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產合作社

李法憲從社會學者跨行農夫,投入有機蔬菜種植,並建立機械代耕團,號召年輕成員加入,最近更連結地方推動創生,持續進行他的社會學實作。圖/截自李法憲臉書 生活

博士不教書轉當農夫 他啟動創生實作 吸引農村青年鮭魚返鄉

從社會學學者轉行當農夫,李法憲在不熟悉的有機農業單打獨鬥,闢建網室有機蔬菜園打響名號和通路,轉眼已過了近十個年頭。自詡為農業設計者的他,在梓官一處2.5公頃荒蕪農地,開墾出一大片種有各式蔬果、植物、水稻田的美麗田園,不但有雞舍,還有可以釣吳郭魚的生態池。 對他而言,透過農業串連起土地、社區和人,是計畫表上的一部分,隨著時間推演,在梓官這個南台灣重要的蔬菜生產集散中心,李法憲啟動的一場前所未有的創生實作,正在進行中。

梁佩玲在台北成長,近7年來她從行銷苗栗公館有機紅棗等農產開始,進而擴展到街村再造。圖/梁佩玲提供 生活

青春留鄉/補習班業務轉行投入在地食農 九四友善小鋪成為青年回留基地

苗栗縣公館鄉福基村的「九四友善小舖」聚合了一群立志推動青年回留農村的青年與苗栗小農,一點一滴打造出一家從生產到消費、產地到餐桌、全程友善的農產小鋪。34歲店長梁佩玲在台北成長,近7年來她從行銷公館有機紅棗等農產開始,藉由市集結合生態教育、生態旅遊體驗,並推廣在地產業及食農教育,進而擴展到街村再造,在苗栗的這些努力,讓她看得見改變,樂在其中。...

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組長張瓊文長期關注、陪伴花蓮在地社群建構微型互助經濟體系,2019年起帶領團隊協助紅葉部落長輩進行福利雞蛋生產合作社組織的籌設。記者吳淑君/攝影 生活

【部落煉金術/下】小型創業難撐過3年? 專家點出2關鍵因素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套在地方創生團體上,很是貼切,小型創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規模小,很難打進主流市場,要成功不容易,要能活下去更不容易,而且當政府補助2、3年一結束,社區無以為繼理想火花也跟著消失不見。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組長張瓊文指出,小型創業很難撐過3年,有兩個關鍵因素。