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生意做得很大,2013年花2.5億美元買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後,不太過問社務,而是交由專業經理人負責。近日,華郵家醜外揚,不只總編輯閃電請辭、與發行人之間的種種矛盾曝光,甚至發行人20年前在英國報紙工作時的爭議也被挖出。究竟華盛頓郵報發生了什麼事?英美媒體對於採訪新聞竟存在「雙標」,更是引人側目。...
孕育出布勒合唱團、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導演、龐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的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傳出將裁減130名全職教師。為何藝術頂尖名校會「自廢武功」,引來教師罷工痛批高教商品化?
國民黨務改革,繼裁併黃復興黨部、整併成立青年數位部等組改案後,黨中央已針對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展開基金會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瘦身案。目前基金會有近34名研究員、12名行政人員,最終目標是裁成只剩8名研究員和3名行政人員,比原先傳出的裁三分之二人力,還高出許多,比例近八成。而此舉將讓智庫開銷從一年7500萬元減少到3000萬元,卻也讓原本就定位不明的國民黨智庫,處境將越發艱難。
在結束8天春節連假後,2月18日是中國大陸龍年開工日。然而就在這天卻傳出,大陸造車新勢力之一、鎖定高端車款的高合汽車於當天召開內部大會,宣布即日起將停工停產六個月。事實上,龍年「開工即停工」,不只高合汽車一家。
多所大學面臨倒閉命運,不久後大學教師們即將面臨一波波的強制資遣潮,哪些人該走該留如何決定?有私大校長透露主要是看「這一點」;也有私大校長直言,學生數變少、學雜費收入縮水,但每個專任教師的上百萬年薪還是要發,「固定成本很可觀」。如果大家只顧自己,都不走,就只能等著「滅團」。有些董事會會幫老師寫轉職推薦信;還有卸任校長帶教師整團到大陸應徵,找出路。...
今年科技大廠資遣、優離退新聞不斷。新竹科學園區10月就爆出48家廠商,總共裁員496人,裁員人數創近5年新高,資遣比率則是近5年次高。今年資遣通報人數比去年多2萬人,部分產業別投保人數也出現位移,半導體體業投保人數減幅最多,引發關注,難道是裁員潮前奏?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的中外合資汽車大廠紛紛宣布裁員。最新一例是中日合資的廣汽本田宣告,要解雇900名合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7%,這是該公司第一次實施的正式大規模裁員。甚至連保時捷都傳出,今年第3季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量暴跌40%。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一直是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過去甚至有一種說法,「保時捷每賣出3輛車,就有1輛銷往中國」。
中國大陸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不少行業陷入「休整期」。與此同時,一個名為「助貸員」的新職業則是悄然崛起,他們遊走在各大CBD(中央商務區),或是透過電話、簡訊聯繫客戶,號稱透過專業「包裝」,即便信用有問題也能協助取得貸款,但得收取一定比例的仲介費。
在大陸經濟成長遲緩、外貿內需雙雙下滑,大批公司裁員同時,出現一個新名詞叫「員工墳場」。即是外包公司(人力派遣公司)為了不花錢就把員工開除,而發明出來的一個新玩意兒。公司為了以最低成本辭退員工的各種無下限行為,讓人瞠目結舌。 據網易新聞,最近抖音裡一部影片火了,有一位男士曾經是外包公司派到某銀行的程式設計師,但該銀行突然減員不用外包了,這位男士就被發配回原公司,公司想把他弄走,又不想花錢。所以就把它發送到了「員工墳場」,叫他自己離職走人。
美國從去年起大動作升息動作至今未歇,全球終端需求被打趴,台灣出口也從去年下半年轉為逆風,出口值至今連11黑。但是在此同時,主計總處連續幾個月發布的失業率只見小幅緩升,即使適逢畢業季,7月失業率3.56%,還是23年來同月最低。景氣差,失業率卻低,如此弔詭現象,難免啟人疑竇,難道台灣失業率也蓋牌了嗎?還是另有隱情?
