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交通部今年9月中預告新增「行人優先區」標誌,因未遵守「維也納交通公約」,遭各方撻伐,不與國際接軌的作為等同「鎖國」,導致預告期滿後,拖了21天,再次修改圖示、刪掉「兩項元素」後才上路。究竟交通部犯了什麼錯?
我國交通亂象曾被外媒評論為「行人地獄」,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去年8月20日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不料時隔一年,今年1至5月行人事故不減反增...
疫後遊覽車使用需求增,去年事故件數創近4年新高。交通部補助業者加裝GPS設備、車輛監控管理系統監控,但大型事故未減反升,日前遊覽車駕駛不滿要強制裝GPS,揚言集結抗議。幅員遼闊的美國,遊覽車及貨櫃車駕駛自碰到方向盤就開始計算工時,嚴格管控速限,記者直擊美國如何使用晶片、凹道出招防違規。
日本的嚴重超速標準為50公里,測速拍攝是拍車頭,駕駛也一併入鏡,較能有效管理。交通部與學界多年來希望降低嚴重超速標準,但台灣是「從車管理」,而非「從人管理」,專家呼籲金管會修法,將發生重大違規加費納入強制車險費率表,為何遭遇重重阻礙,至今仍難上路?
近年來假車牌氾濫,許多人歸咎去年修法將嚴重超速標準從60公里降至40公里,駕駛因超速被吊扣牌照所致,更批評扣牌標準過於嚴苛,但專家從交通事故死傷率分析,認為此論點顯然本末倒置,該檢討的是使用偽造號牌,最高「僅」處1萬0800元罰鍰。
新竹警方多達28人涉案關說「抽白單」,日前遭新竹地檢署罕見依涉貪汙圖利罪聲押多達21名警察,其中1人准押20人交保,外界戲稱北門派出所宛如「被殲滅」。而北市也曾有員警,因未取締無牌車遭檢舉,被檢方依圖利罪嫌起訴。資深檢察官認為,貪汙圖利罪法範圍太寬、法定刑太重,應放寬警察在交通取締的「裁量權」,避免隨時處在觸法窘境。...
各縣市將通學巷視為改善校園周邊秩序解方,在上下學時段嚴令汽機車止步,聯合報採訪團隊直擊新北、台北、新竹、高雄等地通學巷,許多機車騎士仍漠視禁止通行牌,連導護志工也束手無策。
台灣去年交通事故死亡3023人,每天有8個人出門後,再也回不了家;曾歷經「交通戰爭」的日本,人口是台灣的五倍,但車禍死亡人數遠低於台灣;對比台灣將交通違規費用,拿來抓更多民眾違規,日本的交通安全對策出發點顯然不同,來看看日本是如何把錢花在道安刀口上?
偽造車牌充斥,高速公路局統計,近3年假車牌數量日增,去年通報數924件,今年上半年已達837件,推估全年可能破2000件。最近南市區漁會理事長林士傑遭槍殺,槍手駕駛懸掛假車牌的車輛逃亡增加查緝難度,顯見假車牌已成治安、交安隱憂。
近年地方政府把設置科技執法視為政績,開罰的交通違規罰鍰,多用在購買更多的執法工具、裝測速照相機,這做法形同拿「搶錢工具」的收入,又去買更多工具「搶錢」,雖然「保證收入」,但不僅沒改善道安,每年交通死傷人數不減反增,實在諷刺,癥結難解竟是卡在「這項法條」。
台灣要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絕對不缺乏口號,從「道路交通安全精進作為」到近日的「道安總動員」,口號喊得響亮,但當被問到如何加速改善預期改善的路口時,卻毫無促使縣市政府提升效率的措施,等同又陷入揭露數據,就想讓全員動起來的自我美好想像中。
教育部去年修正「學生交通車辦法」,有條件放寬國高中交通車駕駛年齡到68歲,為司機荒解套;現在連娃娃車也鬧司機荒,年輕人寧願開Uber也不願意開娃娃車,幼兒園業者要求教育部放寬娃娃車駕駛資格,特別是這兩項規定,教育部因這理由踩緊底線,娃娃車司機荒該如何解?
基隆一名男子一個月內收到2張罰單,都是行駛在國道一號南下17.9公里處附近,被依「未依規定變換車道」開罰,2張共6000元,主要是因為行駛在主線道時,提早切換到畫有白虛線的「加速車道」;其實匯入、匯出高速公路時的車道和標線規定是常遭忽略的「大魔王」,稍一不慎荷包恐大失血,駕駛人即便喊冤申訴,罰單也難撤銷。
無臨停需求的縣市多認為空間不足、運輸業者無需求,但亟需臨停空間的駕駛,卻要縣市政府去最常遭檢舉的路段看看,官民認知為何會落差這麼大?專家直指,禍首就是交通部朝令夕改,導致地方政府不想改也不敢改,甚至「搞錯重點」。
台灣交通違規法令一改再改,職業駕駛去年怒批臨停車位不足,嚴苛記點制重創他們的生計。交通部今年修法限縮檢舉權,在地方政府畫設足夠黃線或臨停空間前,先替駕駛解套,但新竹市等7個縣市,盤點後竟提出新增臨停空間需求為0,解決行人地獄難道只剩下政治上想處理?
大貨車事故仍居高不下,負責審驗的車安中心遭人詬病,有沒有可能由第三方來把關?民團點出監理機關可做為最後一道保險,但這會是道路安全「拆彈」的解方嗎?交通部回應了。
大貨車「折甘蔗」,撞死人事故頻傳,政府單位去年開過多次會議,提出審驗時就需宣告拖車的動態煞車項目,確保上路的聯結車「煞得住」,但如今「煞不住」還是一再發生,民團痛批新規定不僅一國兩制,甚至有「打假球」之嫌,到底是誰放任「不定時炸彈」趴趴走?
苗栗縣苑裡鎮有多處農田重畫區,農路筆直、車流量少,但路口車禍頻發率卻比其他地區高,不時出現汽機車碰撞後,失控衝進農田「犁田」的驚險場景。民代爭取設置閃黃或閃紅號誌或警示標線更如「補破網」,地方探究原因出在「車速慢不了」,欠缺良好用路習慣,車禍只會接二連三。
交通違規記點累積不少民怨,一定程度衝擊執政黨選情。縣市政府也各自實施科技執法,逐漸密布大街小巷,名義上是守護交通安全,但由於事前未充分宣導、執法項目也不明,加上駕駛人在一些「小細節」上未養成習慣,導致科技執法罰單如雪片般飄來,成了令人咬牙切齒的另類嫌惡設施與搶錢工具,市庫縣庫卻很「充實」,一名網紅日前就唱出接到罰單者的心聲。
行政院3月初拍板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10項罰鍰1200元以下的微罪不開放檢舉、記點,其中有多達6項與違規停車相關,引發路權團體炸鍋。事實上,我國每年平均有逾700件因違規(臨時)停車導致的交通事故,國人最愛去旅遊的日本,街道少見車輛違規停車情形,他們是怎麼辦到的?聯合報數位版記者,整理日、韓、歐、美違停罰則大不同,不但程序繁瑣、罰款還有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