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台灣民間請神明回家視事要看神明意願,神明既然駕臨,會不會因為環境舒適而不願離開,發生「請神容易,送神難」尷尬情況?專家告訴你實際情況與原因。
在屏東縣高樹鄉開設「大路關土忠肉包」的30歲鍾志忠,人稱「土忠」,國中時期曾是讓阿公阿嬤頭疼的叛逆孫子。而好不容易念高職汽車科,他決心不再讓家人煩惱,於是高二暑假開始在永和豆漿早餐店打工,學會了製作包子、饅頭、韭菜盒子等各類麵食,沒想到竟從中找到樂趣,「黑手變白手」。...
有幸相識,難以忘記,齊邦媛老師走了,張讓記錄下她大大方方、漂漂亮亮的言談舉止。許悔之則為愛狗抄寫〈心經〉,藉以忘記憂慮、恐懼、憤怒與不安。愛妻韓良露過世,三十年來從未落單的朱全斌,多年後才終於再度啟程,重拾旅行的快樂。豆豆不見了,朱和之找啊找,沒找到貓,卻拼湊了關於牠的記憶。王筱茵說阿公可能有感自己大限將至,離開前兩天剪髮刮鬍,整理得體體面面;高壽辭世,離苦得樂,阿公一定以他最帥氣的樣子,跟天上的阿嬤重逢了。 【精彩語錄】 現場氣氛有點凝結,但師公始終鎮定,他重複誦經、餵藥、來回沾濕反覆把紙偶刷個遍,最後乾脆把符泡進藥碗,直接濕敷貼在紙偶阿公的左右腳、前胸、後背……
你知道「安寧緩和醫療」和「全人善終」嗎?你上網登錄了「器官捐贈聲紋卡」嗎?你知道現在可以線上註記「器官捐贈意及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嗎?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活著」恐怕會成為象徵而已,即將接任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簡稱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分享一個105歲子孫滿堂阿嬤的故事。
人在路上,有時候是駕駛有時候是乘客,我們與人相遇又與人離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與哲學──自女兒出生,郝譽翔就常帶她搭郵輪,她把郵輪視為女兒的國際學校,學習語言,拿捏應對進退;總是在旅行的謝旺霖,這一回搭上印度的火車,勾勒出一個個擦肩而過的人生剪影;飛機駕駛伊森說,飛行員與管制官溝通有嚴謹的航空用語,但這一套,一進入中國領空,全亂了套!是什麼原因,讓江長芳鬼打牆似地,三四天裡出海關三四次,航班卻一直無法起飛?為了騎車,李達達差點鬧了家庭革命,原來是為了一個家族的秘密。 【精彩語錄】無論騎得多遠,逃得多快,我都會想起自己是兒子是孫子,然後非常想回家……
東京地方法院本月5日裁定,指定暴力團第六代山口組組長篠田建市,要為旗下組員涉詐騙負責,民事賠償2660萬日圓給3名80多歲的被害人。日本前刑警指出,近年法院陸續要求黑道老大連帶負起高額賠償的責任,逼他們不能再放任小弟行騙。
這十二年來我都在說謊,說一個能說多久就說多久的謊——我相信很多人都正在做同樣的事,且這種謊話的難度逐年遞增,每過一年被拆穿的風險就增加8%。因為這個謊言,是關於童話故事裡給予孩子希望、帶來禮物的角色,如耶誕老公公、牙仙子等。 【精彩語錄」我也曾經是「受害者」。等到自己成為母親便開始得意地說謊,而且大言不慚……我對孩子說過的謊不計其數,有些為了激勵,有些只為有趣,隨著他們成長,昨日的謊言成為今日甜蜜的笑柄。
好心,不一定有好報。新莊一名阿嬤不忍隔壁鄰居才6個月大的男嬰,因父失蹤、母生病幾乎活不下去,好心扛起養育責任;16年過去,當初的男嬰長成高中生卻誤入歧途,不斷向阿嬤要錢,不給就口出惡言,阿嬤心寒把他趕了出去,他卻在20歲生日當天22刀砍死阿嬤,並搜刮11萬多元後拿去色情按摩店消費。他被抓時甚至還嗆「我就是不爽,都給她機會了,就是不給我錢」,讓警察聽完拳頭都硬了。而如今他的判決也已出爐...
