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們生前預先處置遺產,多以不動產為主,但動產、也就是遺物往往被忽略,北部一名孫姓名醫數年前過世,篤信佛教的他有一尊象牙佛像供奉在佛堂內,六名子女守靈時發現佛像不翼而飛,其中一名女兒承認取走,還稱是父親生前贈與她的,但其他手足不信,為了爭奪佛像竟在靈堂前大打出手,刑事、民事案件齊發告成一團,後來因為女兒提出關鍵證據,讓官司逆轉保住父親送她的佛像。
山林開放後掀起一股登山熱,也衍生出網路揪團找伴的亂象,今年春節期間就有山友網路揪團結伴同行,在高山出現高山症,同行人卻走光;有網友在臉書社團貼出自己開團行程,卻被踢出加封鎖,質疑部分在網路號稱「自組揪團」的社團,原來也有假的。
台北市長蔣萬安高舉以民意為依歸,近來蔣市府評估增設行人專用垃圾桶回應民意,遭前市長柯文哲回酸,雙方掀起論戰;一橋之隔的新北市政府似乎也不打算聲援蔣萬安,新北市不僅街頭沒有垃圾桶,未來還以「不再增設」為原則,原因就是有些民眾把「方便」當「隨便」,垃圾桶黯然退場其實是被公德心敗壞打敗。
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人稱「海龜之父」,長年從事海龜救傷,他日前卻宣布,今年起不再接海龜救傷計畫,實驗室的傷龜也全部清空送走...
台灣燈會即將登場,有望吸引千萬觀光人次,主燈「玉兔壯彩」所在的國父紀念館,僅7個出入口,觀光局既希望疫後觀光潮湧現,又擔心重演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因此首度在燈會祭出祕密武器:「人體骨幹分析系統」,以3項關鍵技術,精準掌握人流,一旦達到「這項標準」,就會啟動應變B方案,以防梨泰院憾事重演。
網路時代崛起,從無名小站、痞客邦,再到臉書、Instagram,小紅書、抖音崛起,成為不同年代年輕人的新寵兒。這些社群媒體讓年輕人盡情抒發個人心情、分享新知。部落格的存在,也捧紅了不少時下的「帥哥美女」,甚至創造時事話題,成為年輕人競相追逐、模仿的標的。
台積電、新竹市府相繼出手用「彈性上下班」救竹科交通,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塞車嚴重更是新舊市長難以承受之重;前市長柯文哲曾說「內湖交通沒救了」,蔣市府則說「沒救有沒救的方法」,現在除了廣布警力疏導交通,蔣的「自創路線」預約公車也上路救援,接下來還有短打戰術急救內科交通,就是不見「彈性上下班」這張處方箋。
台灣燈會在外地「流浪」23年,今年首度回到發源地台北市,成為台灣雖已開放國境,卻錯失搶國際觀光客先機下的第一場國際大型盛會,擔負的國境觀光行銷責任更甚以往。在此挑戰下,為何觀光局和台北市政府有信心將此次「張燈結彩」的都會型燈會,塑造成「台灣的明信片」?遊客又該站在哪個角度,才能拍出具台北和台灣特色的燈會美景?
提及獨居老人,你想到的是什麼?虛弱貧窮,在陰暗角落寂寞生活的年長者?他們的真實樣貌,其實比我們感受的更多元複雜。 高齡獨居正悄悄改變台灣的居住樣貌——台灣總人口數雖逐漸減少,家戶數卻日益增加,是因為獨居戶變多了。目前台灣高齡獨居住宅數有57萬1074戶,較10年前增幅近100%。其中有不少老人是自願選擇獨居,原因究竟是為什麼?而你住的地方又有多孤獨呢?
隨著各國歷經疫情肆虐,2022年邊境逐步解封後,各方都看好2023年的航空旅遊市場,卻沒想到新年開始頭一個月,南北半球各發生嚴重的極端氣候,導致空運交通大亂。不僅北半球國家遇上亞洲致命寒流,日本、韓國、中國北方城市的機場交通大亂,旅客受困、機場運作也失靈,南半球的紐西蘭奧克蘭機場也突遇上猛爆性豪雨,水淹機場大廳、跑道,機場只能緊急關閉,多個航班被取消。好不容易盼來解封、脫掉口罩後的首次國際旅行,不幸遇上這事的旅客該怎麼辦?
「從竹北到科學園區若沒塞車,就知道當天是台積電的出航日/飛翔日(彈性休假)。」竹科圈流傳的這句話,形容台積電員工人數多到可以影響在地交通。台積電近期將試行彈性上下班,盼能改善上下班尖峰時段的交通壅塞,新竹市府昨也宣布跟進,但此舉真是紓解竹科塞車夢魘的解方?竹科人認為,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6年前也推過彈性上下班,卻被多道關卡阻攔,最後失敗收場,可見沒有想像中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