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野放

禁養猴令去年公告至今,3月底期限截止,登記冷清。圖/嘉縣府提供 生活

人猴大戰/桃園脫逃狒狒引動保熱議 獼猴「禁養令」恐釀比特犬棄養潮

桃園平鎮驚傳有狒狒出沒,外界指稱疑似從六福村野生動物園逃脫。而台灣特有種的台灣獼猴,自2019年從保育類降為一般野生動物後,動保團體發現私養案件明顯增加。農委會去年公告台灣獼猴「禁養令」卻沒配套,恐重現比特犬棄養潮,人猴大戰正悄悄蔓延。

南安小熊。圖/林務局提供 生活

黑熊野放命運大不同…牠找到麻吉 牠遭誤捕賠上命

自從2019年「南安小熊」成為我國首度野放的台灣黑熊後,台灣黑熊野放議題就成為動物保育關注焦點,但野放命運卻大不同,有些黑熊適應良好,自由自在生活在森林,還交到黑熊「朋友」,有些卻遭到獵人殺害,成為保育人士心中永遠的痛。

去年底宜蘭蘇澳海域偽虎鯨擱淺,送至基隆八斗子漁港岸置中心鯨豚救傷站救治9天後野放。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生活

罕見!偽虎鯨救援成功 幕後英雄泡水8小時 被噴氣、噴便便

去年底全台首隻活體偽虎鯨「亮鯨鯨」救援成功並野放大海,幕後有一大群無名英雄默默付出心力,500人次志工不眠不休,24小時輪班9天才讓亮鯨鯨有回家機會。志工有的被便便攻擊,有的被噴氣噴得滿臉,還有人一天泡水中8小時「保定」,而救援得用超音波、內視鏡,還喝運動飲料,幕後救援更是一項大工程,有很多關鍵因素才大功告成。

紅領綠鸚鵡在1960年代被當寵物鳥輸入日本,如今在野外繁殖約2000隻。圖/取自日本推特@Baboon_sai 國際

日本都市鳥類之王有挑戰者 身形嬌小、外表討喜無害卻能鬥贏烏鴉

日本都市鳥類之王烏鴉的挑戰者出現?東京的天空不平靜,綠身紅喙的高速身影,與大個兒的烏鴉搶地盤,驚心動魄。紅領綠鸚鵡在1960年代被當寵物鳥輸入日本,如今在野外繁殖約2000隻,耐熱不怕冷,還很長命。

流浪犬貓數量在0安樂死、TNvR政策施行後逐年攀升,影響生態平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動保難題/上】流浪犬問題壓力爆棚 恢復安樂死成必要之惡?

流浪動物零安樂死2017年上路至今,幾乎全國各地都面臨捕捉和收容等難題,據了解,農委會今年9月舉辦的一場乾淨餵養講習尾聲,各縣市動保機關代表被問到「是否贊成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竟高達八成舉手贊成,凸顯壓力接近爆棚的難處。

墾丁梅花鹿野外復育多年,繁衍到上千隻,雖帶來觀光財,但鹿群啃食農作物和社頂自然公園珍貴林木幼苗,造成農民經濟損失和物種失衡危機。圖/墾管處提供 生活

梅花鹿生態危機翻版:那些年,危害生態與農作的野生動物

梅花鹿復育有成,野外族群數量增多,卻也造成部分地區環境生態危機。事實上,因開發愈來愈多愈廣,民眾生活與動物的生存空間高度重疊,近年人與動物的衝突屢見不鮮,不只梅花鹿,台灣獼猴、山豬、甚至綠鬣蜥,都造成作物損失外,以及生態危害。...

「魚虎」學名小盾鱧,攻擊性強,疑遭人放生才入侵日月潭,又無天敵抑制,成了橫行潭區的「潭中惡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水下強勢外來種造成水域浩劫 誰來管農委會說不清

農委會近來雷厲風行,處死走私貓154隻,射殺逾1.6萬隻外來種埃及聖䴉,又要南投縣業者移除外來種粉黛亂子草,理由都是為了落實防疫與生態平衡,這些都是在地面上看得到的外來種,水下看不到的外來種魚早已氾濫成災,農委會管不管?

民眾若發現有幼鳥不慎落巢,先不要著急出手幫忙,如有受傷或立即性危險再出手。 圖/基隆鳥會提供 生活

雛鳥墜巢救不救?你以為的善舉 可能反而害了牠...

東北角酋長岩一對遊隼在峭壁築巢,日前一隻幼鳥不慎落巢,鳥會救援後觀察健康良好,擇日野放回原地;去年同巢也有遊隼墜落,並沒立即救援,讓幼鳥自立自強找吃的,連2年發生意外,救與不救引起討論。 曾有遊客在北海岸救了地上2隻領角鶚,送動保單位後死了1隻。目前正值家燕繁殖季節,汐止有人救墜落雛燕餵食,又引發正反不同爭議,墜鳥到底要不要救,關鍵在哪裡,讓專家來解答。

結紮後的流浪犬本應原地回置,但有些縣市竟抓到隔壁縣市丟包,引發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浪浪悲歌/下】零安樂死讓收容所爆滿 縣市竟相互丟包浪浪求解套