九九重陽,晚秋絮語,廖玉蕙感慨,年過六十,問題叢生,感覺一整個世界都讓人眼花撩亂。簡媜寫給步入老年的自己,期許自己無怨、不貪、保有慈悲,希望文字是最後遺忘的東西。李進文感嘆,人能夠選擇以什麼方式慢慢變老?就跟選擇結束和開始一樣艱難。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鄭麗卿越發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個性獨立、經濟自主的劉秀枝,則申述老閨密之必要! 【精彩語錄】三位老嫗微微俯身對坐,多皺紋的表情謙遜而舒緩,冬陽曬暖她們如靜物畫一般衰老的身體。過去她們是生活的負荷者,而今安詳脈脈相對而坐……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我的四周,我彷彿明白了一些什麼,但又感到真確的心驚痛惜。
九九重陽,晚秋絮語,廖玉蕙感慨,年過六十,問題叢生,感覺一整個世界都讓人眼花撩亂。簡媜寫給步入老年的自己,期許自己無怨、不貪、保有慈悲,希望文字是最後遺忘的東西。李進文感嘆,人能夠選擇以什麼方式慢慢變老?就跟選擇結束和開始一樣艱難。看著老人老屋老陽光,老,以迅疾或緩慢的姿態降臨,鄭麗卿越發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個性獨立、經濟自主的劉秀枝,則申述老閨密之必要! 【精彩語錄】我常想到樺樹,樺樹乃寒冷地帶的落葉喬木,但樹皮卻可用來捲蠟成燭,原來年輕的火,是用年老的寒冷來燃燒的啊。……我悲觀的不是注定要年老,而是那種緩慢、剝落的感覺,它們在我的體內形成已久,步步為營,偷襲、割據、分贓。直到我的身體全部淪陷……
台北市中山捷運站旁有名身材嬌小、腰背有些彎曲佝僂的婆婆擺地攤賣花,在這新光南西商圈人來人往的鬧區格外醒目,這名現年90歲的廖玉蘭老婆婆,為了扛起家計在街頭賣花的故事,近來在網上持續發酵,買花的民眾絡繹不絕。
高齡社會衍生的新問題使得警政署調整了「失蹤人口」的統計類別,新增「失智症走失」一欄,過去許多民間傳說中被「魔神仔」抓走的老人家,原因終於被正名。納入正式統計以來,可以看見失智症走失的人數逐年攀升,成為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社會現況。 但為何失智者特別容易走失?走失時,他的身心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曾任高雄長庚失智共照中心執行總監、目前是高雄長庚醫院兼任主治醫師陳乃菁,多年投入社區失智症照護,她認為,從理解開始,是終結失智失蹤憾事的第一步。以下是她的第一人稱分享:...
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成為祖父母,台灣將迎來有史以來人最多,但是樣貌跟上一代不同的新爺奶,他們受更多教育、更有國際觀,認為帶孩子不僅是吃飽穿暖。 作家溫小平正是典型的新世代爺奶。過去育兒講求效率與效果的她,兒女學前託人照顧,學齡時念私立學校。但當了奶奶後,她能陪腦麻卻堅持自己走路的孫女,花1小時慢慢走10分鐘就可以到達的路程;陪孫子在路上探訪垂垂老矣的大樹、動物醫院前的小狗。對她來說,做這些事的結果是什麼不重要,愛的陪伴、過程就是答案。 至於祖父母該如何更好的與孫子的父母一起育兒?專家表示,父母不要太執著長輩要照著自己的方式帶養孩子,但也要有技巧的建立界限。...
