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中國大陸與印度邊界爭議由來已久,自2020年以來兩國部隊在邊境實際控制線多地發生數起對峙和流血衝突,造成至少20名印度士兵、4名中國士兵死亡,雙方關係急遽惡化。時隔將近5年,中印在今年10月下旬就邊境巡邏問題達成協議,恢復到2020年的實際控制狀態,兩國領導人並於10月23日在喀山金磚峰會期間,舉行自2019年10月以來首次正式會談,出乎外界預料。 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方天賜,來談中印握手言和背後的考量,並探討中印俄戰略三角的動態、印度與西方的矛盾,以及台印關係的未來發展。
共軍與印軍在2020年爆發邊境衝突後,歷經4年半的談判,最近雙方終於有重要突破,宣布「達成解決方案」,雙方在實控線附近軍隊脫離接觸。這一個邊境走向和平的消息,是否意味著北京與新德里關係谷底爬升的轉捩點,則更是受到各界關注的重心,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印太地區」的整體局勢。...
就在美股、台股、日股、韓股同步慘遭空頭修理的同時,印度股市竟然還能在高檔屹立,印度大選結束後外資回流,印度股市市值從4兆美元躍升至5兆美元,只花了短短半年,印度股市穩健的多頭態勢,吸引投資機構推出各種印度基金。不過,台灣人對印度充滿疑惑,印度不是很落後嗎?投資印股怎麼能賺錢? 多數台灣投資人對印度投資環境充滿問號,群益大印度基金經理人向思穎說,機構法人常會跟投資人說印度評價很高,但投資人對印度普遍很有疑慮,包括種姓制度會限制印度發展、印度太落後,它之前有發展過嗎?印度股市是在漲,但它能漲多久?
2024年堪稱全球大選年,即將過半之際,多國選舉有了結果,其中又以印度選舉結果最受矚目。選民紛紛向當權者發出強烈信號:菁英政治不再可行,推動改革箭在弦上,不能改弦易轍就得下台。接下來將是金融波動與政經混亂開始互相交錯夾雜並行…
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熱愛政治,這是為什麼他要買下推特。馬斯克也利用推特更名後的X平台大搞外交,奉承一些右派國家領導人,像是阿根廷總統米雷伊、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和印度總理莫迪,並透過與這些領導人的政商關係擴大他的公司利益及生意版圖。他看中阿根廷的鋰、在巴西打開「星鏈」市場,並讓印度大幅調降特斯拉電動車的關稅,這些領導人也靠馬斯克拉抬國際聲望,互蒙其利。馬斯克的外交手腕有多高明?
全球最大規模選舉、印度國會下議院大選於4月19日開跑,依選區分7階段舉行,結果預計6月初揭曉。多數民調顯示,自2014年掌權至今的印度人民黨(BJP)將輕鬆勝出,現年73歲的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有望成為繼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以來任期最長的國家領導人。 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來談印度大選觀察與經濟發展潛力,以及印度如何善用其地緣政治角色來達成目的。
印度上一季經濟成長率破8%,專家指該國可望在2027年躍居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但前進印度的日本企業家數卻停滯。日本媒體試圖找出日企裹足不前的原因,而印度外長蘇杰生的看法是,「日本(企業)太慎重了」。但這其實也不能怪日本人,畢竟第一三共製藥、 NTTdocomo從印度撤退的過程太慘烈,如今血跡都還沒乾。...
印度國會大選4月19日起投票,要等到六周後,6月4日,投票程序才結束。尋求三連霸的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很少跟媒體談話,記者會也不開,而是直接化身網軍總司令(Influencer-In-Chief),打一場專門為社群媒體設計的選戰。畢竟,菲律賓的馬可仕和印尼的普拉伯沃,已經證明社群媒體經營在選戰的重要性,莫迪更要提升社群網「戰」的等級……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美國第二號外交官對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核潛艦用途的暗示,形同闡明華盛頓對澳洲在台海並肩作戰的期望;同時,AUKUS第二支柱的擴張計畫似乎也逐漸浮出檯面。 看點2:五年一度的印度大選將於19日開跑,結果預計6月出爐,但外界多半認為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將無懸念勝出,表現甚至可能超越2019年。為什麼總理莫迪的第三個任期對印度和世界至關重要? 看點3:德國總理蕭茲16日將在北京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不僅有3位部長陪同,多位重量級CEO也將隨行,各界都在看德國如何在「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之間與北京取得平衡。
中印邊界爭議沒停過,而印度最近興建「色拉隧道」,再次挑起了中共對邊界實控的敏感神經。這隧道敏感處在於「雙車道」,擺明是為了輸送戰車等重型軍事裝備。 色拉隧道包括T1和T2兩部分,T1是單管隧道,長約980公尺,T2是雙管隧道,長度達1555公尺,另外還包括一於緊急撤離的應急輔路,長度約8公里。這篇文章告訴你,印度建這條色拉隧道,可能引發中共何種反制措施?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都有。
印度移工來台爭議不斷,從日前擔心開放移工來台會衍生治安問題,到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一席「膚色相近」的談話挨批有歧視之嫌,另一句「優先引進東北」也觸動印度大選敏感神經。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方天賜指出,「應該要問的是,在推動新南向政策多年之後,為何台灣社會內部仍然對印度存有刻板歧見?」
印度教聖城阿尤德亞(Ayodhya)新建的羅摩神廟(Ram Temple)22日舉行開光大典,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主持羅摩神像的開光儀式,約有8千名貴賓出席盛會。這座神廟建在30多年前被印度教徒在種族暴亂中摧毀的巴布爾清真寺(Babri Masjid)遺址上,莫迪帶領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黨印度人民黨(BJP)35年前就承諾蓋這座廟,這項承諾也有助於該黨的壯大和取得執政權。莫迪在尋求連任第三任之前實現了承諾,但住在阿尤德亞的50萬穆斯林又情何以堪。羅摩神廟對莫迪和印度有多重要?
