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線上

拿到年終別急大撒幣 3步驟教你把獎金變胖

拿了年終獎金,可以好好想想如何放大。但是要記得先理債再理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拿了年終獎金,可以好好想想如何放大。但是要記得先理債再理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迎來農曆新年,上班族最期盼的年終獎金多已進帳。不過,許多人拿到年終獎金時,很容易落入心理帳戶的消費陷阱,容易將年終獎金當成是一筆「意外之財」,別說提撥一份下來儲蓄、理財,甚至可能全部花光也無所謂。銀行建議,由於年終獎金是一筆額外收入,要善加利用獲得的每一分錢,無論消費或投資,都經過審慎規畫,將年終獎金的效益最大化,甚至為自己未來累積財富。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認同請分享!
9/30前訂閱年方案 抽iPhone 14 Pro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認同請分享!
9/30前訂閱年方案 抽iPhone 14 Pro

系列文章

勞退新制收益分配除了收益率為主要分配基本原則外,還會以每位勞工帳戶累積占整體基金金額總數比率計算。記者胡經周/攝影

勞退新制分紅有望創新高 誰有份?誰分得多?一次看懂

勞退新制基金今年前7月大賺4千多億元,以此收益,明年新制勞工分紅每位平均達3萬元以上,可望創下史上最高紀錄,完全受惠於台灣有全球獨有的勞退新制基金投資分紅機制。但是新制基金投資分紅誰有份?若曾經開戶,但是兩、三年都未再工作而成為靜止戶,也可以分紅嗎?目前持續提繳中的帳戶會分得比較多嗎?

醫療科技進步速度太快,保險業者無法推測未來醫療技術精進程度及費用結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癌症險保障變少卻變貴 「保障續保」成業者緊箍咒

癌症醫療日新月異,雖然醫藥界已研發出口服藥,免去開刀住院治療,這看似是病人的福音,卻因與保險住院實支實付理賠原則背離,為求理賠給付,部分癌症病人想方設法住院,因而引起爭議,另一個隱憂,則是保險公司未來在開發癌症險等醫療商品上,將面臨嚴峻挑戰。

只要有新制年資的勞工,若在65歲之前被資遣,雇主除了原本按月提撥的退休金外,還是要給付資遣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工未滿65歲照過來 資遣費、退休金 可以一起領

義林(化名)今年62歲,5月任職的工廠調整組織而遭資遣,義林目前每月薪資6萬元,由於他在公司年資高達32年,新、舊制年資都有,也達到舊制退休金請領條件,因此他以為可以領到新舊制兩筆退休金就很滿足了,沒想到公司還給付他36萬元資遣費,讓他很意外。義林納悶,難道是公司額外給的補償嗎?

多數金融業者認為,只要物價及核心物價繼續上揚,就業市場衰退有限,聯準會升息的可能性就大增,此時美日利差就會放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美利差恐擴大 專家解析笑擁日圓好時機

日圓匯價近來持續震盪,8月31日兌美元匯價一路衝高至147.375價位,雖然9月1日升回145至146之間匯價游走,但法人從多項重要指標研判,在美日利差擴大下,日圓匯率今年底前再破150的機率大增。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