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疫情讓航運業鹹魚大翻身,長榮海運陸勤員工領完40個月年終獎金,可望再領10個月年中獎金,太讓人羨慕了。真正高薪是船員,大學畢業新鮮人月薪有15萬,船長30萬,航運業大賺人才也大缺,航商到處獵才搶人,現在轉行,還來得及嗎?學者指出,這領域太特殊,特殊到別人進不來,連台大電機系學生也進不來,非本科系想當航海王有唯二管道,挑戰高薪不嫌晚。
上周由於美國零售銷售數據不佳,初領失業金人數也微幅上升,引發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美股一度大幅下挫。前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甚至質疑聯準會升息速度緩慢,可能會無法控制通膨。本周Fed要公布5月FOMC(公開市場操作會議)的會議紀要,可一窺Fed未來的升息走向...
身負潛艦國造重責大任的台船公司,自從兩年前工會不滿公司連年虧損,高雄廠與基隆廠同日發動抗議,要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為4年虧損120多億下台負責後,勞資爭議就沒停過,台船董事會6月改選,資方插手工會,想拿下勞工董事傳聞不斷,國營會2月17日發文撤換基隆廠現任勞工董事,台船公告法人董事變動消息,基隆廠整個炸鍋。 被指派接任勞工董事的工會新理事長林余瑲,痛罵資方偽造文書,隔天他舉行理監事會通過推派藍許清,繼續擔任勞工董事回擊。董事鬧雙胞前所未見,為何工會敢視公司及經濟部的公告如無物?林余瑲接受本報專訪說,撤換董事的陰謀論滿天飛,很可能是清算百年造船廠的首部曲,怎能同意,台船勞資爭議越演越烈,造船龍頭到底怎麼了?
長榮集團大房三兄弟分裂成兩派,主戰場控股公司長榮國際,即將在明年3月改選,兩派都摩拳擦掌準備一搏。但航運股因疫情大漲,集團市值從4000億暴增到突破兆元,已與3年前不可比擬,加上弟弟派今年已取得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股權結構也隨之消長,使得戰況更為激烈與複雜。
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5年多前過世,遺囑將240億元的遺產全留給二房獨子張國煒,外界估張國煒至少可繼承140億元。但其實在去年底,6位繼承人對於課徵10%、約24億元的遺產稅該如何繳納,有過一番辯論,最後決定動用遺產中的長榮海運股票支付,還向國稅局申請分期付款3年。沒料到,今年貨櫃航運股漲翻天,航海王發威下,長榮海的股價約漲了10倍,稅款近期可望結清,張國煒有可能提早取得遺產。
台股今年在內資力挺下,「航海王」、「鋼鐵人」等傳產族群帶領指數上攻,其中航運股更因運價大漲,投資人以「水手」自居,搭上當沖熱潮,成為人氣指標,未料股價創新高拉回至今已腰斬,即使近期利多連連,例如全球塞港問題未解、運價指數持續創高、營收獲利亮眼,但股價依舊「卡卡」,甚至利多愈大,賣壓愈大,投資人直呼看不懂行情,也被逼得想要棄船逃命。
疫情衝擊始終未除,全球大塞港成為新常態,海運缺艙位、缺船隻、缺貨櫃、缺工人的「四缺」情形日益嚴重,導致供應鏈大亂,斷鏈風險也逐步擴大,已從晶片、半導體、電子零件,一路延伸到食衣住行上,例如大家熟悉的麥當勞「薯餅」,就曾一度卡在海上、從菜單上消失。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從現在開始,受牽連的商品將更廣,從家裡附近餐廳的食材、到精品服飾、進口車,甚至蓋房子所需的高級建材或相關家具廚具,都恐缺貨或漲價。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一席鴿派演說,扭轉市場偏空氣氛,三大法人上周大舉回補台股逾千億元,其中外資貢獻買超九百億元,帶動加權指數重回季線之上,技術面翻多,若外資持續回補,本周有機會向上挑戰八月初高點,也將牽動投信季底作帳題材,蘋概股則因新機上市題材加溫,後續表現值得留意。
台股指數持續走高並突破1萬8000點的新高,專家表示,第3季台股的波動會非常劇烈,儘管「鋼鐵人」、「航海王」等傳產類股仍有表現空間,但建議投資人應居高思危,紡織、製鞋等解封概念股值得關注;此外,第3季開始進入電子股傳統旺季,下半年有機會再成為市場主流,其中又以半導體、電動車和伺服器等產業前景相對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