「零安樂死」上路4年,流浪狗不減反增,各地動物收容所皆爆滿,為減輕收容所壓力,大家各自出招,結紮後的流浪犬本應原地回置,有些縣市竟抓到隔壁縣市丟包,引發爭議,《十二夜2》導演Raye直指民眾結紮觀念不足,養的狗生了小狗亂丟,問題才大。

11月底一隻小抹香鯨擱淺萬里沙灘,當天救援後即從碧砂漁港出海野放回大海。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生活

【游回大海/上】千萬別推回大海!「小抹茶」擱淺 通過十分之一考驗回家囉

新北市萬里一處沙灘11月底擱淺一隻小抹香鯨,雖有沙魚咬傷舊傷口,但經相關單位評估發現狀況不錯,決定當天中午載到基隆碧砂漁港搭船海放重回大海。活體鯨豚救援能救活並送回大海機率不到十分之一,這次是難得經驗,志工高興大喊:「小抹茶回家了」。

除了墾丁復育的台灣梅花鹿,部分民間牧場或鹿園的梅花鹿,會開放民眾餵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點

從保育佳話變生態禍害…墾丁梅花鹿何去何從 政府別再踢皮球

墾丁地區復育的台灣梅花鹿,因為數量大幅增加,近年不斷遭農民抗議損害農作;學者民代也憂心,族群數量持續增加的梅花鹿,已危及當地植被及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內林相。學界、政府機關歷經數十年合作的復育成果,如今卻成為在地農民眼中的「禍害」。墾丁梅花鹿未來何去何從,政府不該再互踢皮球。

梅花鹿復育雖成功,但是否該回歸自然棲地,卻成兩難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可愛斑比變農民夢魘 墾丁梅花鹿移地野放行不行?

墾丁地區復育的梅花鹿數量估計接近2000隻,但近年啃食鄰近地區農作物、破壞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內植物、林相的爭議不斷。一開始就參與台灣梅花鹿復育的台師大退休教授王穎表示,既然梅花鹿族群已復育到一定數量,建議政府作好環境調查後,選擇東部、北部或中部合適地點放養,讓部分梅花鹿回歸大自然。

專家指出,獼猴是屬群體生活動物,被人類飼養過的獼猴在野外難以生存,看到小彌猴要請專業動保單位安置,不要直接帶回家私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獼猴保育除名後「牽猴仔」變多 私養通報暴增15倍

台灣獼猴曾名列保育類野生動物,依規定不得獵捕、私養,否則處以重罰。但去年從保育類除名後,有人在夜市販售幼猴,也有民眾在民宿發現有獼猴被當寵物,在觀光景點看到飼主抱著幼猴逛大街,機車後座載猴出遊等,獼猴保育團體接獲的私養通報暴增十多倍。

根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多年調查,全台猴群無顯著增減,人猴衝突頻傳,歸咎於愛餵食的人類。圖/讀者提供 生活

【人猴大戰/下】猴害都是「人害」 不花錢就能改 為何做不到?

台灣獼猴去年從保育類動物除名後,人口密集的區域見「猴」率越來越高,甚至連台北鬧區都有獼猴身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調查顯示,多年來全台獼猴數量並未顯著增加,人猴衝突增加,都怪人類愛餵食。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每次野放救傷動物前,會透過解說讓民眾清楚動物的種類習性,慈悲放生時也推廣生命教育。圖/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提供 生活

他們和特生中心合作 讓放生不再是殺生

田野水池邊,法師喃喃誦讀「放生咒」,數十名同好雙手合拾低聲祝禱,等到持咒結束,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員從遠方抱著籠子過來,6隻紅冠水雞怯生生踏上草地,整理羽毛後滑入水池,消失在水生植物之中。

以色列南部斯代博克附近一隻準備飛翔的禿頭鷲。圖為示意圖,非本文所指禿頭鷲。路透 國際

禿頭鷲寶寶意外喪母 保育團體派「無人機媽媽」送食物上峭壁

無人機的用途多元,拍攝影片、遞送貨品、偵察敵情……但你可能想像不到,現代科技結合傳統需求,無人機還可扮演母親角色,餵養一隻失去媽媽的小鷲鳥。

布魯諾6月初開始跨州求偶之旅,來到伊利諾州韓德森郡時,有超過300人聚集爭相目睹、拍照與尾隨,甚至一度進行騷擾。 圖/翻攝自Inside Edition 國際

我要脫單!美國苦命黑熊跋涉半個台灣距離 沒找到伴先變網紅

美國黑熊布魯諾(Bruno the bear)6月初開始近650公里的跨州求偶之旅,成為動物界的新網紅。熱情臉書用戶特地成立粉團,分享牠的落腳地點和跟拍影像。但布魯諾近日被困在州際公路之間,讓動保專家決定介入,將牠麻醉後帶往安全地點野放,讓牠可以繼續踏上旅程尋找伴侶。

氣候異常、暴雨強度變大,造成領角鴞整窩落巢,育雛中斷;獲救的領角鴞家庭被暫時安置在人工巢箱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春夏孤雛淚1】強降雨打落鳥巢 幼鳥先成氣候變遷受災戶

每年3到8月春夏季是鳥類築巢育雛的季節,但近2年暴雨變多,強度也更大,各地野鳥學會通報的都會區幼鳥救傷件數隨之增多,也擔心暖化、氣候變遷加劇下,不僅救傷頻繁,恐將不利鳥類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