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近日均宣布前進南台灣,研擬於北高雄設立分校。但據聯合報數位版記者了解,為了不與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等南部大學招生競合,兩校研議未來招生方向「不收學士生」,南部校區有望開拓碩士在職專班、甚至學士後專班等招生「藍海」。而學界也評估,近年學士班一般生生源愈來愈少,大學轉辦終身回流教育符合時代所需,但卻面臨另一難題,直言「我們等不起了」。...
在學術界,40歲是一個「坎」,40歲以後申請助理教授職缺,通常會被認為「沒有潛力」,也難怪有學者直言,年紀過大在大學求教職恐成「烈士」,時間成了博士生最大敵人。讀博班要戰勝時間,最好是不用額外花時間打工,博班四年級後的補助就極為重要。博班修業年限長,但很多獎學金只發3至4年,很多人在畢業前、撰寫論文時仍陷財務缺口。根據統計,台大和清華四年級以上的博士生,占全校博士生的四成五。以人文社會領域為主的政治大學,博四以上者,更高達全體博士生的五成六。...
在醫學院,有一群特別的師資用非常獨特的方式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給學生的,是貨真價實的「身教」,被稱為大體老師。清華大學去年成立學士後醫學系,當時校長賀陳弘看到大體老師荒困境,帶頭用行動支持,成為「編號0001」捐贈者,身體力行。賀陳弘說,簽了同意書就不能隨便糟蹋身體,既然要做教學用,就要盡可能維持完整正常。 賀陳弘指出,大體捐贈風氣難上升,是因為許多人不忍將親人遺體假手不認識的第三方處理,但其實醫學院解剖課對待大體老師是相當崇敬的…
台灣半導體人才需求成為2020年以後台灣獨大的人才黑洞,台大、清華等頂大生常在畢業前一、兩年就被台積電等企業「預聘」。不僅國內,國外對半導體人才的需求也相當飢渴,最近有多國請託清華幫忙訓練人才;對於「預聘」搶人,學者提出兩大隱憂,業界人士則分析,台灣人才的生產力過低,成為「設備的奴隸」,造成表面上人不夠的問題。 科技部前部長、台大電機系名譽教授陳良基表示,台灣半導體界非常關鍵的優勢,就是前瞻頂尖半導體人才培訓的生態非常完整。然而這些年來,半導體領域的前瞻學術研究並沒有太多政治人物重視。不少教授只好棄守,往容易拿到大錢的計畫方向走。人才是一切的根本,台灣有點在吃老本,根基沒有足夠養分,還是要小心一點。
台積電只用台清交成學生?國家實驗研究院調查國內產業界博士學歷,顯示國內「製造業」倚重「公立一般大學」畢業博士人才居多;台積研發6騎士楊光磊說,他過去自己部門表現最好的員工很多都不是「純頂大研究所+大學部」的畢業生。根據他的觀察,台積電碩博士的知識層次足夠,學校教的知識「綽綽有餘」,是面對產業的心態和思維模式有問題。台灣博士生數量變多後,導致環境變差,企業也從過去的人盡其才,變成人海戰術,現在的博士生再也沒有「高端價值」了。
教育部調整113學年「精進資通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國立大學側重培育高階人才,碩博士班資通訊相關科系外加名額,從現行20%提升為25%。據聯合報數位版了解,113學年頂大碩士班相較去年增加百個名額,其中台大碩班招生名額更突破4000個。學界憂心對私立大學碩班招生恐會造成新的災難。 但有教授指出,科技業期望有戰力的人力,學校則希望有耐得住研究孤寂的年輕人,政府、學校、業界三者期待都不一致,厲害的工程師可以一擋十,絕非靠人多。
不少博士生、博士後轉為「助理教授」時,會「卡關」很久。新進助理教授初來乍到,對很多事不熟悉,資深老師大多很忙,無暇主動關懷新進老師教學與研究近況;有大學校長建議採用歐洲模式,將新進助理教授加入資深教授團隊,帶領加入研究群組,將會是終南捷徑。不過台大多年前曾做過類似計畫,後來有人抗議變成「結幫結黨」平台而終止;也有資深教授認為,在博後的階段應該要培養獨立研究的能力,大學教授是一條很辛苦的路,除非真有興趣,否則大多以失敗收場。
國內現有15所大學有附設或附屬高中職,北部有師大附中、政大附中,南部有成大附工、高師附中等,近來陽明交大想找竹女併,台北市立大學也找到對象併附中,一股附中合併潮正風湧雲起。大學併高中多半是因應少子化提前卡位,預約優質學生,但陽明交大與竹女向來就不存在招不到學生的窘況,教育界人士回溯時間軸,推論兩校聯手背後關鍵原因是這個。
新竹科學園區是國內科技業重鎮,竹科實驗中學近年也成了新崛起的頂尖學校,衝擊當地傳統明星高中的菁英生源。聯合報數位版掌握,清華大學和陽明交通大學分別有意找新竹高中、新竹女中合作「附中」,與竹科實中一別苗頭。其實不只竹科,國內三大科學園區均設有實驗中學,少子化下各地爭搶資優生將更加白熱化,地方型高中如何突圍?家長又該如何為孩子找到合適的學校,請看我們的數位版系列報導。
近期有人在網路論壇匿名爆料「被清華大學副校長年齡歧視的求職經驗」,清大校方嚴正駁斥為不實指控,考慮提告。然而,許多教授坦言「年齡歧視」是「潛規則」,台大等大學教師說,大學教授年齡分布老化,系所不想變成形象不好的「老人系」。一名從某科大欲跳槽到國立大學的教授,投履歷總是石沉大海,後來才知道校方不想聘「一尊神」進來。但也有例外,老教授在這種情況下,年紀根本不會是不利條件。
ChatGPT引爆人類對AI的恐慌,AI趨勢專家李開復預言半數工作將被AI取代。台灣藝文界對AI態度則相當正面,不僅myfone行動創作獎宣布開放民眾跟AI合作投稿、出版社推出人類作家和AI合作的小說,清大更早在2019年便成立全球唯一演出AI作曲家作品的清華AI樂團,去年公開演奏「貝多芬死後才完成的第10號交響曲 」。對人類來說,AI是天敵還是夥伴? 藝術家應該擁抱AI還是起身反抗?
