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京劇

1954年11月27日,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為答謝工作人員舉辦遊園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4年蔣宋美齡辦遊園會 答謝婦聯會人員

1954年11月27日,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為答謝成立四年來該會工作人員的付出,當日上午舉辦遊園會,由主任委員蔣宋美齡主持,並逐一接見總會及各分會委員、會員等,面致嘉勉。感謝大家四年來的工作成就,勉以繼續努力工作。

京劇名伶朱安麗曾獲台北文化獎、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等多項大獎。記者林伯東/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飽嘗霸凌與泰雅失語 朱安麗蛻變京劇名伶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朱安麗(藝名朱勝麗)難忘10歲來到陸光劇校後,老師的戒尺常在口中翻攪,痛楚流血的滋味。奧萬大山間部落成長的她從小慣講泰雅語,講起華語完全不符京劇要求的字正腔圓,每當被老師逼問正確發音到六神無主,最後嘴裡總遭戒尺哐啷啷旋風般敲擊,血痕就像其他鞭打與霸凌一樣深刻。

1954年5月30日,香港自由影劇人京劇勞軍公演在三軍球場舉行,于素秋演出十三妹,圖為後台裝扮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4年香港影星于素秋為勞軍重拾京劇 壓軸演出十三妹

1954年5月30日,香港影劇人勞軍大公演當晚8時在三軍球場舉行首場演出,名震全國之文武雙全女星于素秋主演壓軸拿手好戲十三妹,使滿座之4000餘觀眾嘆為觀止,十三妹一劇是敘述一民間愛情故事,于素秋全身著紅緞緊身衣靠粉墨登場,在揮刀救人,力除兩位趕騾毛賊之身段功夫中;可看出名不虛傳,黨國要人如白崇禧、羅家倫等均為觀眾座上客。

黃永松和漢聲始終銘記俞大綱的期勉,連結現代和傳統,1997年漢聲雜誌100期,推出充滿民俗風味的「剪花娘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他鄉故鄉/文化種子遍撒開花 俞大綱「大化無形」連結古今

俞大綱曾在臺靜農邀請下,在台大開講李義山的詩,後來也在淡江開課,文化戲劇系及藝術研究所是他創辦的。他還有另外一個「課堂」——怡太旅行社。旅行社是朋友辦的,他掛名董事長,有一間小辦公室,很多年輕人出入其間,隨時來去,隨興開講,林懷民悼念俞老師的文章,便是怡太旅行社的地址。 俞大綱曾戲稱那是一座「破廟」,他是那裡日日撞鐘的「老和尚」。

郭小莊(坐者左一)拍攝電影《秋瑾》時,父親郭巨川(立者左起)與俞大綱夫婦來探班,和導演丁善璽(立者右一)及演員合影。圖/郭小莊提供 生活

他鄉故鄉/去世近半世紀 俞大綱撒下的文化種子成台灣最美風景

大江東去。俞大綱,1977年5月2日去世,69歲。絕大多數的人應該忘記他了,但只要有人記得郭小莊的「雅音小集」、喜歡林懷民的「雲門舞集」、看過「漢聲」雜誌並繼續買他們的書給孩子,在聽到邱坤良、奚淞、黃永松、施叔青的名字會啊一聲,在看國光京戲忍不住驚嘆王安祈的編劇多好時,俞大綱先生就仍活著。 他們都是他的弟子。而他的弟子還有更多。

1962年3月22日,國劇大師齊如山舉行告別式,各界於極樂殯儀館齊氏靈堂前致祭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62年國劇大師齊如山告別式 一千餘人致祭送別

國劇大師齊如山1962年3月18日在空軍新生社介壽堂觀劇,因心臟病突發,不治逝世,享壽86歲。1962年3月22日家屬在極樂殯儀館舉行告別式,上午8時就有許多人到靈堂前行禮,先是家祭,9時起公祭,致祭的人有于右任、李石曾、張道藩、謝冠生、黃季陸、陳嘉尚、黃杰及齊如山等生前同鄉友好多人。參加公祭的則有劇藝協會,影劇協會,大鵬劇團,文藝協會,復興劇校等40餘單位,約一千餘人。

1956年10月3日,當代大提琴泰斗帕特高爾斯基於國際學舍體育館舉行之演奏會,圖為會中一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6年世界大提琴泰斗來台演出 伴奏名鋼琴家展現牡丹綠葉之妙

1956年10月3日,世界大提琴泰斗帕特高爾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在新近落成的國際學舍體育館舉行演奏會,10首名曲演奏1小時45分,帕氏在大提琴琴弦上神化的技巧,豐美的音色和高遠的風格,為之發揮無遺,使滿座的2400餘名中外聽眾一致讚譽不絕,伴奏的名鋼琴家斐可維茨氏的表演,更有牡丹綠葉之妙,被批評為一次偉大的合作演奏。...

