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中旬疫情大爆發,三級警戒後餐廳全面禁止內用,雖然現在餐廳多已恢復內用,但是限制人數及採取梅花座的作法,短期內難讓餐飲業者迅速恢復元氣。之前外送外帶幾乎是餐飲業唯一的收入來源,但台灣的「外送經濟」真的成熟了嗎? 在Uber Eats、Food Panda兩大外送平台在台灣興起後,不少餐飲業者認為能夠帶來額外的收入而加入平台,但也有不少業者認為,專注在能夠維持百分之百餐點品質的內用服務才是王道,對於外送興趣缺缺。去年新冠疫情大舉來襲,五月中開始的三級警戒,打亂所有餐飲業者的盤算,更加快業者在外送的布局。
三級警戒長達2個多月,餐飲業者在內用禁令下,外送也成為浮木。不過,最近業者投訴,外送業者片面更改抽成方式,變相調高收費,讓疫情下業者的生存更加困難。餐飲業者表示,外送平台Uber Eats原本就抽成35%,以往雙周結算訂單總金額,四捨五入後再撥款給業者;但平台最近無預警改為每筆訂單先四捨五入,加總後再撥款,看似沒太大的差異,但其實變相調高抽成,也讓餐飲業者在疫情下生存更加困難。...
政府從民國102年起推動各地廣設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希望能在第一時間能以電擊方式,救回心跳停止的病患,但根據新北市去年統計,全年共有3662件因為心跳停止,由旁觀者施行CPR搶救,但其中只有159件用到AED,使用率僅4%,原因與AED均採定點設置有關,新北市消防局主動找上外送業者,未來將搭配業者的新營運模式,讓外送員可以接單送AED到需要使用者的手中,最快今年5、6月就可以實施。...
新冠肺炎疫情在去年嚴重衝擊餐飲業與零售業,經濟部隨即在去年4月宣布,啟動「餐飲業上架外送服務推動計畫」、「零售業上架電商服務推動計畫」,兩項補助計畫,喊出「外送國家隊」成軍,總計編列2.65億元經費,當時估計,將有1.1萬家餐飲業、1000家零售業受惠...
日本警視廳統計顯示今年1月到9月東京整體自行車事故減少兩成,但因宅配等發生的自行車業務事故有475件,較去年同期增加61件、增幅15%。自行車外送員與路人相撞、騎上高速公路、闖紅燈等亂象頻仍。
去年國慶連續兩名外送員之死,各界才警覺數萬名外送員處於鬆散毫無保障的勞僱關係,開啟業者與官方的僱傭、承攬之爭。雖然目前業者訴願全敗,官方的僱傭認定暫時獲勝,但是業者也啟動變形管理模式,調整所有可能被認定為僱傭關係的內規,擺明遊走僱傭與承攬灰色地帶,未來再有新案爭議,業者似已針對法律戰做好沙盤推演。
「我們跑外送就是想多賺點錢,政府不用管太多。」去年此時,社會針對新興行業美食平台外送員到底是僱傭還是承攬,有熱烈討論。社會普遍期待透過僱傭關係,維護外送員權益,業者端卻表明雙方是承攬契約。到底外送員怎麼看待自己的勞權?
美食外送平台近年來愈來愈普及,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更受民眾歡迎,然而,消費量增加,外送平台的服務品質卻沒有相應提升,民眾申訴也大幅增加。根據行政院消保處統計資料,美食外送平台的消費爭議申訴案件,去年僅430件,但今年截至4月28日為止,已有552件之多。
疫情衝擊百工百業,政府雖提出紓困方案,但並非人人吃得到。例如經濟部補助餐飲業外賣、久送,但國內最大的兩家外送業者Uber Eats與foodpanda熊貓卻未納入補助對象,餐飲業無法省下外送成本,直呼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