南華早報報導,中印邊界糾紛,加上印度與台灣經貿關係的深化,包括富士康在印度投資設廠,讓莫迪政府悄悄向台灣靠攏。2016年蔡英文第一次當選總統,印度沒有派官方代表或國會議員出席就職典禮,四年後蔡英文當選連任,印方派了兩位國會議員。而最近台印正在談勞工協議,將允許印度人到台灣工作,分析家指出,台印加強政治關係的時機已成熟。
中國大陸和印度在許多議題上都不對盤,邊界糾紛更造成雙方關係長期不睦,兩國近日卻有共同關注的目標:達賴喇嘛。 不久前,達賴喇嘛還是行程滿檔。1959年逃出西藏後,這位西藏精神領袖60多年來造訪過許多國家,然而2018年後達賴喇嘛只在印度境內旅行,最近又宣布取消原定10月在印度的四場行程,其中一個是造訪在中印間有領土爭議的東北部阿魯納查邦。 不管出自何種考量,取消行程反映出達賴身處的國際地緣政治環境日益緊繃。進入後達賴時期,在靈童轉世的議題上,中、印勢必將有一番角力…
美國中情局(CIA)、英國軍情六處(MI6)、俄國海外情報局(CBP)、以色列莫薩德(Mossad) ,都是多年來聲名狼藉、殺人於千里之外的狠角色。最近,流亡加拿大的錫克教領袖遇害後,印度的海外情報局也浮上檯面。這單位到底是何方神聖,有本事讓印度與加拿大關係陷入76年來最低點?
第18次二十國集團(G20)的印度峰會,中國大陸將改由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這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掌權以來首度缺席G20峰會,全球都在分析習不去的原因,其實就一句話:「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去也罷! 習近平不去印度G20,讓印度峰會失色不少,不僅是G20本身的正式會議場合或與各國的雙邊會議上,少了習近平的說法與觀點;一些可能發生在習近平周遭的大小軼事也將不復見。...
中國外交部4日證實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出席本周末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20國集團」(G20)峰會,將由總理李強代表參加。這將是大陸國家主席首次缺席G20峰會,習近平為什麼不去,引起諸多揣測,彭博資訊分析他現在有「皇帝心態」,偏好在自己家裡辦論壇。金融時報則分析,對照習近平賣力促成金磚國家(BRICS)的擴張,習近平不去G20,顯示他要挑戰由西方主導的國際論壇地位,準備另起爐灶。 美國總統拜登對習近平不出席G20峰會一再表示失望,但分析家指出,這未嘗不是美國拉攏G20內「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國家的大好機會,習近平決定缺席可能得不償失。...
據說,1963年印度發射第一枚衛星時,火箭的鼻錐是由一輛自行車推到發射台。當時那個貧窮的國家發射了一枚小型人造衛星到距離地面約200公里的高空,勉強假裝跟上了美國及俄國這兩個太空大國的步伐。60年後的印度,今非昔比,全球太空產業也有了重大變化,這一切是否與中國大陸有關?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備註:「郭崇倫觀點」暫停一周) 看點1:睽違5年再有美國國務卿訪問北京,布林肯此行是拜登上任以來最重要的美中交流之一,儘管針鋒相對的緊張態勢趨緩,但也凸顯了另一個現實:兩國關係仍極度脆弱。 看點2:印度總理莫迪赴美訪問獲得高規格接待引發關注,分析認為,只要美印對中國的共同擔憂存在,美印關係就會繼續發展。然而,讓兩國走到一起的並不是共同價值觀,而是地緣政治的現實。 看點3:拜登次子杭特認罪協議再成兩黨唇槍舌戰焦點,恐為拜登的連任之路帶來更多政治麻煩。如今共和黨稱將追查拜登家族交易內幕到底,「家族貪腐」料將成為共和黨在大選中抨擊拜登的重點。
印度總理莫迪20日抵達美國,美東時間22日將赴華盛頓進行國是訪問。印度媒體指出,莫迪是繼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南韓總統尹錫悅之後,拜登上任以來第三位獲邀赴美國是訪問的領導人。美國以最高規格接待莫迪,背後的戰略考量當然是尋求加強與潛在區域盟友的關係,對抗日益強硬的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