都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可是,成功見首不見尾,失敗倒是誰都遇過。廖玉蕙為了作一個孫女長大後是國手的夢,矢志學會游泳,但她要先通過換氣的考驗。駱以軍感嘆,那麼多離奇古怪的事情像爆米花一樣撒他身上,難得他還能平安活到半百。又有多少人像何致和一樣,不管在球場或在電視前觀賞球賽,只要是他支持的隊伍就一定會輸?曾任電視主播的朱國珍,為了一次醫美,幾乎毀掉她的開麥拉費司。年近中年的郭姍,則因為長跑三年卻依然是個油膩的胖子而苦惱。 【精彩語錄】平路寬慰我:「游泳換氣的事,也曾困擾我許久。說起來神奇,就在不留神的某一秒中,我忽然就心領神會了。妳別著急,屬於妳的那一秒,可能就會在近期的某一天、某一時刻出現,妳等著。」她一說完,我忽然看見那輪渾圓的月亮竟沒入雲中……
在家燒菜、在家宴客,請一尊分靈媽祖回家供奉。這是作家馮國瑄建立屬於自己「家」的儀式感。他的最新散文集《黑霧微光》,寫人性的幽微跟尊嚴;寫他跟親人和解、跟這個世界和解,以及,跟他自己和解。
丈夫早逝,兩個兒子接連發生意外走了,連最愛的孫子也不在人世,81歲蔡鄭寶玉一個人住在連機車都到不了的地方,好天氣時,她還能拄著枴杖爬階梯外出,溼冷多雨的冬季,她怕跌倒不敢出門,沒想到卻在自家灶腳(台語的廚房)滑倒,手中要熱來吃的菜飛撒一地,呆坐許久後,才慢慢攀著牆站起來,她驚魂未定的說,死了也沒人知道。 像蔡鄭寶玉一樣獨居的,在基隆每5位高齡者就有1人,曾經是世界第七大貨櫃港的港都的基隆,為何會淪為台灣都會型縣市裡高齡獨居比例最高的地方?
失智孤老者迷路、忘記自己姓名住址是常事,過去警方有「M-Police」人臉辨識系統,可協助迷途者找到自己的家,但「M-Police」因遭少數員警濫用後,已從2021年11月30日停用至今,各警局、派出所迄無取代的辨識工具可用。
張輝誠的媽媽和他的兒子是一對寶,大啖一盒三千元的貓眼葡萄後,對坊間的平價葡萄只有一個評價:「好難吃喔!」這對祖孫是張輝誠的心肝寶貝,他祈禱,祖孫倆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開過眼界、嘗過人間美味,最後也可以像劉姥姥一樣安穩度日、開朗樂觀、熱心助人。
疫情讓許多人慢下腳步,重新思考人生意義。我們看見這個現象,也邀請讀者在「開放編輯室」,一起探討人生起落後不同的可能。最後共有超過300名讀者參與討論,大家票選最想知道的是「為何有青年願意放棄人生勝利組之路,轉做利他事業?」本報即日起推出【換軌青春】系列人物報導,回應讀者的企盼,也記錄這群帶著青春踏上利他之路的故事。 秋冬暖陽照耀在雙崎教會廣場,台中市和平區雙崎、三叉坑文化健康站正在辦成果發表會,柏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有默契地跟長輩們互動,「賴阿嬤85歲生10個小孩,都自己接生喔!」「96歲林阿嬤在山上50年,有10棟房子!」每名長輩的故事,她都如數家珍。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套在地方創生團體上,很是貼切,小型創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規模小,很難打進主流市場,要成功不容易,要能活下去更不容易,而且當政府補助2、3年一結束,社區無以為繼理想火花也跟著消失不見。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組長張瓊文指出,小型創業很難撐過3年,有兩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