動盪時代,曾擔任過何浦民防中隊長及九三砲戰分隊長的陳為仕,兒時生活貧困,但對歌仔戲充滿濃厚興趣,因緣際會學習歌仔戲與鑼鼓,自此開始他漫長的歌仔戲人生。 除了酷愛歌仔戲,陳為仕還創建民俗樓,將歷年戲班戲服與鑼鼓珍藏於此,一心闡揚民俗文化,致力技藝傳承,這份對藝術的堅持讓他獲得去年的「金門文化獎」殊榮。

墨條壓成形後,需趁還沒硬之前修剪邊角。記者劉懿萱/攝影

在地職人/國寶級「黑手」的傳承 全台唯一製墨廠文房四寶的浪漫

現代社會人手一機,「文房四寶」停留在飛鴿傳書的年代,全台仍碩果僅存唯一的「大有製墨廠」,開業超過半世紀;廉價墨一度打趴台灣市場,如果台灣少了國寶級老闆的這雙「黑手」的堅持,文房四寶恐將從此缺角,職人精神甚至吸引前總統馬英九也曾慕名而來Long Stay。 國寶級製墨大師陳嘉德1969年在新北市三重創立「大有製墨」,歷經54年,現已由第二代陳俊天接手,工廠在3年前從三重搬到蘆洲,但牆面上的墨灰、空氣中松煙墨的氣息,與師傅雙手擦不掉的墨染,仍是製墨廠的標配。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