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國內臨床醫學領域排名第四名的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說,排名的背後都是一個團隊,他理解年輕助理教授兼顧臨床,又要面對發表論文、限期升等壓力,如何避免「夭折」?他以過來人傳授經驗法則,此外,傳承很重要,創新也很重要。
國立大學偏愛海歸博士,台灣訓練出來的博士出路雪上加霜。聯合報數位版調查,目前台成清交等頂尖大學專任教授的最高學歷,國外博士約六、七成,本土博士約三、四成。台大教授分析,本土博士申請不到教職有三大「痛點」。中央研究院院士葉均蔚坦言,要改變教評委員對洋博士的偏好不太可能,他傳授土博「快速升級」三大法門。
喜歡讀者、會讀書、一輩子讀書,美國人博爾格(Benjamin B. Bolger)雖有嚴重閱讀障礙,卻獲得了13個碩士、1個博士學位。哈佛、史丹福、牛津、劍橋等名校學位他都拿下,高等教育對他來說輕而易舉。但這就是終身學習嗎?他是否踏出社會,找到安身立命的憑藉?真實世界的真實人生,秀異的源頭究竟是什麼?
半導體、生成式AI…… 在台灣是「錢」途無量的代名詞,有如金飯碗的保證讓學生對相關科系趨之若鶩。以大學畢業10年後年薪10萬美元(約新台幣323萬元)為評比標準,在美國的就業市場,哪個大學科系的學歷含金量最高?答案出人意料…… 要先跟Z世代的大學畢業生說聲抱歉了,名校的傲人學歷不再是就業金飯碗的保證。最新數據顯示,就算出身自常春藤盟校,畢業10年後也未必能達到年薪10萬美元的門檻。
又逢畢業季來臨,各院系的CP值難免被品頭論足。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即使從理想科系畢業、薪水高人一等,全美仍有近三成的大學畢業生,收入抵不過念四年大學的開銷;甚至連含金量名列前茅的MBA,也有疑慮?
頂大輔導系統晤談人次逐年提升,成功大學臨床心理師分享,曾遇醫學科系學生一直覺得自己「很爛」,即使大家都認為他已經很優秀,探究原因是從小背負父母過度期待。這樣的個案,心理師就需要花很長時間陪伴,才能慢慢調整個案對自己的看法,讓個案自我肯定。 「求助比例高不一定代表現在學生更脆弱」,專家分析,學生對自我情緒敏感度提升,凸顯對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識提升,正視自身困境並且嘗試求助是好事;台大心輔中心統計,學生主訴以「自我瞭解」的頻次最高,其次為「情緒困擾」、「人際關係」、「壓力調適」、「家庭關係」。若進一步分析,碩博士班學生主訴項目中,「師生關係」比率高出大學部許多。
「吳寶春條款」上路已滿10年,論文抄襲等爭議陸續爆發。教育部為此祭出三大措施「補破網」,取消寬鬆認定。學界認為多少能遏止流於浮濫,但教育團體則仍有隱憂。 南投縣議長何勝豐前年爆發論文抄襲爭議,他持有小學學位,卻4年內取得亞洲大學碩士,當年便是循吳寶春條款入學。監察院於事後指出,吳寶春條款提供專業卓越成就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學校未能嚴謹把關,已產生入學寬鬆、涉及違反學術倫理等爭議,因此糾正教育部。
與歐洲許多國家一樣,丹麥正面臨人才短缺的情況,為因應勞動力市場需求,今年6月丹麥政府宣布推動名為「為未來做準備」(Prepared for the Future I)的高教改革計畫,包括削減大學部招生人數、增加特殊專業領域的英語授課碩士學位數量等,而其中最具爭議的莫過於多達3分之1碩士學位將被縮短或重組,掀起質疑聲浪,擔心此舉恐導致教育水準下降,進而影響勞動品質。
好的指導教授能帶博士生上天堂,但學生對指導教授的抱怨近年也屢被討論,有研究生甚至認為被當成了廉價不當勞工?直說指導教授不算主管,學生不該被視為被雇用的員工。對教授而言,收博士生也是一個很大壓力的來源,因為要為他們的職涯負責?也因此有些教授不太想收博士生,不然就是要事先把責任說清楚,避免學生私下抱怨。...
進醫學院,是許多高中生或家長心中的第一志願。毒理學權威、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直言,如果要賺大錢、當富翁,就不要選擇當醫師,他從小願望是當老師,雖然考上理想高中沒法就讀師專,但當上教授也算是圓了夢想。 他提到,台灣學歷通膨,很多碩博士生不知為何而念,研究動力和找研究方向的能力與十多年前大相逕庭,博士生少,新進助理教授找不到博士生或博士後,只能「自救」,把自己當博士生和博士後在「操」。博士生一畢業,指導教授更是「如喪考妣」。
根據調查,如果將「兼任」和「博士後」兩者的人數加起來,定義為在高教圈中的流浪狀態,第一名是藝術學門。藝術領域資深教授揭露,音樂系兼任教師特別多,其中「水很深」、很多「不能說的秘密」。至於人文博士謀職不易,變成在校博士生跟畢業後博士「搶」或「卡」課,聘任過程也衍生不少弊端。目前人文學門博士後名額仍有限,受影響最深的人文學門兼任老師們,有課可教者已比排不到課者幸運。 台灣大學教師薪水太低,學費又不能漲。音樂系學生出國讀書要花很多錢,回台當助理教授薪水卻太低,有人去歐美國家讀博士花了將近千萬元,回台到國立大學當助理教授,月薪只有6萬多元,加上大學端不能漲學費,聘一個專任教師一年約花100萬元,聘一個兼任老師只需付鐘點費,可能20、30萬元...