高教經費吃緊,國內不少頂尖大學每年開支要數十億元,很多頂大都積極著力研發,盼多少挹注學校經費。根據最新統計,陽明交通大學110學年在各種智慧財產權商品化盈餘居冠,還比下國內龍頭大學台大,收益達7800萬元。究竟,頂大如何以硬實力吸引企業回饋,在教育經費短缺、學雜費凍漲下開拓其他財源謀生路?
美中科技戰持續升溫,隨著地緣政治白熱化,台灣已被推上最前線,半導體產業與大專院校感受最強烈,身處第一現場,台灣幾所大學早已赴國外布局,背後也有戰略考量。一名頂大全球事務長透露,半導體產業熱,越來越多國際一流大學要與台灣交流合作,「但我們不是什麼地方的大學都簽,要以台灣科技業設廠的地區為優先」,目的是持續增強台灣在國際的地位與學術影響力。...
少子化讓全台各校均受影響,許多縣市早已開始鼓勵「在地就學」,希望可以留住學生,新北市更是整合共享跨教育階段學校資源,建立高、國中六年一貫學習園區,甚至與中央、政大、清大、陽明交大組成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合作開設新北專班,以培育在地科學菁英。
清華大學在校內化工系、材料系的兩間閱覽室,打造無藍害燭光閱覽空間,實驗一年後,發現在同樣的亮度下,可閱讀的時間增加12倍,也證明了無藍害空間讓學生眼睛不易疲勞。團隊也與精神病院合作,發現光源能讓病患情緒更為穩定,有助於睡眠品質,讓外界看見光的影響力。
哪些大學校長是募款個中高手?少子化已是台灣高等教育最嚴重挑戰,但政府經費補助有限,學雜費又「凍漲」多年,大學校長最重要的「標準配備」之一就是「找錢」。平時要當無償苦工、培養人脈。大學校長表示,募款是沉重的壓力,尤其是校友偏年輕、聲望較不高的新大學,募款更困難。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日前公布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以台灣來看,亞洲大學和中國醫藥大學大幅進步,幾所國立頂尖大學的排名卻都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以問卷做為調查方法的「教學聲望」及「研究聲望」兩個項目,幾所掛上「國立」的大學分數和排名都下降,私立大學則是持平,部分學者用「詭異」來形容。
近日大專校院陸續開學,清華大學日前新設立學生家長專區,卻挨批是成年學生的「巨嬰搖籃」。然而相較公立大學,私立大學更在乎家長反饋,家長專區除了周邊交通、學分規畫,更包括子女成績考勤查詢。大學教授便表示,家長抱持出錢者的心態卻實則對學生「管太寬」,直升機家長往上延伸,導致學生形同青春期延後,家長的過度關心實則可能影響子女的獨立性。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分發放榜缺額創新高。111學年大學分發入學昨放榜,受考招改制和少子化影響,今年參與分發學生數大減,但學校未及時因應調整招生名額分配,最終缺額達14493個,錄取率亦創下新高,達98.94%,僅269人落榜。有51所學校未招滿,其中連清大、台師大、中興大學等頂大也罕見出現缺額。
因應108課綱上路以及少子化、世界人才趨勢改變,大學選才也面臨變革。教育部從2017年開始推動大學招生專業化,近6年砸下7.5億,希望大學建立審查評量尺規、定義學校人才培育目標,除檢視成績外,能更重視學生修課歷程與多元表現。如今成效如何?大學實務上觀察到哪些招生現況?聯合報數位版專訪國內4所頂大,揭開大學招生審查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