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2019年12月15日做完闌尾切除手術之後,我發現自己變得容易與別人產生共鳴,而且共鳴異常強烈。我的肝臟受到感染了。我的病拉近了自己和別人的距離,使我更願意去聽他們的故事。我注意到一些自己以前可能忽略的事,像是聖誕節快來時張貼在教堂前的宣傳單。紐哈芬市中心的布告欄上寫著一段話,問大家今年聖誕節是否要「一邊慶祝某個移民家庭到來,一邊卻又拆散、拘留和驅逐其他的移民家庭」。「某個移民家庭」指的就是瑪麗亞和約瑟夫,在歷經艱難的旅程後,懷孕的瑪麗亞在異鄉生下耶穌。看著他們的際遇,再去看那些被關在附近拘留中心的非法移民的處境,我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
台灣首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病例,BA.4與BA.5也使全球確診數再度升溫,再度讓民眾繃緊神經;然而傳播力更強的亞型株,擋不住各國開放決心,紛紛鬆綁國境、防疫措施,要迎接久違的觀光潮,台灣卻繼續嚴守邊境,讓燃起希望的觀光業,再度被澆冷水。專家認為,要與病毒共存,得貫徹「這件事」,才能過新常態生活,自由不再受限。
「好消息,新冠病毒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能喝好。」「張忠謀夫人的Omicron確診經驗,值得聽聽參考喔!」你是否也曾在新冠疫情延燒期間,收到大蒜、鹽水、綠茶加檸檬等治療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偏方?它們自手機間不斷瘋傳,持續「借屍還魂」、「冠名偽裝」。究竟輕則無效、重則傷身的謠言,如何煉成及趁虛而入?謠言野火燒不盡的原因,竟源自人類「言行合一」特質?聯合報深度中心替你揭開疫情偏方的真面目。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染疫童併發症。 昨天再增3例兒童重症,分別為4歲女童,以及10歲和12歲男童,其中10歲男童為國內首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
台灣本土疫情自15日起連2日破千例,已影響各縣市醫療量能,地方陸續啟動居家照護機制,專家認為,台灣在防疫的下半場中,「糧草」得充足的關鍵,是確保基層診所量能充足,給予足額預算,才能照顧社區內的確診者,避免陷入為了省小錢,反而花大錢的狀況。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台灣即將邊境解封,這次的圖表帶你看看檢疫放寬政策的各界看法。 昨天新增十例本土個案,其中五例為居家隔離中陰轉陽。但專家指出,疫情數據顯示正收斂中,國內各界有關與疫同存、微解封的呼聲也愈來愈多。
隨著疫情再度升溫,內需型企業的業者在擔憂是否三級警戒重現時,「餓死還是病死」又成為腦中浮現的問題。正值農曆年前敏感時機,政府一方面不敢貿然升三級,另一方面擔憂返鄉過節的高峰到來出現更多破口,但若仍堅持清零的防疫政策,不但讓自己進退兩難,恐怕更讓業者與民眾無所適從。
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新冠肺炎肆虐,民眾苦不堪言,一方面要對抗疫情,一方面還得跟否認抗疫物資短缺、揚言起訴「散播疫情謠言」的當地政府抗爭。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秋天開學季原本是歡樂時光,大學生與朋友重聚並一頭栽進課程和活動,今年卻變了調,學生在開學首周忙著打聽校內有多少人感染新冠肺炎,接受病毒檢測,通報朋友參加派對,在擠滿人的食堂心神不寧地用餐,並等著校方宣布將面對面授課改為網路授課。 許多學生發現,自己謹守校方指示的防疫規則,不參加派對,保持社交距離,並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校方卻疏忽大意,在課堂和學校活動上任由大批學生不戴口罩聚在一起,一些學生憤而上網指責校方,不把學生的命當一回事。
病毒看似是一種專為破壞、帶給人們苦難的存在,數百年來,它奪走無數條人命,往往造成全球人口大量死亡—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導致5000萬至1億人口喪命,20世紀則估計有2億人死於天花,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也不過是殺人病毒無止境襲擊下的系列作之一。
隨著許多國家的新冠肺炎防疫措施鬆綁,人們陸續回到辦公室上班。BBC報導,公司可能會添置一些監控員工的設備,包括在員工踏進辦公大樓時負責量體溫的熱像儀,以及同事間距離太近時會發出警報的穿戴裝置和應用程式。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辦公大樓Edge數年前被評為世界最聰明且永續的大樓之一。這座充斥感應器的辦公大樓正在調整,準備與新冠病毒長期抗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新冠肺炎確診者不公布足跡。台師大一名學生3月底確診為感染源不明的本土案例,讓同校師生更加緊張,今天更傳出該案室友也確診。記者獨家訪問曾和這名確診學生近距離接觸的同校學弟Andy(化名),他得知學長確診,連夜發信通知授課老師,並在學長許可下在網路公布修課地點等,卻引來可能違法質疑及要求刪文,但他說「保護教授跟同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