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政府推出3.5萬元私立大學學雜費補貼後,公私立大學費差距縮小,前段私大確實有能力跟地區性國立大學一拚高下,國立私立學校正在模糊化。有學者認為,若奠基於教學及雄厚校產上,集中火力發展重點科研,「教研並重」培育人才,未來幾年很有機會與台成清交等頂大爭一席之地。台灣頂大陣容可能因而重新洗牌?不過也有國立大學校長認為,「教育不能只是追求CP值」。...
一名在北部老牌私立大學成功從專案教師「轉正」的梅子(化名),撐過校內規定的3年條款,在聘期到期前「壓線」轉為專任助理教授,過程曲折。她揭露轉正有「潛規則」,一篇SSCI或TSSCI收錄的期刊論文發表,一個公部門的研究計畫或補助計畫,一門全英文授課。某頂大專案教師還是國科會愛因斯坦計畫得主,都這麼厲害了還只能當專案,令許多大學教授汗顏。
教育部1998年開放大學聘任專案教師,導致近年來大學大量以專案教師代替編制內專任教師,減少人事成本。博士們有的被大學有機會轉專任的話術「哄騙」,卻一直等不到「轉正」,也有教師透露,學校覺得專案就很好用,做牛做馬都不敢拒絕,何必轉成編制內?教團揭露,很多大學系所在新聘教師時,就要求先擔任一至兩年專案教師,有專任缺釋出時,會有默契地優先錄取有專案經驗的教師。好處是專案教師相對轉正有軌道可循,壞處是反而導致許多外來應徵者得「陪榜」。
近幾年大學教師結構「Uber化」,很多人兼任多校教職,有人同時在五校兼課,自嘲是「巡台育史」。國科會人社中心統計,單位內有20名博士後研究員,今年大約5人取得大學正式教職,更有人面試30次仍落空;即使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大學教授將在這幾年退休,10年內將釋出不少專任教師位子,高教職場依舊競爭。 大學教職缺已飽和,要等有教授退休才能補空缺,但需要正式教職的人太多,高教求職市場仍然很競爭。有副教授表示,他2005年開始在大學任教,那時就是「專任」,還沒有「專案」教師出現。他認為專案教師接近試用,甚至用完即丟,無法認同…
大專校院近日陸續公告112學年轉學考簡章,部分老牌私立大學學士班轉學考名額破千,相當於一所小規模學校一年的正規招生名額。大缺額時代下學生向上流動機會大增,還有學校祭出高額獎學金,鼓勵在學生推薦外校同儕來考轉學考,部分私立大學就學穩定率跌到剩八成,陷入招生困難,不過也有學校悟出未來辦學趨勢,「少子化還撐著大店面,豈不是自找麻煩?」
台灣高教人才大失血,薪資待遇跟業界、國外比「雙輸」,連在地性較強的法律學者也不堪台灣教授低薪及高房價壓力決定出走。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臧正運將跳槽澳洲任教。大學教師感嘆,薪資本俸30年來仍困在公務體系框架,做了一輩子,教授的薪水只比副教授多2萬元,比助理教授多3萬元,教研熱情遲早被現實消磨殆盡。大學招不到好人才當教授「會動搖國本」。國科會人社中心最近調查更指出,大學助理教授時薪不到300元。
主計系統相關規定多年來搞得學術教育者「瞎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煩擾冗務。中研院研究員張茂桂多年前曾為了提供電訪作業員、總價3000元的喉糖與茶包,和中研院的主計主任槓上,原因是主計室以茶包和喉糖「與學術研究無關」不給核銷;台大化工系特聘教授藍崇文指出,每次申請科技部獎項,總是有補不完的廠商配合款收據,更荒謬的是這些都是已經執行過的計畫。
如何因應少子女化帶來的高教海嘯?有大學校長表示,政府應讓國立大學學費上調40%,將高教學費齊一為國立大學學費每年五萬元,排富後發放教育券,支持學生就讀私立大學,弭平公私大學的學雜費差異,降低社會先公後私的思維;也有校長說,美國大學共3226所,其中學生人數3000人以下者占65%,其中享有盛名者不在少數。在學費難以鬆綁的情形下,台灣難以發展小型精緻的大學,建議政府補助發展私立大學轉型為特色精緻大學。
111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放榜,總招生名額3萬9350人,總缺額人數達1萬4493人,占總招生名額的36.83%,創下歷史新高,私立大學缺額占了總缺額九成,私大校長認為,缺額主要因為學費差異,不是品質差異。國立大學的招生競爭力,不一定來自辦學,可能是來自半價;有教育界人士預估,117年時,規模萬人以上的私立大學會完全不見。
行政院宣布111年起軍公教調薪4%,教育部向本報表示,將納入111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收費基準核算作業考量。一位私立大學校長直言,家長花很多錢讓小孩去讀私立中小學,學費都比私立大學貴,私立大學師資還需博士學歷,「除了荒唐就是荒唐」。...
學生團體經常疾呼,一旦大學學雜費漲太多,家庭經濟較不好的學生會讀不起大學。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表示,台灣的大學學雜費讓許多學生還沒出社會就負擔高額學貸,減壓淪為空談;不過,文化大學學生范智鈞則說,台灣把大學學歷普及化目前看來弊多於利。學生讀大學是為了學習、受到好的教育,不是只為了維持大學「基本運作」,合理的漲價是可接受的。...
政大、華梵、世新、景文及中國科大等7所北市文山區的大專校院將籌組「文山聯盟」,推動地方創生,卻有政大學生發文憂心學歷貶值,引發歧視私校、歧視技職的爭論。對於大學生「文憑意識」、「自我中心」的優越感,學者、校友感到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