跳槽跳槽再跳槽?許多專家曾告誡,這是職場禁忌,甚至有人列出限期,說是每個工作至少要做滿1年,否則不利未來求職。但當企業一遇不景氣就裁員,甚至僅僅預期景氣下行就先發制人忙著解雇,越來越多美國年輕世代不再把經常跳槽視為汙點,反而形成新趨勢。一般雇主受得了嗎?如何既跳槽又給履歷加分?
大陸2023年應屆畢業生又創下歷史新高,達1,158萬人,幾乎是台灣總人口的一半。偏偏這批社會新鮮人又遇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大不如前,企業紛紛精簡人事的不利環境。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5月,中國大陸16至24歲城鎮勞動力失業率達20.8%,攀升至2018年有該統計以來的新高。到了6月畢業季,這個數字又衝高至21.3%。
從微軟、Meta、Google到美光、英特爾,美國科技業軟硬體從去年底吹起裁員風潮至今未歇,但是另一方面,美國1月失業率卻超乎預期下降到3.4%,創53年新低。這是怎麼回事?
美國裁員潮持續延燒,近來戴爾(Dell)和迪士尼等各行業巨頭相繼表示將大砍數千人,1月才宣布解雇1萬名員工的微軟,甚至啟動另一波裁員計畫。大多數企業將裁員潮歸咎於經濟不景氣、需求下降,甚至過度招聘,但有專家持不同看法,直指美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助長大規模裁員潮。
繼去年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風潮席捲美國職場後,2023年不少資方開始以「安靜招聘」(Quiet hiring)反制,這個新興詞彙意指雇主不再傾向招募全職新人,而是改為招聘短期約聘人員,或是鼓勵現有員工承擔新的工作任務,既激發員工潛力、又幫企業降低人事成本,創造雙贏局面。對此,有人力專家質疑,「安靜招聘」可能引發反效果,甚至認為該趨勢對現有員工來說深具風險,並分享了三種方式應對。
一場AI盛典,卻變成Google市值狂瀉7%、崩跌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的高昂「重考」代價! 事發關鍵,就是當Google最新推出的聊天機器人「Bard」被問到:如何向9歲小孩解釋美國航太總署(NASA)韋伯望遠鏡的最新發現? 當時Bard提出三種答案,其中一個回答是,「拍攝了第一張太陽系以外行星的照片」。這個回應,震驚華爾街投資人,讓Google股價重挫反應,但為何説錯一個答案,市場情緒會如此劇烈?
春節期間,無論是矽谷或華爾街,爆發了一波波的裁員潮。從11月份的Facebook、Twitter;12月份的Microsoft 、Amazon;到新年期間華爾街的Morgan Stanley、Goldman Sachs等知名企業相繼裁員後,如今美國已經有15萬人在這波裁員潮裡失去工作。時間來到2月1日開始上班不到兩天,聯準會(Fed)一如預期將升息幅度減至1碼(0.25個百分點) ,使聯邦資金利率達到4.5%-4.75%目標區間,並重申「持續升息」措辭不變。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會後坦承通膨確實有稍微減緩,但仍處在高點,這場對抗通膨的戰役的勝利還沒有完成。
疫情期間帶動遠距上班風潮,儘管已趨緩解封,遠距上班仍是目前求職趨勢,甚至成為企業留才的武器之一,台灣大哥大、104人力銀行等企業都開放員工申請遠距、混合上班,但遠距上班真的好嗎?學者指出,員工申請遠距工作,若沒做到「關鍵要素」,很可能成為裁員名單第一人。
微軟公司18日跟進其他高科技產業的縮編潮,宣布裁掉約5%的員工,人數高達1萬人。一位微軟人力資源部門前主管投書媒體寫道,如果不幸身處一場裁員風暴,有三類員工面臨的風險最高、最容易丟掉工作,反觀有兩類員工最安全、最有可能保住頭路。來看看你符合他描述中的哪一類。
華爾街日報預測2023年可能發生的科技趨勢,包括更多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頭戴式裝置問世、科技企業裁員和暫停招聘、串流媒體巨頭網飛(Netflix)打擊寄生帳戶、美中脫鉤、人工智慧(AI)科技更實用和智慧型家電更容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