1965年9月29日,投奔自由的京劇名伶譚硯華(左)由我國京劇名票趙培鑫(右)陪同,自香港飛抵台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遭陸監控12年 1965年京劇名伶譚硯華來台:我勝利了

1965年9月29日,被中共折磨12年的京劇名伶譚硯華(本名譚端言),終於從香港來到台灣。譚硯華說,她在香港的3年時間,天天受到中共特務的監視,但是她卻用種種的方法予以擺脫,她輕鬆地說:「現在我不是勝利了嗎!」流露著得意笑容的譚硯華說,她在中國大陸被壓迫了12年,當她走下飛機的扶梯時,感受到的是清新、舒適、和諧與愉快。

1956年9月18日,中秋佳節前夕,聯勤總部外事處為招待駐台各國使節、顧問團、十三航空隊等單位官兵聯歡,於台北賓館舉行盛大晚會,演出歌舞古裝劇「唐明皇遊月宮」故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6年聯勤外事處迎中秋演出唐明皇 台北賓館變廣寒宮

1956年9月18日,這天是中秋佳節,聯勤總部外事處為招待駐台各國使節、國際友人及美國駐台協防司令部、顧問團、13航空隊等單位官兵聯歡,也介紹我國之文化藝術,晚上在台北賓館舉行盛大晚會,演出歌舞古裝劇「唐明皇遊月宮」故事,佈景堂皇富麗,演員160餘人,除外事處職員外,並邀舞蹈家黃秀峰、蔡瑞月、李淑芬暨其弟子們參加,全部英文對白。

1959年1月28日,美軍顧問團狄恩團長夫人帶了數十名美國學校的男女學生,到空軍新生社參觀小大鵬劇團,美國學生試戴京劇戲帽,更好奇地觀賞扮成猴孫團員的臉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金雞獨立、海底撈月...1959年小大鵬京劇 逗樂美兒童

1959年1月28日,美軍顧問團狄恩團長夫人上午10時帶了數十名美國學校的男女學生,到空軍新生社,參觀小大鵬劇團,欣賞京劇的初步演唱功夫及基本動作。嘻嘻哈哈的美國兒童們,非常愉快地滿足了他們對「臉上畫圖」,「袖子像扇子」的中國京劇所企求的了解和認識。

1961年12月4日,彩色京劇片「梁紅玉」在中影士林廠新棚開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61年彩色京劇片「梁紅玉」開鏡 女主角徐露無酬演出

1961年12月4日,彩色京劇片「梁紅玉」當日下午3時在中影士林廠新棚開鏡,這部片是製片家徐昂千與空軍大鵬劇團合作拍攝,拍攝的影片是採用當時新藝綜合體伊士曼彩色底片。

李超曾為大陸國家一級京胡琴師,現在擔任國光劇團音樂指導。記者蘇健忠/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京胡神手李超熬過文革批鬥 首演當天愛女過世仍忍痛演出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2007年國光劇團名作「快雪時晴」首演那天清晨,音樂指導李超才結束排練回家上床不久,就接到「女兒不行了」的電話。他立刻叫車去醫院見愛女最後一面,晚上照樣上台領導文場操琴主奏,「我要為藝術負責,一上舞台,一切雜念都得拋開」,反倒是不少同台的國家交響樂團NSO團員含淚演出。

1988年7月23日京劇名伶顧正秋(左)、名票友張昭泰(右)演出「四郎探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京劇名伶顧正秋1988年抱病復出 唱活鐵鏡公主

1988年7月23日,揮別舞台將近1年的京劇名伶顧正秋抱病登台,依然征服了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全場觀眾。除了技藝、毅力,還有鑽研敬業的態度,重新塑造了「四郎探母」的鐵鏡公主,眼波流轉處,盡是動人心的情與義。

台北曲藝團(北曲)青年團「愛笑斯坦」正式成軍,是兩岸首創相聲男團,成員平均年齡24歲。 圖/台北曲藝團提供 生活

相聲有偶像男團 布袋戲+真人演情慾戲 傳統戲曲更潮了

相聲界也有偶像男團,甚至加入日式相聲「落語」發展出不輸司馬中原的怪談相聲,而布袋戲則可和真人演員共演,情慾戲、武打戲樣樣來。台灣近年力推傳統戲曲現代化,從相聲到布袋戲、京劇,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表現。

台北新劇團團員全數加薪,大家樂開懷。 圖/台北新劇團提供 生活

疫情燒2年 台北新劇團逆勢加薪25% 薪資逼近國家級

去年疫情延燒以來,眾多藝文團體一度減薪、放無薪假等,以國際巡演為主要收入的雲門舞集更不得不至今仍減薪。一片慘況中,唯有台北新劇團逆勢加薪,團員調薪幅度平均較疫情前增加25%。 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秘書長謝毅弘表示,疫情期間減薪、放無薪假很普遍,還有團要求團員離職,甚至要求團員領到的紓困金交給團方「共體時艱」。目前各團展演事務雖已較上軌道,但還沒聽過在疫情期間就大幅加薪者。

一心戲劇團「千年」,融傳統與現代之美。圖/孫富叡提供 生活

京劇演員孫貴在台開展歌仔戲家族 後代發揚「跨界」戲劇本領

本名趙鎖會的京劇、雜技演員孫貴7歲就來台,意外在台開展歌仔戲家族,兒子孫榮輝創辦的一心戲劇團、女兒孫翠鳳是台柱的明華園,都反映台灣歌仔戲史。孫榮輝說,他為掙錢養家,曾投入影視武術指導及導演,一回想起父親「不要忘本」訓勉,才決心重回歌仔戲舞台,也完成父親遺願。 傳統京劇在台曾被認為只有外省長輩才看,其實兩岸戲曲界早從日治時期就來往頻繁。台灣早年稱為「外江戲」的京劇1910年代曾火紅,京劇的唱腔、武打、身段也融入歌仔戲。孫榮輝說,早期劇團其實什麼都演,孫貴正是在此脈絡下,被嘉義「登興社」創辦人陳誠看上,還把女兒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