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移民

曾是敘利亞難民的艾謝布爾,努力改寫移民融入社會的概念,今年4月當選德國奧斯特斯海姆市市長。路透 國際

「今日德國已不一樣」 梅克爾收容的敘利亞難民當選市長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2015年決定收留近百萬敘利亞難民,她當時可能未曾料到,僅僅8年後,德國西南部黑森林區的保守小鎮奧斯特斯海姆市(Ostelsheim),就由敘利亞難民艾謝布爾(Ryyan Alshebl)當選市長。艾謝布爾走過什麼樣的移民路?他改寫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概念,此事在德國又有什麼指標意義?

布瑞弗曼在難民議題上擁護「新移民政策」,立場與強生相似,主張將自2015年不斷流入的敘利亞難民「外包」至盧安達,同時也宣稱英國應脫離歐洲人權公約組織。路透 國際

星期人物/最快閃人、最速回鍋的英內政大臣 鷹派寵兒布瑞弗曼

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在位四十五天就宣布請辭,成為英國近兩百年來任期最短的首相。其實,她的內政大臣布瑞弗曼(Suella Br...

魁北克5月通過的第96號強化法語地位法案,令不少技術移民對魁省望之卻步。圖為民眾抗議法案通過的現場。路透 國際

只能講法語請別說英文 魁北克新政策恐帶來產業浩劫

柏克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住了8個月,為2年的約聘工作從安大略省搬到這兒,邊工作邊上法文課。他說,學法文很有趣,但被法律時限追趕學新語言,就不怎麼有趣了,「用6個月學會流利的法文,這要求太荒謬了」。柏格指的是魁北克5月通過的第96號強化法語地位法案。

法國政治名嘴澤穆赫正考慮參加總統大選。(法新社) 國際

星期人物/移民之子反移民!法作家煽動歧視 總統大選異軍突起

法國將於明年四月舉行總統大選,除了爭取連任的總統馬克宏和再度挑戰的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黨魁雷朋,考慮參選的電視名嘴及作家澤穆赫反而更受關注。身為移民第二代的澤穆赫立場極右,同時吸引極右派和中間偏右的選民,被稱作「法版川普」,可能成為大選黑馬或關鍵破壞者。

陳秀熙指出,台灣則因染疫者相對少,變成對所有染疫者都過度恐懼,像疫情開始的熱點萬華初始也被汙名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新冠不平等/下】台灣特有「新冠症後群」 社會集體恐懼讓染疫者被汙名化

國外研究指出疫情不平等主因來自種族差異,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疫情的島內種族差異雖不明顯,但確實會歧視移工造成健康不平等,是應改善之處。相比種族差異,台灣是對染疫者與區域會有「社會心理恐懼新冠肺炎症候群」,特殊心理恐導致長久鎖國,也待矯正。...

關愛之家給予移工母親一個庇護場所。記者馮靖惠/攝影 教育

【黑戶寶寶難解/中】黑工懷孕怕被抓不敢產檢 媽媽寶寶都陷超大風險

非法移工生下的黑戶寶寶因合法收容量不足,很多被迫轉入地下化的「小家」,恐衍生更多社會問題。在他們出生前,他們的母親也因為違法逃逸等因素,絕大多數懷孕期間沒做過產檢,生產面臨極大風險;即使順利生產,孩子的就醫更是難關重重。

過去關愛之家是移民署等政府機構轉介黑戶寶寶個案的唯一途徑,但卻一直面臨難以合法的窘境。圖/擷取自關愛之家臉書 教育

【黑戶寶寶難解/上】收容做半套…移工黑戶寶寶躲得更深 轉入地下化「小家」

在台失聯移工生下的孩子「黑戶寶寶」,據內政部統計有900多人,但實際上恐有巨大黑數。「黑戶寶寶」問題,多年來衝撞著人道與合法的兩端。去年2月台北市成立專責收容黑寶寶的立案機構,但因床位有限,且政府加強查緝非法收容,存在多年的問題不但無解,反而讓許多黑戶寶寶轉進地下化的「小家」。

政府近年力推轉型正義,劇場界探討白色恐怖議題更顯豐富,圖為再拒劇團的「明白歌」。圖/再拒劇團提供 觀點

補助表演藝術如何讓多元聲音、歷史被看見 考驗著政府智慧

戲劇往往反映時代,不少作品也常直接描寫歷史。台灣戲劇界從1980年代末小劇場風起雲湧,奠下劇場勇於發聲的基礎,也有賴各級政府相關單位及場館補助、評選乃至委託製作,才能有今日百花齊放面貌。

「高地來的男人」由姜富琴編劇,導演、多位演員都是滇緬泰華人移民後代。圖為該劇系列一「雲裡的女人」劇照。圖/王珂瑤提供 生活

【戲說身世/上】從滇緬異域來台的老父 她用戲劇找到爸爸回家的路

演員張昌緬2016年因為參與一齣談滇緬泰華人移民後代的戲「雲裡的女人」,激起對緬甸移民來台的父親家鄉的好奇,首次跟著爸爸回緬甸四處訪親,爸爸卻就是拒絕回老家。

義大利城鎮Santo Stefano di Sessanio的風景如畫。圖/取自IG(@_robertorinaldi_) 國際

來住就送錢送房!義超偏僻小城找新住民 每年給28萬生活費

義大利中部一個老城鎮Santo Stefano di Sessanio近日為了吸引移民入住,解決人口外移問題,祭出新移民只要入住該地區,入住前3年每年可以拿到最高9500美元(約台新幣28萬5000元)補助,還會贊助新移民在當地創業,讓不少民眾相當心動。

陸配子女入境政策一度開放又急轉彎,至今仍有不少陸配與子女滯留大陸、或骨肉分離,圖為情境照,非新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孩子滯陸分離4個月 「小明」媽媽自責沒拿到台灣身分證

台灣超過50天沒有本土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口罩禁令都解封了,中國大陸也早就復工復產,連武漢都已解封快2個月,可是有一群人卻一直無法回家。他們就是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口中的「小明」們,他們的媽媽這幾個月心力交瘁,備嘗骨肉分離的痛苦,她們痴痴等著,4個月前曾遭到的誤解能夠化解,讓她們的孩子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