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 2022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認為,執政黨及意見領袖呼籲慎防中共進行「認知作戰」,但台灣內部的認知作戰,已在分裂我們的社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2新視野】高虹安「塔綠班之歌」親身體驗:小心!認知作戰就在你身邊

「小心!認知作戰就在你身邊!」網路訊息快速更迭,似真似假言論流通在各大社群平台,雖不少執政黨人士和意見領袖高喊,務必慎防中共進行「認知作戰」,但從PTT掃出大量蟑螂帳號、親綠寫手林瑋豐自導自演事件及親綠人士林秉樞操作網軍帶風向,外界發現,未待中共使出全力,台灣內部的認知作戰,已在分裂我們的社會。

PaGamO創辦人葉丙成認為,台灣高等教育目前面臨學生學非所用的困境,背後原因與大人從不過問孩子的想法有關。記者潘俊宏/攝影

【2022新視野】葉丙成:為了讓孩子贏在18歲,我們犧牲什麼?

首創全台第一個遊戲化學習平台PaGamO,同時也是實驗教育機構「無界塾」創辦人,葉丙成一路引領台灣創新教育風潮。新的一年,他期許大人提供孩子更多容錯空間,放緩追求單一成功的步伐,問問孩子「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2014年、2016年國民黨接連兩場大選挫敗後,羅智強衝在最前線開始經營網路自媒體,如今臉書粉絲達119萬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2新視野】掌握網路世代溝通心法 羅智強力抗網軍與國家機器

度過新冠疫情持續發威的2021年,我們要如何作好準備,迎接不確定的2022年?聯合報數位版邀請多位名家,透過他們的視野與觀點,展望新的一年中在產業、醫學、軍警、教育、社會公民等領域的新格局。

刑事警察局科技犯罪防制中心主任林建隆表示,未來一年,資安危機將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記者何祥裕/攝影

【2022新視野】防駭如同防疫 林建隆:多上一道鎖 避免淪資安破口

即將跨入新的年度,面對2022,科技運用將更深入你我生活,然而也因科技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犯罪手法跟著升級,刑事警察局科技犯罪防制中心主任林建隆認為,未來一年,資安危機將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不管是個人、公司行號或政府部門,以最常見的帳號被盜為例,使用者要隨時有「網路是不安全的環境」的心態,並「多上一道鎖」,才能避免成為網路犯罪下的犧牲者。

軍事專家施孝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2新視野】軍事專家施孝瑋:數位化部隊有如能看穿戰場的千里眼

度過新冠疫情持續發威的2021年,我們要如何作好準備,迎接不確定的2022年?聯合報數位版邀請多位名家,透過他們的視野與觀點,展望新的一年中在產業、醫學、軍警、教育、社會公民等領域的新格局。 近20多年來,「數位化」幾乎席捲生活每一個領域,在軍事方面也不例外。所謂的數位化部隊,一般的解釋是,利用電腦與網路為基礎,實現了資訊傳輸數位化,讓軍事體系中小到單兵、個別裝備的每一個作戰單元,彼此都能夠高度協調,發揮整體作戰效能。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元宇宙有機會成為未來長者照護的突破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2新視野】元宇宙是長照突破口 陳亮恭:台灣遠距醫療差關鍵一步

台灣本土疫情的3、4個月間,我發現需要與他人互動、參加活動的長者,幾個月幾乎無法見到老朋友,情緒健康與認知功能都明顯退化,這件事情不僅發生在台灣,國外的臨床研究,也看見疫情下的問題。 由於現有介面技術有其困難,即便開視訊讓長者一起運動、聊天的效果也不太好,我們透過政策與規畫,讓長者在社區內參加活動、互動,但遇到疫情,是沒有預期到的事情。...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出3大公衛防疫建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2新視野】迎接疫後新常態生活 陳秀熙:政府要說清楚最大容忍值

2003年的SARS後,台灣的防疫文明一直在成長,尤其2020年的新冠疫情,台灣更展現全民防疫文明,比以往精進不少。 首先,是新冠疫情刺激民眾對NPI(非藥物性介入)的認知。以往社經地位不同,對NPI的觀念不同,這次深入社經地位較低的領域,民眾都了解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作為,是奠基未來台灣面對新興傳染病的資產。...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認為未來電動車發展速度將愈來愈快,為半導體產業帶來巨大商機。記者曾原信/攝影

【2022新視野】汽車電子、電子汽車雙軌並進 黃崇仁:半導體迎大商機

5G普及,改變人類生活型態,也讓汽車變得愈來愈聰明。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在全球追求淨零碳排,並以電動車逐步取代燃油車的浪潮下,電動車絕對是未來發展快速的產業,它不僅改變整個汽車產業,同時也將為全球半導產業帶來巨大商機。

Just Kitchen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星豪。圖/Just Kitchen提供

【2022新視野】雲端廚房崛起 陳星豪要讓美食體驗跨越國界限制

想念日本美食,卻又因為新冠肺炎而不敢出國?沒關係,有了雲端廚房,你不必出門,也可以在台灣享受日本、北美美食。雲端廚房2022年有望端出更多新菜色,以往消費者只能身在南部、吃北部名店,但是,2022年以後,雲端廚房可望更國際化,讓消費者身在台灣、不用出國,也能吃遍全世界。

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圖/國泰人壽提供

【2022新視野】台灣企業零碳營運轉型 國壽劉上旗:落實ESG,EPS不會變差反而更好

2022年要來了,這一年也是國泰集團成立滿60年,這些年來深刻體認到一個企業要能夠長久發展,除了自己努力,也要利害關係人一起進步,一個好的企業要兼具「永續表現」與「企業獲利」,才能展現長期的競爭力。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2新視野】台泥董座張安平:邁向零碳生活 要靠每個人的醒悟和起身行動

台泥今年滿75周年,台泥企業團的慶祝大會裡,我們自製一部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的企業影片「承擔」,呼應COP26的精神,也是對所有台泥人發出「承擔!行動!」的呼籲。現場還布置一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鉅的北極熊冰雕;活動過程中,冰雕逐漸融化,一旁襯著快速轉動的冰雕時鐘,意味減碳議題的急迫。

信義房屋創辦人周俊吉。記者曾吉松/攝影

【2022新視野】為沒落社區找永續生機 信義房屋周俊吉:盼更多企業投入地方創生

2022年來了,我們在2021年底打造了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這個大平台,期許從2022年起,有更多的企業走進社區,把專業、經驗這些資源帶進去,一起幫沒落的社區找永續生機。

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吉仁認為,老師要多理解Z世代的特徵,否則師生無法對話,教與學的落差只會擴大。記者林俊良/攝影

【2022新視野】李吉仁:落實4支箭、理解Z世代 台灣教育才能走向未來

被企業界譽為策略大師的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2020年退休後,如今擔任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為實驗教育開拓公辦民營的創新經營模式。迎接新的一年,李吉仁認為面對更不確定、更複雜的未來,孩子不僅要有知識和能力,還要懂得情緒管理、自我發展,進而開創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