去年雖有2496名公務員離職,但公務員收入穩定、福利完整,不怕裁員還有退休金,仍是不少人心中的夢幻職業,拚公職百百款,有人20多歲考到40多歲,愈挫愈勇;負責監製「俗女養成記 I」的資深媒體人,去年報考高考三級新聞傳播職系,初試啼聲即拿下榜首,菜鳥公務員最常被問到,要不要拍「公務員養成記」?還有人工作環境不如預期,就再去報考,連考三回高考每次都告捷,成為公務體系的「奇葩」。資深公務員提醒還未上岸的考生,時間是很大的投資,要設定停損點。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的數據,今年6月,大陸16至24歲勞動力的調查失業率達到21.3%的新高。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已成為大陸官方當前一大挑戰,增加研究所招生名額是方法之一,另一個方法則是盡可能把學生留在學校裡,延長碩博士的修業年限就成為愈來愈多大學的新選擇。
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2011年過世時,他的長子里德.賈伯斯(Reed Jobs)僅20歲。其後多年,小賈伯斯幾乎在媒體上銷聲匿跡。近日,現年31歲的他首度接受媒體訪問。在父親的盛名和財富庇蔭下,他在什麼產業發展,又做出了什麼成績?
國內高教界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現象,人文領域國外名校培養的高素質博士仍很搶手,被認為出路好的「金字招牌」電機、電子科系卻開始聘不到人,因為出國讀博士的人太少,國內讀博士的效益又太低。近年半導體、IC設計景氣好,假設博士5年後畢業年薪250萬元,碩士工作5年薪水可能也差不多,對學生而言這5年就是少賺1000萬元;不過頂大教授提醒,忽視博士學歷的長期價值可能帶來未知風險,有博士學歷的人才在業界的高階人才流動機會比碩士生更有機會,具備兩個條件,未來有很大發揮空間。
大學教師基於各種原因中止與研究生的指導關係,常導致研究生成為「孤兒碩士」、「孤兒博士」,有些博士生研究做了一半,很難重新來。一名曾至加拿大任教的台大前教授說,學生轉換指導教授「不容易有好結果」,他離開台大時,指導的博士生最後休學;一名台大行政主管也表示,絕大多數老師都會有負責任的安排,系所主管也會出面協助轉介,就怕學生本人不願接受安排。也有頂大系所靠著不成文慣例,就算有教授離職,其指導的學生也很少出狀況。
國內各大學常有研究生面臨論文指導教授以不同理由中止指導關係,被迫成了「孤兒碩士」、「孤兒博士」。有些人因研究領域太專精、或研究成果歸屬問題喬不定,很難找到其他教授接手指導,學業無以為繼,甚至延畢。就有台大博士生因指導教授跳槽離職,研究中斷,身心受創而休學。不過,也有台大教授因不滿遭指導學生在網路上批評,主動要求中止指導,兩造進入校內協調程序。
大學教師所得朝兩極化發展,有人血汗低薪,也有人年收入達400多萬元,但卻是用「過勞」換來。有台大社會系教授在課堂上要同學猜一猜台灣助理教授起薪,六成以上的學生竟都低估,僅猜五、六萬元。有大學教授認為,這代表學生也普遍認為教授是低薪勞動,所以想要攻讀博士的人愈來愈少了。幾年頂大電資領域博士生數量雪崩式下降,有教授指出,政府再不重視,「將來可能沒有人來教我們的下一代了」。
台大某個理工領域系所,去年初至今已有三名教師「跳槽」,其中一人是拿到國科會愛因斯坦計畫的優秀學者,仍為了三倍薪資「跳」到台積電。他對台灣學術界未來感到悲觀,博士生的質跟量都不太夠,很難做比較有挑戰性的東西;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劉建男感嘆,他帶的碩士生一畢業起薪加獎金就比他的薪水高,博士生一畢業月薪就超過他。有大學教授甚至說,教育部「全國不分區域不分科系教授均一價」,比大陸還「中央集權」。
讀越高,進入職場的門檻越難,造就流浪博士,也是對高教資源的傷害,也難怪很多頂大的博士班報名人數甚至是零,因為成本的投入跟以後取得的薪資並不相當。未來8年至少40所大學退場,「淹水線」的私校老師想盡辦法到公校任教,但高階人才的需求是全球性的移動,國外學者及在國外讀書的台灣人爭奪國內大學教職。台灣的大學如何能在全球高教的賽局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政府大破大立,不要等到台灣高教真的從世界高教退場才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